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古道吃肉记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蕃古道,不仅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沉淀,绝美多变的自然风景和饱满的人文民俗风情的宝藏自驾线路,更是一次愉悦且难忘的味觉之旅。

  “重走唐蕃古道”自驾之行,从西宁到拉萨,7天6夜,三千多里程,路途超四五千米的地方,行程紧凑且强度极大,更何况此时我身在南半球的墨尔本,从墨尔本到西宁,需要至少两次转机,飞行16小时以上。
  是多大的誘惑值得我跨越南北半球,也要加入这次行程?
  西宁到拉萨,这一路上的美食都具有过于强烈的地理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无论是青稞或是酥油,牦牛还是手抓肉,均蒙高原浩浩天风、汤汤河水、日升月沉的恩赐。
  给我吸口“羊”,海拔多高都能上!
  光听这路线,我这种资深吃货已不禁开始窃喜。在我眼中,青海西藏两省的地图上哪是什么山川沟壑,分明是“肉”字在闪闪发光啊!
  唐蕃古道这一路上,羊肉各种吃法吃了个遍,但似乎只有手抓羊肉才最叫人感觉有“吃羊”的那个劲儿。
  刚过日月山在河湟那天,下着暴雨,所有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我们冲进河湟小县城里的一家“东乡手抓美食城”,先来一壶咸咸的熬(nǎo)茶驱寒暖胃,闭着眼睛就能点菜,反正青海只要是清真餐厅,家家必有白条,白条就是手抓,手抓好不好吃,可是食客评价这家店的重要标准。
  真正最好的食材,吃法都极致简单。师傅提刀卸羊,带骨的羊肉切成条,在清水中加盐煮熟,一大盘层层叠叠端上来,肉赤膘白、肥而不膻、质嫩软滑。
  这时候使筷子是要被同桌鄙视的,直接上手撸啊!沾蘸就蒜撒点海椒面儿,轻轻一咬骨肉分离,先触碰到嘴唇的是表层肥膘充盈的油脂,接着是紧实不失软嫩的羊肉纤维质感,最后从骨头上剥离弹进齿间的,是那层薄薄的,贴着骨,包着汤汁的筋膜。吃到最后嘴油手滑,再嘬一口熬茶,“哈——”人间至味不过如此!
  之后还有一次在囊谦,我们即将离开青海进入西藏,此时因为长途跋涉加上高原反应,好些队员胃口都不太好,而我,狂热的肉食爱好者,依然一如既往保持着旺盛的食欲,给我吸口“羊”,海拔多高我都能上!
  我们在囊谦也去的本地特色餐厅,这家的手抓羊肉更加软烂!纯粹原始的肉香味里竟然透着鲜甜,我甚至什么调料都不想蘸,一点膻味都没有,直接一吸这Q弹的羊肉就入口了,那一刻我真希望羊肉脱离骨头的速度能慢一点,真希望我的咀嚼能受大脑控制的慢一点,真希望羊肉分子与我舌尖的缠绵能慢一点。
  这手抓羊肉,真是至今都还让我如馋虫挠心,魂牵梦绕。
  海拔四千米,沦陷在牦牛的嘴里!
  唐蕃古道之行第六天,行程已经进入尾声,离拉萨越来越近,大家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车行小半天便抵达那曲。
  果然是名声赫赫的虫草之乡,街道宽敞,城区漂亮,各类创新产业园林立。酒店设施超级棒,还有弥散式供氧,市民们在广场上跳着百人大锅庄。今晚我们在那曲要吃一次地道的藏式火锅。
  作为一个重庆人,生来就带着火锅发祥地的自豪,除了家乡的红油麻辣九宫格,别地儿的火锅我总要挑三拣四,好一番吐槽。
  可真没想到,这4000米高原的藏式火锅,既。非浓油重辣也非火爆椒麻,看似清清淡淡却俘虏了我的心。最传统的藏式火锅一开始用的是陶制容器,后来从内地引入了涮羊肉用的大铜锅,炭火也变成了电磁炉。
  与重庆火锅不同的是,藏式火锅是把各种荤菜、素菜提前煮熟然后整齐码在锅中,再加入牦牛骨熬制六七小时得到的高汤一起炖煮。我们这一锅里有鸡肉、牛肉丸、藏香猪肉、牦牛舌、牦牛肉、胡萝卜、木耳、白萝卜、青笋、土豆片,底下还有海带、粉丝、大白菜以及香菇等垫菜。
  色泽清亮,微微泛着奶白色的牦牛骨汤底,配上锅内这一圈色彩斑斓的菜品,眼前这锃亮的大铜锅宛如一件艺术品。舀了碗汤,浓郁脂香,独特的一丝奶味儿,融化在汤里的牛骨胶原蛋白在我齿隙轻轻拉扯着。

  高原的牦牛肉名不虚传,肉片呈现独特的高原红色,口感嫩,却又挺有嚼劲,牙齿划过柔嫩的表层,切断牛肉纤维,肉汁缓缓渗出,肉香越来越浓。牛肉丸子也很有劲道,且经过油炸再重新煮过以后仍能保持Q弹。
  牛舌就更妙了,涮几下就好,稍微蘸一点小料,赶忙塞进嘴里,不然我怕锁不住这穿透力极强的香味。除了涮菜,卤制的牦牛舌也是味道极佳,质地绵密且爽脆多汁,既比牛筋柔软,又比牛肉片多了一分脆感,好吃到肉食动物虎躯一震,彻底沦陷。
  此外,还有藏区山林里独特的珍馐,鲜上加鲜,这藏式火锅吃得我竟然有一阵短暂的眩晕感,咀嚼吞咽,一股幸福感从胃里蒸腾,在美味面前,什么萎靡不振,什么舟车劳顿都化作乌有。
  唐蕃古道,不仅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沉淀,绝美多变的自然风景和饱满的人文民俗风情的宝藏自驾线路,更是一次愉悦且难忘的味觉之旅。
其他文献
2016年12月30日,年终岁末,拉萨,寒冷逼近最低温度。上午11时半,78岁的扎西次仁盘腿坐于家中床上,在完成日常,诵经后,他将坐前桌上一杯甜茶拿起喝过后,一边穿鞋,一边和老伴莫尼玛啦说:“我要去见他们喽,午饭不用等我。  扎西次仁所说的“他们”,是指尼玛仓曲和旺钦以及几个常年跟他学习拉萨朗玛堆谐的人。  2019年6月4日,春意正浓,位于拉萨藏热北路的那间安逸居所,记者再访扎西次仁。这位80岁
在西藏类乌齐县、澜沧江上游长毛岭河流域,生活着一种似马似鹿的特有物种。这种藏名叫做“夏瓦”的动物,首次被科学家发现是在150多年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这就是藏马鹿,又称为“马鹿西藏亚种”“锡金红鹿”。  这种曾经濒危的物种,经过50多年的有效保护,如今种群兴旺。据统计,仅在类乌齐县境内,藏马鹿就达8000余头。  据类乌齐县林业局局长陈来曲珍介绍,保护区1993年成立,20
格尔木河上游鸟瞰 图/张静察尔汗盐湖 图/颜道靖  如果从卫星影像上看格尔木,首先看到的是南部东昆仑山上的茫茫白雪,从雪山冰川融化的冰雪水向北汇流到山外,在山前平原形成荒漠绿洲,最后流向末端的盐湖。第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公路也就以此为起点。自然的力量造就了河流,人的力量造就了城市。  格尔木市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北坡,地处我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我国西北、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交界
5月30日,一支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轻奢自驾车队顺利抵达拉萨。北京女孩马璐贝不顾10天来的旅途疲惫,来到八廓街想买一只木碗。她要用自己的木碗,在拉萨街头的甜茶馆喝甜茶。  今年拉萨的雨季来得早,云团在远山的山巅一路翻滚至市区。进入萨嘎达瓦月,八廓街上转经的人较往日愈发多了,马璐贝跟同伴随着人流来到八廓商城,被康巴商人卓嘎的铺子吸引。  五月,内地已经是炎夏时节,拉萨依然微寒,街头的樱树能寻到未落
麦地卡湿地是拉萨河的源头,高山冰雪融水、雨水是麦地卡湿地主要的水源补给,这里是藏北地区最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麦地卡湿地每年有20万只以上的候鸟,其中定期栖息着2万只水禽。(刘蜀雯 / 摄)麦地卡湿地  在西藏嘉黎县麦地卡乡的麦地卡盆地中,国际重要湿地——麦地卡湿地就镶嵌其中。麦地卡湿地2004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200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目前为国家级湿地
今天的人们谈及《艽野尘梦》,更津津乐道于女主人公、神奇藏女西原,与原书作者、一代“湘西王”陈渠珍百年前的爱情故事。的确,以通俗一点的眼光来看,一个年仅十八九岁的藏族少女,与一个汉人青年相濡以沫、情贞意坚的爱情故事;其枪林弹雨中数次挽救陈渠珍性命,无人区里生死存亡、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俩人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的传奇经历;绝处逢生、渡过难关后,西原却又不幸恶病侵身、溘然而逝的爱情绝唱,的确都无不催人泪下
黄效文: 生于中国香港,探险家、摄影家、作家、自然文化保者,1999年,获美国“洛厄尔·汤玛士旅游新闻金奖”,  2002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五位“亚洲英雄”之一,  并誉為“中国成就最高的在世探险家”,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聘用的首位华人探险家,  著名非营利机构中国(香港)探险学会之创办人及会长,  代表作品:《自然在心》《文化在心》  《高原仙鹤》《从满洲到西藏》……  “大丈夫当朝碧
桑耶原野的两翼向着天际伸展  依偎着绵延不绝的雅鲁藏布江  像一只硕大的鹏鸟滑翔着空气  静悄悄,只有色彩,无有声息  在这色彩斑斓的大地上,拥有古老吉祥的桑耶寺,拥有神秘圣洁的青朴隐修地,还有雅江岸边无限浓荫的绿,青稞地里舞动丰收的金黄,更有飘扬在海不日神山之巅的五彩经幡。轻轻的,风的手指在它们身上抚过,在这丰收的季节,色彩的霓虹唱响原野缤纷的乐曲!  夏末初秋,西藏的雨季还没有结束,桑耶的原野
2013年8月16日,恰白·次旦平措因病医治无效,在拉萨逝世。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被公认为西藏新史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89年完成《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藏学研究珠峰奖”等。  9月10日,在西藏社科院科研处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年逾七旬的原社科院副院长、藏学家何宗英先生,何先生自称是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的学生:“我跟他一块学了三十年,他的为人他的学术都堪称是楷
4月8日国际濒危动物保护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向媒体披露我国十大濒危物种保护成功案例,青海省濒危野生物种藏羚羊入选。  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种,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藏羚羊入选我国十大濒危物种保护成功案例,源于青海省不断加强对藏羚羊以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国际执法协作,共同打击偷猎走私,藏羚羊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安全。2016年9月,世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