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学生乐于学习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关键,也是历史学科能够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中,应该做到情由景生、润物无声、渐进发展和心灵交流。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意义;方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古今中外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是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目的。在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关历史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教育的几点肤浅看法。
1 目前历史教学中情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走进今天的中学历史课堂,经常发现我们的学生感觉历史课枯燥无味,情感上无动于衷,教师辛辛苦苦,教学效果毫无起色,更不用说“以史为鉴”了。為什么历史在今天的课堂只剩下干瘪的空壳了呢?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又在哪里啊?
历史学科承担着培养人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社会认识,保障人的学力,发展人的智慧的特殊使命。但就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现状来看远没有达到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历史课堂上往往呈现单调的知识灌输,长期不变的教学模式,缺乏理想和激情,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从历史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和做题技巧,很难获得情感的愉悦和价值观上的熏陶,以致于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说 “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显然历史课的尴尬境地的造成在于历史的教育功能的弱化,历史课上缺乏心与心的共鸣和沟通。
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巴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着重提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 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 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 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 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一基本理念犹如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无限生机,为历史教学落实情感价值观教学指明了方向。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广大一线教师纷纷开始尝试课堂改革。但由于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自身知识素养构成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制约,课堂改革往往流于表面,课改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如何有意识的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 穿于教学过程中,真切实在地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问题。
第一,做历史情感丰富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意识的历史教师,是难以深入历史和置身历史之中。以旁观者的角色讲授历史,必然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以参与者的角色讲授历史,就能饱含激情,准确、形象、具体的再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产生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移情作用。
“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历史情感丰富的教师,能够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在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情感的桥梁,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的不同感情。
第二,丰富教学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不能靠教师单纯的传授说教,它强调对学生的调潜移默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丰富教学手段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现在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更多的转向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声、光、电、形、色的有机结合,把抽象、空洞的教材变成有声有色的历史场景,增强教学信息的新鲜感,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有血有肉、绚丽多彩的本来面目。为学生创设近似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其中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鼓励和尊重学生发表的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开放性思维探究历史问题。同事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课题展开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借助图书馆、互联网、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探究历史课题,使学生在收获与感受中体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课堂教学所要传授的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告别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吧,让教师用情感渗透历史,让学生用心感悟历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4年
[2] 梁励 《论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历史教师角色意识的策略应对》,《历史参考》2003年第3期;
[3] 于开志《怎样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读与写》,2014年1月第2期;
[4] 靖国平·《体验性学习与新课程改革》,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第2期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意义;方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古今中外发生了什么事情,更是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目的。在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关历史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教育的几点肤浅看法。
1 目前历史教学中情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走进今天的中学历史课堂,经常发现我们的学生感觉历史课枯燥无味,情感上无动于衷,教师辛辛苦苦,教学效果毫无起色,更不用说“以史为鉴”了。為什么历史在今天的课堂只剩下干瘪的空壳了呢?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又在哪里啊?
历史学科承担着培养人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社会认识,保障人的学力,发展人的智慧的特殊使命。但就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现状来看远没有达到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历史课堂上往往呈现单调的知识灌输,长期不变的教学模式,缺乏理想和激情,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从历史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和做题技巧,很难获得情感的愉悦和价值观上的熏陶,以致于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说 “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显然历史课的尴尬境地的造成在于历史的教育功能的弱化,历史课上缺乏心与心的共鸣和沟通。
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巴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着重提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 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 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 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 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一基本理念犹如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无限生机,为历史教学落实情感价值观教学指明了方向。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广大一线教师纷纷开始尝试课堂改革。但由于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自身知识素养构成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制约,课堂改革往往流于表面,课改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如何有意识的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 穿于教学过程中,真切实在地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问题。
第一,做历史情感丰富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意识的历史教师,是难以深入历史和置身历史之中。以旁观者的角色讲授历史,必然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以参与者的角色讲授历史,就能饱含激情,准确、形象、具体的再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产生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移情作用。
“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历史情感丰富的教师,能够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在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情感的桥梁,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的不同感情。
第二,丰富教学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不能靠教师单纯的传授说教,它强调对学生的调潜移默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丰富教学手段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现在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更多的转向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声、光、电、形、色的有机结合,把抽象、空洞的教材变成有声有色的历史场景,增强教学信息的新鲜感,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有血有肉、绚丽多彩的本来面目。为学生创设近似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其中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鼓励和尊重学生发表的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开放性思维探究历史问题。同事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课题展开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借助图书馆、互联网、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探究历史课题,使学生在收获与感受中体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课堂教学所要传授的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告别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吧,让教师用情感渗透历史,让学生用心感悟历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4年
[2] 梁励 《论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历史教师角色意识的策略应对》,《历史参考》2003年第3期;
[3] 于开志《怎样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读与写》,2014年1月第2期;
[4] 靖国平·《体验性学习与新课程改革》,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