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微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orang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是造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优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明确职业规划、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知识相关者评价教学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酒店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实现酒店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间的对接。
  关键词:高校 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
  根据酒店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一方面,2009年至2012年,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2011年,酒店人才需求量同比增长74.37%,2012年同比增长64.32%;另一方面,求职人数增长缓慢,2011年同比增幅仅为12.23%,2012年同比增幅仅为27.92%。显然,人才的需求量大于人才的求职量。从人才供求比来看,2009年至2012年,人才供求比一路下滑。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酒店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流失严重
  2014年5月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3中国酒店投资展望报告》,指出从2000年到2012年,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量以1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其中,五星级酒店的客房供应量发展势头迅猛,复合平均年增长率为20%。相比2000年,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和客房供应量均翻了五倍。截至2012年末,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170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54家,四星级酒店2201家,三星级酒店5545家,一、二星级酒店3306家,共提供客房超过157万间。由此可以看出,酒店业由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与此同时,酒店业员工的流失率越来越高。统计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酒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有些酒店甚至高达45%。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国内23个城市的33家二星至五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的调查得知,近5年,酒店业员工流动率高达23.95%。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缓慢,没有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环境和氛围;第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待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第三,校企合作力度不大,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尚不完善。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013年,酒店管理各层次专业人才招生约13.3万人,毕业生约12.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本科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902)的高校有104所,全国共招生7533人,毕业766人,在校1.49万人;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有1067所,共招生4.73万人,毕业4.95万人,在校14.56万人;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近1000所。其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共招生2.53万人,毕业2.54万人,在校7.19万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全国共招生5.13万人,毕业4.59万人,在校11.85万人。虽然酒店管理专业每年招生人数相当可观,但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在职业规划、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1.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中国有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度过辛苦的基层工作、克服社会地位低等一系列尴尬局面的精神支柱。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对职业目标及其实施策略了然于心,便于学生从宏观上进行调整和掌控,使他们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以便节省时间和精力;它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实践,促使他们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努力进取。
  然而,许多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更不用说制定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些高校虽然为学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但是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鉴于此,高校应该认识到职业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建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队伍。
  2.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脱节
  目前,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教学严重脱节。有些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酒店高级管理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能给予学生相应的实践锻炼和技能保障,致使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出现不能直接胜任管理人员的尴尬局面;有些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酒店基层服务人员,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期待过高,当真正从事酒店工作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加上对服务业缺乏理性认识,最后不得不从事其他行業。
  3.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理论性太强,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服务水平和其他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致使很多毕业生进入酒店工作后,无法快速适应新工作角色,缺乏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与客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事、主管的人际关系,也缺乏职业意识,职业认同度低,职业忠诚度不高。
  4.培养制度不健全
  很多高校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制度,而是和其他理论性强的专业一样,大规模地培养同质人才,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同质性强,专业性差,特色不明显。
  5.高校不重视培养评价结果
  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必须经得住利益相关者的检验。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而言,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就是酒店。但现在,高校不重视培养评价结果,只一味地按照自身的条件来培养学生,这就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不能胜任专业工作。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措施
  1.明确职业规划
  高校的职责在于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因此,高校应了解酒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并及时将酒店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合理定位。   此外,高校还应不断加强职业规划指导队伍的建设,为学生配备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建立完善的职业化标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加强职业规划课程建设,设置形式新颖、方法多样、内容突出且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课程,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2.完善课程设计
  第一,高校应加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弹性,打通各专业的基础教学,以模块构筑专业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酒店业务流程的结合、教学内容与酒店岗位构筑流程的结合。酒店管理的课程可以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等组成。
  第二,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时,突出大学生实习的重要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就业做好铺垫。
  第三,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稳定、可靠的实习机会,并辅导和跟进实习过程;完善实习学分认证制度,突显实践学分的重要性。针对就业环节,高校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的求职技巧培训选修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单位和就业形式。
  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了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高校应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即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
  高校应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专业实践。如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系每年都会安排专职教师陪同学生实习,教师在带队期间能获取大量的酒店信息,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4.实施知识相关者评价
  瑞士的洛桑模式和澳大利亚HOSPITALITY培训包模式之所有受到世界各地的认可和好评,主要是其输出的人才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于大学而言,其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知识相关者,是指以知识相关者组织为依托,与知识有关的人员,包括与传播知识、发现知识、转化及运用知识等过程有关的主要人员。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笔者根据其与大学、与知识关系的紧密性程度,将大学的知识相关者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知识相关者、次核心知识相关者、边缘知识相关者。其中,核心知识相关者包括政府、出资者、行政主管、教师和学生;次核心知识相关者包括校友、捐赠者、契约单位;边缘知识相关者包括企业界、市民、当地社区。知识相关者参与培养评价,有利于缓解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存在的供求矛盾。
  优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高校必须从明确职业规划,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施知识相关者评价教学等方面进行,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酒店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實现酒店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间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郭倩倩.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2]王大悟,司马志.酒店管理实践案例精粹[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3]游富相.国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内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
  [4]李志强,李玲.浅谈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3).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C044。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
其他文献
一、BYOD对电子政务综合办公的意义  推行电子政务,既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电子政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以及提升现代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就江西省而言,全省于2000年始建至今的“江西省政务信息网”已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各行政部门,部署了超过三十个跨区域或跨部门的多种电子政务应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这样的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主体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语言品析为重点,具体写法技巧为切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言语训练。而这种以言语训练为重点的课堂,就是语用型课堂。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提炼出语用型课堂教学的本质,并浅析其构建策略。
摘要:本文从教学环境、内容、过程、评价等多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审视,对信息技术课堂提出了“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回归生活实践”等要求,以此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一、现状分析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以来,笔者发现学生往往能通过信息技术会考,却不会安装电脑操作系统,更有甚者,不会开关电脑。教师似乎只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将他们训练成了
摘要: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都服务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科研管理工作,较少关注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基于此,本文运用激励理论分析了制约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提出了如何利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设想。  关键词:激励理论 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科研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了首要位置,充分说明了在新的社会经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构建未知。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支架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支架理论 高中数学 教学实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探索、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架理论”就是根
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要想让学生乐于写话,善于写话,教师就要从兴趣入手。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对写话有兴趣”。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习惯呢?笔者从学生的需求、从“玩”、从创设情境入手,谈了三点经验。  一、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
笔者有幸聆听了一堂陈老师的公开课,陈老师教授的课文是《天上的街市》。这是一堂有温度,也有深度的课,陈老师教出了语文的“灵气”,学生也学出了语文的“灵气”。下面,笔者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角度出发,谈谈《天上的街市》一课的温度和深度。  一、教师的“教”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说,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对于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1.精准定位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二次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想教好二次函数,教师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二次函数。本文列举了二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运用,希望可以帮助教师将其运用于二次函数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二次函数知识。  关键词:二次函数 常见 运动 生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二次函数是教学重点,也是很多学生容易碰壁的地方。二次函数是将实际问题通过设未知数转化成函数问题,仅仅是完成转化过
一、高中信息技术的游戏化教学方案设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为依托,选择“野人过河游戏”,完成游戏化教学,促使学生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基础算法,掌握简单的程序设计,从基础问题的角度出发,完成算法设计,以解决实际编程问题。  “野人过河”作为一款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游戏,游戏过程即是演算过程,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选
在教育界流传着一则故事:假如一百年前的名医穿越到现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先进医疗器械和诊疗技术会无法行医。假如一百年前的工人来到现在,他们则会不知所措,因为现在的制造设备更加先进。而假如一百年前的教师穿越到今天,即使他不是名师,依然可以很轻松,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与原来没什么不一样。  故事很耐人寻味,但更多的还是对教育的审视和反思。  那么,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  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怀,就是指教育者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