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8-01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在高中做班主任不可能回避班级学生的升学率,要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平时就不得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与学生学习成绩关系密切的就是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的地位远非其他任课教师可比,所以班主任的课堂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要做好一些常规的管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所以班主任课堂教学把握的好,学生就容易信服你,不仅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而且也有助教师在学生中形成较强的影响力。这样班级管理要省心的多,我想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吧!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来谈谈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我现任高一(19)班班主任。班级人数58人,男生34人,女生24人。高一属于平行分班,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大体呈正态分布。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按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和做好课后交流三个环节来进行。
一、认真备课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活动与交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性因素。要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班主任在平时备课中要下功夫,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所以我在备课中遵循下面三个原则:(一)回想一下班上的每一个同学的知识现状。备课的知识、能力目标要掌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宜;班级学生层次虽不同,但目标也可以分出层次,要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二)设计好教学中要提出的问题,并确定好提问的对象。有目的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赞可夫主张“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于充分展开学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三)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想好应对策率。比如:我在上三角函数图象性质时针对同一个知识,就设计了这样的两种问法:
提问1:我们如何得到y=3sin(2x-3)的图象?
提问2:“五点法”作图是指哪五点?我们如何用“五点法”得到y=3sin(2x-3)的图象?除了“五点法”以外我们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这两种问法分别适合不同的对象,如果要提问基础较好的同学可用提问1,这样可促使其归纳思考。如提问一般的同学可用提问2,这样既有助于他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增强他的信心,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当时我用提问2问班上一位学习发展有危机的同学,他答了出来之后就明显感到那节课他注意力集中的多,同时也增加了我与他之间的信任。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室里演练自己的备课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同时也直接影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一)解决好信息的变换问题。教师备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准备将贮存状态的知识重新组合,以便变换成传输状态的信息而输出,这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解决好如何讲解及表达方式和顺序的问题。其基本要求是简化信号、合理编码。
(二)解决好信息的传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达的信息,而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这已是许多实验数据证明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 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高效率的。
(三)掌握好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虽然没有输出就没有输入,但教学效果如何却不能用教师输出多少来加以判别,它取决于学生的有效输入。这里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要使整个过程处于最优状态取得最优效果。教学过程的调控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位学生,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的思维信息,从而调控教学要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维角度。可以说课堂效率的高低就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调控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也可以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但启发式教学不是盲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善于引导。人们往往误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终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
最后班主任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用。“课堂社会”的复杂性是每一位教师不可能没有体验或不可能不觉察到的。有三个方面可以论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第一印象,是通过一个中介环节起作用的,这就是班集体的群体气氛、交往的形式、舆论等活动的过程。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举了一个经典实例:一个男孩当仅与教师单独在一起时,可能与教师合作;而与班上的同学在一起时,可能要露一手不与教师合作。
2.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与竞争心理,这里的相互学习包括争论问题、学习榜样的影响、学习方法上的启示。不同教师、书本学习之处在于“别的同学都学得好,我也应学得好”的比赛与竞争。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3.学习风气的影响。从众与类化心理, 其主要包括班集体共同的价值观、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舆论、学习态度的一致性。
上述的这些社会心理现象都需要加以认真研究。
三、做好课后交流
现在每个班都有五、六十个学生,班主任即使在课堂教学时发现了一些学生的思维问题,也不一定有时间在课堂进行引导。所以作好课后交流就显得很重要了。我做课后交流很注重时效性。一般是选择在课间和自习课时间,通常是3-5名学生一组,地点一般在教师办公室,有时也在走廊上。时间一般是10分钟左右。课后交流主要以学生提问为主,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大家讨论,然后班主任再加以解释和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理解他,更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这比有些课后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我也要说明,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要我们班主任放稳心态,看重并享受教育学生的过程。那你就会发现班主任工作是多么的精彩!
参考文献:
佚名 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 【教学与管理】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在高中做班主任不可能回避班级学生的升学率,要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平时就不得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与学生学习成绩关系密切的就是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的地位远非其他任课教师可比,所以班主任的课堂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要做好一些常规的管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所以班主任课堂教学把握的好,学生就容易信服你,不仅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而且也有助教师在学生中形成较强的影响力。这样班级管理要省心的多,我想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吧!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来谈谈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我现任高一(19)班班主任。班级人数58人,男生34人,女生24人。高一属于平行分班,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大体呈正态分布。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按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和做好课后交流三个环节来进行。
一、认真备课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活动与交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性因素。要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班主任在平时备课中要下功夫,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所以我在备课中遵循下面三个原则:(一)回想一下班上的每一个同学的知识现状。备课的知识、能力目标要掌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宜;班级学生层次虽不同,但目标也可以分出层次,要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二)设计好教学中要提出的问题,并确定好提问的对象。有目的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赞可夫主张“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于充分展开学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三)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想好应对策率。比如:我在上三角函数图象性质时针对同一个知识,就设计了这样的两种问法:
提问1:我们如何得到y=3sin(2x-3)的图象?
提问2:“五点法”作图是指哪五点?我们如何用“五点法”得到y=3sin(2x-3)的图象?除了“五点法”以外我们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这两种问法分别适合不同的对象,如果要提问基础较好的同学可用提问1,这样可促使其归纳思考。如提问一般的同学可用提问2,这样既有助于他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增强他的信心,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当时我用提问2问班上一位学习发展有危机的同学,他答了出来之后就明显感到那节课他注意力集中的多,同时也增加了我与他之间的信任。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室里演练自己的备课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同时也直接影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一)解决好信息的变换问题。教师备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准备将贮存状态的知识重新组合,以便变换成传输状态的信息而输出,这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解决好如何讲解及表达方式和顺序的问题。其基本要求是简化信号、合理编码。
(二)解决好信息的传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达的信息,而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这已是许多实验数据证明了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 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高效率的。
(三)掌握好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虽然没有输出就没有输入,但教学效果如何却不能用教师输出多少来加以判别,它取决于学生的有效输入。这里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要使整个过程处于最优状态取得最优效果。教学过程的调控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位学生,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的思维信息,从而调控教学要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维角度。可以说课堂效率的高低就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调控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启发式教学,这也可以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但启发式教学不是盲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善于引导。人们往往误认为启发式就是“问答式”,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终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启发效果。
最后班主任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用。“课堂社会”的复杂性是每一位教师不可能没有体验或不可能不觉察到的。有三个方面可以论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第一印象,是通过一个中介环节起作用的,这就是班集体的群体气氛、交往的形式、舆论等活动的过程。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举了一个经典实例:一个男孩当仅与教师单独在一起时,可能与教师合作;而与班上的同学在一起时,可能要露一手不与教师合作。
2.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与竞争心理,这里的相互学习包括争论问题、学习榜样的影响、学习方法上的启示。不同教师、书本学习之处在于“别的同学都学得好,我也应学得好”的比赛与竞争。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3.学习风气的影响。从众与类化心理, 其主要包括班集体共同的价值观、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舆论、学习态度的一致性。
上述的这些社会心理现象都需要加以认真研究。
三、做好课后交流
现在每个班都有五、六十个学生,班主任即使在课堂教学时发现了一些学生的思维问题,也不一定有时间在课堂进行引导。所以作好课后交流就显得很重要了。我做课后交流很注重时效性。一般是选择在课间和自习课时间,通常是3-5名学生一组,地点一般在教师办公室,有时也在走廊上。时间一般是10分钟左右。课后交流主要以学生提问为主,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大家讨论,然后班主任再加以解释和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理解他,更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这比有些课后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我也要说明,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要我们班主任放稳心态,看重并享受教育学生的过程。那你就会发现班主任工作是多么的精彩!
参考文献:
佚名 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 【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