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鸵鸟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大臣富弼第一次出使契丹时,路上接到家书,说女儿夭折,心中悲痛,却无法回家,十分煎熬。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家书说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儿,心里非常高兴,但也不能回家祝贺,很是焦急。从这以后,他只要出使在外,收到家书一律不拆开就烧掉了。左右疑惑不解,便问他原因,他说:家书固然重要,但如果看了,平白又增添许多忧虑,还是不知道的好。
   吕蒙正刚调到京城时,就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吕的部下替他抱不平,一定要去查个水落石出,他赶忙阻拦说:我的襟怀不宽,如果知道了这个人是谁,就会一辈子记住他的不是,那就可能会少一个朋友,多一个敌人,还是不知道的好。
   米芾酷爱古人字画,有人为托请他办事,特拿来一幅珍贵字画相求。画在他家里放了三天,他连看都没看一眼,又命仆人归还。仆人不解,米芾解释说:不看的话,我还可以当它是赝品来自我安慰,如果打开后,我爱不释手,忍不住要收下,那岂不是要坏我的官声了?还是不看的好。米芾立志要做个好官,但他深知自己拒腐蚀的定力不夠强,所以,干脆也当一回“鸵鸟”,眼不见就不动贪念。
   在京剧《打金枝》里,唐代宗跟自己的儿女亲家、大功臣郭子仪拉家常时,有一句语重心长的经验之谈: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他的意思是说,作为长辈,对子女的有些事最好不知道、不关心,保持各自的私密空间,这就叫眼不见为净。
   相反,知道的太多,未必就是好事。经过一番明争暗斗,雍正登基后,立即把家里那些参与他秘密活动的仆从聚在一起喝酒,统统都毒死了,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太多。夜郎的国王本来过得很舒服,觉得自己国家很大,可是和汉朝的使者一谈话,才知道自己小得可怜,卑微之极,幸福指数立刻降到了负数。
   现实生活中,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心为形役,疲劳不堪,因为他们看了太多不必看的事,听了太多不必听的话,知道了太多不必知道的内容,关心了太多不必关心的活动,结果是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反倒是那些不理闲事、眼耳“闭塞”、心无挂碍的人,生活得轻松愉快,幸福指数颇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人说这是“鸵鸟心态”,那就做一只快乐的鸵鸟吧!
   摘自《讽刺与幽默》2021年5月14日
其他文献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张相同的脸。脸上有五官,这是共性;五官各不相同,这是个性;共性使这张脸成其为脸,个性使这张脸千差万别。   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朝鲜电影,老爷子教训儿子娶媳妇要娶“一年能挣600工分”的,质问“好看的脸蛋能长出大米吗”?但老爷子不知道,在重“颜值”的年代,好看的脸蛋不仅能长出大米来,還能长出更多东西来。只要有一张出色的脸,一不小心就可以混个“网红”。 
期刊
“烧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查不到,大概是我们沂蒙老区的方言,意思大体是说贫穷却故意摆阔,可能是由“要饭的烤席笼子——穷烧包”的歇后语缩写或衍生而来。它与“哭穷”虽不是标准的反义词,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哭穷”主要是讲家里实则富有,口头上故意装穷,该词在词典中倒是可以追根溯源。   大凡四十五岁以上的人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这可是农村颇为流行的两种极端的社会现象,也是口头使用频率特高的两
期刊
一位贾姓友人,时常会聊出一句话: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话听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知道他是想借《红楼梦》的诗,去沾点“贾氏”的贵气。   封建社会消亡了,但亡的是制度,封建思想仍然存在着,尤其是氏族中攀祖附贵的习俗,一贯是中国社会极为热衷的追崇。   就拿《红楼梦》来说,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乘的就是祖上荣光:賈氏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史氏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王氏
期刊
槟榔是一种休闲食品。今人嚼槟榔,古人亦然,其中还隐藏着一段令人争论不休的故事。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处说的是南朝刘宋开国之君刘裕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事迹。刘裕能“气吞万里如虎”,少不了東晋末年大臣刘穆之的帮助。刘裕领兵在外时,正是刘穆之留守建康,让刘裕没有后顾之忧。   作为刘裕最为倚重的大臣,刘穆之除了能力强外,还
期刊
所谓人心,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感情、智慧、心地、境界、品行。一般讲,人心主要指心地、品行,或者说德性。人心难测。庄子说:人心比山川险恶,人心比天象难测。人心之美或丑、善或恶、真或假、好或坏等是很难捉摸的。天象还有四季和日夜周期之变化,而人心则深藏于厚饰的外表下而难以辩识,“有的真诚,却是简装本;有的虚伪,却是压模烫金”。(诗人邵燕祥)   除了人心深埋暗处而难测外,其因还缺少一把能度量其“质
期刊
書包的故事
期刊
豆瓣上有个话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   语言通货膨胀,这个词很有趣。但是,怎么来解释吧?   举个微信聊天常用的例子吧。   比如,起初表达好笑用的是“哈哈”两字,但是,“哈哈”用多了就显得不够有诚意甚至有些敷衍(有时候确实也是敷衍),于是,为了表示我的“哈哈”是真的“哈哈”,就变成了“哈哈哈”,再到后来,三个“哈”也不够用了,就得“哈哈哈哈哈哈哈”了。这就是语言的通货膨胀。   这是个比
期刊
取经队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功成名垂之后,却赶上天庭裁员。   原来这两年,天庭神仙的日子也不好过。各路神仙编制严重超编,寅吃卯粮,财政危机,搅得如来、玉帝寝食不安。“何不模仿人间减员增效之法?”太白金星献上良策。   万般无奈之下,如来、玉帝降旨各路神仙裁员。   取经队分配到一名裁员指标。裁谁呢?这可难为了取经队队长唐僧。唐僧多次召开队务会议,反复传达天庭裁员精神,口口声声说这是天
期刊
人,自始至终,从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每个人都有其长处的同时,不可避免也有其短处。有其令人敬仰的优点,亦会有其难以齿及的不足。因此,看人,透过表象看本质,要懂一点辩证法。特别对那些出现在人们身边的大师、准大师,则尤其需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韩愈(768年-824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生前,他并不知晓后世人对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价如此之高。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起首两句“
期刊
晌午时分,土狗得福正快速地往家里赶。经过镇街叉路口的垃圾堆时,它发现了一袋新鲜的肉骨头。   阳光下,透过几近透明的塑料袋,得福看见肉骨头断裂处鲜红的骨髓。一股新鲜猪肉特有的腥膻味直往得福的鼻子里钻。得福的主人是一对敦厚的乡下老两口,靠离村两里处的一片菜园和院子里一群鸡为生。因为无儿无女,老两口就从亲戚家抱了一条土狗来养,并且取了“得福”的名字。平日里,老两口就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粗茶淡饭样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