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运动的宣传报道研究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雷锋,自1963年被树立为典型后,“学雷锋”运动在全国各地兴起,宣传形式各式各样,其中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尤为突出。本文以1963-1966年《人民日报》上对雷锋的宣传报道为例,从报道话语的视角入手,对“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主要影响,为“学雷锋”运动的宣传报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读,为新时代“学雷锋”运动开展的宣传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雷锋”;宣传;报道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的党报,是我国整个政治系统中特殊而重要的一环,同时作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其权威性和消息的可靠性首屈一指,是中国主流媒体的代表,在各时期动员活动中一直起著举足轻重、联通上下的作用。同时,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兴起。雷锋牺牲以后,特别是毛主席的题词被发表后,“学雷锋”活动被推向了高潮。在这场学习雷锋的运动中,《人民日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人民日报》是雷锋宣传的主要阵地。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中搜索标题中含有“雷锋”字样的文章可以发现,截止到2019年6月2日,共有8192篇不同体裁的有关于雷锋的报道。本文截取1963年到1966年这个时间段,在这四年里有涉及到雷锋的报道一共有989篇(1963年有261篇;1964年有262篇;1965年有184篇;1966年有282篇)。
  一、“学雷锋”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
  (一)雷锋精神。从1963年开始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四年中只有 1963年系统做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报道。从几篇文章总结的关键词可以看到这一阶段宣传的雷锋精神主要是: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即热爱无产阶级、热爱党、热爱革命领袖。如:1963年5月5日(五四青年节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大篇幅引用了《中国青年报》的社论《论雷锋》,这实际上是第一篇关于雷锋的社论,文中说:“我们向雷锋学习……就要像雷锋那样无限热爱党,无限信赖党,坚决跟着党走,为了党,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永不变心”。文章最后号召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这一篇四千余字“论雷锋”的文章中,“毛主席”和“毛泽东”的字眼共出现44次,和这两个字眼连用的形容词通常是“伟大的”,偶尔是“英明的”,连用的名词是“思想”,连用的动词是“指导”、“论述”、“教导”、“指出”。“党”的字眼共出现25次。占比重第二大的雷锋精神意涵是“爱憎分明”的‘憎’,具体解释是憎恨敌人,即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以及旧社会;在1965年2月20日第6版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谈电影<雷锋>艺术处理》的报道中了解到《雷锋》这部电影从雷锋向儿童讲故事的方式,从教育少年儿童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表现的。他控诉过去是以毛主席领导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控诉敌人。
  除去和阶级有关的两个意涵,占有一定比重还有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主要表现在“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上。《雷锋日记》中写到“我要做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这一时期的宣传倡导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面前应当主动选择退位,并且强调和倡导这种放弃的主动、螺丝钉精神。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螺丝钉虽小,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由此产生了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它表现的内涵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二)雷锋事迹。在“学雷锋”运动的报道研究中,雷锋事迹一直是运动报道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雷锋个人生前所做的事情。如:在《人民日报》1963年2月7日第2版《伟大的普通一兵》中介绍了雷锋同志生平事迹的通讯和雷锋同志的日记摘抄,例如他自觉地响应党的每一个号召。在农业合作化高朝中,他从中学课堂走到农业生产战残;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他从湘江到达鞍钢;在保卫祖国的斗争中,他成为优秀的人民战士。不论在个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他是优秀的拖拉机手、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鞍钢开推土机,他先后三次被评为厂的先进生产者,十八次被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出席了鞍山市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部队,他多次立功,被评为“五好”战士、节约标兵,得到“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他不但全心全意做好份内的工作,而且千方百计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同志的事情。在社会工作中,他是部队驻地附近小学校里少年先锋队的辅导员;即使坐在火车上,他那颗为人民服务的火热的心也不能平静下来,他热情地挂上“列车代表"的袖章,帮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
  通过1963---1966年在《人民日报》上雷锋事迹的报道,主要来自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回忆、生平事迹的通讯以及《雷锋日记》中的相关记载,内容也主要以雷锋生平事迹介绍为主,让普通群众们对雷锋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掀起“学雷锋”运动的热潮。
  (三)雷锋形象。在1963-1966年《人民日报》有关“学雷锋”运动的宣传报道中,对于雷锋形象的报道主要描述为“毛主席的好战士”,具体表现为忠于毛主席、忠于革命事业、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等。这些关键词是这一时期宣传的代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毛主席的好战士”,立场坚定,强调了对毛主席的热爱和绝对服从。这一点在这四年《人民日报》有关“学雷锋”运动的大部分宣传中都有过报道。如:1963年2月7日第2版《伟大的普通一兵》中“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毛主席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毛主席著作学的越多学的越深,思想越开朗,胸怀越广阔,立场越坚定,理想越远大。’”雷锋之所以被称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最重要的一点是反复阅读并学习《毛泽东选集》,时刻听从毛主席的指示,将毛泽东思想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对毛泽东的崇拜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强调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如在1963年3月2日第6版《问题不在一套衣服》中提到在部队本来发两套军衣、两双胶鞋,但雷锋只领一套军衣、一双胶鞋,把以前用过的修补好了继续使用,永远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   因此,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把革命利益集体利益放在最高处,真正做到了“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奋斗的人,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二、“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主要影响
  (一)提高了青年的阶级觉悟。通过雷锋事迹开展“向雷锋学习”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利地提高了人们的阶级觉悟。沈阳市第二十五中学学生谢文政是在新社会长大的,不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子。当他听到雷锋给地主放猪时偎着母猪肚皮取暖,而自己今天住的是温暖的房屋时很感动,他激动地说:“雷锋苦大仇深,革命意志坚決。我们这些没有经过风吹雨打的人,一定认真地学习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坚決做革命的接班人!”营口东北乐器厂的民兵,在学习雷锋对敌狠的阶級立场后,加强了阶级斗争的观念。
  很多青年认识到,要坚定自己的阶级立场,必须像雷锋那样,坚决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许多青年因此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如抚顺某厂有十四个小组、五百二十一名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沈阳铸造厂以市劳动模范张成哲为首的十六名巧干突击队员,学习雷锋敢于挑重担子的精神,向领导要求最艰巨的任务。当他们知道第二车间生产有困难时,主动去帮忙。许多青年以雷锋为榜样,向雷锋学习,提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的革命觉悟。
  (二)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生产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培养工人们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在1964年2月2日第5版《积极开展革命歌咏活动》的报道中表明工人当一唱起革命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就想到如何大鼓革命干劲。有的工人说,在生产中一遇到困难,就想起《永远站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前线》里唱的“迎着困难走,踏碎万重关;工人阶级铁打的汉,狂风暴雨无阳拦”,从而加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文化方面,在“学雷锋”运动的宣传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放映幻灯、演唱革命歌曲、观看曲艺演出等,使得人民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在1963年12月1日第2版《红宿舍》报道中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客车车间的工人宿舍,是全厂有名的“红宿舍”。这个“红宿舍”,不光是青年工人休息、睡觉的地方,也是他們的课堂、俱乐部。青年们在这里看书读报,讲革命故事,研究技术,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给青年们创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住在这里的的70多名青年有25名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团员。
  生活作风方面,许多青年学习雷锋关心集体关心别人的高尚品德。安东市丝绸一厂的一、二车间过道门帘破了,厂房很冷。学习雷锋事迹之后,门帘忽然不见了,第二天一早,一个补得整整齐齐的门帘挂在门上,至今还不知是谁修补好的。抚顺石油一厂青年工人任宝贵,一天夜里听见隔壁有妇女呻吟,起初他不想管,后来想,雷锋处处帮助别人,怎能不管呢 于是他跑了半夜,把这个妇女送进了医院。 有些青少年学习了雷锋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改变了过去比吃穿、乱花钱的毛病。
  参考文献:
  [1] 王丽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研究----以1963年至2012年《人民日报》“学雷锋”报道为例[J].今传媒,2014(03).
  [2] 张立云,叶家林.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谈电影《雷锋》艺术处理[N].人民日报,1965-02-20(006).
  [3] 靳赫.党报学雷锋报道的嬗变---以《人民日报》为例[D].兰州大学,2012.
  [4] 孙万莲.“官方”与“民间”话语中的雷锋形象---以《人民日报》互联网相关报道为例[D].复旦大学,2014.
  [5] 伟大的普通一兵[N].人民日报.1963-02-07(002).
  [6] 似茵.问题不在一套衣服[N].人民日报,1963-03-02(006).
  [7] 韩万金.学习毛泽东思想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N].人民日报,1965-02-27(005).
  [8] 爱憎分明立场坚定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像雷锋那样忠于革命事业 辽宁广大青年热烈学习雷锋事迹收到深刻教育[N].人民日报.1963-02-07(001).
  [9] 积极开展革命歌咏活动[N].人民日报,1964-02-02(005).
  [10] 冯学行.红宿舍[N].人民日报,1963-12-01(00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人民日报》对新典型的塑造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以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运动报道为中心”(编号:2019kycx077)。
  作者简介:赵青(1994—),女,安徽宣城人,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他文献
摘要:译者在翻译中存在被性别因素影响的可能。本文以《金陵十三钗》为研究对象,从译者的性别身份流动性来分析她塑造的妓女形象。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时表现出了性别身份流动性,多数译文能以女性译者身份传达原文的女性思想,但少数(语言、外貌描写)体现出男性身份。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韩斌;译者性别身份流动性  一、引言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英译本The Flowers of War由英国汉学家韩斌
期刊
摘要:融入地域文化的艺术气息,无论是设计或是宣传,都有助于在不同的地方造就不同的乡土文化,加强人们对文化元素的了解,而这种文化消费理念和生活休闲方式也慢慢被人们所认可、所喜爱,所以,如今如此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咖啡在整个消费市场和社会团体里面以普遍。  关键词:主题咖啡厅;元素搭配;室内设计  一、引言  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其地方的风格文化,把地方特色场所用到室内环境里来,这也是设计值得思考和发展的
期刊
摘要:北欧风格因为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北欧风格的家居和家居色彩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北欧风格的家居设计,以及室内的装饰摆件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迎合了各个人群的需求。本文对北欧家具中的色彩搭配以及装饰摆件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搭配,从而了解它在现代家居搭配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北欧风格;家居;色彩搭配  一、绪论  单身公寓主要是单身人士居住所有着的公寓。它具有空间较小的缺点,所以在
期刊
摘要:在文化产业领域迅速崛起的中国,学界对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已日益深入。相较之下,“电视电影”则是被忽略的一块领域。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变化中,电视电影的品质不断提升,创作和运营机制也日益成熟,并表现出区别于一般电视文艺节目的鲜明特色。因而,对“电视电影”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有助于指导这一独特文艺样式的未来发展,也有助于拓宽影视文化与产业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关键词:"电影化"创作;"电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业插画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其表现的方式、方法上,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插画创作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和现实世界的双重探索和重塑。而这个重塑的过程和方法,也需要设计师自身不断的练习打磨,才能更加熟练自如的运用,做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商业插画;表现方法;联想  商业插画中,富于创造性的构想想要找出相应的表现形式较难,有些题材往往只有某一
期刊
摘要:中国元素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力,在国内外广告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在当下的广告设计中,有效运用中国元素可以提升广告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并且能够将之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展现出来。文章通过探讨中国元素在广告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表现方法和文化内涵,对不同中国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对中国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元素;广告设计;应用策略  一、中国元素的文化内
期刊
摘要: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因此对莫高窟的研究十分有意义。三兔共耳图案是莫高窟藻井的经典图案,三兔共耳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阐述了莫高窟三兔共耳图案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通过对三兔共耳藻井图案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对莫高窟各方面较为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藻井;三兔共耳;图案;莫高窟  一、“藻井”的定义  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以水克火”之意。藻井又象征着
期刊
摘要:通过研究河北“雄安”文化艺术等,进行文创延展设计,雄安位于河北平原上地貌单一,以积水洼地与平原为主,陆地与水面相谐成趣,构成了“北方江南”的水乡景致。如何有效的开发雄安新区的文化物质历史资源并把它传承下去,对于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从研究雄安文创的意义出发,并对雄安文创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通过雄安“文“”创“进行文创设计的美学分析,并进行文创开发的理论美学阐述。
期刊
摘要:湟中书院是清朝在西宁府创办的第三所书院式的教育机构,它的建立推动了西宁地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西宁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提升,同时也为该地区其它同类型机构的出现直了带着示范作用。这些旧式教育机构有一部分在清末的教育改革中转型为新式的中学学堂,为教育近代化转型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西宁;湟中书院;教育  乾隆以后,清政府在今青海地区修建了许多的书院、社学和义学,湟中书院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由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立足电视电影的内部机制,以电视、电影的已有理论为参照,在当下的影视文化格局中,解析“电视电影”的个性空间。全文通过探究“电视电影”的概念界定,把握“电视电影”的本体特性,总结“电视电影"对电影的趋近性和“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的传媒性特征,探索电视电影类型化创作,并畅想电视电影的未来发展,旨在对电视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的身份进行确立,使得中国今后的“电视电影”的创作和运作更加规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