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問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我教学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创境激趣这一环节中,以生活实例引入:小明家购新房,爸爸量出了客厅的面积有多大,如果用上面一个面是长方形的地板砖装修,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如果改用上面一个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地板砖装修,又如何计算需要的块数?通过问题的提出揭示课题。问题提出来,同时也设计问题的解决实例,在本例的设计中,适当修改,把本例改为计算平行四边形地板砖的面积,并提出问题,如果量出小明家客厅的面积是34平方米,用这样的地板砖装修,需要多少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动的情境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领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1. 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尝试解题
  案例:《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猜想”中学习新知。首先让学生通过课件回顾圆柱和圆锥分别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立体图形。出示长方形的长边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相等, 长方形的短边和直角三角形的底相等,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接着分别以长方形的长边和直角三角形的高为轴旋转得到了一个圆柱和圆锥,请观察圆柱和圆锥,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观察后说出两者是等底等高。
  教师接着设疑:请你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 由于前面的比较面积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是1/2的关系,也有的学生通过空间的想象猜想是1/3的关系。到底是1/2的关系还是1/3的关系,让学生利用手中给的材料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样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2. 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正确解题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师提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先算什么,该怎样算,说出算理过程。此时老师巡视,在小组内适当加以点拨:“6天里有几个3天”或“每天接待多少人”,小声提醒学生的注意。这样大家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就能很快探究出解题的多样方法。
  又如,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先通过手指的间隔,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学生讨论可能得出100÷5=20(棵)。此时教师要有效的导,因为老师的关键话语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师:“这里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学生会根据刚才手指间的间隔,想到20个间隔,应栽21棵树。课堂的生成,就会在灵动的瞬间出现。我们教师要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有效进行教学。
  3. 通过各种形式交流思想,选择更优方案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得到不同的解题猜想。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唯一时,就需要教师组织一定形式的数学交流,使彼此能从他人处得到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活动经验。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请学生进行辩驳,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最终选择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注重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圆锥的体积》的例题教学时我作了这样的处理: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知道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要求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要求小麦的重量你认为必须要知道什么的?学生说出必须知道麦堆的体积。
  追问:让你测量你觉得可以测量什么数据来求体积呢?这样就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圆锥的计算方法来思考,由此得出底面半径和直径不方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底面周长再计算出底面半径,同时测量出高才能计算出体积。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再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这样做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将变得主动积极,这将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要充分发挥讲课的艺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環节,一般是用几句过渡性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所讲课的内容上来。结合课文特点,语文老师精心设计好这个环节,要求做到新颖有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投入到听课中来。导入方式各种各样,我觉得以下几种
目前,香洲区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课改工作已经在全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小学科学的改革是本次全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名称由“自然”改为“科学”,我们不难看出其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笔者以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应该是核心,是中心环节。探究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并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探究过程能够引起情感体验。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探究式学习呢?  一、榜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自主探索,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以便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氛围中,充分开展认知活动。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尊重学生人格,大胆信任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共同探求新知的伙伴,是亲密的合作者,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
笔者有幸参加2011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的评卷工作,分配在实验题评卷组,试题中的第18题的第2小题的内容为:  (1)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A. 根据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B. 根据图丙和图丁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标准答案是:  (
传统美术教学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培养出的幼儿必然是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求异,只会重复、再现、临摹。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不但压抑了幼儿的思维,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发挥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勇于创新、有丰富情感、有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立足点  为培养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顺利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呢?  一、挖掘教材,提供保证  品德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综观我们的品德课程,它所有的课程内容设置是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指导生活的!从而形成了“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这样一条清晰的“品育路线”!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的学习。  如教学《不贪小便宜》一课时,我是这样挖掘教材,
教学情境创设,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其本质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主动、积极去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能使思想品德课因情境而精彩。  一、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景,这是思想品德课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借助富有道德寓意的童话,神话故事及现实中感人
一、改变教学观念,是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包含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改變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主渠道  以
语文学习,不仅要以理性为指导,以个体经验为基础,而且还应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和意志活动。其中师生在情感交流时的人格融合,是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全心理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人的首要条件。作为语文老师,应如何在无声中润物,在无形中与学生人格相融呢?  一、重熏陶相染  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勵、唤醒、鼓舞。”语文老师的职责,不只是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同
《千顷澄碧的时代》是一部自带话题的电影,它关注贫困问题和中国人的奋斗精神。贫困是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主要带有外部性的问题。贫困的公共性本质,主要在于贫困存在于世界范围内——它是南部问题,但北部也有问题;它是东方的问题,同时西方贫困人口也不少。贫困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是人类发展进步进程中需要真诚面对和努力消除的现象。贫困的外部性特征,主要在于即使对于一个处于贫困中的人,没有人可以直接指责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