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科学探究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c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探究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为例,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的部分环节置于课前辅之于微课完成,课堂上主要进行猜想的分析、方案的论证、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并用POE教学策略进行拓展延伸,最后以中考真题进行巩固提高训练,提升了科学探究的品质,促进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翻转课堂;案例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5–0046–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这些核心素养既适合高中化学,又涵盖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素养为本”的课程理念,是当前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探究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为例,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基本模式。
  1 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已学过金属和酸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初三学生,学生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已经知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生成氢气,但是铝和稀盐酸以及稀硫酸反应时的现象却不同,本课题设计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这一认知冲突,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一是深化前面学习时建构的“酸的概念”和酸的化学性质知识;二是学会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角度解释宏观现象,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三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的期待。教学思路如下:
  1.1 课前——观看微课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见表1),观察到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现象明显不同,学生根据教师在微课中的友情提示,独立地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2 主要教学过程
  2.1 课前观看微课,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课前在翻转课堂平台上自主观看微课,发现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现象明显不同,提出猜想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2.2 课堂完成探究,得出结论
  2.2.1 展示猜想,找出合理猜想
  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有关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请同学们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上述方案进行评价。
  学生在讨论中对这三种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学生A:方案二和方案一相比,控制变量的方法运用得较好,如控制了铝的表面积、反应的温度等。相比这下,方案一不够严谨。
  学生B:方案三的特点是设计了两种酸的浓度在三种不同情况下(相等、大于和小于)的方案,虽然步骤较繁,但是更为严谨(学生设计此方案是受到了浓硫酸特殊性的影响,排除了特殊浓度的酸的特性的影响)。
  学生C:在方案三的基础上我又提出方案四: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将两种相同浓度的酸配制成从小到大不同的浓度,和铝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对现有方案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方案。教师小结时指出: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设计出多种方案来验证猜想,并能指出各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这正是我们学习化学需要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上述方案二、三、四都是合理的,提議由各小组自行选择一个方案进行实验。
  验证猜想②: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2.3 拓展延伸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铝和稀盐酸反应时的现象比较特殊,一开始并不明显,后来慢慢变快,最后又停止,反应的同时放出热量。为了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提出了一个思考题: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铝和稀盐酸反应,容器内气压随时间会如何改变?这里教师采用POE(即预测、观察、解释)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预测:先请学生大胆预测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铝片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气压变化,在平板电脑上画出图像,上传至翻转课堂云平台。然后教师借助于平台快速浏览学生所画图像,并选取典型图像进行对比展示,启迪学生说出预测的理由。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预测,现例举两例如下。
  (1)科学探究从真实的问题源起,以解决问题为结局。一个高品质的科学探究过程一定是源于一个学习、研究或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过探究最终解决了问题,提升了认识。在本节课上,教师在微课上呈现了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这种与学生已有认知相冲突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就此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最终解决了问题,拓展了视野,提升了学生对盐酸中氯离子特殊性质的认识。
  (2)科学探究过程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在探究过程中要尽可能涉及到重要的化学观念、主干知识、化学模型,促进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化学观念的提升。如本节课中设计实验需要用到酸的概念模型——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酸的化学性质——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反应;解释与结论时要运用元素观、微粒观,要用宏微结合的化学思维来分析问题等。二是在探究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结论与解释等,让学生学习、体验科学探究。如在本节课中除了提出问题的主体是教师外,其他探究要素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另外,POE教学策略也是一种科学探究模式,如本节课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先让学生对铝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压力变化进行预测,然后教师演示数字化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力变化曲线,再让学生解释三段曲线的变化。三是在探究过程中要启迪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本节课中学生提出的六个猜想主要是借助于已有知识和微课中给出的提示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的;设计实验时需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思想,对思维的深刻性、系统性和独创性是一个实践和提升的过程,如验证假设①时设计的实验方案二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酸的浓度、体积,铝的质量、颗粒大小等)的影响,控制好自变量、平衡好无关变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严谨性;设计实验方案三时还考虑到两种酸比较时,可能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对思维的系统性要求较高;验证假设②时的实验方案二既考虑到氯离子的影响,又考虑到钠离子的可能影响,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对实验方案一和方案三存在的不足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 翻转课堂为科学探究搭建了高效平台
  笔者在“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典型案例研究——以探究钠燃烧实验中黑色产物的成因为例”[2]一文中曾论述了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基本模式。本案例也是对此模式的一个拓展研究。正是因为有了翻转课堂,使得科学探究的部分过程前移(如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等),学生有了适切的知识准备(微课提供)、充足的时间在课前实施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提出猜想、设计实验,为实现深度思考提供了可能,也为课堂上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夯实了基础。如在本节课中,学生课前通过观看微课,根据微课提供的相关知识,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了6种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课堂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師生对6种猜想进行了论证,排除了猜想④、⑤和⑥,引导学生围绕猜想①、②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的观点交锋、思维碰撞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由于课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才会使得课堂的讨论有高度、有深度、有针对性。
  本节课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阶段,除了完成了一个规范的科学探究过程外,还包括延伸拓展和巩固提高两个阶段。拓展延伸实际上是本节课的第二个科学探究环节,学生在通过实验获得结论是Cl-的存在促进了铝和酸反应以后,又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铝和稀盐酸一开始反应不明显,然后逐渐变快,又变慢最后停止。为了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于是教师提出了一个拓展问题,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铝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容器内气压随时间会如何改变?学生运用化学和物理知识共同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这样的探究深度也得益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最后一个巩固提高的环节中,学生将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相关知识运用到中考题中,通过练习及时检验、巩固学习效果。
  3.3 数字化实验让科学探究绚丽多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数字化实验以实验手段数字化、测量呈现实时化和现象规律可视化的特点丰富了科学探究的模式研究,促进了科学探究的发展。如在本节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数字化实验实时得到的压力和温度变化曲线,支撑了POE教学策略的成功实施。教师引导学生对曲线上三个线段的解释,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如AB线段较平,学生需要在对酸的化学性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变通,从酸与氧化膜反应的角度进行解释;BC线段快速上升,学生分析的三个影响因素中,两个使反应变快一个使反应变慢,对学生的辩证思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从反应放热角度推导出压强增大,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化学变化到物理变化)要求较高;CD线段逐渐下降,学生从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这时教师又呈现了课前测出的反应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曲线,学生在数字化实验的助力下,发现自己的分析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魏建方.对铝和稀酸的反应的探究教学[J].化学教学,2016,(1):26~27.
  [2]夏建华,宫鹏飞.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典型案例研究[J].化学教学,2015,(2):36~39.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化学学科观念的养育不仅要围绕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等基本问题,还应该契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初中“化学方程式”中涵盖的学科观念几乎涉及到了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每一个方面,具体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化学价值观以及分类观和实验观。本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可以通过知识的梳理过程让学生感悟学科观念,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学科观念。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化学学科观念;化学方程式
“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春节到了,家家户戶都会煮上一锅热腾腾的饺子。你知道吗?  饺子一开始是当作药治病用的哦,是不是很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以“二氧化碳性质”单元教学为例,从选定项目、确立学习目标、挖掘实际问题及发布学习任务、制定课时计划等方面实施单元教学实践。在分析海洋酸化的化学本质、海洋酸化带来的危害、提供解决办法等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和整合有效信息,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获得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二氧化碳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700
早上起來我们会对着镜子洗漱,尤其是女孩子还喜欢在出门前照照镜子。那么你知道镜子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探究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教材中实驗和改进实验也是研究者研究的热点,对于实景实验的研发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结果与分析方面分别对实景实验与教材中实验进行比较;经问卷调查和访谈指出:实景实验采用现代化仪器教学,在实景认知、教材理解、分解难度、思维提升、情感教育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实景实验;探究实验;教育价值  文章编号:1005–
2007年11月初,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发表了一份旨在提高大学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发展方案。方案由4大核心课题与15个分项措施组成,故简称为“VISION415”发展方案。  大学教育协议会系韩国四年制大学校长于1982年联合成立的民间机构,现任会长为首尔大学校长李长茂,秘书长为原教育部副部长金永植。长期以来,协议会积极协调各大学在教学、财政、招生等方面的不同意见,针对多数大学关心的重要问题积极向政府谏
摘要:阐述了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一道习题“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为素材而展开的酸碱盐复习的教学探索,体现了“导读、导思、导做、导学、导练”的“多元导学”策略。并提出了酸碱盐复习要重视教材习题的“二次开发”、重视导学案功能的多元开发、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多元导学;习题;酸碱盐复习;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2–0044–06 中图分类号:
摘要: 通过开发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等网上走班资源,利用网班平台开展教学辅导,实现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确定哪些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学习,以此打通学生课中、课后的课程链;制定网上走班的作业评价,作为学生化学学科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新高考背景下,“网上走班”模式应用于课后辅导作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思考。  关键词: 网上走班;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新高考;铁及其化合物  文章编号
摘要: 参照201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化学试题的评析,聯系2017年版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论述,引用全国卷试题,分析高考化学试题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提出化学教学要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和实用性;要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实际,关注我国的科学文化发展成就;要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信息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能力;要运用包括化学实验在内的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证据的分析、推理能力。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