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健宁
1954年出生于河北,曾任宁夏电视台新闻部编导、对外宣传部主任、副台长等职。
他是中国纪录片界最具声望的导演之一,代表作有:
《沙与海》、《阴阳》、《唐之韵》、《王震》、《任弼时》、《晋商》、《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百年世博梦》、《公司的力量》等等。
其中作品《沙与海》曾获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中国政府星光奖,填补了我国纪录片在国际上的获奖空白。
《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
《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是在中国股市二十年的历史节点上, 宁夏卫视联手第一财经推出的一部大型财经类纪录片。共五集,分别题为《伟大的选择》、《前进中的阵痛》、《风雨兼程》、《贪婪与恐惧》和《我们的股市》。每集时长约40分钟。
片子通过访问中国股市二十年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呈现了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轨迹,并梳理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股市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观念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播出频道:宁夏卫视、第一财经以及上海各大电视频道。
播出时间:2010年12月中旬晚间黄金时间。
12月20日,当大型纪录片《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以下简称《财富与梦想》)在晚间登陆宁夏卫视、第一财经,以及上海的各电视频道,康健宁脑子里紧绷了好几个月的弦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不仅是他,《财富与梦想》整个纪录片团队的神经都可以松弛一下,因为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他们将不再感受到来自这个“独裁者”身上的压迫感,不再听到猛然“啪”的一下拍桌子的声音,以及康时常对每一个环节、进度、内容的严厉追问。
“无数次暴跳如雷,骂得很厉害。”不苟言笑,康健宁不怒自威,“我这一掌拍下去,桌上的杯子都得跳起来。时间这么紧,容不得大家慢慢谈心,去搞些毫无时间和成本概念的行为。”
4个月前,康健宁的老朋友、第一财经总监谢力把他“骗上了这条贼船”,从此,第一财经的办公室里多了一支经常加班,自带洗漱用品的年轻队伍。“我希望的是头破血流,衣衫褴褛,别废话,赶紧干。”康健宁习惯用打一场硬仗来形容这次对纪录片《财富与梦想》的打造。本来播出时间是12月10日,但康健宁硬是给自己多争取了10天。对于他来说,每一天都“意义重大”,大量的工作等待着他们,操作这么大的题材,“我需要有一种超常执行力。”康健宁说,“别指望我会说什么好听的,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我更有可能翻脸不认人。”
康健宁操作过《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百年世博梦》、《公司的力量》等大型纪录片,在业界有着极好口碑和信誉度。一旦有大型纪录片题材出现,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到他。因此,此次操作《财富与梦想》即使时间非常紧张,“多少压力都在这儿”,康健宁也要求自己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大片子,要有庄严感,不能粗制滥造”。
一个不好讲述的题材
我就不相信,一个纪录片获了个国际奖,它就是一颗钻石了,就是什么里程碑了?这么多年了,还在说!
“做媒体和做企业一样,如果只顾低头生产,不去做有社会公益、有召唤性的东西,怎么可能建立一个帝国。”康健宁说道。《财富与梦想》,在第一财经的媒体帝国里,或许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内容。
2010年,值新中国股市成立二十周年,宁夏卫视、第一财经联手打造大型纪录片《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金融城市为样本,甄选出中国股市二十年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亲历者、专家、学者、观察者等进行深度挖掘,遍访了历史当事人、事件亲历者、著名的经济学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代表以及观察者等120人。
这是一个并不太好讲述的题材,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并非完全透明,加上项目的操作时间不宽裕,所以康健宁认为“这个时候能拿出这么一个片子来,已经很了不起”。
说动康健宁加入这个艰难历程的人,是谢力。
康健宁与谢力的相识源于纪录片《百年世博梦》,这是世博召开的前一年,作为这个片子的总导演,康健宁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当时任上海新闻频道副总监的谢力。后来,谢力调任第一财经总监,“弄了这么一个规模不小的,关于中国股市二十年的纪录片,自然又想起了我。”在康健宁看来,谢力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用我的话说是狡猾,实际上是一种灵活性,但又有宽容和坚定的特质。”
谢力对康健宁的欣赏则早于他们合作之前。
1991年,康健宁拍摄的纪录片《沙与海》获得第28届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奖的纪录片。评委们认为,“人文关怀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纪录片里。”此后,康健宁又执导了《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百年世博梦》、《法门寺》、《大秦岭》等众多大题材的纪录片,进而被称为“中国纪录片第一人”。
康健宁祖籍河北,1954年出生于宁夏一个干部家庭,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大学当了近10年的体育老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康健宁转行进入电视台,扛起摄像机,改行当上了电视新闻记者。后来,康健宁开始拍摄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并曾担任过宁夏电视台副台长。现在,康健宁算是一个“自由人”。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康健宁说。
康健宁认为幸运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央台也好,地方台也罢,没有这么多的频道和自制栏目,不用考虑收视率的要求,这让他有时间和空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儿。而随着市场化的发展,留给康健宁的空间逐渐狭窄了,这种转变也让他对体制内的事情“越来越希望摆脱”。2004年,康健宁“彻底的离开”。
对于电视圈来说,康健宁并不是一个随和的人。据说,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康健宁从来不在这样那样的场合“闪亮登场”,却经常从单位彻底消失,少则数月半载,多则两三年;回来了,除了面容衣襟添些尘土,仍旧只是沉默。总有人把他的《沙与海》挂在嘴上,以至于有一天他终于冲着大家发了火:我就不相信,一个纪录片获了个国际奖,它就是一颗钻石了,就是什么里程碑了?这么多年了,还在说!
在康健宁看来,拍纪录片是件很寂寞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没有风头,也不被人注意,只有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而已,“当然也有一种表达的快感。”康健宁说,通过对纪录片中人物的展现,实际上也是编导在寻求自己思想的代言者。
寻求个人化的表达
“我觉得他们气魄太大,长江从头到尾,黄河从头到尾,丝绸之路从头到尾,气魄太大了。你想,我这样的小人物,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自《沙与海》以来二十年,康健宁的纪录片作品序列还有一些“不清楚”的:《石头上的印记》(1991),未播出;《雪域》(1992),未播出;《泸沽湖》(1993),未播出;《天籁》(1994),未播出;《生活》(1995,合导),未完整播出;《阴阳》(1997),未播出;《公安分局》(1998),未播出;《当兵》(2001),未完整播出;《听樊先生讲过去的事情》(2002),未播出。
有这么多的“未播出”,所以康健宁曾被人戏称为“打封闭的”。“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康健宁说,同时也是他做出最多个人表达式纪录片的时代。那个时候能看到的纪录片主要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些片子,比如《丝绸之路》、《黄河》、《话说长江》等。“但是我觉得他们气魄太大,长江从头到尾,黄河从头到尾,丝绸之路从头到尾,气魄太大了。你想,我这样的小人物,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当康健宁拍《沙与海》的时候,这种平平实实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视片,并不是很多。
康健宁也无奈地认同——随着时代的变化,“仅靠拍纪录片,我们是维持不下去的,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另一方面是体制的限制,非常难。”
自1998年开始,有着多年纪录片经验的康健宁把视线转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开始展现出他对大型“命题作文”的强大操控能力。《景德镇》、《改革开放二十年》、《20年·20人》、《晋商》、《唐之韵》、《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百年世博梦》、《法门寺》……这类重磅系列记录片让康健宁声名远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与变化?我也经常叩问自己。”康健宁说道,“但仔细看一下我做的这些大的、带有命题性质的东西,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有人能够想起我来、有一定口碑,是因为其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个人表达。看似两种性质不同的东西,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自然,当康健宁接下《财富与梦想》这个纪录片后,他也在寻找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财富与梦想》操作思路
采取了主题立题的方式,每一集不按编年体划分,而是确定一个主题去说,如此架构,就有了空间感,“在一个主题下,可以把很多东西放进来。”
中国股市,从资本推动力量的诞生,到形成市场雏形,再到催生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资本市场诞生之后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不断演变的过程,在这些庞杂的思路与素材中,如何能有清晰的表述?
一方面是画面腾挪不开。“虽然股市离不开千家万户,但是它没有动作感,没有外在感,全部是思想的斗争,又全部发生在过去,这样来表达的话,是有难度的。”康健宁说。另一方面,找到合适的讲述者也不容易——层次要够,谈话不能没有观点。
对于前一个难题,康健宁的解决方式是把这一主题附着在中国改革开放这条主线上,不孤立去讲,就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素材。其次,他采取了主题立题的方式,每一集不按编年体划分,而是确定一个主题去说,比如这一集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下一集是“股市中的博弈”,如此架构,就有了空间感,“在一个主题下,可以把很多东西放进来。”
在这部纪录片中,编导们在采访上花足了工夫,“即使到了最后一个月,还在不停往里补充。”最后,编导们选出120多人作为受访者,包括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第二任证监会主席周道炯,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张卓元,著名法学家江平,中国股市早年的设计者与推动者龚浩成、尉文渊、郑良玉、禹国刚、王波明、李青原等,上市公司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中国第一代投资者杨百万、刘益谦等等。
叩问“记录者”
必须找到“人同此心”的东西,“我理解的好看,不光是感官上的。”
对于财经和股票,康健宁说自己是“门外汉”,“没买过一分钱股票,也弄不太明白证券。”“可能我对股市不了解,但是我对中国社会了解。”康健宁认为,不管在中国市场还是西方市场,经济和政治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做中国股市20年,就是考量我们能不能抓住这20年当中,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历史节点,同时能不能找到展现这些节点的关键因素。”
康健宁最常跟编导们强调的就是“驻足在历史的节点上”。“所谓驻足,是一种强调。” “要有笔墨,有安排,让人感觉到我在这个地方用力了,否则就没有节奏变化,没有重心。”
在《财富与梦想》里,“节点”比比皆是。“比如小平南巡,中国的股市试还是不试?他说可以试,试了不好可以关嘛!但谁来试?谁来担当政治风险?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一开始还是半遮半掩,到后来确定走市场经济道路,这就是重大节点。”康健宁要求编导们在这些重大节点上多下工夫,采访更多重量级人物和亲历者。
同时,这样的题材要好看,还必须找到“人同此心”的东西,“我理解的好看,不光是感官上的。”
中国股市走过漫长的20年,社会经济也取得了极大进步,“这里面被称之为股民的人们,所起到的作用、做出的贡献,是不容漠视的。”这样的想法总在片子里被不断强调,“有一次我大发雷霆,也是因为这个。”康健宁说。在片子讲述到人为操纵市场的内容时,“我发现没有股民声音,我拍着桌子大骂,要求编导马上补拍。”康健宁说。
康健宁总是对他的年轻团队说,不要觉得为了某种宣传拍片就丢人。就像拍“陕北”,他没有去讲述大家希望的众多方面,而是说“陕北变绿了”,“我用‘绿色’来拍它的马屁,不丢人。”拍中国股市20年,中国股市给中国的经济增长腾飞提供了重要支撑,“尽管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最终仍要给人以希望。”
康健宁未播出作品
《石头上的印记》(1991)
《雪域》(1992)
《泸沽湖》(1993)
《天籁》(1994)
《生活》(1995,合导,未完整播出)
《阴阳》(1997)
《公安分局》(1998)
《当兵》(2001,未完整播出)
《听樊先生讲过去的事情》(2002)
1954年出生于河北,曾任宁夏电视台新闻部编导、对外宣传部主任、副台长等职。
他是中国纪录片界最具声望的导演之一,代表作有:
《沙与海》、《阴阳》、《唐之韵》、《王震》、《任弼时》、《晋商》、《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百年世博梦》、《公司的力量》等等。
其中作品《沙与海》曾获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中国政府星光奖,填补了我国纪录片在国际上的获奖空白。
《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
《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是在中国股市二十年的历史节点上, 宁夏卫视联手第一财经推出的一部大型财经类纪录片。共五集,分别题为《伟大的选择》、《前进中的阵痛》、《风雨兼程》、《贪婪与恐惧》和《我们的股市》。每集时长约40分钟。
片子通过访问中国股市二十年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呈现了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轨迹,并梳理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股市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观念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播出频道:宁夏卫视、第一财经以及上海各大电视频道。
播出时间:2010年12月中旬晚间黄金时间。
12月20日,当大型纪录片《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以下简称《财富与梦想》)在晚间登陆宁夏卫视、第一财经,以及上海的各电视频道,康健宁脑子里紧绷了好几个月的弦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不仅是他,《财富与梦想》整个纪录片团队的神经都可以松弛一下,因为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他们将不再感受到来自这个“独裁者”身上的压迫感,不再听到猛然“啪”的一下拍桌子的声音,以及康时常对每一个环节、进度、内容的严厉追问。
“无数次暴跳如雷,骂得很厉害。”不苟言笑,康健宁不怒自威,“我这一掌拍下去,桌上的杯子都得跳起来。时间这么紧,容不得大家慢慢谈心,去搞些毫无时间和成本概念的行为。”
4个月前,康健宁的老朋友、第一财经总监谢力把他“骗上了这条贼船”,从此,第一财经的办公室里多了一支经常加班,自带洗漱用品的年轻队伍。“我希望的是头破血流,衣衫褴褛,别废话,赶紧干。”康健宁习惯用打一场硬仗来形容这次对纪录片《财富与梦想》的打造。本来播出时间是12月10日,但康健宁硬是给自己多争取了10天。对于他来说,每一天都“意义重大”,大量的工作等待着他们,操作这么大的题材,“我需要有一种超常执行力。”康健宁说,“别指望我会说什么好听的,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我更有可能翻脸不认人。”
康健宁操作过《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百年世博梦》、《公司的力量》等大型纪录片,在业界有着极好口碑和信誉度。一旦有大型纪录片题材出现,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到他。因此,此次操作《财富与梦想》即使时间非常紧张,“多少压力都在这儿”,康健宁也要求自己做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大片子,要有庄严感,不能粗制滥造”。
一个不好讲述的题材
我就不相信,一个纪录片获了个国际奖,它就是一颗钻石了,就是什么里程碑了?这么多年了,还在说!
“做媒体和做企业一样,如果只顾低头生产,不去做有社会公益、有召唤性的东西,怎么可能建立一个帝国。”康健宁说道。《财富与梦想》,在第一财经的媒体帝国里,或许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内容。
2010年,值新中国股市成立二十周年,宁夏卫视、第一财经联手打造大型纪录片《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金融城市为样本,甄选出中国股市二十年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亲历者、专家、学者、观察者等进行深度挖掘,遍访了历史当事人、事件亲历者、著名的经济学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代表以及观察者等120人。
这是一个并不太好讲述的题材,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并非完全透明,加上项目的操作时间不宽裕,所以康健宁认为“这个时候能拿出这么一个片子来,已经很了不起”。
说动康健宁加入这个艰难历程的人,是谢力。
康健宁与谢力的相识源于纪录片《百年世博梦》,这是世博召开的前一年,作为这个片子的总导演,康健宁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当时任上海新闻频道副总监的谢力。后来,谢力调任第一财经总监,“弄了这么一个规模不小的,关于中国股市二十年的纪录片,自然又想起了我。”在康健宁看来,谢力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用我的话说是狡猾,实际上是一种灵活性,但又有宽容和坚定的特质。”
谢力对康健宁的欣赏则早于他们合作之前。
1991年,康健宁拍摄的纪录片《沙与海》获得第28届亚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奖的纪录片。评委们认为,“人文关怀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纪录片里。”此后,康健宁又执导了《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百年世博梦》、《法门寺》、《大秦岭》等众多大题材的纪录片,进而被称为“中国纪录片第一人”。
康健宁祖籍河北,1954年出生于宁夏一个干部家庭,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大学当了近10年的体育老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康健宁转行进入电视台,扛起摄像机,改行当上了电视新闻记者。后来,康健宁开始拍摄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并曾担任过宁夏电视台副台长。现在,康健宁算是一个“自由人”。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康健宁说。
康健宁认为幸运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央台也好,地方台也罢,没有这么多的频道和自制栏目,不用考虑收视率的要求,这让他有时间和空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儿。而随着市场化的发展,留给康健宁的空间逐渐狭窄了,这种转变也让他对体制内的事情“越来越希望摆脱”。2004年,康健宁“彻底的离开”。
对于电视圈来说,康健宁并不是一个随和的人。据说,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康健宁从来不在这样那样的场合“闪亮登场”,却经常从单位彻底消失,少则数月半载,多则两三年;回来了,除了面容衣襟添些尘土,仍旧只是沉默。总有人把他的《沙与海》挂在嘴上,以至于有一天他终于冲着大家发了火:我就不相信,一个纪录片获了个国际奖,它就是一颗钻石了,就是什么里程碑了?这么多年了,还在说!
在康健宁看来,拍纪录片是件很寂寞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没有风头,也不被人注意,只有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而已,“当然也有一种表达的快感。”康健宁说,通过对纪录片中人物的展现,实际上也是编导在寻求自己思想的代言者。
寻求个人化的表达
“我觉得他们气魄太大,长江从头到尾,黄河从头到尾,丝绸之路从头到尾,气魄太大了。你想,我这样的小人物,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自《沙与海》以来二十年,康健宁的纪录片作品序列还有一些“不清楚”的:《石头上的印记》(1991),未播出;《雪域》(1992),未播出;《泸沽湖》(1993),未播出;《天籁》(1994),未播出;《生活》(1995,合导),未完整播出;《阴阳》(1997),未播出;《公安分局》(1998),未播出;《当兵》(2001),未完整播出;《听樊先生讲过去的事情》(2002),未播出。
有这么多的“未播出”,所以康健宁曾被人戏称为“打封闭的”。“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康健宁说,同时也是他做出最多个人表达式纪录片的时代。那个时候能看到的纪录片主要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些片子,比如《丝绸之路》、《黄河》、《话说长江》等。“但是我觉得他们气魄太大,长江从头到尾,黄河从头到尾,丝绸之路从头到尾,气魄太大了。你想,我这样的小人物,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当康健宁拍《沙与海》的时候,这种平平实实反映小人物生活的电视片,并不是很多。
康健宁也无奈地认同——随着时代的变化,“仅靠拍纪录片,我们是维持不下去的,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上的,另一方面是体制的限制,非常难。”
自1998年开始,有着多年纪录片经验的康健宁把视线转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开始展现出他对大型“命题作文”的强大操控能力。《景德镇》、《改革开放二十年》、《20年·20人》、《晋商》、《唐之韵》、《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百年世博梦》、《法门寺》……这类重磅系列记录片让康健宁声名远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与变化?我也经常叩问自己。”康健宁说道,“但仔细看一下我做的这些大的、带有命题性质的东西,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有人能够想起我来、有一定口碑,是因为其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个人表达。看似两种性质不同的东西,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自然,当康健宁接下《财富与梦想》这个纪录片后,他也在寻找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财富与梦想》操作思路
采取了主题立题的方式,每一集不按编年体划分,而是确定一个主题去说,如此架构,就有了空间感,“在一个主题下,可以把很多东西放进来。”
中国股市,从资本推动力量的诞生,到形成市场雏形,再到催生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资本市场诞生之后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不断演变的过程,在这些庞杂的思路与素材中,如何能有清晰的表述?
一方面是画面腾挪不开。“虽然股市离不开千家万户,但是它没有动作感,没有外在感,全部是思想的斗争,又全部发生在过去,这样来表达的话,是有难度的。”康健宁说。另一方面,找到合适的讲述者也不容易——层次要够,谈话不能没有观点。
对于前一个难题,康健宁的解决方式是把这一主题附着在中国改革开放这条主线上,不孤立去讲,就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素材。其次,他采取了主题立题的方式,每一集不按编年体划分,而是确定一个主题去说,比如这一集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下一集是“股市中的博弈”,如此架构,就有了空间感,“在一个主题下,可以把很多东西放进来。”
在这部纪录片中,编导们在采访上花足了工夫,“即使到了最后一个月,还在不停往里补充。”最后,编导们选出120多人作为受访者,包括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第二任证监会主席周道炯,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张卓元,著名法学家江平,中国股市早年的设计者与推动者龚浩成、尉文渊、郑良玉、禹国刚、王波明、李青原等,上市公司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中国第一代投资者杨百万、刘益谦等等。
叩问“记录者”
必须找到“人同此心”的东西,“我理解的好看,不光是感官上的。”
对于财经和股票,康健宁说自己是“门外汉”,“没买过一分钱股票,也弄不太明白证券。”“可能我对股市不了解,但是我对中国社会了解。”康健宁认为,不管在中国市场还是西方市场,经济和政治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做中国股市20年,就是考量我们能不能抓住这20年当中,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历史节点,同时能不能找到展现这些节点的关键因素。”
康健宁最常跟编导们强调的就是“驻足在历史的节点上”。“所谓驻足,是一种强调。” “要有笔墨,有安排,让人感觉到我在这个地方用力了,否则就没有节奏变化,没有重心。”
在《财富与梦想》里,“节点”比比皆是。“比如小平南巡,中国的股市试还是不试?他说可以试,试了不好可以关嘛!但谁来试?谁来担当政治风险?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一开始还是半遮半掩,到后来确定走市场经济道路,这就是重大节点。”康健宁要求编导们在这些重大节点上多下工夫,采访更多重量级人物和亲历者。
同时,这样的题材要好看,还必须找到“人同此心”的东西,“我理解的好看,不光是感官上的。”
中国股市走过漫长的20年,社会经济也取得了极大进步,“这里面被称之为股民的人们,所起到的作用、做出的贡献,是不容漠视的。”这样的想法总在片子里被不断强调,“有一次我大发雷霆,也是因为这个。”康健宁说。在片子讲述到人为操纵市场的内容时,“我发现没有股民声音,我拍着桌子大骂,要求编导马上补拍。”康健宁说。
康健宁总是对他的年轻团队说,不要觉得为了某种宣传拍片就丢人。就像拍“陕北”,他没有去讲述大家希望的众多方面,而是说“陕北变绿了”,“我用‘绿色’来拍它的马屁,不丢人。”拍中国股市20年,中国股市给中国的经济增长腾飞提供了重要支撑,“尽管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最终仍要给人以希望。”
康健宁未播出作品
《石头上的印记》(1991)
《雪域》(1992)
《泸沽湖》(1993)
《天籁》(1994)
《生活》(1995,合导,未完整播出)
《阴阳》(1997)
《公安分局》(1998)
《当兵》(2001,未完整播出)
《听樊先生讲过去的事情》(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