勿忘走过的那条路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0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因为公事,有缘重走儿时读书求学时的乡村路。那条满载着童年记忆的弯弯小路,依然默默无语地从村庄伸向远方。徘徊在这条黄土路上,遥想远去的一切,不禁浮想联翩……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咿呀学语到皓首苍颜、老态龙钟,不知要走多少路。当我们一路走来,是否还曾记得身后渐行渐远的那条小路?
   国人喜欢讲“报答”和“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经常挂在很多人的唇边。但实际上,多少人念念不忘、深深铭记的,只有那来路上的风霜雨雪,而在春风得意时却淡忘了跋山涉水时是谁留下的舟船桥梁,饥寒交迫时是谁送来的粥食棉衣。
   1992年暮春,我曾陪同省里一位老领导冒雨到信阳县柳林乡走访。当年,老领导在这里随部队突破国民党军包围圈时不幸负伤,后被一户农民营救,藏于家中的牛圈里,养伤半个多月后康复归队,解放后官至省教育厅厅长。几十年间,因忙于工作,一直未能再来柳林,直至离休后,伴随忆旧情结的日渐浓重,才有此番重游。然而,当年救护他的那对农民夫妇已于十几年前先后病故,其后人也不知下落。他无语凝噎,泪流满面。面对老厅长几乎不能自抑的悲痛,在场的人无不被他的情真意切所打动。但是,我想,假如老厅长当年位高权重时能有暇来恩人家中坐一坐,叙一叙,或者给这家人做点力所能及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那么,对逝者给予些许慰藉的同时,今天,他默立于河边久久凝望那雨雾中的村庄的依恋目光以及他伴着雨水的泪水里,定然就会少一些抱憾和愧疚。
   由此我又想到报纸上刊登的发生在江西革命老区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抗战时期在该地打游击的老八路,经常住在一个“堡垒户”家中,不仅得到这家主人生活上周到细心的关照,而且主人几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他在日伪军搜捕中脱险。但他自革命胜利后官至正部级位置,几十年里,从未再回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一次,直到从部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才带着老伴千里迢迢来寻故地。当年的老房东还在,两人之间却没有了几十年前那种掏心送肺、至亲至情的热忱。在当地干部的引领和陪同下,程序化的一问一答中,老房东冷不丁冒出了一句话:“是不是又要打仗了啊?”部长听了,半晌接不上话,尴尬得几乎无地自容。
   是啊,为什么在位几十年时,没有想起来到这里看一眼老房东呢?客观地说,也许确实太忙,车上车下,前呼后拥,日理万机,分身无术,哪里还有闲暇记起当年被敌人追得東躲西藏的困窘和落魄?但老百姓认的理很直、也很朴素: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把你顶头上!你真心为他们打天下,他们就会真心保护你、爱着你,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你疏远了他们、忘记了他们,他们同样也会忘记你,把你视作路人。
   当然,更多的还是共产党人与百姓骨肉情深、血浓于水的动人故事。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文革”中蒙冤入狱,看护他的武警战士赵保群,主动悄悄照顾将军生活,并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将军生命。后来将军平反复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凭当初对赵的口音记忆,判断赵的籍贯,以此为线索,千方百计、费尽心机找到了早已转业回乡务农的赵保群,然后接他到北京家中,嘘寒问暖,赠衣送钱,以报答赵保群当年的大义相助。这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怀,一直延续到张将军辞世。
   发生在另一位开国将军段苏权身上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1934年10月,年仅18岁就担任红二军团独立师政委的段苏权,在四川秀山县同白军作战中脚踝被打烂,不能行走,他爬到一个深山窝里隐蔽起来,躲过敌人搜捕。附近山民李木富发现后,每天夜里给他送去大半碗红薯稀饭(当时,李家老小每天有时连半碗这样的稀饭也不能保证),一直坚持了18天。解放后,段苏权多次托人苦苦寻找李木富,迭经周折,终于在80年代初找到了李家人。时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的段将军亲自来到丰田村拜望李木富和当地所有在当年帮助过红军的村民们,并拿出自己的工资酬谢李木富等恩人们,而且以后多次寄钱,直到李木富去世。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是共产党人不忘来路,铭记历史的真实写照。
   是的,“不忘来路,铭记历史”,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牢牢记住这八个字。断不可像众多落马贪官那样,到了锒铛入狱之时,才一遍又一遍地声明“我是农民的儿子”,才想起儿时走过的那条乡村小路。
其他文献
现如今,不知道你与他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反正时下的我,庶几只剩下收看动物世界的興趣了。   电视节目主打者,当然非新闻档类莫属。照理,作为混迹时评杂文圈多年的一介“虾米”,酷爱新闻节目本顺理成章不在话下。然而放眼现下电视新闻节目,离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传播”之本初定义及“人咬狗”公认标准,似有渐行渐远愈来愈远之势。受众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是,盘据黄金档的电视新闻重心,大抵已固化定型为大官小吏们的从
期刊
来到天津,住市郊孩子单位。孩子要求留住不得少于两个月,我觉着幸得排除了在家時的诸多杂扰,静下来读书。  捧读《杂文月刊》2016年5月上期《读书是生活》一文。啊!作者冯积歧,我是上午才读完了他的34万字的长篇小说《村子》的,还把他的这本反映农村现实的书称为“大杂文”。先生更是注重和倡导读书的,然而,如他在《杂文月刊》本期这篇文章中举述的,深圳年轻企业家把读书当生活的事在当今委实不算常见。  还说我
期刊
2015年5月27日,瑞士刑警深夜冲入苏黎世酒店,拘捕了在此下榻的七名涉嫌贪腐的FIFA高官;6月2日,连任FIFA主席不几天的布拉特,迫于形格势禁,宣布辞职;四个月后的10月8日,FIFA道德委员会裁决庭又把布拉特、普拉蒂尼、瓦尔克、郑梦准四名现任或前任大员处以“禁足”,即禁止其参与和足球相关的任何事务。丑闻叠曝的FIFA,屡屡被置于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FIFA到底怎么了?   作为“第一运动”
期刊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新上任的公车令张释之,抓住太子与梁王违反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乘轺传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的规定,坚决以律治罪。最后,汉文帝免冠谢罪,自承“教儿子不谨”。“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张释之任廷尉时,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县人“犯跸惊马”。也就是违反交通管制令,惊吓到汉文帝乘马。张释之依据“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律条判处罚金。汉文帝认为判决过轻,
期刊
几位友人,都老球迷了,近年却谢绝上球场,叹气曰:“太叫嚣、粗俗,都有点为他们难为情哩。”   不细说也知道,媒体都登过:本地球员每射门未破,必引来观众席异口同声的“臭球!”“饭桶!”“你昨晚做啥去了!”一旦球门为对方攻陷,更是喊着门将号码狂喊:“×号,笨蛋!”“×号,滚蛋!”骂人算文的,还有武的,干脆就掷杂物、吐唾沫、动拳脚。   最叫人纳闷的,是如此这般陋习竟通行无阻,盖为“你见过满场老外文
期刊
谚云:“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对“官不修衙”,更多的解读是古代官员观念上不想修,道德上不愿修,恐惧“坏风水”忌讳修等等,其实,还有官制、土地、经费、施工、个人利害计较等重要的制约因素,导致官员没法修,不能修、难以修、修不如不修,于是干脆不修,最终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官场习惯。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秦朝实行郡县制后,除了边远地区的王爷土官,绝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官都成了流官,任期三年五载不
期刊
蔡襄于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三件事:一是他为范仲淹“越职言事”案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而讥不能伸张正义反而投靠权贵的司谏高纳,这是见证他的凌然正气的;二是至今仍在便民利民的泉州洛阳桥,这是他任地方官时造福一方流传千年的颇具象征意义的政绩;三是以“苏黄米蔡”合称“宋四大家”的他的书法——“苏黄米蔡”之“蔡”是蔡襄还是蔡京虽有不同看法,但史称“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
期刊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兩个孩子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上的这几句话,寥寥数语,使“二孩”成为了舆论热点。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当然是有两个孩子最好,而且一男孩一女孩最最好,如果是龙凤胎、“一次搞定”,那更是再好不过了。这符合人性。全面放开二孩,让公众感到“喜大普奔”,最根本上说是合乎人性的需求。何况这是压抑了那么多年的人性需求。所以
期刊
拜读许家祥先生《道德的“逆生长”?》(《杂文月刊》2015年第11期上)一文,对其中列举的道德滑坡现象深有同感。许先生着眼点在“逆生长”,主要列举了一些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财富越多,职务越高道德素质越低,而大人、高学历者、富人、官员较之普通群众更具示范效应,倘“榜样阶层”道德失范,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许先生的论述不尽全面,也未进行更深层次的道德探讨,但其中指出的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今借许
期刊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胆量也是最大的。而且,最硬的骨头,也源于最大的胆量,这有事实作证。  鲁迅有一次夜行路过一坟场,见一坟头处有一白色之物在活动,他毫不畏惧地走了前去,原来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盗墓贼。  或谓,鲁迅是学医的,曾经解剖过尸体。但那尸体是死的。况且,在场者也不止鲁迅一人,而這里却是一个活鬼,这还不足以证明鲁迅膽量之大吗?  正是鲁迅有如此之大的胆气,才有鲁迅的骨气!  西方人有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