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疾病,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多种疾病或药物,其中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继发性ILD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可以引起ILD的CTD包括系统性硬化病、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干燥综合征(S
【机 构】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3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疾病,可以是原发的,也可继发于多种疾病或药物,其中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继发性ILD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可以引起ILD的CTD包括系统性硬化病、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概率及病理类型与原发病相关,其中最常合并ILD的是系统性硬化病,其次为皮肌炎,而RA合并ILD的概率约为5%[1-4]。
其他文献
丙基硫氧嘧啶(PTU)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用药,多长期服用,可见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炎、间质性肺炎等不良反应。自1953年Morrow等报道PTU可引起药物性狼疮,1993年Dolman等报道PTU可引起抗中性粒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以来,人们逐渐认识PTU所致的自身免疫病,其相关报道亦逐渐增多。本文报道了2005—2009年在我处诊治的11例PTU相关的自身免疫病,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8例诊断为SLE合并CNS感染的患者和随机抽取的3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NS感染组与对照组在大剂量激素冲击(22%与3%,P<0.05),1年内日平均激素用量[(35±18)mg/d与(24±17)mg/d,P<0.05],外周血白细胞[(4.4±3.4)×109/L与(6
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皮疹、咽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可伴多系统损害的全身综合征,由Bywater[1]在1971年首先报道。
目的 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对风湿性疾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126例明确诊断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做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TSPOT检测阳性率23.8%,PPD试验阳性率为34.9%,两者一致率为71.4%.其中PPD(-)者中11例TSPOT
近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SLE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逐渐认识及再认识的过程.从开始的标准大剂量冲击治疗、近十年来的小剂量冲击治疗到目前积极的个体化治疗,对CTX剂量选择的不同可能导致了SLE治疗效果不一.目前,对于CTX的临床应用,国内外已有了不少研究,
目的 对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异常表达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进行表型鉴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初发SLE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进行细胞表面分子[CD25、CD127、CCR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胞内分子(Foxp3)标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并研究CD4+各细胞亚群与狼疮肾炎和
1989年,英国的Brennan等开展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在该实验中,他们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培养物产生的细胞因子进行了阻断,结果发现,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阻断后,可下调白细胞介素(IL)-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6和IL-8,以及其他所有被检测的促炎细胞因子、半数以上的趋化因子和其他多种活性分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
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可引起血管炎症,造成闭塞、狭窄或动脉瘤样改变,从而导致缺血、出血、组织器官损伤.最近,来自风湿病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血管炎工作组,确定系统性血管炎的处理为主题,并进行大规模的文献检索。
患者女,47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伴皮疹、关节痛"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发热,最高39 ℃,伴有反复皮疹,广泛分布于颜面、躯干、四肢,与发热有关,有四肢关节疼痛,无肿胀,曾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行骨髓检查,查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阴性,请我院会诊后拟诊为"成人斯蒂尔病(AOSD)",予以甲泼尼龙80 mg/d治疗2周,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体温峰值有下降,仍
目的 观察中药丹皮酚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胶原诱导法构建关节炎小鼠模型,将成功造模的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阴性对照组、甲氨蝶呤(MTX)阳性对照组和丹皮酚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观察丹皮酚对CIA的临床评分、血清细胞因子、Th17及自身抗体滴度的影响.结果 丹皮酚能明显降低关节炎分值(2.36±044,P<0.01),抑制Th1型炎性细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