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刘嘉麟:以天地为己任,把山川作课堂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we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英国开放大学地质系客座教授,我国著名的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
  刘嘉麒,1941年出生于辽宁丹东,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英国开放大学地质系任客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
  作为我国火山和玛珥湖古气候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率先查明了中国火山的时空分布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火山地质、第四纪地质等领域做了大量系统性、原创性工作。
  他十进长白山,七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极两征南极,曾访问考察过日本、美国、墨西哥、智利、南极、新西兰、留尼汪、英国、德国等37个国家和地区,把七大洲四大洋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几乎走了个遍。
  对一个地质工作者来说,跑野外、背着沉重的标本一天跑百八十里路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他带一队人马进可可西里无人区考察,早上各考察组分头出去工作,晚上都要到预定的地点宿营;可是到了傍晚,各考察组人员都相继到了预定的宿营地,唯独不见载着帐篷和食品的后勤车,从早上出发地到晚上宿营地约20公里,科考人员边工作边走路都到了,后勤车早该到达,却连车影也见不到,显然是走丢了,漫无边际地到哪去找?当时天色已黑,考察人员跑了一天,又饥又累,食宿没有着落怎么办?那时没有手机,没有GPS,无法与走失的汽车联系,甚至不知道后勤车是否已经出事?当务之急是先把车找到,有着丰富野外工作经验的刘嘉麒挑选了两位能辨识车轮痕迹的司机跟他一起去找车,经过一夜的搜寻,终于在另一个山坳里,把迷路的后勤车找到了。
  在另一次考察西昆仑时,他们沿着崎岖的克里雅河河谷攀登,夏天刚刚融化的高山冰雪形成山洪,在涉水过河时,他被急流冲倒,落在冰冷的洪水中,多亏身后的年轻人急忙抓住他的衣服,把他从急流中捞出来,才有惊无险。
  对于火山的考察更是充满惊险。刘嘉麒到过美国的圣海伦斯、夏威夷,意大利的埃特纳,留尼旺的富尔奈斯,印尼的喀拉喀托,埃塞俄比亚的埃列塔拉等正在喷发的火山现场考察,亲自测过岩浆的温度,采集刚喷出来的火山物质,观察火山喷发动态……不仅火山喷出的岩浆、火山灰、火山气体对人体有危害,若是在现场赶上火山喷发就更危险。刘嘉麒回忆,“2000年,我和他国的同事考察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快爬到火山口了,突然发生了地震,地动山摇,估计有4级。在火山区,地震往往是火山喷发的前兆,如果火山喷发,岩浆和碎石铺天盖地落下来,我们就必死无疑,好在那次我们赢得了往山下跑的时间,躲过一劫”。
  去南极,18天的航程他因晕船几乎从头吐到尾,但照样船一靠岸便投入工作。在南极北地,他和他的同事进行了地质环境考察,湖泊、冰盖打钻,获取了丰富的地质、古气候、古环境资料和样品。
  苦吗? “当时的信念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钻进去了,苦在其外,乐在其中。如果你把你做的事情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他说,“地学工作,以天地为己任,把山川作课堂,为人类谋福祉,是无比豪迈的!”
  从2007年开始,刘嘉麒在科研之外,还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这个协会已有35年的历史,凝聚了3000多名科普作家。谈到学会工作时,他说:“我已经尽力,还比较满意,不是很满意,有的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对于科普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怎么做才能使中国科普更上一层楼?刘嘉麒心底也有自己的答案。
  1978年刘嘉麒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从研究生到中科院院士,历经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刘嘉麒说,“院士听起来好,但是压力大,社会责任更大,我有好多科研工作没干完,我想为祖国的发展再好好干上十几年”。
  留学生:有科学家指出“当前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可能到2030年我们需要两个地球来满足我们每年的资源需求”,对此你怎么看?
  刘嘉麟: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分两个方面。
  一是整个地球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继续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但是,人类确实需要资源、环境,我们要相信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能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到2030年还有16年,这16年是不可能再生出一个地球来了。如果说到2030年人类就无法生存了,就要毁灭了,这一点我是不相信的。
  二是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定律中,物质不灭定律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定律。尽管人们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物质财富,但反过来说,这些财富会转变,原来的资源不够用了,会有新的资源;原来的能源不够用了,会有新的能源。我是乐观主义者,我相信到了2030年全球超过80亿的人口还是能养活的。而且社会在不断地前进,人类的生活也会不断地变好。
  留学生: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地震似乎比以前多了,是不是和生态变化有关?
  刘嘉麟:地震和生态没有直接关系。地震是地球内部引力的释放,需要有强烈的地球引力;生态是地球表面的。生态对地震这种大的地质活动起不了作用,只能说地震引起的灾害方面,与生态有关系。假设生态比较好,水土不流失,那么地震造成的灾害就会减少。
  地震除了由火山活动引起之外,最主要的是构造活动引起的。很多地方都有构造引起的地震,但并不一定有火山。从整个地球地震和火山分布来看,它们几乎都是伴生的,比如环太平洋沿岸。它们都是地球构造运动的集中表现。
  我国地震很多,但是火山不一定很多,几百年来没有火山喷发,但地震几乎每年都有。火山和地震不一样,火山会造成很多资源,除了矿产资源、能源,还有旅游资源。
  留学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刘嘉麟: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种运动有时表现得比较消沉,有时表现得比较活跃。最近全球范围内地震频发就是地球构造运动活跃的表现。实际上,近20年来,地球一直处于构造活动的高峰期,而且这个地质构造活动期并没有结束。所以,近年来全球地震、火山喷发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造成的灾害也明显增加。
  留学生: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地震对于我们来讲是神秘而又可怕的。应该如何科学地看待地震现象?
  刘嘉麟: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地球也是个有生命的物体,它拥有巨大能量,不断地运动——地震好比它的脉搏,岩浆好比它的血液,火山喷发好像它在通过鼻孔呼吸;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地球有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对于近期频繁发生的地震现象,民众不必恐慌。尽管地震等自然灾害似乎发生得多了一些,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仍属于地球构造运动的正常范畴。
  留学生:地震是不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刘嘉麟:要想准确预报地震,至少需要解决三个参数:时间、地点和强度,以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还不能准确地求解这些未知数。
  但是,我不认为地震是永远不可知、不可预报的。任何自然现象最终都可以被认知,只是时日的问题——越复杂的东西,认识它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过去我们对于天气的预报也常常不准,现在预报的准确率却大大提高,这说明人类对天气这种自然现象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掌握了它变化的机理和规律,能够进行预报;同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地震观测研究的深入,人类早晚能够掌握地震发生的机理和规律——总有一天,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留学生:在地震无法准确预测的现实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嘉麟:既然目前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地震,那么当务之急,就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防范地震带来的灾害上。例如,在地震风险大的地区,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严格执行有关规范;也可以把一些老百姓从灾害风险大的地区早点转移出去。此外,还应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提高民众的防震自救能力。总之,要多做些“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其他文献
耶鲁、哈佛、剑桥、牛津……当留学生们背负着家人的期望来到这些名校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梦想开始的地方……然而,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学习压力,社交、甚至经济的压力,都让他们不堪重负。那么,究竟该如何突出重围,迎难而上呢?  学习始终是第一位  与中国大学“严进宽出”的情况不同,国外大学多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国外后才明白,其学习任务之繁重与国内大学不可同日而语。  以美国为例,
期刊
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化,中国家庭对出国留学的需求形式更多样、更明确,这也使得留学方式层出不穷,从直接申请留学到双录取、桥梁课程、预科,再到各种2+2、3+1课程,留学市场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究竟要如何找寻最适合自己的留学方式,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呢?  留学生:学生们应如何区分双录取、桥梁课程、预科?  江晓波:双录取指的是没有语言成绩或语言成绩没达到学
期刊
2016年3月,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将推出新版SAT考试,承诺加强测试的实用效果,更真实地反映未来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据《今日美国》报道,虽然许多的变化会让考试变得更有意义,但是却给备考的学生们增加了挑战,即使是一些考试专家也会觉得头疼。
期刊
据英国《独立报》2015年12月30日报道,据英国平等及人权委员会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一般女性毕业生的收入在1.5万至2.4万英镑之间,而她们的男同学的平均收入却在2.4万英镑以上。在法律行业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男女收入差距可达8000英镑。该委员会还发现,在优质的实习岗位中,女性数量较少,她们大多数人的实习收入很低。
期刊
近日,日本相关人才服务公司实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伴随着企业全球化竞争形势日趋激烈,日本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对于聘用外国留学生高级人才的意识高涨。回答调查的企业当中,有50.6%的企业正在聘用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外国留学生作为高级人才。
期刊
据英国广播公司1月12日报道,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在纽约宣布,今年联合国将为叙利亚难民儿童提供2.5亿美元的紧急教育基金。据悉,这项紧急教育基金将用来修建学校,解决100万难民儿童的入学受教育问题。基金的捐款主要来自欧盟和海湾国家的公共和私人基金会。
期刊
圣约翰学院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40%的毕业生能够到常春藤名校读研。中国每年仅有两名左右学生能够获得圣约翰学院的全奖录取。日前,苏州实验中学高三AP班的金晓彤收到了圣约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获每年5.23万美元、4年折合成人民币约130万元的天价奖学金。
期刊
据雅思官方网站消息,自1月1日起,雅思考试报名费调整为人民币1850元,现行转考、退考手续费,以及此日期之前的考试相关费用维持不变。此外,用于英国签证及移民的雅思考试(IELTS for UKVI)、雅思生活技能类考试(IELTS Life Skills)的相关费用也维持不变。
期刊
据官方信息显示,英国多家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已陆续关闭了申请。由于英国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一直是国内学生申请的热门,大部分知名商学院课程早已提前关闭申请。如果学生申请理工类专业,申请的截止日期会相对比较宽松,即便到了今年的6月-7月,依然有大学开放申请。
期刊
据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近日报道,一场有关教师紧缺的“国家危机”正在迫近,代表教师和校领导的6个工会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发出了警告。他们认为,政府限制教师的工资以及“实质削减”学校预算使得教师数量低于了正常水平。 英国教师评审部门(STRB)在一份声明中呼吁,“教师需要加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