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人物与环境:电影《白虎》跨媒介叙事策略聚焦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白虎》(The White Tiger)改编自2008年印裔曼布克奖得主阿拉文德·阿迪加(Aravind Adiga)的同名小说,由伊朗裔美国导演拉敏·巴哈尼(Ramin Bahrani)执导、美国著名流媒体服务平台“网飞”(Netflix)出品。该片讲述了印度农村小伙巴尔拉姆通过杀主、劫财、逃逸成为班加罗尔著名企业家的人生故事,探讨了印度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反思了种姓制度、贫富差距和政治腐败等种种社会问题。影片自2021年1月22日上线后点播量全网排名第一,随后拿下“第73届美国编剧工会奖”(73nd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s)“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美国各大媒体对影片赞誉有加,CNN称其“尖锐地审视了印度的种姓制度”[1],VOX称其“对使穷人安于现状的文化机制进行了有趣而又残酷的描写”[2]。然而,这部由美国公司出品、美国人执导的反映印度底层人物发家史的影片,与观众传统印象中的宝莱坞商业电影不同,全程并无一处歌舞场面,也没有华丽的服装或甜美的爱情。这样一部非典型性的“印度”电影,究竟是如何做到在欧美电影圈中叫好又叫座呢?其实,这与“网飞”公司对原著小说的改编策略是分不开的。如果将电影《白虎》比作菜肴的话,那么这道经过美国人制作并加工的“印度菜”,已全然失去了印度菜应有的咖喱味,变成了一道更加符合西方观众口味的快餐。
  小说到电影的置换从来不可能是意义直接或完整输出的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从小说文本到媒体符号的输出置换以及从导演到观众的接受置換。[3]小说文本只能依靠语言文字进行叙事网络构建,而电影改编既可通过对话或旁白等语言符号,也可通过图像和音乐等超文本形式,对小说进行有意识的截取、挪用、变形和颠覆。在此过程中,如何对小说文本进行选择和取舍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电影的创作者不仅是作者的代言人,而且是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代言人”[3]。在电影工业高度资本化的今天,商业电影改编不仅反映了导演的个人风格和叙事偏好,而且作为一种先验整体的表达,改编从一定程度上既要有利于本国的文化价值观输出和意识形态建构,又须迎合目标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深层次心理需求。电影《白虎》正是通过对叙事细节有选择性的截取、增补与置换,对原作进行剥离和重新装扮,以“旧瓶装新酒”的面貌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这些改编的叙事细节,涵盖了意象、人物、环境等多个方面,文章将对其中几处主要的改动一一加以指明并分析原因,挖掘其背后美国商业电影文化生产的深层逻辑,揭示美国电影工业与西方政治之间在确立自身意识形态与“他者化”东方上的共谋关系。
  一、核心意象的取舍:“鸡笼”与“黑堡”
  不论文本叙事还是影像叙事,核心意象都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具有能指意义的形象符号化、情感化之后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文化隐喻功能。在小说《白虎》中,有两大核心意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鸡笼”(the Rooster Coop)和“黑堡”(the Black Fort),两大意象在小说原文中均为专用名词,首字母大写标出,以提醒读者注意其特殊含义;而在电影《白虎》中,只对“鸡笼”意象进行了大肆渲染,对“黑堡”意象却只字未提。
  影片结尾,主人公巴尔拉姆通过为全球外包产业公司服务而一跃成为企业家,跻身成功人士之流,这样的结局分明在宣告,“鸡笼”可以突破,通往自由的大门永远对抗争者敞开,而现代西方资本外包产业则为庶民提供了通往自由之门的钥匙。
  乍看上去这一逻辑毫无问题,貌似也符合小说作者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念。可真的只是这样吗?电影所刻意抹去的另一重要意象——“黑堡”究竟代表了什么?小说中对“黑堡”主要有三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第一次是主人公巴尔拉姆小时候去黑堡附近放牛,“黑堡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至于是谁建造的我就不太清楚了。也许是土耳其人,也许是阿富汗人,也许是英国人,或者是其他曾统治过印度的外国佬”[4]。第二次是巴尔拉姆13岁的时候,本打算到黑堡“一探究竟”,然而被入口的一头奶牛吓破了胆,未能成行。第三次是巴尔拉姆成为司机后回乡探亲,由于反感奶奶安排的婚姻,愤而离家出走,最终在猴子的注视之下爬上山,征服黑堡。在此,“黑堡”的意义不言自明:它所象征的是脱离人民高高在上的政治权力体制。这一权力体制由历史上的殖民者创造并发扬光大,如今则由民族主义精英模仿和照搬,以统治广大印度人民。小说中巴尔拉姆最后冲破了“鸡笼”,却进入了“黑堡”,是在影射主人公通过进入政治精英权力体制,对其进行操纵而不是抗争来完成自己的阶级跃迁。作为小说中如此重要而深刻的意象,纵观电影,“黑堡”却一帧画面也未出现过。
  至此不难发现,相较小说中对印度庶民困境矛盾纠结、意涵丰富的归因,电影态度鲜明地取“鸡笼”而舍“黑堡”,意在把印度底层人民困厄的根源归咎于印度自身的种姓制度及政治腐败等内部因素,而对殖民统治遗存的影响等外部原因避而不谈。
  二、人物戏码的增减:平姬夫人与“金发”女郎
  电影改编对小说人物的重塑,是时代与社会语境的产物,其中对特定人物戏码的增减更是其主题表达的重要工具,也是商业电影对观众心理需求把握的重要体现。平姬夫人(Madam Pinky)是巴尔拉姆的主人阿肖克的妻子,这一人物虽然在小说中也很重要,但着墨不多,她的形象主要通过巴尔拉姆的心理活动构建的。小说中对她的描述很模糊,没有具体的肤色、人种、职业或家庭状况,只说和阿肖克一起从美国回来,不是印度教徒,貌美,身材丰满,喜欢运动和短裙;而在电影里平姬夫人的戏份明显增多,身份也毫不含糊:印裔美国人,基督徒,12岁随家人移民美国,拥有美国脊柱理疗博士学位;性格强势,敢于在夫家这个传统地主家庭中大声表达意见,甚至在维护巴尔拉姆时动手推搡她的公公,做出了不少连同样在美国留过学的丈夫阿肖克都不敢尝试的举动。影片有一段小说中根本没有的对话,平姬向巴尔拉姆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出身低微,父母移民美国后在杰克逊高地经营一家小杂货铺,她自己通过个人奋斗摆脱了种姓制度,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在机场离开时,还在主人公幻影般的意识流动中撇下一句:“你多年来一直在寻找钥匙,但自由之门一直开着。”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基于当前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提出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育的“深路链”实践教学思路,构建“三联三进三支撑”的“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相应高校解决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思路、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深路链;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
[摘 要]在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党建载体正逐步向大数据迈进,智慧党建、云党建将成为未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的创新点、着力点、落脚点。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既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也是加强党的各项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和组织生活要求,创新5G党建+新模式,充分挖掘媒介应用功能,坚持“少开会、少见面,多线上、多视频”,开启线上组织
一、“原型”之创建  “原型,即是一种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形象。我所说的原型,是指将一首诗与另一首诗联系起来的象征,可以用我们的文学经验统一并整合起来。”[1]弗莱认为,艺术研究就是研究作品中的原型。他曾以一幅名画举例,画中物象近看是端庄静雅的圣母,远看却是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显然百合的纯洁与圣母的纯洁是两者的连接点,因此可以找到两者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洁净的“原型”。《邻居的窗》中的各个意象吸收了弗
国产喜剧电影在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的约束下,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蛰伏期。在此期间,虽然出现过20世纪60年代的歌颂型喜剧和20世纪90年代的生活轻喜剧,但是并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类型模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2000年之后,喜剧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从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市场格局还是票房成绩,目前的國产喜剧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并且是当下最有活力、最具观众缘的电影
新时期以来,我国导演创作了一系列老年题材电影,老年人以不同的身份符号出现于电影叙事之中,成为不同时代电影文化场域中特定人物的指涉符号,由此诠释着特定身份的主体价值与存在意义。电影中的老年人不再是单一的人物符号,而是成为有着相通的价值理念、身份认同和话语体系的群体符号文化表征。艾略特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特有的行为方式和利益”[1],老年题材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语态,以影像形式生成集体表征或认同模
[摘 要]在新网络时代下,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研究生文献阅读量也随之大幅攀升。文章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985大学、211大学、地方性大学、综合型大学、专业型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和妨碍当前研究生阅读的主要因素、文献管理软件使用情况以及文献阅读规律。针对当前研究生文献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题组从提升阅读驱动力、提升文献检索与管理能力、建立文献阅读习惯、提升科技英语阅读
食品分析是一门结合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多课程交叉学科,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对高精密度大型仪器操作有一定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技术要求。为提升学生的应
摘要: 2018年日本启动“卓越大学院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引领创新、国际视野的世界一流水平博士生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日本教育、科技竞争力。该计划有着典型特征:着眼“世界一流”,坚持“宁缺毋滥”;服务日本战略布局,鼓励跨学科、跨机构合作;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拓展全球视野,倡导国际合作;注重博士培养目标多元,加强后备力量培养等。日本“卓越大学院计划”的创新举措,不但提高了日本博士生就读体验,
“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是国家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北宋思想家张载道出了志趣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随着教育的发展,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内在学习动力已成为制约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志趣的养成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为学生提供持久而稳定的内在学习动力。岳麓书院培养了一大批经邦济世之才,积累了丰富的志趣养成资源。我们通过发掘和梳理古代岳麓书院志趣培养趋向
相比于“鲁剧”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山东电影虽然曾经赢得过众多奖项,但还未能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其实,在中国电影史上,山东电影人曾经留下了不凡的开拓足迹,从1958年山东电影制片厂成立,到1986年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建成,再到2012年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的组建,加上近年来民营电影公司的兴起,山东电影也在一直找寻着自己的发展方向,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本文论及的电影以山东电影制片厂及山东民营电影企业出品的电影作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