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杠杆改进化学实验“趣中生智”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只要留心观察,善于动脑,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常见材料改进优化很多实验,借助杠杆改进实验能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杠杆;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88-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32
  《新课程标准》倡导化学教师利用身边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品来替代或创新实验,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给我们提供很多实验素材,只要我们化学教师平时留心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用心钻研教学中的实验,我们利用身边的一些简单的仪器同样可以成功改进很多实验。下面我就以如何利用杠杆改进化学实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以期能和老师们进行交流和探讨。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例常见实验是利用杠杆原理证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具体做法是在自制简易的杠杆两端分别吊一个敞口塑料瓶,然后向其中一个塑料瓶中慢慢注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杠杆向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这一端倾斜,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如果我们把此实验原理稍加迁移、改进就可以探究微粒的运动性。具体做法是在杠杆两端各悬挂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塑料瓶,调节平衡后,在其中一个瓶(记作A)的中下部打几个小孔,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杠杆逐渐失去平衡,慢慢地向系有B瓶的一端下沉,然后请学生分析杠杆失去平衡的原因,即可得出微粒的运动性。这样进行实验的效果同样可达到一些老师借助先进的传感器测塑料瓶内压强的变化来证明微粒的运动性实验的效果,也可媲美一些老师借助精密的电子仪器来测量塑料瓶的质量变化来证明微粒的运动性。这也许就是大道至简的真谛。借助杠杆我们还可探究活性炭的吸附性,具体做法是在杠杆两端各系一包活性炭(约20克),调节平衡后,将其中一包活性炭(记作A)悬挂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中,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杠杆慢慢地向A端下沉。分析其中原因,即可得到活性炭的吸附性。这样改进实验同样不需要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即可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初三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因“奇”而“观”,但有些实验本身的趣味性并不是太强,学生在做实验或观察实验时兴趣并不浓厚,好奇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从而无法激起学生较强的探究欲。如果我们化学教师灵活地改进实验,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这些实验,必定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如我们在探究微粒的运动性时,通常把品红或高锰酸钾小颗粒投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请学生观察微粒向四周不断运动的现象。该实验如果能巧借杠杆进行改进实验,将更能彰显实验的魅力,起到最佳的学习探究效果。改进方法如下:用30g的橡皮泥和1g的品红制作成一个圆形大颗粒(注品红最好粘在表面),在杠杆的一端悬挂,另一端悬挂31g的橡皮泥,调节平衡后,将两端同时进入盛有水的塑料油桶中,观察现象。只见粘有品红的橡皮泥四周充满了红色同时在静置的水中慢慢地向四周扩散,形成无数条无规则的红色曲线,飘飘荡荡、摇曳不定,你追我赶;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犹如天女散花一样,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面,实验现象美不胜收,令学生终身难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这里,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此时学生的探究欲望由心而出,一系列问题在脑海中浮现:“杠杆为什么会失去平衡、水为什么会慢慢变红、粘有品红的橡皮泥质量为什么会减轻?”当然这些问题足以帮助学生理解微粒的运动性和微粒也是有质量的。
  灵活借助杠杆进行实验,我们还可以探究物质的溶解性、饱和与不饱和溶液及物质的结晶等实验。比如我们在杠杆两端分别系上质量相等的硝酸钾小布袋,然后分别浸入等质量等温度的水中和硝酸钾饱和溶液中,观察杠杆是否平衡。如若探究温度影响,我们可以把硝酸钾小布袋浸入等质量不等温的水中,观察杠杆是否平衡,以此分析得出结论。利用杠杆改进的其它的实验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详细叙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广.化学实验改进要恰到好处[J].化学教与学,2015,(12):91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学生生活感知,创设真实情景感受燃烧之美。从蜡烛说起,将学生的预测引导至科学规范的探究,感受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体会探究的乐趣。基于燃烧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会科学用火,呵护生命安全,切实体验化学的学科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燃烧之美;探究程序;探究之乐;化学学科功能与价值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0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摘要:以玉环独特的三期土质条件进行酸碱测定实验加以导入并进行系列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多角度多层次地帮助学生理解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本质,有助于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效课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6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
摘要: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体验物质的转化。在自主学习单的引领下,在问题解决的进程中,学会内化知识建构。  关键词:实验体验;晶体生成;自主学习;内化知识;知识建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1—008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1.028  一、复习课案例的提出  笔者在
摘要:“翻转课堂”是课堂教学模式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它在给我们带来感官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人才培养理念的新诠释。在彰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方面,翻转课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文章以“溶液的酸碱性”的三个翻转课片段为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翻转;个性化;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1-003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摘要: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可通过用“思维导图”激活知识、用“转化关系图”串联知识、用“题组训练”巩固知识来提升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效果,促进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丰富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元素及其化合物;思维导图;转化关系图;题组训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1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
Put Dances with Wolves at the top of your list of great movies to see.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movies about Native Americans released1, this is far superior2 to all the others. It is certainly a
导演(Director):  布兰登·坎普(Brandon Camp)  演员(Cast):  加布里埃尔·贝特曼(Gabriel Bateman)  达比·坎普(Darby Camp)  基拉·桑切斯(Kiele Sanchez)  安古斯·山姆普森(Angus Sampson)  类型(Type):  家庭(Family)  国家/地区(Country/Region):  美国(USA)  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徐梦珊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以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实践为例,对“翻转课堂”实施中的课前、课内、课后活动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分析 “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价值和实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
摘要:将课本中演示性实验、例题实验、资料卡中内容等整合成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拓展性实验,最终形成层次性问题实验。在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不断产生头脑风暴与思维震荡,从而揭示了化学实验的真谛。  关键词:实验整合;头脑风暴;探究与悬疑;思维拓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1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摘要:教师以初中化学教材实验中气压变化为主线,通过整合复习资源,尝试在复习课堂教学中归纳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渗透学科方法与理念,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思想观念。  关键词:复习;核心素养;化学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3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13  一、问题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