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简析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展开探讨,通过分析其内涵和二者之间联系等问题,来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以提供借鉴。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以其价值观、信念、符号、处事方法等构成的一种文化形象。企业文化体现了大多数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的综合,同时是要求内部人员必须共同遵循履行为基准的一种规范体系。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文化,它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企业最高管理层在企业长期的经营发展中提出并最终获得员工认同的一种价值标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的全面体现就是企业文化,而且这个价值观是能够伴随并促使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关乎于一个企业的命脉,是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内涵包括了五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是“抽象的”,它属于思想意识范畴,体现了企业的追求和倡导。如麦当劳的“清洁文化”,代表着麦当劳对于餐饮行业卫生方面的理念。
  第二,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加权于企业文化的定型与发展,但二者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它们的性质和目的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第三,企业文化是由管理者提出并在企业实际发展中“去伪求真”这两方面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缺一不可。单独的任何一个方面所形成的企业文化都难以成长为质优全面的企业文化。
  第四,企业文化中所具有的价值观念一定是得到管理层与员工双方普遍认同的,不然只是管理层单方面的臆想,无法营造出企业的文化底蕴。
  第五,企业文化具有先进的向导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会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动,是指引企业前进的灯塔,能够促使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不断进步,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特定的前提下,利用其独特的资源(如人才、技术、知识产权、专利等),通过创新形成独具的,不易被其他企业复制或模仿,能够为企业创造剩余消费价值,并在发展中长期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核心能力。
  三、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相互联系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加速发展的竞争优势和价值。纵观国内外成功的知名企业,企业文化的强大力量无处不在。例如,顺丰快递作为一个普通的物流业,自成立开始就始终如一地专注于服务质量的提升,持续提高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技术革新,使得顺丰快递能够迅速发展,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知行合一”的顺丰企业文化价值观对于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顺丰快递提倡“成就客户、创新包容、平等尊重、开放共赢”,通过企业员工的实际行动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社会。正是这样的理念在更好地服务顾客的同时,也加速了企业的健康的快速发展。
  2.企业文化是创新的动力。企业只有不斷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当今的经济市场上我国在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的同时,还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的源动力。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其它主要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增强和支撑作用。以人为本理在念企业文化中,是在以客户为本的同时,也要以员工为本,才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企业创新精神。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必须要激励员工为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
  (三)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无法完全复制的,只有相似没有相同,每个企业的特色。每个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影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更深层次的传播,需要员工与市场、消费者、客户更多的接触传递。例如小米、OPPO、vivo等智能手机品牌都采用线下体验店的方式,让员工通过培训与自主学习将自身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更直观的带给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能够有最直观的认识。
  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能够“万众一心”,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内在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形成以后,必然面临着提升和更迭。否则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心竞争力也会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沦为一般竞争力,甚至完全丧失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若想长久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就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作者单位为白城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减缓,通过经济模式转型及优化促进经济发展迫在眉睫。创业人数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经济恢复活力的重要动力。国人创业对于国家经济模式创新及优化、就业人数及当地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大促进作用。但由于创业者经验的缺乏导致创业者在创业机会识别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及阻碍,在创业过程中不能及时对机会进行识别,进而导致企业发展停滞甚至消亡。本文在对现有创业经验、创业者效能感及创业机会识别存在的内
期刊
建设重点项目最终目地是与民共富、与基层共发展,让群众可以享受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要积极作好群众工作,充分考虑群众短期、中期以及长期利益,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增值群众的资产。  一、重点项目的下定义及其地位与作用  (一)重点项目的定义  重点项目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是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所急需的建设项目。它不局限于新建性质,改建、扩建和大型技术改造等性质的项目都
期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有着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其中大数据就是信息产业中一个全新的概念,同时也是信息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高中生来说也许不会涉及到大数据其中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及时的了解和关注大数据技术,而且在了解大数据技术以后还能有效的开拓我们的视野和见识,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我们将围绕高中生视角下的大数据为主
期刊
在高校中应用激励理论,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以及教职工群体的生存发展需要,产生主动性,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本文首先阐述了激励理论的内涵以及几种理论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了激励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引言  学校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服务组织机构,是基本的教育基地,为了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改变,教育机会增加,高等教育的人才数量在急速上涨,因此
期刊
作为对美加征进口我国部分商品关税的回应,2018年9月24,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美国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收关税,其中农产品加收税率达25%。本文通过对比进口美国农产品所占国内市场份额、供需关系及相关产业链等,特别对国内猪肉和大豆市场进行分析,预测了对农产品施加的反制关税可能造成的影响。  一、引言  2018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20
期刊
小额贷款企业是一类新式的金融机构,在化解三农困局与化解小微公司融资方面的困局有着巨大的帮助。然而从中国小额贷款企业的项目开展情况来讲,因为小额贷款企业有着辐射能力弱、借贷利息受限、融資途径与比率不理想等现实问题,其发展趋势也是学术圈较为关注的话题。笔者对小额借贷企业的风险现状与监管对策实施了浅要分析,在此前提下抛砖引玉,对小额借贷企业的未来走势作出一定的预测。  1970年,尤努斯在孟加拉推介了小
期刊
本文主要研究了天颐科技融资现状、融资风险问题,并针对存在的融资规模不当以及治理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扩大公司的经营范畴。尤其是注重创新天颐科技公司的融资模式,可以全面的提升公司的资金利用效果,提升天颐科技公司资金利用的效率。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扩张的需求大,且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集中于资金层面。资金短缺和困境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
期刊
租赁物作为融资租赁交易中的核心要素,是指租赁公司因开展各类型的租赁业务而取得或未来将取得所有权的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既有债权,又有物权的特性,决定了租赁物的管理区别于一般的资产管理。租赁物的管理目的是在确保资产安全、保值增值以及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以“物”为载体,实现租赁交易“融”的目的。  一、租赁物的界定和选择  租赁物的适格性是确认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前提,根据我国颁布的融资租赁相关管理办法中
期刊
融资租赁业属于新型金融产业,在经济发展当中融资租赁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雄安新区为了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积极地推动那个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本文的写作就是从雄安新区融资租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以期能够促进雄安新区经济的发展。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它的位置是紧邻北京,为了缓解首都的功能,调节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结构,试图用一种新的经济区的建设来进行推动和改善。雄安新区
期刊
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最初的阶段,妇女的责任是照顾她们的家庭。十九世纪初,妇女的职业仅限于工厂或家务劳动。直到20世纪初,更多的工作开始向女性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并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梦想,在创造财富和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引言  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许多大型制造商通过重组被解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