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政治课堂上组织学生辩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的视野,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本文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政治 课堂 辩论
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提问学生时,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吞吞吐吐讲不出话,表达能力较差。在批阅试卷时,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缺少辩证思维,视野不够开阔。当然,我认为这不能完全怪学生,这和我们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化有关。确实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太少了,我们的课堂留给学生的空间也太少了。俗话说:理不说不明,灯不拨不亮,我认为,在政治课堂上组织学生辩论,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的视野,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都有着重要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需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课堂上组织学生辩论,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我曾在市教育局的组织下,到一所农村中学送教下乡。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安排了一个辩论的环节。这确实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我对上课班级的学生了解太少了,学生课前也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由于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这个基础非常差并且从来没有上过辩论课的班级,辩论开展得有声有色。那么如何上好辩论课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确定好辩论的内容
组织课堂辩论,确定好辩论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可以辩论的内容。如果确定的内容离学生很远,学生根本不关心,或者知识储备跟不上,那么辩论也很难搞起来。教师在确定辩题时还要考虑到辩题的可辩性,如果辩题的设计不具有可辩性,那么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到没话可说,辩论也不能精彩。另外,教师在确定辩题时要尽量使用政治概念和术语,以便更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辩论。
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一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文化决定经济还是经济决定文化的辩题;在复习《加强行政问责,推动安全生产》热点专题时,可根据复习内容的需要,确定行政问责市长有冤与行政问责市场有冤的辩题;在复习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时,可联系热点问题,确定人肉搜索是侵权行为还是监督手段的辩题。
二、确定小组及其成员的分工
组织课堂辩论,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小组分工,确定好正方和反方。否则,在辩论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举棋不定,甚至会改变自己的观点而支持对方。教师做好小组分工以后,学生就可以提前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发言准备,使辩论有内涵有深度,更加精彩。
辩论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陈述观点,第二阶段是双方同学自由辩论,第三个阶段是各小组总结观点。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指定几个人参加辩论。为了调动每一个成员积极参加到辩论中来,教师也可以要求小组内部做一下分工,小组成员本着自愿的原则主动参与到辩论的各个阶段上来。
三、制定好评价或激励的标准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辩论中去,增加辩论的气氛,教师在辩论前还要把辩论的有关规则告诉每组成员,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出几名代表,也可以自己亲自担任评委为双方同学做裁判。辩论的规则可以因具体情况而定。
在送教下乡的那节课中,为了调动学生,不让辩论气氛冷场,我给学生规定这样的辩论规则:只要每个学生能站起来辩论,用到书上的知识,我就给他加1分,辩论精彩的一方可以加2分。并且我还在黑板上画了一张表,标清正反双方,以及辩论的三个阶段。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原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双方你一言我—语,唇枪舌剑,竞争非常激烈,使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四、调控好辩论的进程
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密切注意辩论双方的表现,调控着辩论的进程,使辩论过程有序地进行。双方辩手表现突出的要及时给予表扬,暂时落后的一方要及时鼓励。当辩论双方信心不足,状态不佳时,教师可以用梁启超的名句“少年智,则国智”来予以激励。当辩论一方的观点或者用词有失偏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对方的观点或者用词。当辩论的一方沉默不语使辩论中断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引领。辩论的过程是双方智慧和心灵的碰撞,教师只有善于发现火花,才能使辩论过程更精彩夺目。
五、做好辩论结束的点评
组织辩论活动,对于最后的胜负,学生是非常关心的。他们还关心老师对辩题的看法。因此,辩论结束后,教师对辩论的总结和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对整个辩论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整个辩论活动的又一个亮点。
教师在总结时既要对双方辩手的表现做出评价,还要对双方辩论的观点做点拨,使双方对所辩论的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如对“人肉搜索是侵权行为还是监督手段”的点拨,要告诉学生人肉搜索既会侵权但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用好人肉搜索。对人肉搜索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要一分为二,对经济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经济的辩题,要明确告诉学生,辩论归辩论,这只是一种手段,从内容上看,还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只是起到反作用。
(责编 袁 妮)
【关键词】 政治 课堂 辩论
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提问学生时,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吞吞吐吐讲不出话,表达能力较差。在批阅试卷时,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缺少辩证思维,视野不够开阔。当然,我认为这不能完全怪学生,这和我们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化有关。确实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锻炼的机会太少了,我们的课堂留给学生的空间也太少了。俗话说:理不说不明,灯不拨不亮,我认为,在政治课堂上组织学生辩论,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的视野,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都有着重要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需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课堂上组织学生辩论,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我曾在市教育局的组织下,到一所农村中学送教下乡。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安排了一个辩论的环节。这确实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我对上课班级的学生了解太少了,学生课前也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由于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这个基础非常差并且从来没有上过辩论课的班级,辩论开展得有声有色。那么如何上好辩论课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确定好辩论的内容
组织课堂辩论,确定好辩论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可以辩论的内容。如果确定的内容离学生很远,学生根本不关心,或者知识储备跟不上,那么辩论也很难搞起来。教师在确定辩题时还要考虑到辩题的可辩性,如果辩题的设计不具有可辩性,那么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到没话可说,辩论也不能精彩。另外,教师在确定辩题时要尽量使用政治概念和术语,以便更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辩论。
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一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文化决定经济还是经济决定文化的辩题;在复习《加强行政问责,推动安全生产》热点专题时,可根据复习内容的需要,确定行政问责市长有冤与行政问责市场有冤的辩题;在复习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时,可联系热点问题,确定人肉搜索是侵权行为还是监督手段的辩题。
二、确定小组及其成员的分工
组织课堂辩论,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小组分工,确定好正方和反方。否则,在辩论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会举棋不定,甚至会改变自己的观点而支持对方。教师做好小组分工以后,学生就可以提前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发言准备,使辩论有内涵有深度,更加精彩。
辩论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陈述观点,第二阶段是双方同学自由辩论,第三个阶段是各小组总结观点。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指定几个人参加辩论。为了调动每一个成员积极参加到辩论中来,教师也可以要求小组内部做一下分工,小组成员本着自愿的原则主动参与到辩论的各个阶段上来。
三、制定好评价或激励的标准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辩论中去,增加辩论的气氛,教师在辩论前还要把辩论的有关规则告诉每组成员,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出几名代表,也可以自己亲自担任评委为双方同学做裁判。辩论的规则可以因具体情况而定。
在送教下乡的那节课中,为了调动学生,不让辩论气氛冷场,我给学生规定这样的辩论规则:只要每个学生能站起来辩论,用到书上的知识,我就给他加1分,辩论精彩的一方可以加2分。并且我还在黑板上画了一张表,标清正反双方,以及辩论的三个阶段。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原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双方你一言我—语,唇枪舌剑,竞争非常激烈,使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四、调控好辩论的进程
在辩论活动中,教师要密切注意辩论双方的表现,调控着辩论的进程,使辩论过程有序地进行。双方辩手表现突出的要及时给予表扬,暂时落后的一方要及时鼓励。当辩论双方信心不足,状态不佳时,教师可以用梁启超的名句“少年智,则国智”来予以激励。当辩论一方的观点或者用词有失偏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对方的观点或者用词。当辩论的一方沉默不语使辩论中断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引领。辩论的过程是双方智慧和心灵的碰撞,教师只有善于发现火花,才能使辩论过程更精彩夺目。
五、做好辩论结束的点评
组织辩论活动,对于最后的胜负,学生是非常关心的。他们还关心老师对辩题的看法。因此,辩论结束后,教师对辩论的总结和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对整个辩论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整个辩论活动的又一个亮点。
教师在总结时既要对双方辩手的表现做出评价,还要对双方辩论的观点做点拨,使双方对所辩论的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如对“人肉搜索是侵权行为还是监督手段”的点拨,要告诉学生人肉搜索既会侵权但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用好人肉搜索。对人肉搜索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要一分为二,对经济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经济的辩题,要明确告诉学生,辩论归辩论,这只是一种手段,从内容上看,还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只是起到反作用。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