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与课堂讨论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恰当的历史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载体,也是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关键。那么,如何来设计出“恰当”的课堂讨论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紧扣教材,要有利于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历史教材是师生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抓住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设计出围绕教学重、难点的历史课堂讨论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和交流,掌握重点,理清难点,从而达成对历史新知识的认识、理解、感悟。
  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节时,在“如何正确理解评价毛泽东思想?”这个问题上,笔者就先请学生们阅读以下的材料:
  材料一甲乙两同学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乙则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晚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大跃进”、“十年内乱”的严重错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困顿!
  材料三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本人从来不认为毛泽东思想只是他个人智慧的产物。早在20世纪40年代,当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被提出来的时候,他就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只不过是—个代表。
  材料四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毛泽东说:“决议案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
  材料五全国解放后,毛泽东还是坚持了这个观点。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选自朱汉国主编的《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进行讨论,回答:
  1、材料一中对甲乙两同学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2、材料二中“毛泽东同志晚年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是否属于毛泽东思想?
  3、根据以上材料,讲一讲,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毛泽东个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
  由于讨论问题的提出真正触及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抓住了学生思维的难点,既解决学生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结合生活,要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疑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面向学生生活的课堂讨论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感到历史学习与研究现实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要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在学习文化史内容时,经常会碰到“佛教文化”,如果仅凭学生现有的知识去理解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是有难度的,所以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设计了以下讨论问题:(1)我们的家长信佛吗?(2)家长信佛的原因是什么?(3)他们去哪些佛教寺院参加哪些具体的拜佛活动?(4)为什么要开展拜佛活动?(5)搜集一些与佛教有关的日常用语、佛塔、佛寺、壁画等等。让学生们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
  因为学生们自始至终参与了“佛教文化”调查主题活动的确定和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而且调查研究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实,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历史,有助于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点,有助于正确领悟佛教文化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又因为学生们“准备充分”,所以课堂讨论时积极性很高,感到“有话可讲”。
  
  三、拓展思维,要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的各种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历史是一门讲究思辨的学科,所有的历史学习活动要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必须经过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才能达成。所以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是否能够充分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寻求课堂讨论与发展学生思维力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而且有效的展开。真正实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节时,请学生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和重大影响,笔者提供了以下可以供学生们讨论的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经营机制是资本主义的。”
  有人对于特区还要不要办下去产生了疑问。
  有人对改革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质问:“是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1990年)柏林墙倒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垮。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每一天都传来令人震惊的巨变消息。在11月7日这个神圣的日子里,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列宁格勒斯莫尔尼宫前面,俄罗斯的三色旗和苏联红旗打作一团,有人当场把苏联国旗付之一炬……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材料选自马立诚凌志军的《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和书上知识分析讨论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南巡之旅的?
  2、《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结合相关材料,你怎样认识对这一现象的?
  通过分析讨论具体、生动的材料,学生体会了由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多年来美术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惨淡经营,气氛沉闷,老师的教学内容悬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发展特点,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解放、张扬。学生的心灵得不到自由发挥等等。美术课怎样才能走出过去的泥沼,恢复它应有的作用呢?这就需要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对传统美术课教学重新审视,纠其偏失,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措施手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
【摘 要】 本文就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进行剖析,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从“以人为本”、“寓教于乐”、 “赏识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 情感 态度 英语 学习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
对古诗鉴赏,许多考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那么鉴赏古诗有没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呢?有。下面以高考题《过香积寺》为例,作简要分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独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养神,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鉴赏这首诗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读诗题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了诗歌的写作时间、地
对于金星,只知道两点,一是变性,二是舞蹈。之前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只是佩服她的勇气。真正了解金星,要从一场演讲开始。那是她在文化广场的《人生大不同》公益演讲,主题是我的人生我做主。剧艺堂座无虚席,那场面够热闹的,主持人开场后,梳着斜刘海、盘着头发,身着灰色底子黑花纹,外罩收腰黑外套,脚着黑色细高跟鞋的优雅女子款款走来,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她首先表示感谢,感谢剧艺堂把周五的黄金时间空出来让她作演讲
爱新觉罗·溥仪可能永远忘不了,1908年10月20日那一天,年仅3岁的他被一群陌生人拥到一个阴森森的帷帐前,里面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脸——这就是慈禧太后。小溥仪被吓得瑟瑟发抖。慈禧吩咐下人拿糖葫芦给他吃,他却一把扔在地上,哭喊道:“要嫫嫫!要嫫嫫!”慈禧非常扫兴,说:“这孩子真别扭,抱到哪儿玩去吧!”  溥仪当时还无法理解这个人会对自己的命运造成多么重大的影响。1908年夏天,74岁的慈禧受凉得病。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重要的是词汇量的积累和句法结构的熟练运用。词汇量需要日积月累,而句法结构则要活学活用。在十几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帮助学生分析难以理解的句子,逐渐了解了学生们的困惑所在。我不断地探索、研究,归纳总结了一套浅显易懂的活用句法结构、化难为易的解题方法。    一、 调整语序解题法     语序一直是学生们学英语的一大难题,了解英语的语序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有很多难句也正好是从语序
今年中考,初中校长都到城里带队去了,校长不在家的日子学校情况怎样?带着这个想法,我暗访了两个学校,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老师迟到,有的班空堂,干部管理松懈,问之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和原来相比出现了较大反差。看来,校长在与不在确实不一样。  这些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我想,还是我们校长的管理理念、方法上出了问题。  1.缺乏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不是仰仗校长的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及震荡,新课程不仅关注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传统教学的内容,使其焕发勃勃生机,又使研究性学习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比尔·盖茨,1955年10月出生,1973年考进哈佛大学,微软创始人、董事长。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获得上天愈多赋予的人,被期待的也愈多。”母亲的箴言让世界首富展开慈善旅程,第二次改变世界。2008年6月27日,盖茨正式退出微软,卸任微软执行董事长,自己连“人”带“钱”全部投入慈善事业。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秉持这样的理念,比尔·盖
笔者记得,王石说:“人生最大的震撼在哀牢山上!是穿着破圆领衫,戴着大墨镜,戴着草帽,兴致勃勃地谈论6年后橙子挂果的75岁褚时健。”  近日,田朴珺前往云南拜访了云南传奇老人褚时健,并撰写出了最新一期专栏,新专栏讲述75岁褚时健再创业的故事。以下是专栏全文:  因为好奇,我问了褚时健先生一个问题,“褚老,您最快乐是什么时候?最艰难是什么时候?”老先生的答案是:“别人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