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经济背景下,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金融制度与之相匹配,决定金融的结构和层次。本文从韩国的经济背景入手,以金融制度與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出发点,对韩国金融制度变革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韩国;金融制度;金融变迁
大量事实早已证明,金融制度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经过以下四条途径来实现的: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金融机构的运作、金融的基本功能以及金融运作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制度是为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服务的。韩国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工业国家,金融制度的发展在其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曾经对韩国的发展模式产生质疑,但这并不是忽视韩国过去的60多年经济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的理由,我们应该细致分析并加以借鉴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可取之处。
一、韩国经济发展背景
通过多年的发展,韩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20世纪50年代,发展以“三白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经济开始逐步恢复,提出“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用国内生产产品代替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并减少进口。20世纪60年代将战略调整为“出口主导”,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70年代将产业重心转移到钢铁、造船、制造等重工业领域,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国家,90年代把进入发达国家队伍作为努力目标,并于1996年以其强势的经济表现成功加入OECD。在推动韩国经济发展方面,集权的韩国政府功不可没。多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促进韩国的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走上腾飞之路。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汉江奇迹”,在2005年成为亚洲第三个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由1961年的94美元到2019年突破3万美元大关,韩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11位,这样的奇迹使得韩国迅速完成了现代化进程。韩国采用了政府积极干预产业与经济的发展模式,举全国之力培育民营企业,因此造就了Samsung、现代、LG、SK以及乐天等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
1996年,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1997年,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韩国的经济,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韩国政府很快意识到,在经济衰退时期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进行产业扩张是行不通的。因此,政府及时调整了发展方向,强调以促进市场进一步自由化和推动产业结构改善为目标,将发展高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在金融领域,政府进一步开放外汇市场为引入外资投资提供宽松良好的条件。1998年,韩国政府采取了更多的微观经济政策措施用以应对东亚金融危机,这些措施都对保持汇率稳定、维持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韩国政府再次踏上了产业调整之路,树立了“科技立国”的战略目标。1999年,韩国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经济实现了由负增长到9%的正向增长。韩国不仅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而且快速推动了传统制造业向新兴知识产业的转变。整个国家的经济重新回到正轨,而韩国经济发展再次创造的新一轮奇迹得益于深入的改革和正确的战略方针。2008年,韩国也遭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GDP受危机的影响下降到0.2%,韩国的股市、外汇、进出口贸易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在这次危机中,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的韩国反应迅速,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经济损失相比较于1997年明显减少。
二、韩国金融制度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韩国现代金融体制开始逐步形成,其发展带有明显殖民主义色彩。20世纪80年代以前,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管制金融”体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逐渐意识到这种制度存在的缺陷,开始进行了金融深化改革,向“民治金融”转变。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推行更加具体全面的金融改革,更加注重金融体制的发展变化与经济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否相互匹配。2008年,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对韩国经济产生了冲击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对抗危机的能力大大增强。
(一)战后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朝鲜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原有的统一经济体一分为二,与此同时,日本陆续撤离了先进的企业人员、机器设备以及金融机构和资金,使得韩国经济遭受重创、金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61年后,确立了韩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大规模将商业银行收归国有,实现国家对金融资源、金融资本以及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控制。政府建设了大量国有企业,使其成为战略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龙头,同时建立银行,提供大量的国家贷款,促使韩国的私营企业兴起。韩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丧失了相对独立性,在制定政策和实施货币职能的自主性方面,受到政府限制被完全置于财政部管控下。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各类银行需要提供大量政策性贷款给政府所确定的战略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至此,形成了银行处于绝对地位的单一型政府主导金融制度。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不仅人们需要多种多样的金融资产,企业也需要各种各样灵活的金融服务。因此,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并大力扶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80年代后,政府主导型的金融市场体制开始逐渐显露其弊端,韩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针对金融体制的调整措施。这些调整措施给各类金融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韩国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壮大。
(二)东亚金融危机的调整
8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开始金融深化改革。东亚金融危机前韩国的金融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之前的封闭条件下的金融深化改革和1993年金泳三政府执政之后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深化改革。封闭条件下的金融深化改革主要特征是对内自由化,即放松管制再放松。金融调整措施主要包括将银行私有化、减少政府对银行实施的干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的发展、降低金融业的进入障碍。全面开放市场以后,韩国金融业的管制进一步放松,对外国投资者开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加快实现金融自由化。这个进程的特征是粗放的,将传统的政府干预经济排除在外。金泳三政府的改革,忽视了对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急切的改革使得韩国现行的金融制度不能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最终使得韩国的经济在90年代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了重创。在经济危机期间,由于韩国经济对国外的依赖度很高,出现了很大的负增长。为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韩国接受了IMF提供的贷款,这要求政府进行更加有效的经济改革以避免外资完全影响本国金融市场。韩国重新定位了政府的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条件,同时改进公共管理机构的效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已经由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的方向,将“管制金融”转变为“民治金融”。 (三)全球金融危机的调整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韩国经济表现低迷,韩元币值下跌,企业出口总额大幅度下降。为了解决韩国货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韩国银行在放宽贷款的限制的同时,提高了贷款总额的上限。增加政府支出,对财税政策进行改革,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继续大胆地按计划推进金融结构与大企业的结构改革,把握好金融结构调整的优先顺序以及银行调整的方向,缓解金融紧缺。正确的金融改革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韩国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能够以自身良好的金融结构平稳度过危机。同时,依托其优质的地理位置,以及中韩贸易的高速发展,成为从危机中恢复最快的发达国家。
三、韩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韩国金融体系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银行金融机构由一般性的商业银行和具有特别政策性职能的特殊银行构成。一般性商业银行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这些银行在韩国银行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特殊银行是指由政府创建,承担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资金支援的政策性任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其业务活动内容划分为三种类型:储蓄、投资和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的作用与一般性商业银行的作用类似,利用吸收到的小额闲散资金为社会提供贷款资金,包括相互储蓄银行、综合金融公司。除此之外,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包括新社区金库、国民住宅基金、信合金融公司和信用协同组织、信用保证基金等。在政府的引导下,这些金融机构为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金,促进韩国经济高速发展,为韩国经济的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四、结束语
过去几十年里,韩国经历了经济腾飞以及金融危机等阶段。巨大的落差并没有使其一蹶不振,相反,韩国政府冷静分析问题,逐步调整自身不合理的金融制度和产业结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0多年时间里,实行的严格“管制金融”,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逐漸减少对金融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这样的措施和经验,不仅适用于同处于儒家文化圈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东亚国家,对于其他正处于迷茫的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何帆,王峰虎.韩国金融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经济,2014 (06):18-20.
[2]刘源丹.韩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2.
[3]韩秋.韩国金融制度的变迁与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3):51-53.
[4]刘春辉.韩国金融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04.
[5]徐飞.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及其特征[J].上海经济研究,1996(09):30-32.
[6]金琪瑛.韩国金融制度及其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1992(Z7):98-112.
关键词:韩国;金融制度;金融变迁
大量事实早已证明,金融制度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经过以下四条途径来实现的: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金融机构的运作、金融的基本功能以及金融运作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制度是为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服务的。韩国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工业国家,金融制度的发展在其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曾经对韩国的发展模式产生质疑,但这并不是忽视韩国过去的60多年经济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的理由,我们应该细致分析并加以借鉴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可取之处。
一、韩国经济发展背景
通过多年的发展,韩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20世纪50年代,发展以“三白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经济开始逐步恢复,提出“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用国内生产产品代替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并减少进口。20世纪60年代将战略调整为“出口主导”,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70年代将产业重心转移到钢铁、造船、制造等重工业领域,8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国家,90年代把进入发达国家队伍作为努力目标,并于1996年以其强势的经济表现成功加入OECD。在推动韩国经济发展方面,集权的韩国政府功不可没。多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促进韩国的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走上腾飞之路。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汉江奇迹”,在2005年成为亚洲第三个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由1961年的94美元到2019年突破3万美元大关,韩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11位,这样的奇迹使得韩国迅速完成了现代化进程。韩国采用了政府积极干预产业与经济的发展模式,举全国之力培育民营企业,因此造就了Samsung、现代、LG、SK以及乐天等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
1996年,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1997年,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韩国的经济,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韩国政府很快意识到,在经济衰退时期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进行产业扩张是行不通的。因此,政府及时调整了发展方向,强调以促进市场进一步自由化和推动产业结构改善为目标,将发展高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在金融领域,政府进一步开放外汇市场为引入外资投资提供宽松良好的条件。1998年,韩国政府采取了更多的微观经济政策措施用以应对东亚金融危机,这些措施都对保持汇率稳定、维持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韩国政府再次踏上了产业调整之路,树立了“科技立国”的战略目标。1999年,韩国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经济实现了由负增长到9%的正向增长。韩国不仅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而且快速推动了传统制造业向新兴知识产业的转变。整个国家的经济重新回到正轨,而韩国经济发展再次创造的新一轮奇迹得益于深入的改革和正确的战略方针。2008年,韩国也遭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GDP受危机的影响下降到0.2%,韩国的股市、外汇、进出口贸易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在这次危机中,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的韩国反应迅速,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经济损失相比较于1997年明显减少。
二、韩国金融制度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韩国现代金融体制开始逐步形成,其发展带有明显殖民主义色彩。20世纪80年代以前,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管制金融”体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逐渐意识到这种制度存在的缺陷,开始进行了金融深化改革,向“民治金融”转变。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韩国推行更加具体全面的金融改革,更加注重金融体制的发展变化与经济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否相互匹配。2008年,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对韩国经济产生了冲击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对抗危机的能力大大增强。
(一)战后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朝鲜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原有的统一经济体一分为二,与此同时,日本陆续撤离了先进的企业人员、机器设备以及金融机构和资金,使得韩国经济遭受重创、金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61年后,确立了韩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大规模将商业银行收归国有,实现国家对金融资源、金融资本以及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控制。政府建设了大量国有企业,使其成为战略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龙头,同时建立银行,提供大量的国家贷款,促使韩国的私营企业兴起。韩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丧失了相对独立性,在制定政策和实施货币职能的自主性方面,受到政府限制被完全置于财政部管控下。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各类银行需要提供大量政策性贷款给政府所确定的战略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至此,形成了银行处于绝对地位的单一型政府主导金融制度。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不仅人们需要多种多样的金融资产,企业也需要各种各样灵活的金融服务。因此,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并大力扶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80年代后,政府主导型的金融市场体制开始逐渐显露其弊端,韩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针对金融体制的调整措施。这些调整措施给各类金融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韩国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壮大。
(二)东亚金融危机的调整
8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开始金融深化改革。东亚金融危机前韩国的金融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3年之前的封闭条件下的金融深化改革和1993年金泳三政府执政之后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深化改革。封闭条件下的金融深化改革主要特征是对内自由化,即放松管制再放松。金融调整措施主要包括将银行私有化、减少政府对银行实施的干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的发展、降低金融业的进入障碍。全面开放市场以后,韩国金融业的管制进一步放松,对外国投资者开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加快实现金融自由化。这个进程的特征是粗放的,将传统的政府干预经济排除在外。金泳三政府的改革,忽视了对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急切的改革使得韩国现行的金融制度不能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匹配,最终使得韩国的经济在90年代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了重创。在经济危机期间,由于韩国经济对国外的依赖度很高,出现了很大的负增长。为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韩国接受了IMF提供的贷款,这要求政府进行更加有效的经济改革以避免外资完全影响本国金融市场。韩国重新定位了政府的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条件,同时改进公共管理机构的效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已经由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的方向,将“管制金融”转变为“民治金融”。 (三)全球金融危机的调整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韩国经济表现低迷,韩元币值下跌,企业出口总额大幅度下降。为了解决韩国货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韩国银行在放宽贷款的限制的同时,提高了贷款总额的上限。增加政府支出,对财税政策进行改革,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继续大胆地按计划推进金融结构与大企业的结构改革,把握好金融结构调整的优先顺序以及银行调整的方向,缓解金融紧缺。正确的金融改革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韩国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能够以自身良好的金融结构平稳度过危机。同时,依托其优质的地理位置,以及中韩贸易的高速发展,成为从危机中恢复最快的发达国家。
三、韩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韩国金融体系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中银行金融机构由一般性的商业银行和具有特别政策性职能的特殊银行构成。一般性商业银行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这些银行在韩国银行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特殊银行是指由政府创建,承担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资金支援的政策性任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其业务活动内容划分为三种类型:储蓄、投资和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的作用与一般性商业银行的作用类似,利用吸收到的小额闲散资金为社会提供贷款资金,包括相互储蓄银行、综合金融公司。除此之外,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包括新社区金库、国民住宅基金、信合金融公司和信用协同组织、信用保证基金等。在政府的引导下,这些金融机构为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金,促进韩国经济高速发展,为韩国经济的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四、结束语
过去几十年里,韩国经历了经济腾飞以及金融危机等阶段。巨大的落差并没有使其一蹶不振,相反,韩国政府冷静分析问题,逐步调整自身不合理的金融制度和产业结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0多年时间里,实行的严格“管制金融”,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逐漸减少对金融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这样的措施和经验,不仅适用于同处于儒家文化圈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东亚国家,对于其他正处于迷茫的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何帆,王峰虎.韩国金融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经济,2014 (06):18-20.
[2]刘源丹.韩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2.
[3]韩秋.韩国金融制度的变迁与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3):51-53.
[4]刘春辉.韩国金融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04.
[5]徐飞.韩国金融制度的演变及其特征[J].上海经济研究,1996(09):30-32.
[6]金琪瑛.韩国金融制度及其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1992(Z7):9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