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尽天涯路”到“蓦然回首”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定位了普通高中语文教育,认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而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工作放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位置。而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和理解,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古诗文教学当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无法快速抓准所学经典篇目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遇到古诗文学习都会“望而却步”。
  一、存在的问题
  1.以“归纳方法”代“吟诵体悟”
  高考古诗文阅读考查的考点比较固定,所以高中语文的古诗文学习已走向了一条套路化的道路。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做知识的“收纳员”,带领学生将学习的诗文归纳进“分析意境型”“炼字型”“分析某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型”“情感型”“主人公生平重大事件型”等等一些框架里。翻开学生手中的参考书和笔记本,都能找到各种答题模板和答题技巧。渐渐地,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弱,记录抄写答题技巧的声音越来越强。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渐行渐远,甚至会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语文学习不过是做题罢了”的想法。教师急功近利地教,学生急功急利地学,考试成绩也许短时间能提升,但那些被方法“肢解”的诗文情感只能叹惜着消逝在光阴里。
  2.以“分解阅读”代“整体鉴赏”
  由于部分教师定位教学是教做题方法,所以课堂上的设问往往以“你看题干中的字眼”“请大家读本首词的最后一句”来开头。提醒重点断不为错,但殊不知,教师的指向性越明确,学生思维的锻炼就越少,鉴赏能力提高的就越慢。教师自己在读诗文时,总会查询各种资料,知人知事尔后论诗谈文。但一到指导学生阅读时,就开始成段成篇地灌输。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只会让学生远离文本,让学生只能迷惘于碎片化的阅读。试问,一个人无法走近另一个人的文字,那他还能走近文字背后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吗?一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的语文老师,应该带领学生踏踏实实地走进文本,在具体的这一个文本中去触摸作者在此诗此景此境中此时的具体情感。
  二、拟实行的策略
  1.以读代讲
  古诗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获得鉴赏与审美的能力,进而从先贤的经典文字里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不应该仅仅是会做题目。在语文课堂上演绎声音之美,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在吟诵间体会句读之美,平仄之韵,在一腔一调的揣摩中走进诗文语言,进而感受诗文的画面,终于沉醉诗文的魅力。让学生在或明快或悲壮或沉痛或洒脱的音调中,我们感受着先贤的情感和价值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人写诗尚且如此,我们读诗读文又焉能静默?
  2.以析代练
  语文课堂绝对不是训练习题的场所。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走进文字,让他们在对画面的感知中触摸作者情感。我们应在氛围的渲染和营造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他们创设情境。置身于画境,置身于诗境,才能感同身受。比如,读苏轼的《赤壁赋》,虽说无条件去黄州现场教学,但我们确然找寻几幅实在的画面,亦或是找到符合情境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读起文章,难道不是与苏子对谈吗?若是仅仅翻译文言为白话,这个中价值定然大打折扣。
  三、初步尝试后的不足
  经过一段时间的古诗文教学(包括《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了,大部分学生能在吟诵中体悟文字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少部分同学不再是谈诗文色变了。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不持久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设计课时为四个,起初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分角色朗读等活动开展得很顺畅。但到第三第四课时,涉及到后文的背诵与理解、文化常识的记忆与理解,难度上来了,有一部分学生便打起了“退堂鼓”。
  2.教师讲解时难度把控不到位
  我设计《雨铃霖》课程时,希望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体悟送别对象不同会造成诗人抒发情感的侧重点不同。但在课程进行中,由于我设置的问题过难,导致这一教学目的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瓶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同样,在古诗文教与学的道路上,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教育与学习是终身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尝试探索,为教育教学搭建高品质的平台。针对古诗文教学的探索,我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作者通联:武汉市武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杜甫传》是作者冯至先生以诗人的视角观照历史,以诗心体悟诗心,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精心结撰之作。本文试从叙事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三个角度,寻求引导学生探究《杜甫传》的美学价值的指导策略。这对激发学生阅读传记类整本书,提高审美层面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冯至;《杜甫传》;美学价值;指导策略  《杜甫传》是作者冯至先生以诗人的视角观照历史,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摒弃“齐声朗读、逐句讲解”这种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古典诗词的不同类型、内容与风格,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鉴赏古典诗词。一、举行朗读比赛,鉴赏古典诗词韵律美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十分鲜明的韵律美。但是在传统“齐声朗读”的教学模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关键,通过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利用“先学后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契机,还可以有效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本文以《阿Q正传》为例,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
摘 要 群文教学高效整合点在于整合角度的选择。“思辨性文本的阅读与表达”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确定课堂学习任务,设置教学情境,使教材、生活、考场三层联动,将单元学习任务放置于立体空间,从预设走向生成,再到运用实践,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课堂活动中学生思维活动层次性的体现是思辨性文本阅读的高阶任务,这得益于教师引领方法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思辨性文本;阅读教学;整合;情境;思维  在2020年河北
摘 要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18个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是其中重要的任务群之一。它明确提出:“注重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拓展阅读思维,全面提升语文阅读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整本书阅读,设计一定的阅读活动,系统构建整体的阅读思维。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老人与海》为例,对主题情境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主题情境;整本书阅读;阅读
教师专业素养是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人才只能由人才来培养”,因此教师要培养出人才,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内存不断扩容。而对于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更是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但教师專业化发展绝不能等同于将教师标准化,现在有些学校硬性要求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教
基于议论文写作训练长期“无序”“低效”的状态,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实践的基础上,我区多个学校从2015年起至今在初三进行了议论文写作序列化的尝试。  即从八年级开始,根据学情,有意识地将初中议论文写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议论文写作专项训练。具体操作程序如下:训练一,学会读材料,提炼、概括论点;训练二,学会甄选论据与表达;训练三,学会写点分析,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架起一座桥;训练四,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对李清照的这首词,网上、资料上,评论俯拾即是,教案不胜枚举。大家都把它当词来教,当然正确得很。但我更想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讲,是一个极有才情的女子倾诉自己的“愁”的故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讲述一个“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故事。  既是故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讲一个“什么”的故事。一个秋天的黄昏(姑且这么肯定),一个女子在院子里“寻寻觅觅”,就是不知道丢了什么东西(特意不告诉你,是不是有点悬念)?
作为高中作文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作文命题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研究的“重头戏”。笔者尝试掌握它的特点、演变,努力构建它与高中作文教学间的和谐统一的良性关系,希望能更有效地指导平时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让教师教得有效。一、由单一到丰富  纵观15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从材料的呈现方式到内容的内涵都产生了一些变化,由单一走向丰富,作文命题的命题日趋走向成熟。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由单一到丰富
如果说高中语文的三年教学是一个整体,那么高一语文就是春天,是要为学生的心灵播下语文的种子。站在这样一个起点,想到三年后的高考,深感现在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坚实有力。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是环环相扣的过程,无论是能力培养還是知识储备都应该有计划分步骤进行。高一语文教学需要完成必修1-4册教材的学习,同时不能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作文的训练。语言文字的积累是需要日积月累再逐渐内化的。专题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