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试题的命制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s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语文检测的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试题命制的一些技巧。下面结合一些工作实际,谈谈高中语文试题命制的方法和原则。
  一、高中语文试卷的类型
  1.课堂检测卷。
  2.单元检测卷。
  3.学期月考卷。
  4.高考模拟卷。
  二、试卷命制的一般程序
  1.制定命题大纲,确定命题立意和思路。
  命制题目不可逾越的纲要,从属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包含该命题的全部要求。
  2.搜集筛选命题材料。
  新课程的语文高考方案,注重吸收近年来语文高考中的新成果,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语文高考的价值取向,要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命题范围要遵循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时又要不拘泥于某一种版本的教材;命题内容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与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联系。
  3.确定题型和试卷结构。
  新课程的语文高考要将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新课程的必修模块是共同基础,应成为语文试卷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进一步在更广泛、更本质的意义上体现选修模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内容,以体现高考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相关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等要求,选择相应的选考科目。选考科目可以有所不同,同一考试科目也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考试。
  4.注意命制试卷的着力点。
  所谓着力点,即解答每道题的关键点,就是在答题前和答题中,能准确把握该题的题型特点、题干指向、设题的干扰项、解题技巧,明确解答此题所必须调动并使用的知识体系(含知识点、能力点、知识线、能力线),所使用的专用熟语,所施行的解答步骤,所预测的得分点等。完全可以说,把握了着力点,就有了主动出击、科学分析、稳扎稳打、克“题”制胜的亢奋心理,就会排除盲目、焦躁、畏难等消极因素的干扰。因而,找准着力点就可激活答题的兴奋点,定位答题的得分点。
  5.分别给予各个小题的详尽答案或参考答案,并对题目和答案本身进行分析解说。
  尽量避免试题之间的答案排列形成规律,而导致考生猜题奏效。被选项的设置可以遵循答案紧靠干扰项的原则,也可以相反。
  6.成卷后进行一定范围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修改试卷或答案。
  7.应加强对命题的研究和阅卷队伍的组织。
  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增加主观试题,同时对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进行改革。主观题的增加,势必要增加阅卷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效的高考阅卷教师队伍,并在时间、财力上有足够的保证,才能有效地控制阅卷的质量,尽量减少评分误差。
  三、命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牵强的设计。
  试题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也是一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追求。可以说,试题立意的把握,尤其是题干与选项的搭配等方面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留下牵强、拼凑的痕迹。
  2.机械的思维。
  试题的能力导向在于让考生从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呈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严谨的思维、合理的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思维的跳跃。
  试题的设计应该严谨、顺畅,不能有思维的跳跃,否则会让考生无从下手。
  4.答案设置欠准确或不准确。
  答案语言表述模糊不清或者逻辑混乱,答案设置容易被猜中或者因为考点重复而答题无效,答案设置不全面或者因为审定前未经检测出现漏洞,命题错误导致没有答案。
  四、试题命制应该体现的能力要求
  1.知识拓展能力。
  拓展型知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补充一些教材知识中未能涉及或由于编写的原因而无法涉及的内容,使学生对事件的感受更加完整,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知识的拓展是对教材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深化,是教材知识的合理延伸。
  2.材料解读能力。
  语文必须以材料说话,没有材料支撑的语文无法让人信服。因此,材料解析题是语文学科的特色,是语文高考无法撼动的有效题型,因此材料解读能力的培养与考查一直是命题的热点也是难点。
  3.信息提取能力。
  信息提取是材料解读的关键,之所以把信息提取能力单独列出,是因为对学生而言,由于信息呈现方式多样,信息提取较难,且难度还有高低的不同。
  4.教材阅读能力。
  考改必须与课改相结合,考试要为今后的教学起引领作用,以矫正“学生只会解题,不肯看书;只会看书,不会阅读,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的倾向,解决学生的教材阅读问题。
  5.知识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认识,是学习的根本要求。
  学会命题的一般方法后,有益于设计检测方案并予以实施,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错误和偏差。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善学会学的能力。要想让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这一质的飞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让他们参与讨论,进而学会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在阅读中寻找问题  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将不懂的地方圈点下来,以备向老师质疑。  1.找“眼”。这个“眼”就是通
期刊
作文教学占据着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考试中的作文分数左右着整个语文的考试分数。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喜爱作文,写出好作文,这不得不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对于作文“贫困生”,他们一提到写作文,大多是一头雾水,表现得非常痛苦、非常吃力,没有方向,无从下笔。针对这些学生,如果没有特殊的办法,不在作文训练课上下工夫,他们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写作的兴趣。  打造高效的作文训练课堂,是解决作文“贫困生”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
期刊
诗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可是,当代中学生感到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学的诗词教学中,行为主义教学仍很有市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教师只需要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
期刊
文本解读是深入文本、感受文本深层次意蕴的必然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面对一篇教材,却找不到文本解读的切入口。往往只是凭借教参上的提示,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地分解式讲解,肤浅而重复地与文本对话,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那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巧妙地找准切入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从课文的标题切入  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可以蕴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被学生问的最多的问题是:现代文阅读如何去把握?怎样提高阅读水平?下面就对这个问题简单地谈些教学经验,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些许帮助。  一、读懂文章  所谓读懂,就是明白文章写了些什么,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文章表达的主旨情感是什么,等等。  二、以课本为范例,学习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期刊
山区高中学生从小缺乏阅读环境,没有阅读意识,没有阅读积累,反映在写作中,就是写作素材缺乏,内容空洞无物。另外一方面,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无法有效地运用所掌握的素材,不能把大众化的素材变成自己个人的材料,没有自己的思考。学生写作时容易人云亦云,被舆论和当下的主流观点左右,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行文时多是说假话、空话、套话,无法联系实际生活写出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当前山区高中学生普遍存
期刊
即景抒怀和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易将二者混淆。这种情况,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它们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的,但仔细分析,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即景抒怀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绝不能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
期刊
高中阶段的古诗鉴赏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古诗鉴赏中对表达技巧的考查更是学生理解难点中的难点。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运用的表现手法;4.布局谋篇的技巧。  一、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接对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它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不直接表明情感,写景则借景抒情,叙事则由
期刊
我始终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二十五年了,非常熟悉班级建设和学生工作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实事求是,公正严明,作风民主,在学生中威信较高;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深得家长信任,同事好评,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班风正、学风浓,教学成效显著。曾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片区“先进班集体”,期期被评为“校先进班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