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引导学生自学质疑、探索学习方法、落实教师的指导地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方案。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创新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独特的见解和处理方法,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自学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眼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首先,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其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设计问题,带到课上,师生共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是“权威”,但教师的话并非句句是“真知灼见”,由于教师个人知识能力及认识局限性,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积极质疑,通过师生交流甚至争论解决问题。
对相关学习参考资料、练习题质疑。当前各种教学参考、学习辅导资料、习题让人目不暇接。一方面,要求教师慎重选择;另一方面,也对学生提出了分析鉴别能力的要求。
二、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系统的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具体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以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中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三、落实教师的指导地位,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的职责要改变以往一味地传授知识为更多的激励思考,教师将变换角色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所以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理顺知识的层次结构,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系统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准确的历史概念。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使教学朝着目标方向发展。
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从中抽取规律,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自学能力的运用创造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多注重设计历史的“典型事例”,使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学习,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领域或不同历史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统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创新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独特的见解和处理方法,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自学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眼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首先,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其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设计问题,带到课上,师生共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是“权威”,但教师的话并非句句是“真知灼见”,由于教师个人知识能力及认识局限性,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积极质疑,通过师生交流甚至争论解决问题。
对相关学习参考资料、练习题质疑。当前各种教学参考、学习辅导资料、习题让人目不暇接。一方面,要求教师慎重选择;另一方面,也对学生提出了分析鉴别能力的要求。
二、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系统的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具体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以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中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三、落实教师的指导地位,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的职责要改变以往一味地传授知识为更多的激励思考,教师将变换角色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所以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理顺知识的层次结构,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系统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准确的历史概念。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使教学朝着目标方向发展。
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从中抽取规律,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自学能力的运用创造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多注重设计历史的“典型事例”,使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学习,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领域或不同历史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统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