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习作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那么,什么是“习作力”呢?习作力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习作学习与实践的结果,包括习作智慧力和习作情感力。习作智慧力,是学生写好习作的程序性知识,包括了素材力、语言力、修改力与应试力。写好习作,在掌握一些知识,比如标点符号、修辞等等后,更重要的是比较和修改。习作的比较和修改能力是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旧题重做,指的是学生一篇习作写完以后,隔上一段时间,老师有计划地再拿出以往写过的习作题目,有意让学生去重写,通过重写和反复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对于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学生努力写完以后,心理上往往会形成一种定势,总认为自己写得已经出色了,不想再修改。如果接下来让学生修改的话,尽管教师做了习作评讲,有些学生还会感到比较茫然,不知道如何改,结果是迫于教師要求,改一点就算完成了,要么改一改错别字,改一改病句等,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如果在评讲后,给学生留一段消化理解的时间,留一个思维沉淀的过程,隔上一段时间,再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评讲,看看自己以往写的习作,学生就会觉察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悟出如何去改。这样做,习作训练效果往往比较理想。
那么,如何进行旧题重做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旧题重做的重要性,能够理解并接受这种习作训练方式,避免重写时出现盲目抄袭的应付行为。其次,前次习作写完后,老师的评讲照常进行,比如评讲作法,明确下一步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等,为下次习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三是隔一段时间重写,并要求学生拿出先前的那篇习作与重写后的习作作比较,看看此次习作是否比上次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等,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感悟。自己“悟”出的道理,往往是理解最透、印象最深、效果最好的。学生自己比较以后,老师再结合学生的比较结果,和学生一起进行再点评。对于学生比较出来的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比如,“你说得对,这件事情这样写,比上次写得好多了,你进步真大!”对于学生没有发现,而被老师发现的比上次习作好的地方,也同样给予表扬和赏识。比如,“你看,除了刚才提到的那些优点以外,这句话改得也很好哦,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针对小学生喜欢被表扬的年龄特点,多说一些振奋人心的话语,往往能够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主动性。
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练写习作时,曾出过《我的妈妈》这个题目。第一次练习时,有位学生这样写了一段:“上了三年级,妈妈更注重我的饮食了,妈妈给我买了好多有营养的食物。每天都做一些我爱吃的红烧肉、可乐鸡翅等,每一次看到这些好吃的饭菜,我都很开心。妈妈做的饭菜是最珍贵的,也是最好吃的。在我的心里,妈妈就是最好的大厨。”这篇习作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思路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评讲时,我让学生自己体会有没有需要修改和充实的地方,让学生谈写这篇习作是的想法,谈自己发现的写得好与不足之处;然后我问他,妈妈做饭时是不是还说过一些话,对妈妈做的哪道菜印象最深刻,是不是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更能说明妈妈的厨艺高超。我要学生做妈妈的知心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细节,并给学生点明,隔一段时间还会写这篇习作;再让学生晒一晒自己的妈妈,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新发现,还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也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妈妈。这样,通过前后两次训练,不仅实现了习作方面的提高,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三得。时隔两周以后再写,这段内容变成了这样:“上了三年级,妈妈更注重我的饮食了。她说我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饭方面需要好好进行调理。她经常做一些我爱吃的饭菜,比如红烧肉、可乐鸡翅等,每天变着花样翻新,总想让我多吃些。妈妈会做的菜很多,最拿手的要数可乐鸡翅了。每次做可乐鸡翅的时候,她将鸡翅在油锅里煎到两面泛黄,倒入一些可乐和调料。炖上一段时间后,妈妈微笑着就将一道香喷喷的美食端上了桌。每次看到这样的美味,我都很开心,有时候馋得直流口水。在我心里,妈妈就是最好的大厨。”前后两篇习作,思路基本一致,语言和细节方面却进步较大。
在教学实践中,旧题重做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好前后习作间隔的时间。间隔短了,容易造成学生理解观察不到位,出现抄袭应付行为;间隔长了,容易出现遗忘情况。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思维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自我发现和自我改进能力不强。我觉得间隔在一周至两月之间为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而是在习作写完后要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再写之后还应进行进一步的评讲分析。这样,按照“初写——评讲分析——隔时再写——再评讲分析”的原则,不断得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清代学者唐彪在谈到练习写文章的时候,曾说过:“如文章一次做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盖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可见,旧题重做,自古以来就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对于教师布置的习作题目,学生努力写完以后,心理上往往会形成一种定势,总认为自己写得已经出色了,不想再修改。如果接下来让学生修改的话,尽管教师做了习作评讲,有些学生还会感到比较茫然,不知道如何改,结果是迫于教師要求,改一点就算完成了,要么改一改错别字,改一改病句等,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如果在评讲后,给学生留一段消化理解的时间,留一个思维沉淀的过程,隔上一段时间,再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评讲,看看自己以往写的习作,学生就会觉察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悟出如何去改。这样做,习作训练效果往往比较理想。
那么,如何进行旧题重做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旧题重做的重要性,能够理解并接受这种习作训练方式,避免重写时出现盲目抄袭的应付行为。其次,前次习作写完后,老师的评讲照常进行,比如评讲作法,明确下一步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等,为下次习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三是隔一段时间重写,并要求学生拿出先前的那篇习作与重写后的习作作比较,看看此次习作是否比上次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等,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感悟。自己“悟”出的道理,往往是理解最透、印象最深、效果最好的。学生自己比较以后,老师再结合学生的比较结果,和学生一起进行再点评。对于学生比较出来的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比如,“你说得对,这件事情这样写,比上次写得好多了,你进步真大!”对于学生没有发现,而被老师发现的比上次习作好的地方,也同样给予表扬和赏识。比如,“你看,除了刚才提到的那些优点以外,这句话改得也很好哦,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针对小学生喜欢被表扬的年龄特点,多说一些振奋人心的话语,往往能够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主动性。
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练写习作时,曾出过《我的妈妈》这个题目。第一次练习时,有位学生这样写了一段:“上了三年级,妈妈更注重我的饮食了,妈妈给我买了好多有营养的食物。每天都做一些我爱吃的红烧肉、可乐鸡翅等,每一次看到这些好吃的饭菜,我都很开心。妈妈做的饭菜是最珍贵的,也是最好吃的。在我的心里,妈妈就是最好的大厨。”这篇习作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思路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评讲时,我让学生自己体会有没有需要修改和充实的地方,让学生谈写这篇习作是的想法,谈自己发现的写得好与不足之处;然后我问他,妈妈做饭时是不是还说过一些话,对妈妈做的哪道菜印象最深刻,是不是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更能说明妈妈的厨艺高超。我要学生做妈妈的知心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细节,并给学生点明,隔一段时间还会写这篇习作;再让学生晒一晒自己的妈妈,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新发现,还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也多了解一下自己的妈妈。这样,通过前后两次训练,不仅实现了习作方面的提高,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三得。时隔两周以后再写,这段内容变成了这样:“上了三年级,妈妈更注重我的饮食了。她说我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饭方面需要好好进行调理。她经常做一些我爱吃的饭菜,比如红烧肉、可乐鸡翅等,每天变着花样翻新,总想让我多吃些。妈妈会做的菜很多,最拿手的要数可乐鸡翅了。每次做可乐鸡翅的时候,她将鸡翅在油锅里煎到两面泛黄,倒入一些可乐和调料。炖上一段时间后,妈妈微笑着就将一道香喷喷的美食端上了桌。每次看到这样的美味,我都很开心,有时候馋得直流口水。在我心里,妈妈就是最好的大厨。”前后两篇习作,思路基本一致,语言和细节方面却进步较大。
在教学实践中,旧题重做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好前后习作间隔的时间。间隔短了,容易造成学生理解观察不到位,出现抄袭应付行为;间隔长了,容易出现遗忘情况。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思维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自我发现和自我改进能力不强。我觉得间隔在一周至两月之间为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而是在习作写完后要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再写之后还应进行进一步的评讲分析。这样,按照“初写——评讲分析——隔时再写——再评讲分析”的原则,不断得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清代学者唐彪在谈到练习写文章的时候,曾说过:“如文章一次做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盖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可见,旧题重做,自古以来就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