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肇庆的老街巷,因功能单一而逐渐淹没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下,使其经济逐渐没落,城区内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现状令人担忧。本文结合肇庆端州区老街巷,重点分析一些传统手艺街如草鞋街的现状,着重以延续历史文脉,有效协调老街巷与现代城市发展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整治办法,在保护老街巷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改造与开发。
关键词:老街巷;草鞋街;规划;传承
肇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很多肇庆人如数家珍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如包公祠、梅庵、龙母庙、阅江楼、七星岩、鼎湖山等。但是,肇庆市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时多是以单一的物件陈设去说明其历史悠久,没有做到真正地发掘城市的文化景观和底蕴。旅游城市的魅力更多是彰显在城市建设的细节中。老街巷,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如今风光不再,大有颓败之状。在领略湖光山色,感慨肇庆好山好水之余,我们要更多的思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肇庆的旅游开发是否该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对于老街巷、老城区是否进行科学、整一的规划。一个城市的名片,不应只是停留在标志性风景上,更是要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与传统文化、旧时建筑相得益彰、和谐共存。肇庆的老街巷(以端州区老街巷为例)众多,并且多数功能单一,缺少闻名遐迩的建筑物和名人历史,没有进行开发、保护的一般动机,建筑历史没有达到申请历史遗迹的程度,且建筑缺乏特色,难以有效保护和修缮,加上老街巷与现在的现代化城市毗邻,造成了城市建设的难题。
一、曾经的老街巷
端州区现存的老街巷,多数为历史可溯源到清朝、甚至宋朝,它们见证了肇庆悠久的历史,是我们认识肇庆历史风貌和现状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前所建的街道功能性相对单一,这里的街巷都有一个以其以前功能相符的名称,如打铁巷,是因此地旧时聚集了大量的打铁工匠而得名。草鞋街,相传自清嘉庆年间起,这里的居民多以编织草鞋为生,故得此名,此地还是肇庆旧时的贫民窟。福绣坊,旧称福寿坊,积聚着不少从事"福寿"工艺的艺人。而其他的街巷,也可以由名字推及其历史功能。
这里虽没有对肇庆的历史产生过推波助澜的直接作用,但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老街巷也有着丰富的人文脉搏,,宋城墙南侧的米仓巷,保存着包公井、以及清末民初的古民居、以及建于100多年前的自梳女斋堂等。米仓巷至今流传着包公组织修筑米仓的美传,包拯带领民众在距离州衙几百米的高地上修建丰济仓,储粮食备战备荒。附近形成了一条街巷,久而久之人们将它叫作米仓巷。而福绣坊里也保留着最后的福寿店,历史的文脉在这里得到了保存。
老街区相对集中在宋城路,靠近在宋城墙一带,连接起来类似一只鞋子的形状。老街巷毗邻且功能不一,不难看出当时这里的繁华境况。从这些老街巷的以往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单一手工制作为主的街巷,属于经济性如草鞋街、打铁巷、福绣纺等,二是以附属上明显的政治性功能的街巷,如中衙巷、巡捕街、迎恩巷;三是显示自身地位和位置的街巷,如豪居路、麒麟街等,每一条街巷都是肇庆发展史的历经者。老街巷栉风沐雨,如今已经破败苍苍,急需政府重视,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二、草鞋街令人堪忧的现状
草鞋街现今楼房破败、经济凋敝、缺乏科学的规划,存在着种种令人堪忧的现状,种种问题都急需解决。原有功能的丧失也是老街文化生态的一种消逝。
(一)街巷功能丧失,居民日趋减少
如今的老街巷,早已丧失了原本单一的手艺街功能,经过深入调查和问卷回复可知,草鞋街在1950年前后便已经完全不以编织草鞋为谋生依据,街巷的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表示她嫁过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草鞋街的原本功能,就连会编织草鞋的人也不多。现在更加是无一草鞋店,更别提编织草鞋继承人。
其它的的街巷,如打铁巷,虽然40多岁的受访者能清楚知道打铁巷名字的由来,但是他们均表示,近30年来此地无人打铁。由于没有经济功能作支撑,老街巷的年轻人多数选择出外务工或经商。长久以往,老街巷就成为了老人区,七成以上的住户年纪在50岁以上,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二)楼房无序建设,残破更无特色
草鞋街的楼房建设相对其他老街巷而言建设规整,但仍然存在杂乱、残破的特点。在草鞋街,一层楼房的住户偏多,中间零零星星夹杂着加盖的建筑。有的房子外围进行过装修,有的则保持原貌,一眼望去参差不齐。楼房建筑没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也没有醒目的雕刻之类的装饰,没有过多美感。而打铁巷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沿着打铁巷的门牌往里面走,发现只有两户几层楼高的住户,在这两栋楼房的前面,已经是一面高耸的墙壁,没有路往前走了。也就是说,如今的打铁巷有且仅有3、4米长,建筑的随意性、无序性让这里显得杂乱无章,缺乏光线照射让这里显得更残破、凌乱。
(三)街巷狭窄难行、交通状况恶劣
草鞋街的街巷已经相对临近的街巷而言宽广,但是这里想通汽车,那是不可能的。道路宽的时候约3米,但是转弯处不但路面坑坑洼洼,而且宽度不足1.5米,就连摩托车也难以可以通过。这里虽毗邻闹市,但是知晓草鞋街位置的人并不多,在宋城路一带问询时也只是极少数年龄偏大的当地人还有些许印象。草鞋街地势偏低,位于公路下方3米处,这里的居民要走上十几阶的阶梯,才能到与外界相连的大路。草鞋街附近也缺乏停车场,因此这里的交通情况不容乐观。因为这里与外界交通并不灵便,所以有时会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里面的人不知外面发生的事情,而外面的人甚至不知道草鞋街等老街巷的相关名字由来、历史,即使内外仅隔数米。
(四)基本设施缺乏、公共场地单薄
草鞋街缺乏垃圾桶、公共厕所、公共健身设施等的基础设施,缺乏大家一起运动的场地,如集体舞蹈或稍大型的活动场所,因此这里的老人生活单调。除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外,难找其它设施。因此这里的人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且也会让这里显得更加落败和颓废,没有生机。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肇庆城市建设没有认真规划,新、老城区具体划分界限不明显,城区历史湮灭在不少新建筑中,虽是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古城的风貌和古城形象并不突出。[1]由此可见,肇庆老街巷面临着恶劣的形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并不是短暂时间内可以形成的,而是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我们就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老街巷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从而看老街巷是否有重生的可能和进行保护开发的必要。
三、福祸相依,换个角度看草鞋街
正所谓福祸相依,草鞋街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到了这里让人欣慰的一面,从另一角度来审视草鞋街,会发现这里有许多令人振奋的正能量。
(一)环境清幽怡人,历史风味犹存
这里的建筑物虽无明显特色且缺乏有序规划,但是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势偏低,低于公路3米左右,四周均是人工堆砌的石块。石块上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因此草鞋街格外阴凉,且有清幽雅居的风范,斑驳树影投射,每户屋前均有花花草草,增添几分雅致,别有风味。另外,草鞋街远离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也使得这里的气氛安静祥和,静心怡人。历史感和风韵感完美融合。虽然草鞋街的建筑物在高度上不能统一,但是各家的门口是非常整齐的:它们都规规矩矩地列成一条线,没有半点凸凹,这样也就形成了一种别致的整体感。房子虽有几家重新修缮,但是屋子里面结构大体相同,均保留了旧时代的一些用具,如木质桌子、石制的通风口等,仍然感受到历史在传承和人文的脉搏在跳动。
(二)心系街巷生活,居民不愿搬离
尽管老街巷有着种种的问题和不足,但能让每位居民心系于它,而不愿搬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七成以上的原住居民表示更愿意选择住在草鞋街而非市中心。如今草鞋街不再是曾经的贫民区,很多年轻人也是有意将老人接出去住,但是老人们拒绝,基于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和安静而又熟悉的生活环境。"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中国人"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根深蒂固,街巷虽缺乏大型公共设施和场地,但是街巷本身就是不少人合用的"起居室"。[2]人们在树荫下纳凉、在门口前聊天、在街巷里下棋、晒太阳,年久日深,相互了解。草鞋街的居民对这里的感情深厚,而且睦邻友好,这一点很重要。政府规划建设、国家倡导和谐发展,坚持的就是以人为本,这里的居民在草鞋街安居乐业,和谐一片,因此保护和开发就有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邻里关系历向来就是人们选择住所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相比于现代建筑的大门紧闭,相互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草鞋街的人情味就浓郁多了。老年人怕的是寂寞和被忽视,而在这里,良好的邻里关系让他们生活得有滋有味。街巷的居民每天都必经这些老街巷,一起去市集,一起去接孙儿上下课,一同感知着外界的变化,一同承受着生活的转变,感情的深厚,是现代城市的建设下难以得到的。
(三)开发历史遗址,传承历史文化
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老街巷,自身就拥有独特的文化传承韵味。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草鞋街与一系列的老街巷相连,毗邻巡捕街、打铁巷,并且老街巷又紧挨着宋城墙。宋城墙作为肇庆端州区旅游的名片,吸引了不少的旅客,但是多数旅客均是一眼望穿宋城墙,少有人登上观之。究其原因,其一是宋城墙保护不当,保护好的仅仅为一小段,其他的残垣断壁已经杂草丛生;其二是开发不当,只是在宋城墙外围装饰简单的彩灯,晚上观看会有一丝新意,但是白天却味同嚼蜡,登上城墙无其他遗迹,旁边四周的景观也参差不齐,毫无美感。
草鞋街的地理位置适合现在科学的规划思想,采用"点--轴"的开发模式,形成相对集中的游览区。[3]历史名城的开发,不仅仅是一座城墙,更应该是城墙旁边生活着的人和见证着发展的老街巷。并且每一条老街巷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历史遗迹,虽不轰动,但是真实质朴。草鞋街有这样一个流传的故事,以前在家的妇女为了期盼参军的丈夫早日返乡,便用心编织草鞋挂在家门口,好让丈夫记住归家的路。而米仓巷现在还保留着昔日教堂、古井等遗迹。不管是历史故事和遗址遗迹,这些都是老街巷所独有的珍贵之物。这些蕴含的人文因素是不能忽略的,而且要把它发扬开来,形成有力的文化品牌。
(四)居民呼唤改造,保护开发并存
在调查中,七成以上的居民呼唤政府早日做出规划,三成的居民希望可以将草鞋街与旅游挂钩,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存老街巷的风貌,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草鞋街的居民都希望政府尽快做出科学、详尽的发展方案,期待老街巷焕发新魅力。对于此地的发展,草鞋街的居民也有过构想,其中建设成特色风景旅游区的呼声最高。草鞋街面临着越来越老化的困境,如果没有及时的修葺和保护,这里迟早会被征稽或拆迁,那样的话,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会瞬间化为过眼云烟,草鞋街居民也很恐慌政府会对草鞋街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希望可以早日让草鞋街焕发生机和活力。
的确,这里的旅游开发是有其可行性的。老街巷相连,并且临近宋城墙,历史年代也越来越久远,蕴藏的人文故事也不少,倘若可以,也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四、草鞋街未来的发展方向
钢筋水泥般的骨骼不能构成城市的全部,其血脉与灵魂应由阡陌纵横的老街巷所构成,这才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同样,盲目地追求经济的发展,GDP的提高,并不能让居民找到该城市的归属感,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才是其重心所在。在如今的城市发展潮流中,古街巷很容易沦为静止状态的建筑物,了无人烟的废弃区。基于这样的现状,在肇庆老街巷的保护和开发中,必须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老街巷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进行有文化、有内涵、有活力的深度开发。让游客到此地旅游不但能领略风光,也能感怀肇庆存在的历史文脉。在草鞋街的保护、开发中,我们必须遵循科学、重视人文、创意创新。
我们既要让游客慕名而来,又要让其尽兴而归。为此,这需要相关部门对老街巷现状进行摸底,广泛征集民意与创意,用创新理念保护老街巷,用塑造微观历史复活老街巷。 (一)遵循科学规律,设置街巷新貌
1、科学装饰外观,保持街巷风貌
对于影响老街巷风貌的建筑要进行修缮,采取整治式拆除重建,尽可能采用原材料或高仿材料恢复原貌,使其保持风貌上的一致。在外表装饰时,要注意外墙装饰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草鞋街四周都是石墙和树木,那屋子外墙的窗饰可以与这样别致的环境相互衬托。同时为了强调这里的草鞋文化,可以画上别致草鞋制作简易图或肇庆山水,增强这里的旅游价值和专属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在米仓巷的装饰则可以在墙壁山刻画开仓派米的经过图。这样一来,在外观上,已经满足了众多旅客的需求
2、科学解决草鞋街面临的诸多问题。
草鞋街的街巷宽度不一,其它的街巷或多或少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交通不便、堵塞是长久积下的,可以在草鞋街外围建立停车场,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持这里的环境清静,又可以保证交通畅顺。
另外,草鞋街的空间景观单一,因此可以多点情趣意味性的设计,比如每一条街道种植一种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植物,像草鞋街,可以自各家门前种植编织草鞋的原料;在高耸的石砌外墙上,有不少肇庆的市花鸡蛋花,像麒麟街这样以前的大户人家,在门口处安放浮萍、睡莲,打铁巷栽种水仙花之类的花草。肇庆作为环境优雅的名城,老街巷与特色花草结合,可以解决景观过于单调,又可以给旅行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此外,街巷之间的连通和衔接,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设计上,整体风格要保持和谐一致。但是不能每一条巷都相同,在内里的街巷处,要有标志性的牌匾或雕塑,增强特色感和视觉感。地面的石板要予以维护和重修,在细节上做得更加精致。
草鞋街面临的问题还有老龄化日益严重,如果要发展,仅仅靠着老人是不行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来,给予一些政策上的优惠,让草鞋街的年轻人回到故乡。年轻人的回归,即可以让老人们的生活有了年轻人的照顾,也可以大家群策群力,以求共同发展
草鞋街还应多举办一些活动,增进老城区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保持和谐邻里关系。
3、科学处理周边建筑,注重协调人群关系
现在老街巷周边地区的建筑高度不一、风格也不一。对于老街巷周边的建筑物,要进行高度控制,除了是历史保护文物遗迹的宋城墙外,其他的建筑都应限高在12米。现代建设和老街巷的保护开发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要积极协调建设中的矛盾。在我们的调查中,九成以上的人对宋城墙的位置非常熟悉,但是一墙之隔的古街巷却鲜有人知,仅有两成的被访者能知道为数不多的古街巷,对于街巷的开发,务必要与周围人群协调。对于一个长期忽视的事物开始保护、开发,周边的居住者需要接受的过程。在开发的过程中,与周边群众协商好相关事宜、分发开发的小册子,这样让大家知道即将发生的事,群众的口永远是宣传最有利的武器,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信息的透明与流通,协调人群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4、科学设置街巷新貌
草鞋街的新貌绝非单单指建筑物外观,更是指街巷的总体新印象。怎样吸引游客驻足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在整体改造与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草鞋街重修的细节上,往往更能窥探新貌一二,在草鞋街的公共设施,如护栏、垃圾箱、公共洗手间的设计上,一定要把草鞋街的文化内涵融入里面,甚至是把肇庆本土的地方特色融在里面,让游客处处领略着历史名城的魅力。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分流或者限流的方法,既让游客有序观赏,又能更好地保护老街巷的建筑。
开发后的草鞋街应该整齐划一但却不能单调让人乏味。文化品位应摆在高位,以文化韵味为名片的草鞋街,才是延续文脉的新貌意义所在。
(二)重视人文精神、延续人文脉搏
1、发掘人文关怀,延续人文脉搏
草鞋街的重生并不是简单地恢复旧貌,而是发掘其人文内涵并让它重生。这里的曾经不再,但是蕴含的人文要延续。草鞋街居民的勤劳勇敢,靠技术养活自己的优良品质,以及肇庆人民的善良热情,这些优良的品质独特的文化风情都应深深刻在游客的脑海里。哪怕没有名声赫赫的文物和重要人物,草鞋街更应扮演好默默见证着大历史发展的角色,通过其质朴真实,贴近生活去吸引众人。草鞋街居民可以摆卖草鞋街的明信片,展览草鞋街的旧照片,更加可以重拾技术,开一个家庭小作坊,编织草鞋给旅客留念。游客可以亲自感受编织草鞋的乐趣,当地的居民还可以在游客编织草鞋时聊天,活着的、灵动的草鞋街,风貌依存,而且更加鲜活,其蕴含的人文脉搏也会一直延续、跳动。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独特的历史,而保留这一份独特的回忆,充满着满满的人文关怀。旅客可以按照工作人员指示尝试打铁,也可以穿着衙卫的衣服在古街巷扮演巡逻的角色,在可以最大程度感怀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同时,把这个地方的人文风貌,在不知不觉中流传。
2、重视居民意愿,营造舒适环境
无论草鞋街怎么发展,没有当地居民,那么就只是剩下空壳,因此在保护和开发老街巷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前提。在整修上,听取居民意见,不要把草鞋街单纯地沦落为旅游区。在旅游和生活中协调发展,既让草鞋街居民保存正常的生活作息,通过旅游带动经济,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其生活节奏与人文风味。
在草鞋街应新建公共设施,供老人们茶余饭后聊天畅谈遮风避雨所用,可以弄一些艺术气氛浓的艺术长廊等,让这里更宜人居。同时在居住环境上,应该配置现代的科学的生活设施,配置更加安全、干净的能源用具,全面铺设整齐划一的电路、煤气管道,以及建设下水道等工程,让地势低洼的草鞋街不易被积水困扰,在生活设施上的这些改变,会让这里更加适宜居住,让这里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敢于想象创新,细微处见真章
在保护和开发老街巷上,需要大胆发挥想象力,要敢于设想,要创新设计、创意宣传。尤其是强调特色文化创新,加强人文资源的旅游开发,以浓厚的人文情怀作为宣传的落脚点,突出这里的特色。在增强草鞋街的文化韵味上,可以将草鞋街附近的老字号店与草鞋街有机结合,老字号的店铺本身就存在着文化延续的影子,在老街巷里,保护和重修老字号店,使得人文环境更加凸显。这些传承着自家精神、历史精髓的店,承载的也是一代人的情怀和独特的文化。如果这里附近都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店,那么这里会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旅客。 除了敢于想象,更要大胆创新,我们可以尝试在草鞋街或其中的老街巷拍摄微电影或电视剧,以草鞋街中的妇女、仙女湖中的仙女甚至是历史名人包公等人物故事为原型,以风景名胜作背景,相信拍摄成电视剧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草鞋街的发展也应该着眼前沿,敢于尝试。
此外,我们可以将肇庆的传统风俗和古老习俗也融合进来,让这里成为肇庆传统文化的缩影。又或者也可以尝试建立一些艺术工作室,既可以让艺术家们在这里静心工作、汲取营养,又可以彰显其艺术情怀,增强草鞋街的文化内蕴。
事物历经长时间的磨砺终会成为历史,但是历史不应该只成为静止的观赏博物馆,也可以是一本生动灵活的教科书。其实,肇庆要打造旅游城市,单单靠七星岩或是鼎湖山等标志性的景点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关键是有保护意识。在现在千城一面的潮流下,保护现存的历史,在保护的前提下继而开发成旅游景点,这样才是旅游城市的趋势。在历史感强的地方转悠,会加强这个城市的文化印记,继而从小处感怀旅游城市的魅力。
手工作坊或是在春季雨霖铃的季节编织草鞋,给旅行的人自己编织一双拿回家作为纪念,江南好风景,肇庆也有好风光,多雨多湖多风光,草鞋一双,承载的是旅游的风光,记住的是多情的思念。试想一下,在多雨的日子,没有办法领略更多风光的时候,来到这里,购买一张时光留驻的肇庆明信片,或是一双艺术巧手编织的草鞋,或是一尝裹粽的甘香,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一切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五、结语
古街巷的保护、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在焕发古街巷活动时,既要因地制宜,更要以人为本。古街巷的改造与开发要与宋城墙文化巧妙融合,一旦建立,必会成为肇庆新的文化印记,也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在改造与开发时要牢牢记住保护与传,才能让草鞋街的未来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肖光明.李晓莉.肇庆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2]周玉明,魏向东.传统民居隐性环境特征的延续[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2).
[3]魏清泉.区域规划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李子(1991.8-),女,河南周口人,广东省肇庆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肇庆老城区的文化生态;何玉婷(1991.9-),女,广东肇庆人,广东省肇庆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肇庆老城区的文化生态;刘羽彤(1991.11-),女,广东阳江人,广东省肇庆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肇庆老城区的文化生态;卢喜(1990.9-),女,广东茂名人,广东省肇庆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肇庆老城区的文化生态。
关键词:老街巷;草鞋街;规划;传承
肇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很多肇庆人如数家珍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如包公祠、梅庵、龙母庙、阅江楼、七星岩、鼎湖山等。但是,肇庆市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时多是以单一的物件陈设去说明其历史悠久,没有做到真正地发掘城市的文化景观和底蕴。旅游城市的魅力更多是彰显在城市建设的细节中。老街巷,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如今风光不再,大有颓败之状。在领略湖光山色,感慨肇庆好山好水之余,我们要更多的思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肇庆的旅游开发是否该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对于老街巷、老城区是否进行科学、整一的规划。一个城市的名片,不应只是停留在标志性风景上,更是要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与传统文化、旧时建筑相得益彰、和谐共存。肇庆的老街巷(以端州区老街巷为例)众多,并且多数功能单一,缺少闻名遐迩的建筑物和名人历史,没有进行开发、保护的一般动机,建筑历史没有达到申请历史遗迹的程度,且建筑缺乏特色,难以有效保护和修缮,加上老街巷与现在的现代化城市毗邻,造成了城市建设的难题。
一、曾经的老街巷
端州区现存的老街巷,多数为历史可溯源到清朝、甚至宋朝,它们见证了肇庆悠久的历史,是我们认识肇庆历史风貌和现状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前所建的街道功能性相对单一,这里的街巷都有一个以其以前功能相符的名称,如打铁巷,是因此地旧时聚集了大量的打铁工匠而得名。草鞋街,相传自清嘉庆年间起,这里的居民多以编织草鞋为生,故得此名,此地还是肇庆旧时的贫民窟。福绣坊,旧称福寿坊,积聚着不少从事"福寿"工艺的艺人。而其他的街巷,也可以由名字推及其历史功能。
这里虽没有对肇庆的历史产生过推波助澜的直接作用,但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老街巷也有着丰富的人文脉搏,,宋城墙南侧的米仓巷,保存着包公井、以及清末民初的古民居、以及建于100多年前的自梳女斋堂等。米仓巷至今流传着包公组织修筑米仓的美传,包拯带领民众在距离州衙几百米的高地上修建丰济仓,储粮食备战备荒。附近形成了一条街巷,久而久之人们将它叫作米仓巷。而福绣坊里也保留着最后的福寿店,历史的文脉在这里得到了保存。
老街区相对集中在宋城路,靠近在宋城墙一带,连接起来类似一只鞋子的形状。老街巷毗邻且功能不一,不难看出当时这里的繁华境况。从这些老街巷的以往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单一手工制作为主的街巷,属于经济性如草鞋街、打铁巷、福绣纺等,二是以附属上明显的政治性功能的街巷,如中衙巷、巡捕街、迎恩巷;三是显示自身地位和位置的街巷,如豪居路、麒麟街等,每一条街巷都是肇庆发展史的历经者。老街巷栉风沐雨,如今已经破败苍苍,急需政府重视,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二、草鞋街令人堪忧的现状
草鞋街现今楼房破败、经济凋敝、缺乏科学的规划,存在着种种令人堪忧的现状,种种问题都急需解决。原有功能的丧失也是老街文化生态的一种消逝。
(一)街巷功能丧失,居民日趋减少
如今的老街巷,早已丧失了原本单一的手艺街功能,经过深入调查和问卷回复可知,草鞋街在1950年前后便已经完全不以编织草鞋为谋生依据,街巷的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表示她嫁过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没有草鞋街的原本功能,就连会编织草鞋的人也不多。现在更加是无一草鞋店,更别提编织草鞋继承人。
其它的的街巷,如打铁巷,虽然40多岁的受访者能清楚知道打铁巷名字的由来,但是他们均表示,近30年来此地无人打铁。由于没有经济功能作支撑,老街巷的年轻人多数选择出外务工或经商。长久以往,老街巷就成为了老人区,七成以上的住户年纪在50岁以上,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二)楼房无序建设,残破更无特色
草鞋街的楼房建设相对其他老街巷而言建设规整,但仍然存在杂乱、残破的特点。在草鞋街,一层楼房的住户偏多,中间零零星星夹杂着加盖的建筑。有的房子外围进行过装修,有的则保持原貌,一眼望去参差不齐。楼房建筑没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也没有醒目的雕刻之类的装饰,没有过多美感。而打铁巷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沿着打铁巷的门牌往里面走,发现只有两户几层楼高的住户,在这两栋楼房的前面,已经是一面高耸的墙壁,没有路往前走了。也就是说,如今的打铁巷有且仅有3、4米长,建筑的随意性、无序性让这里显得杂乱无章,缺乏光线照射让这里显得更残破、凌乱。
(三)街巷狭窄难行、交通状况恶劣
草鞋街的街巷已经相对临近的街巷而言宽广,但是这里想通汽车,那是不可能的。道路宽的时候约3米,但是转弯处不但路面坑坑洼洼,而且宽度不足1.5米,就连摩托车也难以可以通过。这里虽毗邻闹市,但是知晓草鞋街位置的人并不多,在宋城路一带问询时也只是极少数年龄偏大的当地人还有些许印象。草鞋街地势偏低,位于公路下方3米处,这里的居民要走上十几阶的阶梯,才能到与外界相连的大路。草鞋街附近也缺乏停车场,因此这里的交通情况不容乐观。因为这里与外界交通并不灵便,所以有时会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里面的人不知外面发生的事情,而外面的人甚至不知道草鞋街等老街巷的相关名字由来、历史,即使内外仅隔数米。
(四)基本设施缺乏、公共场地单薄
草鞋街缺乏垃圾桶、公共厕所、公共健身设施等的基础设施,缺乏大家一起运动的场地,如集体舞蹈或稍大型的活动场所,因此这里的老人生活单调。除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外,难找其它设施。因此这里的人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且也会让这里显得更加落败和颓废,没有生机。 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肇庆城市建设没有认真规划,新、老城区具体划分界限不明显,城区历史湮灭在不少新建筑中,虽是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古城的风貌和古城形象并不突出。[1]由此可见,肇庆老街巷面临着恶劣的形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并不是短暂时间内可以形成的,而是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在我们就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老街巷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从而看老街巷是否有重生的可能和进行保护开发的必要。
三、福祸相依,换个角度看草鞋街
正所谓福祸相依,草鞋街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到了这里让人欣慰的一面,从另一角度来审视草鞋街,会发现这里有许多令人振奋的正能量。
(一)环境清幽怡人,历史风味犹存
这里的建筑物虽无明显特色且缺乏有序规划,但是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势偏低,低于公路3米左右,四周均是人工堆砌的石块。石块上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因此草鞋街格外阴凉,且有清幽雅居的风范,斑驳树影投射,每户屋前均有花花草草,增添几分雅致,别有风味。另外,草鞋街远离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也使得这里的气氛安静祥和,静心怡人。历史感和风韵感完美融合。虽然草鞋街的建筑物在高度上不能统一,但是各家的门口是非常整齐的:它们都规规矩矩地列成一条线,没有半点凸凹,这样也就形成了一种别致的整体感。房子虽有几家重新修缮,但是屋子里面结构大体相同,均保留了旧时代的一些用具,如木质桌子、石制的通风口等,仍然感受到历史在传承和人文的脉搏在跳动。
(二)心系街巷生活,居民不愿搬离
尽管老街巷有着种种的问题和不足,但能让每位居民心系于它,而不愿搬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七成以上的原住居民表示更愿意选择住在草鞋街而非市中心。如今草鞋街不再是曾经的贫民区,很多年轻人也是有意将老人接出去住,但是老人们拒绝,基于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和安静而又熟悉的生活环境。"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中国人"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根深蒂固,街巷虽缺乏大型公共设施和场地,但是街巷本身就是不少人合用的"起居室"。[2]人们在树荫下纳凉、在门口前聊天、在街巷里下棋、晒太阳,年久日深,相互了解。草鞋街的居民对这里的感情深厚,而且睦邻友好,这一点很重要。政府规划建设、国家倡导和谐发展,坚持的就是以人为本,这里的居民在草鞋街安居乐业,和谐一片,因此保护和开发就有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邻里关系历向来就是人们选择住所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相比于现代建筑的大门紧闭,相互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草鞋街的人情味就浓郁多了。老年人怕的是寂寞和被忽视,而在这里,良好的邻里关系让他们生活得有滋有味。街巷的居民每天都必经这些老街巷,一起去市集,一起去接孙儿上下课,一同感知着外界的变化,一同承受着生活的转变,感情的深厚,是现代城市的建设下难以得到的。
(三)开发历史遗址,传承历史文化
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老街巷,自身就拥有独特的文化传承韵味。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草鞋街与一系列的老街巷相连,毗邻巡捕街、打铁巷,并且老街巷又紧挨着宋城墙。宋城墙作为肇庆端州区旅游的名片,吸引了不少的旅客,但是多数旅客均是一眼望穿宋城墙,少有人登上观之。究其原因,其一是宋城墙保护不当,保护好的仅仅为一小段,其他的残垣断壁已经杂草丛生;其二是开发不当,只是在宋城墙外围装饰简单的彩灯,晚上观看会有一丝新意,但是白天却味同嚼蜡,登上城墙无其他遗迹,旁边四周的景观也参差不齐,毫无美感。
草鞋街的地理位置适合现在科学的规划思想,采用"点--轴"的开发模式,形成相对集中的游览区。[3]历史名城的开发,不仅仅是一座城墙,更应该是城墙旁边生活着的人和见证着发展的老街巷。并且每一条老街巷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历史遗迹,虽不轰动,但是真实质朴。草鞋街有这样一个流传的故事,以前在家的妇女为了期盼参军的丈夫早日返乡,便用心编织草鞋挂在家门口,好让丈夫记住归家的路。而米仓巷现在还保留着昔日教堂、古井等遗迹。不管是历史故事和遗址遗迹,这些都是老街巷所独有的珍贵之物。这些蕴含的人文因素是不能忽略的,而且要把它发扬开来,形成有力的文化品牌。
(四)居民呼唤改造,保护开发并存
在调查中,七成以上的居民呼唤政府早日做出规划,三成的居民希望可以将草鞋街与旅游挂钩,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存老街巷的风貌,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草鞋街的居民都希望政府尽快做出科学、详尽的发展方案,期待老街巷焕发新魅力。对于此地的发展,草鞋街的居民也有过构想,其中建设成特色风景旅游区的呼声最高。草鞋街面临着越来越老化的困境,如果没有及时的修葺和保护,这里迟早会被征稽或拆迁,那样的话,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会瞬间化为过眼云烟,草鞋街居民也很恐慌政府会对草鞋街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希望可以早日让草鞋街焕发生机和活力。
的确,这里的旅游开发是有其可行性的。老街巷相连,并且临近宋城墙,历史年代也越来越久远,蕴藏的人文故事也不少,倘若可以,也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四、草鞋街未来的发展方向
钢筋水泥般的骨骼不能构成城市的全部,其血脉与灵魂应由阡陌纵横的老街巷所构成,这才是城市文化的根基。同样,盲目地追求经济的发展,GDP的提高,并不能让居民找到该城市的归属感,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才是其重心所在。在如今的城市发展潮流中,古街巷很容易沦为静止状态的建筑物,了无人烟的废弃区。基于这样的现状,在肇庆老街巷的保护和开发中,必须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老街巷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进行有文化、有内涵、有活力的深度开发。让游客到此地旅游不但能领略风光,也能感怀肇庆存在的历史文脉。在草鞋街的保护、开发中,我们必须遵循科学、重视人文、创意创新。
我们既要让游客慕名而来,又要让其尽兴而归。为此,这需要相关部门对老街巷现状进行摸底,广泛征集民意与创意,用创新理念保护老街巷,用塑造微观历史复活老街巷。 (一)遵循科学规律,设置街巷新貌
1、科学装饰外观,保持街巷风貌
对于影响老街巷风貌的建筑要进行修缮,采取整治式拆除重建,尽可能采用原材料或高仿材料恢复原貌,使其保持风貌上的一致。在外表装饰时,要注意外墙装饰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草鞋街四周都是石墙和树木,那屋子外墙的窗饰可以与这样别致的环境相互衬托。同时为了强调这里的草鞋文化,可以画上别致草鞋制作简易图或肇庆山水,增强这里的旅游价值和专属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在米仓巷的装饰则可以在墙壁山刻画开仓派米的经过图。这样一来,在外观上,已经满足了众多旅客的需求
2、科学解决草鞋街面临的诸多问题。
草鞋街的街巷宽度不一,其它的街巷或多或少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交通不便、堵塞是长久积下的,可以在草鞋街外围建立停车场,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持这里的环境清静,又可以保证交通畅顺。
另外,草鞋街的空间景观单一,因此可以多点情趣意味性的设计,比如每一条街道种植一种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植物,像草鞋街,可以自各家门前种植编织草鞋的原料;在高耸的石砌外墙上,有不少肇庆的市花鸡蛋花,像麒麟街这样以前的大户人家,在门口处安放浮萍、睡莲,打铁巷栽种水仙花之类的花草。肇庆作为环境优雅的名城,老街巷与特色花草结合,可以解决景观过于单调,又可以给旅行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此外,街巷之间的连通和衔接,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设计上,整体风格要保持和谐一致。但是不能每一条巷都相同,在内里的街巷处,要有标志性的牌匾或雕塑,增强特色感和视觉感。地面的石板要予以维护和重修,在细节上做得更加精致。
草鞋街面临的问题还有老龄化日益严重,如果要发展,仅仅靠着老人是不行的,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来,给予一些政策上的优惠,让草鞋街的年轻人回到故乡。年轻人的回归,即可以让老人们的生活有了年轻人的照顾,也可以大家群策群力,以求共同发展
草鞋街还应多举办一些活动,增进老城区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保持和谐邻里关系。
3、科学处理周边建筑,注重协调人群关系
现在老街巷周边地区的建筑高度不一、风格也不一。对于老街巷周边的建筑物,要进行高度控制,除了是历史保护文物遗迹的宋城墙外,其他的建筑都应限高在12米。现代建设和老街巷的保护开发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要积极协调建设中的矛盾。在我们的调查中,九成以上的人对宋城墙的位置非常熟悉,但是一墙之隔的古街巷却鲜有人知,仅有两成的被访者能知道为数不多的古街巷,对于街巷的开发,务必要与周围人群协调。对于一个长期忽视的事物开始保护、开发,周边的居住者需要接受的过程。在开发的过程中,与周边群众协商好相关事宜、分发开发的小册子,这样让大家知道即将发生的事,群众的口永远是宣传最有利的武器,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信息的透明与流通,协调人群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4、科学设置街巷新貌
草鞋街的新貌绝非单单指建筑物外观,更是指街巷的总体新印象。怎样吸引游客驻足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在整体改造与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草鞋街重修的细节上,往往更能窥探新貌一二,在草鞋街的公共设施,如护栏、垃圾箱、公共洗手间的设计上,一定要把草鞋街的文化内涵融入里面,甚至是把肇庆本土的地方特色融在里面,让游客处处领略着历史名城的魅力。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分流或者限流的方法,既让游客有序观赏,又能更好地保护老街巷的建筑。
开发后的草鞋街应该整齐划一但却不能单调让人乏味。文化品位应摆在高位,以文化韵味为名片的草鞋街,才是延续文脉的新貌意义所在。
(二)重视人文精神、延续人文脉搏
1、发掘人文关怀,延续人文脉搏
草鞋街的重生并不是简单地恢复旧貌,而是发掘其人文内涵并让它重生。这里的曾经不再,但是蕴含的人文要延续。草鞋街居民的勤劳勇敢,靠技术养活自己的优良品质,以及肇庆人民的善良热情,这些优良的品质独特的文化风情都应深深刻在游客的脑海里。哪怕没有名声赫赫的文物和重要人物,草鞋街更应扮演好默默见证着大历史发展的角色,通过其质朴真实,贴近生活去吸引众人。草鞋街居民可以摆卖草鞋街的明信片,展览草鞋街的旧照片,更加可以重拾技术,开一个家庭小作坊,编织草鞋给旅客留念。游客可以亲自感受编织草鞋的乐趣,当地的居民还可以在游客编织草鞋时聊天,活着的、灵动的草鞋街,风貌依存,而且更加鲜活,其蕴含的人文脉搏也会一直延续、跳动。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独特的历史,而保留这一份独特的回忆,充满着满满的人文关怀。旅客可以按照工作人员指示尝试打铁,也可以穿着衙卫的衣服在古街巷扮演巡逻的角色,在可以最大程度感怀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同时,把这个地方的人文风貌,在不知不觉中流传。
2、重视居民意愿,营造舒适环境
无论草鞋街怎么发展,没有当地居民,那么就只是剩下空壳,因此在保护和开发老街巷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营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前提。在整修上,听取居民意见,不要把草鞋街单纯地沦落为旅游区。在旅游和生活中协调发展,既让草鞋街居民保存正常的生活作息,通过旅游带动经济,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其生活节奏与人文风味。
在草鞋街应新建公共设施,供老人们茶余饭后聊天畅谈遮风避雨所用,可以弄一些艺术气氛浓的艺术长廊等,让这里更宜人居。同时在居住环境上,应该配置现代的科学的生活设施,配置更加安全、干净的能源用具,全面铺设整齐划一的电路、煤气管道,以及建设下水道等工程,让地势低洼的草鞋街不易被积水困扰,在生活设施上的这些改变,会让这里更加适宜居住,让这里的关系更加和谐。
(三)敢于想象创新,细微处见真章
在保护和开发老街巷上,需要大胆发挥想象力,要敢于设想,要创新设计、创意宣传。尤其是强调特色文化创新,加强人文资源的旅游开发,以浓厚的人文情怀作为宣传的落脚点,突出这里的特色。在增强草鞋街的文化韵味上,可以将草鞋街附近的老字号店与草鞋街有机结合,老字号的店铺本身就存在着文化延续的影子,在老街巷里,保护和重修老字号店,使得人文环境更加凸显。这些传承着自家精神、历史精髓的店,承载的也是一代人的情怀和独特的文化。如果这里附近都是文化氛围浓厚的店,那么这里会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旅客。 除了敢于想象,更要大胆创新,我们可以尝试在草鞋街或其中的老街巷拍摄微电影或电视剧,以草鞋街中的妇女、仙女湖中的仙女甚至是历史名人包公等人物故事为原型,以风景名胜作背景,相信拍摄成电视剧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草鞋街的发展也应该着眼前沿,敢于尝试。
此外,我们可以将肇庆的传统风俗和古老习俗也融合进来,让这里成为肇庆传统文化的缩影。又或者也可以尝试建立一些艺术工作室,既可以让艺术家们在这里静心工作、汲取营养,又可以彰显其艺术情怀,增强草鞋街的文化内蕴。
事物历经长时间的磨砺终会成为历史,但是历史不应该只成为静止的观赏博物馆,也可以是一本生动灵活的教科书。其实,肇庆要打造旅游城市,单单靠七星岩或是鼎湖山等标志性的景点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关键是有保护意识。在现在千城一面的潮流下,保护现存的历史,在保护的前提下继而开发成旅游景点,这样才是旅游城市的趋势。在历史感强的地方转悠,会加强这个城市的文化印记,继而从小处感怀旅游城市的魅力。
手工作坊或是在春季雨霖铃的季节编织草鞋,给旅行的人自己编织一双拿回家作为纪念,江南好风景,肇庆也有好风光,多雨多湖多风光,草鞋一双,承载的是旅游的风光,记住的是多情的思念。试想一下,在多雨的日子,没有办法领略更多风光的时候,来到这里,购买一张时光留驻的肇庆明信片,或是一双艺术巧手编织的草鞋,或是一尝裹粽的甘香,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一切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五、结语
古街巷的保护、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在焕发古街巷活动时,既要因地制宜,更要以人为本。古街巷的改造与开发要与宋城墙文化巧妙融合,一旦建立,必会成为肇庆新的文化印记,也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在改造与开发时要牢牢记住保护与传,才能让草鞋街的未来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肖光明.李晓莉.肇庆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2]周玉明,魏向东.传统民居隐性环境特征的延续[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2).
[3]魏清泉.区域规划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李子(1991.8-),女,河南周口人,广东省肇庆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肇庆老城区的文化生态;何玉婷(1991.9-),女,广东肇庆人,广东省肇庆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肇庆老城区的文化生态;刘羽彤(1991.11-),女,广东阳江人,广东省肇庆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肇庆老城区的文化生态;卢喜(1990.9-),女,广东茂名人,广东省肇庆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肇庆老城区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