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详实教学描述,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观,学习理论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收获将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为己任,对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情感进行挖掘,在语言知识教学中进行人生教育。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把教学作为简单的解说手段,而需要把教学与生活相交融,将其上成一种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自觉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使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教学理念。
1、学生中心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是通过“建构意义”而获得。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2、教学过程互动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教学。3、协作学习观:建构主义专家指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观。
1、教学思想的转变:变重“教”为重“学”,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全人发展”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要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促进和保证学生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2、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转变为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协商讨论,参与操练,学会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语文口语交际能力。3、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阅读学习情境: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朱自清《春》一课教学,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
2、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强迫理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的历史、石拱桥的传说、石拱桥的图片、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
3、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中,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资料看起来更生动、更鲜明,课前,我又指导了个别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用PowerPoint软件、FrontPage软件等制作技术将自己的资料呈现出来。
4、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在《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的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信息技术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杨威、史春秀《信息技术教学导论》2003年3月
[2]李克东《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读写算2013年第21期教育管理研究教育管理研究2013年第21期读写算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为己任,对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情感进行挖掘,在语言知识教学中进行人生教育。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把教学作为简单的解说手段,而需要把教学与生活相交融,将其上成一种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自觉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使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教学理念。
1、学生中心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是通过“建构意义”而获得。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则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2、教学过程互动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教学。3、协作学习观:建构主义专家指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观。
1、教学思想的转变:变重“教”为重“学”,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全人发展”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要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促进和保证学生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2、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转变为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协商讨论,参与操练,学会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语文口语交际能力。3、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建构主义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阅读学习情境: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朱自清《春》一课教学,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
2、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强迫理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的历史、石拱桥的传说、石拱桥的图片、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
3、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中,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资料看起来更生动、更鲜明,课前,我又指导了个别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用PowerPoint软件、FrontPage软件等制作技术将自己的资料呈现出来。
4、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在《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的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信息技术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杨威、史春秀《信息技术教学导论》2003年3月
[2]李克东《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读写算2013年第21期教育管理研究教育管理研究2013年第21期读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