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澳合作,產學研助力多元
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較大篇幅提到橫琴,提出橫琴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第一站,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最便利、最適宜的新空間。澳門在實現與橫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同時,也將逐步實現兩地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銜接,探索將澳門醫療體系及社會保險直接適用並延伸到橫琴,為澳門居民拓展優質的生活空間;加快集養老、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橫琴“澳門新街坊”建設,為澳門居民在橫琴就學、就業、創業、養老、居住和生活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這些定位都透露出琴澳一體融合將迎來更蓬勃的發展期。
橫琴面積106.46平方公里,是澳門面積的3倍多,是內地惟一與香港、澳門陸橋相連的地方,區位優勢和發展空間明顯。近年在中央的領導下,促成橫琴和澳門更緊密的戰略聯繫。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相當的格局。相關數據顯示,橫琴新區啟動開發近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從2.85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83.6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68.32%,與澳門合作發展成果豐碩。
今屆政府在穩固過去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更大力度推進琴澳一體發展,包括儘快完成輕軌橫琴線的工程、向澳門人配置四千個單位的澳門新街坊工程等。乃至近期召開的全國兩會,也給琴澳合作注入了更多的內涵。從頂層設計到兩地政府配合、基建完善、制度融合等方面的不斷加強,將吸引更多澳門人進入橫琴做生意或工作、生活,從澳門融入國家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長遠規劃而言,第一步邁向橫琴能夠夯實穩固的基礎。
橫琴對於澳門來說,還有一個非常深遠的意義,就是服務和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經濟結構單一已是老生常談,也是老大難的問題。澳門本身市場小、發展空間有限,要解決這一問題,始終需要借助周邊的資源和高端科研支持多元產業。另一方面,近年來,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兩所高校在科研領域發展突出,取得相當多的科研成果。但科研成果出來之後如何產業化?這是大家所思考的問題,也是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探索點。
澳門一直期盼將兩間高校的科研成果變成“澳門製造”的商業化產品,投入大灣區,繼而全國,再走向全球。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等研發基地相繼在橫琴建立,橫琴作為研發基地的條件已具備。不久前,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兩所高校的四間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橫琴分部,標誌着琴澳共建產學研示範基地的重大進展。琴澳、粵澳之間的通力協調下,高校之間、校企之間的合作將再進一步,產學研的成效進一步放大出來。
創業孵化,為澳青年打開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推出多項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鼓勵措施。澳中致遠亦積極推動有能力的創業者走進內地,融入發展大局。我們與內地簽署合作協議,建設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承繼創立澳中致遠的目的,我們聚焦中山。目前,在中山建立的澳中致遠火炬創新園,自去年下半年試運營以來,已吸納超過60個會員企業入駐,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澳門人在當地成立的企業。園區亦設澳門與葡語系產品展示區、澳門與中山特色展示區等,助力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和中葡現代商貿服務平台在內地的輻射。通過高標準、強專業性的環境和生態建設,構築園區的發展內核,提高園區平台的價值,並於2019年入選首批3家“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之一。除了中山,我們與包括珠海橫琴在內的其他大灣區城市,共十九個孵化基地均簽署合作協議讓澳門與各地在青年創業孵化上都有合作聯繫,是助力澳門青年邁向大灣區的第一步。
為進一步助力澳門青年創新創業,推動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及中小微企業發展,融入區域合作,自去年開始,我們就跟所有大灣區城市簽署了專業服務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通過建立恒常互通資訊機制,雙方將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搭建交流的正式管道,發揮各地的資源和優勢,推動互相認可青年創業項目,推薦優秀項目進駐,為在澳門創新創業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創業支援和專業顧問諮詢服務,以及全方位使用各項配套措施,包括辦公地點、商業配對、基金對接等服務。比如我們在澳門定期會有律師、會計師去提供服務給會員,那麼根據協議,其他城市所有跟我們簽署了協議的孵化中心和孵化點都可以獲得同樣的服務支持。
此外在橫琴,我們也推動一些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的會員進入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透過這種合作發展的形式,讓澳門青年參與大灣區、內地創新創業交流,實現青年創業資源整合互補產生積極促進作用,比如澳門的青年或企業有興趣進入灣區不同城市的,可以透過我們幫忙做聯絡和前期進駐的協調工作,幫助他們在當地發展。市場是廣闊的,發展的機遇很多,企業要應用自身的運營規劃、產品或服務特性、不同地方的優勢去發展,我們始終立足於“雙創橋樑”的角色,幫助澳門創業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進入葡語系國家。
澳門和內地在不同的體制下,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差異性的問題。最明顯的是澳門和內地在法律制度、稅務制度上都有差別。澳門是簡單稅制,但是內地稅制有很大不同,澳門人或企業進入到內地,除了法律不同之外,包括在內地如何報稅,如何結合稅務做好規劃和預算等,都是首先要面對的問題。這也是兩地的孵化器,乃至琴澳合作兩地政府需要致力解決的問題。針對澳門創業者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不同的專業服務,比如法律講解、稅務規範培訓、參與企業實踐,帶領澳門青年創業家進入灣區考察,深入瞭解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等。
雖然體制的差異,會導致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但不管是琴澳合作,還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都是必然之路。內地有龐大的市場,政府在青年創新創業上投入高,此外,在融資範疇,內地近年發展得比澳門甚至香港都要好,形成非常濃郁的創業投資氛圍,很多天使基金、創業基金都很願意去關注和投入新的領域、新項目。這是值得澳門學習的,我們也希望能促使更多澳門年輕人進入內地,並在內地獲得天使基金的認識和投資。
轉危為機,把握數字創新機遇
近半年來,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蔓延,時下澳門各行各業的仍受到疫情影響。其實,我們每年都規劃了很多不同的培訓課程,從2月份到目前,受疫情影響,很多培訓都從線下轉到線上,包括橫琴青年創業谷一起完成的若干場有關創業政策和的經濟援助措施的線上講解會。雖然形式改變了,但是在十餘場的線上講座中,總計參加人數超過千人,效果和覆蓋影響並沒有減少。同時在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我們也為企業提供硬體方面的支援,創業者可利用辦公場地,免去租金和水電等,減輕企業的運營壓力。
疫情危機之下,大家都要從長遠去思考如何應變危機,如何從如何從傳統的線下經營轉到線上,利用互聯網智能大數據來做企業運營。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行業、傳統的經營模式,受疫情的影響非常明顯,通過這段時間,很多企業都更加積極加入網路平台,比如通過優化外賣系統、會計系統、交易系統等,刪減一些多餘的運營成本,拓展線上顧客,從而增加收入。因此,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所謂危機,更是“危中有機”,通過著力打磨線上產品,彙集線上流量,均衡業務形態。
儘管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一開始並未定位為某個行業或領域的企業孵化,但結合近年的孵化成效看,多數企業都是朝著科技型方向發展。在過去兩屆“‘澳中致遠’創新創業大賽”中,也有許多創業項目展現在智慧城市、人工智慧、低碳環保、金融科技、文創、高新材料、生物科技、精準醫療等富有前瞻理念和創業構想,年輕創業者幾乎都不約而同瞄準科技類領域。尤其第一屆冠軍“納米銀柔性觸控項目”,被推送直達參加“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創客大賽”,並且獲得總冠軍,該項目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具備從核心材料到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化能力,可提供從高附加值的產品到核心技術及產品開發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和服務。目前,進駐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的企業50%以上都是科技類的項目,相信這是互聯網資訊科技時代自然而然形成的趨勢。
未來創業,大家也一定會趨向互聯網科技領域,創業的方向和機遇不再是那些容易受實體辦公、實體經營、面對面生意等限制的領域,而是向互聯網數位化轉型。同時,疫情也讓大家更深刻認識到澳門不可能孤立地發展,未來融入灣區,實現琴澳一體發展,才是新的出路。
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較大篇幅提到橫琴,提出橫琴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的第一站,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最便利、最適宜的新空間。澳門在實現與橫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同時,也將逐步實現兩地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銜接,探索將澳門醫療體系及社會保險直接適用並延伸到橫琴,為澳門居民拓展優質的生活空間;加快集養老、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橫琴“澳門新街坊”建設,為澳門居民在橫琴就學、就業、創業、養老、居住和生活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這些定位都透露出琴澳一體融合將迎來更蓬勃的發展期。
橫琴面積106.46平方公里,是澳門面積的3倍多,是內地惟一與香港、澳門陸橋相連的地方,區位優勢和發展空間明顯。近年在中央的領導下,促成橫琴和澳門更緊密的戰略聯繫。2009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相當的格局。相關數據顯示,橫琴新區啟動開發近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從2.85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83.6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68.32%,與澳門合作發展成果豐碩。
今屆政府在穩固過去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更大力度推進琴澳一體發展,包括儘快完成輕軌橫琴線的工程、向澳門人配置四千個單位的澳門新街坊工程等。乃至近期召開的全國兩會,也給琴澳合作注入了更多的內涵。從頂層設計到兩地政府配合、基建完善、制度融合等方面的不斷加強,將吸引更多澳門人進入橫琴做生意或工作、生活,從澳門融入國家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長遠規劃而言,第一步邁向橫琴能夠夯實穩固的基礎。
橫琴對於澳門來說,還有一個非常深遠的意義,就是服務和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經濟結構單一已是老生常談,也是老大難的問題。澳門本身市場小、發展空間有限,要解決這一問題,始終需要借助周邊的資源和高端科研支持多元產業。另一方面,近年來,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兩所高校在科研領域發展突出,取得相當多的科研成果。但科研成果出來之後如何產業化?這是大家所思考的問題,也是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探索點。
澳門一直期盼將兩間高校的科研成果變成“澳門製造”的商業化產品,投入大灣區,繼而全國,再走向全球。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等研發基地相繼在橫琴建立,橫琴作為研發基地的條件已具備。不久前,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兩所高校的四間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橫琴分部,標誌着琴澳共建產學研示範基地的重大進展。琴澳、粵澳之間的通力協調下,高校之間、校企之間的合作將再進一步,產學研的成效進一步放大出來。
創業孵化,為澳青年打開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推出多項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鼓勵措施。澳中致遠亦積極推動有能力的創業者走進內地,融入發展大局。我們與內地簽署合作協議,建設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承繼創立澳中致遠的目的,我們聚焦中山。目前,在中山建立的澳中致遠火炬創新園,自去年下半年試運營以來,已吸納超過60個會員企業入駐,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澳門人在當地成立的企業。園區亦設澳門與葡語系產品展示區、澳門與中山特色展示區等,助力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和中葡現代商貿服務平台在內地的輻射。通過高標準、強專業性的環境和生態建設,構築園區的發展內核,提高園區平台的價值,並於2019年入選首批3家“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之一。除了中山,我們與包括珠海橫琴在內的其他大灣區城市,共十九個孵化基地均簽署合作協議讓澳門與各地在青年創業孵化上都有合作聯繫,是助力澳門青年邁向大灣區的第一步。
為進一步助力澳門青年創新創業,推動澳門青年創新創業及中小微企業發展,融入區域合作,自去年開始,我們就跟所有大灣區城市簽署了專業服務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通過建立恒常互通資訊機制,雙方將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搭建交流的正式管道,發揮各地的資源和優勢,推動互相認可青年創業項目,推薦優秀項目進駐,為在澳門創新創業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創業支援和專業顧問諮詢服務,以及全方位使用各項配套措施,包括辦公地點、商業配對、基金對接等服務。比如我們在澳門定期會有律師、會計師去提供服務給會員,那麼根據協議,其他城市所有跟我們簽署了協議的孵化中心和孵化點都可以獲得同樣的服務支持。
此外在橫琴,我們也推動一些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的會員進入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透過這種合作發展的形式,讓澳門青年參與大灣區、內地創新創業交流,實現青年創業資源整合互補產生積極促進作用,比如澳門的青年或企業有興趣進入灣區不同城市的,可以透過我們幫忙做聯絡和前期進駐的協調工作,幫助他們在當地發展。市場是廣闊的,發展的機遇很多,企業要應用自身的運營規劃、產品或服務特性、不同地方的優勢去發展,我們始終立足於“雙創橋樑”的角色,幫助澳門創業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進入葡語系國家。
澳門和內地在不同的體制下,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差異性的問題。最明顯的是澳門和內地在法律制度、稅務制度上都有差別。澳門是簡單稅制,但是內地稅制有很大不同,澳門人或企業進入到內地,除了法律不同之外,包括在內地如何報稅,如何結合稅務做好規劃和預算等,都是首先要面對的問題。這也是兩地的孵化器,乃至琴澳合作兩地政府需要致力解決的問題。針對澳門創業者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不同的專業服務,比如法律講解、稅務規範培訓、參與企業實踐,帶領澳門青年創業家進入灣區考察,深入瞭解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等。
雖然體制的差異,會導致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但不管是琴澳合作,還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都是必然之路。內地有龐大的市場,政府在青年創新創業上投入高,此外,在融資範疇,內地近年發展得比澳門甚至香港都要好,形成非常濃郁的創業投資氛圍,很多天使基金、創業基金都很願意去關注和投入新的領域、新項目。這是值得澳門學習的,我們也希望能促使更多澳門年輕人進入內地,並在內地獲得天使基金的認識和投資。
轉危為機,把握數字創新機遇
近半年來,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蔓延,時下澳門各行各業的仍受到疫情影響。其實,我們每年都規劃了很多不同的培訓課程,從2月份到目前,受疫情影響,很多培訓都從線下轉到線上,包括橫琴青年創業谷一起完成的若干場有關創業政策和的經濟援助措施的線上講解會。雖然形式改變了,但是在十餘場的線上講座中,總計參加人數超過千人,效果和覆蓋影響並沒有減少。同時在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我們也為企業提供硬體方面的支援,創業者可利用辦公場地,免去租金和水電等,減輕企業的運營壓力。
疫情危機之下,大家都要從長遠去思考如何應變危機,如何從如何從傳統的線下經營轉到線上,利用互聯網智能大數據來做企業運營。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行業、傳統的經營模式,受疫情的影響非常明顯,通過這段時間,很多企業都更加積極加入網路平台,比如通過優化外賣系統、會計系統、交易系統等,刪減一些多餘的運營成本,拓展線上顧客,從而增加收入。因此,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所謂危機,更是“危中有機”,通過著力打磨線上產品,彙集線上流量,均衡業務形態。
儘管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一開始並未定位為某個行業或領域的企業孵化,但結合近年的孵化成效看,多數企業都是朝著科技型方向發展。在過去兩屆“‘澳中致遠’創新創業大賽”中,也有許多創業項目展現在智慧城市、人工智慧、低碳環保、金融科技、文創、高新材料、生物科技、精準醫療等富有前瞻理念和創業構想,年輕創業者幾乎都不約而同瞄準科技類領域。尤其第一屆冠軍“納米銀柔性觸控項目”,被推送直達參加“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創客大賽”,並且獲得總冠軍,該項目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具備從核心材料到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化能力,可提供從高附加值的產品到核心技術及產品開發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和服務。目前,進駐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的企業50%以上都是科技類的項目,相信這是互聯網資訊科技時代自然而然形成的趨勢。
未來創業,大家也一定會趨向互聯網科技領域,創業的方向和機遇不再是那些容易受實體辦公、實體經營、面對面生意等限制的領域,而是向互聯網數位化轉型。同時,疫情也讓大家更深刻認識到澳門不可能孤立地發展,未來融入灣區,實現琴澳一體發展,才是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