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中的语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翻译的实质是语际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而意義是由语境决定的,即语境是英语翻译的基础。语境包括许多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影响语言交际参与者及其语言活动背后的重要因素:文化语境和历史语境。
  一、文化语境与语义
  
  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它“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
  的成分。”(胡文仲、高一虹,1997:93)。翻译不只是围绕某一语言现象的直接的声音和图像, 而是语言交际参与者及其所从事的语言交际活动背后的整个文化历史及其它因素。因此,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说,翻译意味着“文化语境的统一”。
  作为翻译中意义对等的基本问题,奈达把文化语境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一)生态文化与语义
  文化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能否把莎士比亚的名句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中的“summer’s day”理解为骄阳似火的夏日呢?在翻译这个短语时译者首先应考虑地理环境的因素,英国的夏日堪与中国的“小阳春”相比,令人惬意。因此“summer’s day”在英国人心中的联想意义是美好愉悦的。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尤其对长江流域“四大火炉”中“熔炼”出来的中国人来说,“summer’s day”则会想到烈日炎炎,酷暑难熬的情形。
  西风在英汉文化中也有明显不同的指称意义。英国春天盛行西风,它是从岛国的西南海域吹去的暖风,与我国的东风相似。难怪诗人Percy Bysshe Shelley 吟有 Ode to the West Wind。而在中国,一提到西风,会使人产生一种寒冷、悲凉之感。这一寒一冷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不同而形成的文化差异。因此,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只有对此有所了解,才能深刻理解春天在西风中到来的含义。
  (二)物质文化和语义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经济生活和日用物品、生产工具和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等条件。在翻译时,译者经常会遇到原文中带有这类文化背景的词汇,这些词汇很容易被误译。例如:
  Bright red costumes, with hats, shoes and stockings to match, 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 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 in case som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ost a letter.
  这段话若是被英国读者看了可能会捧腹大笑,而中国读者看了则可能会感到莫名其妙。由于英国的邮筒是漆成红色的,所以红装裹身的女士决不可在大街上打哈欠,否则有可能被眼神不好的人误作邮筒将信塞入口中。由此可见,如果不了解英国的社会环境,要理解翻译这段话就不容易了。
  翻译中所涉及的物质文化问题较为复杂,对于译者来说,仅仅了解物质形式的对等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再现出原文的文化意义。
  (三)社会文化和语义
  社会文化语境对语义内涵有制约作用,是读者建立文化系统关联并进行语义理解及迁移的重要保证和现实基础。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会活动的特点和形式,对个人、社会和阶层的习惯称谓等都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在翻译带有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表达式时,译者可能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
  英语国家长期以来深受古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它们为英语提供了大量的成语和典故。如源于希腊神话的 “Pandora’s box”意味着“无穷的灾难”,源于《圣经·旧约·诗篇》的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如: His daughter is the apple of his eyes.(他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龙”(dragon)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吉祥高贵, “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等词语均可反映出“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社会、文化意义。但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龙”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口吐烈焰、守在地狱之门的怪兽。
  由于涉及社会文化的翻译非常复杂,在处理这类社会文化语境时,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灵活处理。
  (四)宗教文化与语义
  汉英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英语中出现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思维习惯、语言表达形式及词汇意象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因此翻译时要认真分析,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在目的语中再现其内在含义。
  翻译中,类似由宗教文化引起的翻译问题并不少见,译者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认真分析,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在目的语中再现其内在含义。
  (五)语言文化和语义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会引起翻译问题。由于两种语言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翻译就会涉及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这些特殊性可能会反映在语音、词素、词汇和句法上。例如:
   西湖如明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奇丽。
   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在英语中,根据语言形式,即“形合”断定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较为容易,但在汉语中更注重“意合”。在翻译这类句子时,译者应关注语言文化造成的句法差异。
  
  二、历史语境和语义
  
  语言承载历史。在世界上不少语言中,许多词汇本身就是其所属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的浓缩。“Watergate”使人想起尼克松政府的丑闻,“gate”因而被赋予“丑闻”的文化内涵。由于1815年拿破仑在Waterloo惨败而改变了整个战局,从此,to meet one’sWaterloo就获得了“遭到决定性失败”的意思。同样,在中国也有许多同历史相关的词汇,倘若不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就无法理解这些词汇的深刻内涵。如:“文革”、“下岗工人”等。
  每个词都是在一个特点的历史语境中产生,对人、事件和客观环境的描述可以反映它的历史语境。所以,在处理这类词汇或术语时,很容易犯错误。
  On returning home in a short time, he tried to reproduce those felicities, an incident he later described in the London Star.摘自美国《读者文摘》的文章《黑暗中的舞蹈》,叙述了著名作家肖伯纳的有趣经历。
  在翻译“the London Star”,译者忽略了它的历史背景,把它译为“伦敦卫视”而一度成为笑柄。这是因为译者不知道肖伯纳生活在没有通讯卫星,连也没有电视的年代。事实上,“the London Star”是指当时发行的一种报纸,即《伦敦星报》。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要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文化语境和历史语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境是无限的,它可以无所不及,包罗万象。然而,它也是有限的,它只是指在翻译时遇到的与理解原文相关的因素。列出并解释所有的语境因素没有必要。但是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的主要背景语境因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译者对源语的理解,而译者又应如何忠实地在目的语中表达源语的含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Nida, E. A. Exploring Semantic Structures[M]. Munchen: Wilhelm Fink Verlag, 1975.
  [3]姜海清.语境与翻译[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5).
  [4]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王芳(1983.10-),女, 湖北荆门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在读,助教,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上颌窦息肉、囊肿、真菌、慢性炎症等,以及放射性上颌窦炎、纤毛不动综合征等有时表现为孤立性上颌窦病变而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OMC)结构正常〔1〕。我们自20
杜甫笔下的老者形象已经不是单纯地描绘老者形象,它已经蕴含着诗人仕途失落后的感伤,以及对人民、对统治阶级复杂的情感与思想。老者形象对杜诗的功效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对世俗失望后心理上的感伤;二是对世俗失落后精神上的独立。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挖掘,理解老者形象在杜诗中传达出不同一般的感人的力量与博大的胸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是可以看见世人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少数民族作家阮殿文的《像大地一样》,认为它是体现出作家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的一部作品,侧重从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通过挖掘作品中隐藏的生态思想,以期对在现代工业文明入侵下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生态意识培育有所启发。  《像大地一样》是云南少数民族作家阮殿文的作品集,书中收录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包含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人生历程上的所见所思及对
人们对金融租赁业务并不陌生,大型设备、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的金融租赁业务早已成为规范的经济活动。然而,房地产运用金融租赁方式尚无先例。为了创新金融工具,开展房地产金融
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以综述的形式对徐志摩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国外游历以及与西方世界著名文人的交往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徐志摩成为诗人和翻译家的潜质。  徐志摩生于1897年,逝世于1931年。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徐志摩深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对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学颇有见解。更有甚者,他丰富的生活经历赋予了他诗人的潜质,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翻译作家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早期的
从罪的转化、个人的罪和社会的罪两个方面来审视《红字》中的罪感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霍桑对罪的认识和主张。  就像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胸前佩戴的那个红色的“A”一样,《红字》的主题充满争议、作者的真正意图扑朔迷离。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首先注意事情最阴暗的一面,彻底观察后,我开始逐步考虑这些事情对人有什么裨益……”可以肯定,籍由作品中的人物塑造,霍桑既传达了自己对生活和时代的感悟,同时也希望引起读者对
阮籍的《咏怀诗》是阮籍人生心态的写照,我们通过研究《咏怀诗》不仅可以了解到阮籍在彼时的内心挣扎,学习古文学形态的优秀之处,同时也可以窥视那个时代。      一、博彩前人之长    钟嵘《诗品》评价阮籍的《咏怀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严延年认为阮籍的《咏怀诗》表情达意比较隐晦是因为他“怯言其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唯嵇志清俊,阮旨遥深,故能标焉”。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是建立在汉末
本文列举较为丰富的例句,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中青年使用频率较高的“得” 及“得”字相关句式的用法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重视常用词语在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差异。  六枝特区地处贵州西部,是“江南煤都”六盘水市的东大门,距省会贵阳172公里。六枝话属于西南官话,在涂光禄教授对贵州方言的划分(《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六枝话属黔中片。  在六枝话中,“得”读作/te42/
丁惟恕,字心田,丁綵第四子,布衣终其身。著有《续小令集》,自刻于崇禎三十(1640)年。所谓“续”,即指续其父丁綵的《小令集》。谢伯阳《全明散曲》收丁惟恕小令198首,综观其散曲,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 闺思别情类、二 感世嘲讽类、三 恬淡生活类、四 山川风物类、五 友情类及其他。这里依次论述如下:    一、闺思别情类    据统计,这类作品在丁惟恕散曲中数量最多,共77首,超过其散曲总量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