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探讨了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模式,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通过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主动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程教育 大学英语听说 语言应用 团队合作
为了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教育部自 2006 年起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依 “国际实质等效性”原则制定了认证标准。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于2004 年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CDIO 分别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施( Implement) 和运行( Operate) 。这个教育模式是以 CDIO 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基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等。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和现代化,培养掌握最新 IT 技术、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及核心理念
2013年6月19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经过正式表决,全票同意接纳中国成为 《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标致着我国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推动作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还刚刚开始,专业认证也处在试点阶段,我校相继于2014年与2015年完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认证。
第一是合格认证。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不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指令性工作,是有关方自主申请的合格认证,也就是所申请的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是否符合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的认证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合格认证不是评优认证。它的出发点不是看本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的优点、特色,而是看本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是否符合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的认证标准,是在找问题。
第二是能力导向。“能力导向”是从 《华盛顿协议》的专业认证标准的原则中翻译过来的,他的原词是“outcome based”。该词的含义是:一是, “基于产出”,也就是说高等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 “基于产出的产品质量”,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的认证当然是毕业生的质量。二是,什么是毕业生的质量?根据 《华盛顿协议》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的标準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我国的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标准中,对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10个方面的要求,也就是通过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工程文化的教育,使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创新与思维能力、工程能力、管理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等,能够对所从事的工程活动进行创造性、有效地分析、实施与管理。能力导向是专业建设的落脚点,专业建设就是要围绕认证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展开有序、踏实、持续地教育活动。
二、当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状况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为公共必修课,需要在大学一、二年级修完,新
生入校后要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测试,根据成绩英语教学班分为A、B、C 三类,其中A类班14个(6个提高班、8个基地班和卓越班),B类班(普通班)79个,C类班4个(2个基础班、2个艺术设计班级)。各类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计划。通过这几年的分级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主要在A类班中,普通班学生占总年级的70%多,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课堂教学形式还是主要教师讲授的方式,大学英语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期中出勤5%,作业10%,课堂参与5%)、期中考试10%、月考10%、句酷写作10%和期末考试50%,虽然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成绩及课堂表现反应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严重不足。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以工科特色的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建立并利用各种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系统、全面、有效地工程教育活动,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职业工程师。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目标导向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设计出更多更有创意的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使学生通过计划、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彼此交流互动,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从行业的实际和能力培养出发,选择典型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提交成果完成任务。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几十年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做了大量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证实了“做中学” 即为“learning by doing”的种种好处,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带着在“做”中碰到的问题主动学习,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和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近年来“做中学”模式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培养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外语好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才干是教学改革的着眼点,要科学地分析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都得以协调发展。
四、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可以设计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根据项目的教学设计,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 设定教学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根据每个学期的侧重点,突出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目标。
2. 明确工作计划: 确定任务之后,学生将被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各个小组的工作计划中,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计划适当给予建议,但执行和决策主体仍是学生。
3. 具体实施: 小组在制定好具体的项目工作计划后开始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始实施。
4. 评价及考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各个项目工作中有更具体的目标。教师在评定学生项目执行时还需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项目操作技能点。以下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本校采用的是由虞苏美教授主编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 听说教程 1-4册,2015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听力部分除了有判断正误、填空、选择外还有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视频;口语部分的练习则侧重的学生日常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例句,也有可替换的词汇。视听说教学要求学生针对一个相关话题进行查找资料,小组协作,最后进行课堂陈述采取以下的教学步骤:
1. 每次上课前可以通过班级QQ群给学生相关的话题布置,提供相关视频资料,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材料,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2. 课上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场景的视频资料,根据材料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精听”或“泛听”。“精听”需要逐字逐句的听懂视频中的意思,“泛听”不需要完全听懂,重点理解大体内容即可。
3. 汇报展示阶段。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检测学生听懂了多少个单词,而是培养学生从听力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對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能力。经过“视”和“听”的信息“输入”环节,在项目展示时通过“说”的形式来达成信息的“输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精听”过程中总结出的听力文本,以小组形式编写对话并在课堂上展示表演。表演时,注重将在“视”的过程中了解到的文化、礼仪常识进行灵活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资料及任务准备需要大量的时间,由于课堂学时所限,课题组长的人选、课外学时的利用尤为重要,学生要利用好课外时间加强练习,通过每次的练习,各小组内部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每次演练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改正,同时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项目展示中充分发挥英语水平。
为了检验项目成果,特制定了以下量化标准:
配合与成员参与度:10分
项目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10分
英语书面报告或口语表达质量(内容、语音、语调):30分
小组互评:10分
教师打分:40分
因而加大平时成绩和阶段性考核的比重,淡化期末考试对总体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助于让学生重视平时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同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置身于课堂中和课堂外的活动之中,增加趣味性,培养学生完成项目时的成就感。
五、小结
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探讨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模式,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通过课堂活动的准备,如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组织材料,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生加深了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夯实和巩固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就专业问题与国外专家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用英文撰写专业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注:本文受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校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程教育 大学英语听说 语言应用 团队合作
为了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教育部自 2006 年起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依 “国际实质等效性”原则制定了认证标准。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于2004 年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CDIO 分别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施( Implement) 和运行( Operate) 。这个教育模式是以 CDIO 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基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等。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和现代化,培养掌握最新 IT 技术、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及核心理念
2013年6月19日国际工程联盟大会经过正式表决,全票同意接纳中国成为 《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标致着我国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推动作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还刚刚开始,专业认证也处在试点阶段,我校相继于2014年与2015年完成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认证。
第一是合格认证。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不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指令性工作,是有关方自主申请的合格认证,也就是所申请的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是否符合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的认证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合格认证不是评优认证。它的出发点不是看本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的优点、特色,而是看本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是否符合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的认证标准,是在找问题。
第二是能力导向。“能力导向”是从 《华盛顿协议》的专业认证标准的原则中翻译过来的,他的原词是“outcome based”。该词的含义是:一是, “基于产出”,也就是说高等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 “基于产出的产品质量”,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的认证当然是毕业生的质量。二是,什么是毕业生的质量?根据 《华盛顿协议》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的标準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我国的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标准中,对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10个方面的要求,也就是通过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工程文化的教育,使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创新与思维能力、工程能力、管理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等,能够对所从事的工程活动进行创造性、有效地分析、实施与管理。能力导向是专业建设的落脚点,专业建设就是要围绕认证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展开有序、踏实、持续地教育活动。
二、当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状况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为公共必修课,需要在大学一、二年级修完,新
生入校后要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测试,根据成绩英语教学班分为A、B、C 三类,其中A类班14个(6个提高班、8个基地班和卓越班),B类班(普通班)79个,C类班4个(2个基础班、2个艺术设计班级)。各类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计划。通过这几年的分级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主要在A类班中,普通班学生占总年级的70%多,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课堂教学形式还是主要教师讲授的方式,大学英语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期中出勤5%,作业10%,课堂参与5%)、期中考试10%、月考10%、句酷写作10%和期末考试50%,虽然采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成绩及课堂表现反应出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严重不足。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以工科特色的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建立并利用各种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系统、全面、有效地工程教育活动,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职业工程师。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目标导向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设计出更多更有创意的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使学生通过计划、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彼此交流互动,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从行业的实际和能力培养出发,选择典型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提交成果完成任务。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几十年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做了大量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证实了“做中学” 即为“learning by doing”的种种好处,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带着在“做”中碰到的问题主动学习,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和动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近年来“做中学”模式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培养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外语好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才干是教学改革的着眼点,要科学地分析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都得以协调发展。
四、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可以设计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根据项目的教学设计,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 设定教学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根据每个学期的侧重点,突出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目标。
2. 明确工作计划: 确定任务之后,学生将被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各个小组的工作计划中,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计划适当给予建议,但执行和决策主体仍是学生。
3. 具体实施: 小组在制定好具体的项目工作计划后开始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始实施。
4. 评价及考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各个项目工作中有更具体的目标。教师在评定学生项目执行时还需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项目操作技能点。以下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探索。
本校采用的是由虞苏美教授主编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 听说教程 1-4册,2015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听力部分除了有判断正误、填空、选择外还有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视频;口语部分的练习则侧重的学生日常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例句,也有可替换的词汇。视听说教学要求学生针对一个相关话题进行查找资料,小组协作,最后进行课堂陈述采取以下的教学步骤:
1. 每次上课前可以通过班级QQ群给学生相关的话题布置,提供相关视频资料,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材料,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2. 课上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场景的视频资料,根据材料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精听”或“泛听”。“精听”需要逐字逐句的听懂视频中的意思,“泛听”不需要完全听懂,重点理解大体内容即可。
3. 汇报展示阶段。听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检测学生听懂了多少个单词,而是培养学生从听力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對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能力。经过“视”和“听”的信息“输入”环节,在项目展示时通过“说”的形式来达成信息的“输出”。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精听”过程中总结出的听力文本,以小组形式编写对话并在课堂上展示表演。表演时,注重将在“视”的过程中了解到的文化、礼仪常识进行灵活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资料及任务准备需要大量的时间,由于课堂学时所限,课题组长的人选、课外学时的利用尤为重要,学生要利用好课外时间加强练习,通过每次的练习,各小组内部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每次演练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改正,同时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项目展示中充分发挥英语水平。
为了检验项目成果,特制定了以下量化标准:
配合与成员参与度:10分
项目实施过程与组织形式:10分
英语书面报告或口语表达质量(内容、语音、语调):30分
小组互评:10分
教师打分:40分
因而加大平时成绩和阶段性考核的比重,淡化期末考试对总体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助于让学生重视平时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同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置身于课堂中和课堂外的活动之中,增加趣味性,培养学生完成项目时的成就感。
五、小结
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探讨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相应的教学实践模式,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通过课堂活动的准备,如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组织材料,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生加深了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夯实和巩固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就专业问题与国外专家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用英文撰写专业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注:本文受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校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