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品牌基因突变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28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应抓住教育品牌基因突变的风口,让学校品牌破茧成蝶。
  教育模式从来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升级换代,教育品牌建设与维护也必然随着教育模式的升级而进行更新。
  回溯历史,很容易就能够梳理出教育发展的沿革历程:从刀耕火种时手把手的模仿到口口相传,从图画记录传承到文字的产生,由印刷技术到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教育始终与创造、创新紧密相连,每一次进步都在进行着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品牌的基因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个人威望、图腾崇拜、文化思想到对未来的预期与支配等,刻画出了教育品牌基因的走向图。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核心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是人类非物质化的再生与进化学习、生活与生产工具系统的学习、各类符号语言的学习以及行为规范和情感的教育与学习。教育品牌的基因却必然会发生突变,以猝不及防的方式,改变教育品牌的建设模式,颠覆教育品牌建设的进程。
  从学校品牌的组成进行分析,学校品牌的重要基因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大致可分为学习质量、教学质量、教学环境,软件则包括了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学生出口等。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些基因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习模式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学生以往的阅读方式,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发展至今,又增加了多媒体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将以超文本的模式进行。对资料的检索,将在海量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中进行,将不断地经由学生的个性组织,形成对课堂的质证模式。学生将真正地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品牌将成为学校教育品牌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决定性的部分。品牌的传播模式,或许将由品牌学生打造出学校品牌代言模式,拉动社区周边,甚至由跨社区、跨城市、跨国别的学生对学校形成品牌的向心力,成就学校品牌。
  教育模式也将发生改变。工业革命以来,学校教育就形成了固有的套路:以三尺讲台为界,形成老师与学生的对立,教育是为了向各个工业化岗位输送合适的、掌握某种技术的人员,教学模式也因这一目的,而分为不同的科别。老师只能从事某一个课程的教学,一切奔着熟能生巧而去。“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将是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国别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数据中,教师或从讲台的一侧走出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以共同探索的模式进行教学。至于教学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对学生即时的检验,即时给出检验结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侧重等将在互联网后台形成大数据分析评估,真正地对学生实现个性化指导与教育。同时,针对个体的学习大数据,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指导作用。老师的教学效果也将形成大数据,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教师授课,或将推向互联网,用以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老师将成为学校教育品牌的另一重要抓手。得优秀教师得品牌,品牌教师将成为品牌学校的推进器。
  学校的环境未来也将发生变化。学校环境一直以来都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学校关停并转,人口减少,城市空间压缩,学校在城市缝隙中分成多个校区,区域占有越来越小。“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的概念将不再只是物理概念,远程课程将为在互联网架构下的学校概念提供无限的可能。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在旅行的途中,都可无障碍地享有教育资源,而这些资源,并非由单一学校提供,而是在学校的概念引领下,由学校的品牌走向进行指导形成的教育资源链条。这些教育资源,可以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也可以是国外的优秀课程。VR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也将改变课室这一概念。学校品牌,将是学校对资源的提供与掌控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学校品牌建设,将打破区域,面向全国和世界。学校品牌的视野,需要更有深度与广度。
  学校教育的这些硬件组成,在“互联网+”背景下由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学校品牌基因也随之发生改变,甚至是基因突变。这种品牌的基因突变,在企业中已有体现,例如小米手机的异军突起,摩托罗拉手机的消亡。学校品牌如何在变化中求生存得发展,是每位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校品牌硬件发生突变,学校品牌软件也必然发生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师资培训、文化建设与学生毕业出口。
  师资培训事实上正为学校品牌的发展后劲提供能量。“互联网+”对教育品牌的改变,并非从学校教育的主体开始,而是首先从培训及教育咨询业入手。现如今已有众多培训咨询平台,由政府或社会资本进行主导,进入社会培训咨询体系,而教师队伍的培训由于专业性强,暂时未有太多涉及。“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的师资培训一方面将会由线下转至线上,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全面覆盖教师培训,实现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也将由线上而至线下,把各地的个性化培训需求,通过线上提出和整理,而在线下施行个性化培训。读万卷书,阅万堂课,行万里路,师资培训在学校品牌的未来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师资力量是决定学校品牌走向的内部力量,也是学校品牌资源的提供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师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校品牌的发展方向。而“互联网+”为师资培训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新的可能,是否也有学校品牌的机会蕴含其中?
  学校文化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学校文化在学校品牌中属于软件基因范筹,但在学校品牌建设中却是骨架灵魂。学校文化决定了学校品牌的性格和特征,带有强烈的排他性和传承性。“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作为社区文化的高地,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社区文化、城市文化、国家文化,学校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浓缩,将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在传播学校品牌的同时,向世界传递社区、城市、国家的文化品牌特征,以教育这一友好界面,建立文化的联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文化必须要具备高维视角,在品牌建设中降维组织,利用互联网的特质,与传统媒体相结合,采取各种适用的办法,系统地、成体系地进行品牌建设与维护。“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爆炸对学校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怎样让学校的文化与社区、城市、国家文化共振,如何更迅速地在品牌上形成文化影响力,如何抓住“互联网+”造成的学校品牌基因突变这一风口改变学校品牌发展进程,是学校品牌管理中需要提上日程的重中之重。
  学生毕业,去向哪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生出口,是学校品牌软件的另一组成要素。学生去向哪里?就大学来说,学生去向哪个级别的企事业单位、就业率多少,是学校品牌的重要组成。就小学和中学来说,去向哪个品牌中学、大学,是学校口牌好与坏的重要决定因素。“互联网+”时代,世界是平的,学生出口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国之别。如何打造学校的城市、国家甚至是世界资源,在学生出口方面形成学校自身独有的渠道,与学校的品牌形象、性格相适宜,建立完善的出口机制和口碑,与学校的其他品牌要素形成互通有无的环路,将是学校品牌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重点打磨之处。
  “互联网+”背景下,工农商业的品牌基因,都在经历突变。学校品牌基因也概莫能外。
  在经历品牌基因突变的过程中,有的学校品牌将在经历破茧重生的苦痛之后化茧成蝶,也将有品牌学校挣扎于磨难之后彻底沉沦,被其他教育品牌“吃掉”,成为其他学校的某种品牌基因,或者完全消亡。
  何去何从,中国学校品牌管理者应警醒。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编辑部主任)
其他文献
暑期培训做好准备了吗?还在等什么?!  又到一年暑假季。  学校放暑假了,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解放——终于可以脱离学校、脱离学生,尽情地休闲,尽情地享受暑期生活,尽情地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校长,特别是想干事、干成事的校长来说,本也是解放的好时光,但无形的压力却一直在心头——学校必须持续发展,而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教师,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得到可喜的发展。教师的发展靠谁呢?靠
期刊
设计一道校门需要同时遵循多条门道。  在整个校园的各类建筑中,最能引起外界关注的莫过于校门。作为学校和社区分割的节点,校门是学校向外界展示其文化形象的第一门户,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品牌形象都可以通过校门来呈现、传达。  从本质上讲,校门首先是一道门,是房屋的出入口,连接着外界与内部。随着建筑体量的增大,校门逐渐被作为单独的建筑物而分离出来设计,有了更多的功能属性。回望历史,我们发现
期刊
保安是学校开展公关工作的必要助手,起着信息沟通、思想沟通和情感沟通的作用,其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们通常认为学校品牌主要包括校长品牌、教师品牌和学生品牌,但实际上外人去到一所学校,最先接触到的人既不是校长,也不是老师和学生,而是保安。因此,保安极有可能构成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最初印象,尤其是周边社区居民对学校的最初印象。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说,评价组织形象最基本的指标是知名
期刊
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学校毕业典礼总会有一些共性与亮点。  美国是一个极为重视毕业典礼的国家,每一个阶段的学校都有着规模不小的毕业典礼。其中,有的学校设置了一些特别环节,令人回味深长!  童言无忌 大胆畅想  2015年5月21日,位于伊利诺伊州春田市的一所基督教会幼儿园,其毕业典礼安排了一段“自由时间”。首先,每名毕业生各讲一段毕业感言,内容随意,但有的毕业生讲不出来,就索性背了一首诗。然后,他们
期刊
“爬楼”评价记录学生每一点滴的成功和进步。  何种评价能让每块玉璞都闪亮,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的上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叫杨鹏(化名)的学生,他学习态度十分积极,完成任务速度很快,每次都能将下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自习掌握。他有着独特的思维,常常能想出解题新思路或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然而,这样一个聪敏的孩子往往把简单的题做错。如漏掉标点符号,把字母拼写错误,读题目时往往一目十
期刊
“微”时代的家校沟通需要无微不至的艺术化处理。  家校沟通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家长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所有教师的基本功和必修课,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校沟通也步入了“微”时代,即众说纷纭的微话题、发人深省的微语录、恰如其分的微评价、启迪智慧的微反思。它们让家校之间加强沟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众说纷纭的微话题  微话题,是家长与学校或教师之间,基
期刊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相信,中国人的精神命脉是从家族学校向外扩展的,是修己以达人的。无疑,“立德树人”的教育信念构成了教育者坚守这一精神命脉的核心。  然而,“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追求快捷效应、考试效应、行政效应甚至商业效应的过程中,“立德树人”却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命题。如是观之,在张景和校长的带领下,新的昌邑一中坚守“立德树人”的主题,成就高中
期刊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福布斯评选全美最先进教学环境校园第六名、美国2016最受学生欢迎大学第六名,其成立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品牌的诞生需要梦想、坚持,还有创意。  当年,有位非常聪明的在读美国青年大学生,有一天他突然异想天开向所在大学校长提出了对大学制度改进的若干建议,希望所在大学能够早日消除在管理和教学上的弊端,获得更好地发展。  然而,热血青年的合理建议,很快就被那位冷漠傲慢的大学校长给无情
期刊
校长做好自媒体营销,需要解决眼界、思维和习惯问题。  培训学校早过了发传单的时代,现在是人人都在谈自媒体,学校个个都想做互联网招生。可是,是不是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发点文章或者广告,就可以通过自媒体来达到宣传的效果呢?我想说,自媒体营销不是发电子传单,微营销也不是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这么简单的事情。  首先,微信公众号已经进入标配期,我们统计75%的学校上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根据微信官方最新披露
期刊
柳宗元,唐朝中后期一位才华横溢但命运坎坷的大文学家,作为社会改革运动的主力,积极推出社会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希望革除当时宦官当权的种种弊端,强国富民。但由于社会改革力量弱小,改革派纷纷遭到迫害,柳宗元也被贬永州,长达十年。即使在这抑郁不得志期间,柳宗元也积极推动当地学校的开办,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其身份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务实有为的教育家。众多青年后辈,不顾政治上的连累,不远数千里去向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