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精神病人犯罪毫不手软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yq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法院对待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毫不手软。如辛克力杀人后虽然用患有精神病证明自己无罪,但却被送到美国最恐怖的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一步都不许离开,甚至连父母都不能见。至今,他仍在那里。
  近期,精神病人暴力犯罪再次挑动公众神经。事实上,“武疯子”是个令整个国际社会同样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连年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中,犯罪嫌疑人或多或少都有精神问题。那么,美国是如何对待杀人的“精神病人”呢?
  对患者采取非自愿措施
  在美国,监管精神病采用的是“严重精神疾病”的标准,尽量减少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可能。同时,精神问题也不可能成为犯罪的托词。有资料显示,当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都建立了精神病強制医疗制度。虽然由于历史因素、立法水平等影响,这些制度各有特点,但大体上仍然遵循着一定的原则。
  20世纪初,一场新精神卫生运动从美国开始兴起,精神病人们又迎来了一次命运转折。年轻的耶鲁大学高材生有感于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时在精神病院三年的生活经历,将其写成一本书,名为《一颗找回自我的心》,历数了当时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后。
  美国采用的是“严重精神疾病”的标准,存在联邦和州两套司法体系,但大多数州要求因为精神病或者精神错乱对自身或者他人构成或者可能构成危险的当事人强制入院治疗;另外还有一些州将“严重丧失能力或者不能照顾自己”作为选择标准。
  富勒·托里认为精神病人必须实施强制性治疗。他从1987年起汇编由精神病患者导致的“可预防悲剧”数据库。据他统计,2002年至2012年10年间就发生了近4000起案例。他认为,社会舆论导向过于偏向公民自由,人们关注精神病患者的权利,却忽视其病情正在迅速恶化,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他说:“必须扫清法律障碍,以便在未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在病人做出可怕事情之前,对其行为进行评估。”
  同时,美国人帕蒂也相信,有时采取非自愿性措施是必须的。她的女儿丽萨从19岁起出现精神病症状,至今已有17年。丽萨时有自残行为,曾流浪街头,遭遇强暴和殴打,多次因吸毒过量被送进医院。但她不愿治疗,因为药物会让人发胖。后来,丽萨参加了“辅助性强制门诊治疗”。在医生的帮助下,她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开始教孩子们游泳,这是她从小就想做的事情。她对自己的病情认知也比较清醒,知道何时可能又要发作。
  赋予警察具有强制权力
  发生在1975年的“欧康纳诉唐纳德森案”是美国强制医疗领域的一个著名判例。该案中,美最高法院要求审查有关民事收容的法律是否违反宪法,要求各州在对某人以精神病治疗和处理方面要依据正当程序,这些判例改变了美国单纯的医疗模式,进而转向更为公正的司法模式,法院在精神病人强制医疗适用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往往具有突发性,相较于漫长的法院审理程序,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对事态的有效控制,美国也赋予行政首脑或者警察以强制医疗的权力。
  在美国,警官、医生或者拥有许可的精神健康专家可以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持续72小时的强制控制或保护。如果不能在此时间范围解决问题,住院治疗的方式得以允许,但住院治疗14天后需要再作一次评价。如果精神病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时,可再延长14日的强制住院措施。当然,如为重症精神障碍者或生活能力低下者,可由监护人再提出申请,以便安排70天的短期治疗;在短期治疗后如果仍不能达到好转的程度,则可再延长1年。
  美国记者约翰的妻子珍妮弗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但她不愿接受治疗。约翰无力说服她,只好诉诸纽约法庭,获得了对妻子进行强制治疗的一纸判决。这样,妻子则必须服从治疗。
  精神问题并非犯罪托词
  1981年3月30日,当时里根上任仅仅69天,他在希尔顿饭店和工会代表开会后出门,约翰·辛克力突然接近,朝里根连开了6枪,所幸里根保住了性命,仅用12天就恢复了。但是他的新闻秘书布雷迪头部中弹,终身残疾。
  开庭时,辛克力的爸爸尽其所能,聘请了强大的律师阵容。1982年,法庭宣判辛克力在开枪射击里根的那几分钟里,精神病突发,并拿出了合理的证据,而法庭也判处辛克力无罪。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是,美国法院对待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毫不手软。辛克力被证明“可能患有精神病”,那么他就需要治病。他被送到美国最恐怖的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一步都不许离开,甚至连父母都不能见。
  因為在法庭上,律师们竭尽全力证明,他的发病是突然的、没有征兆的,因此要从科学上证明他被治好了,他再也不会突然发病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无论是法官还是舆论,都认为辛克力并没有精神病。但是既然法院判决了,那么他们就必须承担责任。
  2011年,辛克力以身体疾病为理由,要求放自己一条生路。联邦法院再次以“患病还无法查明”为理由,继续将其关在疯人院里。直到今天,辛克力还在那里。可见,美国采用的是“严重精神疾病”的标准,尽量减少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可能。同时,精神问题也不可能成为犯罪的托词。
  (朱权利荐自《上海法治报》、《中国社会学》)
其他文献
近日,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将终止使用私人监狱。司法部副部长萨莉·耶茨说,“启用私人监狱并没有节省经费,且安全保障效果不佳”。  紧跟其后的美国国土安全部也放出话来,要对私人监狱的使用情况重新进行评估。  饱受争议的美国私人监狱一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已经上市的美国私人监狱公司的股票也应声而落,股价几乎拦腰砍断。虽然遭遇政策利空消息,私人监狱企业却并不惊慌。  全美最大的私人监狱企业CCA公司发言
期刊
未来农业会越来越有人情味儿,而非单纯为解决吃饱的问题,还会为心灵提供疗养之地。节假日城里人去乡村洗肺、养眼、伸懒腰将成为常态。为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声称:“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农村将成为稀缺之地。”  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  目前,中国农业现代化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从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都在发生标志性的变化。韩部长用几个数字来说明  第一,现在全国20.26亿亩农田中,有50%以上可以实现人工
期刊
近年来贪官受贿物品历经了从现金、房产到珍奇古玩的“三变”,象牙、佛头、恐龙蛋化石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受贿清单中。这些奇葩宝贝隐含着巨大的价值,有时也许成捆现金都不如这些东西“好办事儿”。  副省长喜欢玉石“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  早在多年前,就有多个落马官员被曝出收受奇葩赃物。官员“雅贿”的爱好,也越来越多。其中玉石成了很多贪官的“掌上宝”。  2014年12月15日,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巨
期刊
最近,楊振寧、姚期智转为中国国籍的报道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让人们不禁想问:身为外籍人士,加入中国国籍难不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一、中国人的近亲属;二、定居在中国的;三、有其他正当理由。曾有过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具有正当理由,可以申请恢复中国国籍。  看似条件简单,申请起来却并
期刊
日前,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会议刚刚闭幕便传来消息称,乐东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林北川当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名县委书记何以能直接升到副省级?全国还有没有这样的特例?  深夜被省委书记派去“救火”  公开简历显示,林北川出生于1957年6月,海南万宁人。  1973年,也就是16岁开始,他就在家乡当起了农场知青、团支书、民兵队长、小学教师。待到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已经21岁的他于当年考
期刊
梁家河、正定……40多年来,从一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始终关心和思考着扶贫工作。他曾多次讲述他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推进扶贫工作的历程。  为让乡亲们“吃上玉米面”而苦干  多年来,我一直在跟扶贫打交道,其实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  我在梁家河插队7年,其中两年做大队党支部书记。那个年代,农村还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吃“大锅饭”。但为了做好农村工作,要以实
期刊
近日,中央启动了第十二轮巡视工作。这是十九大召开前的最后一轮巡视,也将实现本届任期内中央巡视的全覆盖。本轮巡视组将进驻北大、清华等29所中管高校,首次开展“机动式”巡视,形成“闻风而动,出其不意”的震慑力。  实现中管高校全覆盖  本轮中央巡视,最受舆论关注的当属中央巡视组进驻众多中管高校。中管高校也被称为中央直管高校,这些学校的书记、校长受中央组织部管理,为副部级,所以也被叫作副部级高校。  目
期刊
他从不打广告,但是所有媒体都在找他;他曾坚持不上市,众多投资人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他共进一顿晚餐;他用了23年,打造了拥有34万员工、属于自己的快递帝国。更有坊间传闻,马云曾多次求见他都被拒绝。  2月24日,顺丰控股在深交所举行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顺丰速运创始人、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携一位顺丰快递员代表现身仪式。截至2月28日,根据媒体计算,王卫身价已达到1805亿,超过马化腾的1590亿,跻
期刊
单身小伙吕飞飞曾在一次登门相看时,到了门外就发现前面还有另一个男孩排队,而他还没有进门,后面又紧接着来了下一位。王伟则在排队之后感叹,在家等着相亲的女孩“就跟电视里的皇后娘娘一样”,金贵非常。  “人市”是甘肃省庆阳市焦村镇集市上的特殊一角。每逢赶集日,媒人会在这里扎堆出现,他们手握十里八村待嫁女青年的信息,是单身小伙子们趋之若鹜的对象。当地人把出嫁女儿索要的彩礼称之为“卖”,把男方花费的彩礼称之
期刊
据马来西亚官方透露,经过初步化验,在2月13日死亡的朝鲜籍男子身上检测出化学武器VX神经毒剂成分。据悉该毒气约10毫克剂量就能在两小时内致人死亡,被联合国列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历史上,不乏被毒药和化学品所刺杀的政界名人。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被茶水毒杀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之死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暗杀。  利特维年科曾是一名俄罗斯情报人员,后来移居伦敦,成为针对俄罗斯的批评者。2006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