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展:亮睛使者 德医双馨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科医生是光明的使者,他们用无声的语言,灵巧的双手擦亮每一扇窗户。周伯展医生自1980年从事眼科专业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品德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在香港,他是著名的眼科专科医生,在眼科医学领域声誉卓著,深受眼疾患者的信任。
  他不但在专业领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同时还不忘服务社会,他是令国际医学界瞩目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复明大使,为内地许多白内障患者送走黑暗,带来光明。如今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圆满完成后,他又倡导成立“亮睛工程”,以期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彻底消除病痛,他不愧是白内障患者的“亮睛使者”。
  
  


  医学殿堂的攀登者
  
  周伯展当年在选择医学专业时,眼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他觉得眼科今后一定有大作为。抱着这样的信念,他选择了眼科专业。“我是1980年执业的,当时一些很先进的技术如激光、超声波人工晶体等开始应用在医疗上,而眼科是最早运用这些科技的,我觉得科技在眼科手术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我们希望或梦想的医治办法,科技都能实现,事实上我进入这一行业后,发展还是不错的。”周伯展医生笑着说,“同时,眼科这一专业涵盖率广。医科无外乎外科和内科,外科是专门手术的学科,而内科主要是听诊、开药。当时这两个学科我都想钻研,但是必须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外科,以后从业时,主要给患者开刀,而选择内科,就不能开刀。这让我很矛盾。而眼科的好处就是涵盖了内、外科两个学科,对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的患者我可以用手术带给他们光明,而譬如眼角发炎、弱视眼诊治等就可以用药物或非手术的方法治疗。这样,内外科我都可以兼顾。我觉得眼睛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为了令人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所以,我决定当眼科医生。”
  大学毕业后,周伯展医生进入政府医院工作。当时在香港,政府医院只有一个眼科部门。在政府医院工作的九年时间里,周伯展医生不忘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先后获得爱尔兰皇家内科医学院及外科医学院眼科文凭、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资格、英国皇家眼科医学院院士资格等多项文凭和院士资格。“当时香港没有这些考试,我只有去国外考。我有幸得到李宝椿慈善信托基金海外深造奖学金,这是专门用来鼓励上进的人出国深造的,而且这一项奖学金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用。而且,政府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就是该奖学金获得者,在国外深造期间,政府给予有薪假期。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政府也有一定的要求,深造归来,必须在政府服务2年。我是1986年从英国回来的,在政府医院服务了3年,直到1989年才自己开起了诊所。”谈到诊所时,周伯展医生意犹未尽,“这栋大厦可以说是全世界聚集最多医生的大厦。在这里,不但专业齐全,而且相关配套设施也很齐全,这样既方便患者就医,同时也能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这一模式比内地、英国、加拿大、澳洲都要好,而香港有私家诊所,方便市民在就诊时所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同时也营造了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政府医院和私家医院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如今的周伯展医生,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对于每一位患者,他都尽心医治;对于每一件事情,他都力求做到一百分,让每个前来求医的患者满意;他随时准备投入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给病人带来健康与快乐。周伯展医生就是这样一个忘我工作、不断追求提升的人,他开办的私家诊所也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悬壶济世、造福社群。
  


  
  白内障患者的光明使者
  
  周伯展医生是亮睛工程副主席。提起亮睛工程不得不提“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筹备于1995年,1997年正式在国内做公益的白内障项目,由国际狮子会、香港狮子会倡导成立。周伯展医生担任“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特邀复明大使,短短5年时间里,周伯展医生及其同行共完成了205万例白内障患者的诊治工作,远远超过原先定下150万例白内障患者的目标。此举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大力支持,朱镕基总理曾称之为“造福人类的义举”。在此基础上,国家要求就白内障患者再进行一个五年计划。十年内,“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共完成450万例白内障患者的复明工作,获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有史以来,最大型、最成功的扫盲运动”。
  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周伯展医生非常高兴,但是作为眼科医生的他看到白内障问题并未真正根除,非常焦虑。“ 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中,我们都是赶赴现场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手术一做完,我们就离开了。当地的白内障问题只是暂时得到有效地解决,但是没有根除。由于人口老龄化,白内障患者持续增加,2007年,因白内障而双目都已失明的人数很多,大约有500万人,同时每年新增的白内障患者还在不断增加。发展中国家每一千人中每年就有一人因白内障而双眼失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约有13亿人口,如此算起来,每年大约有130万人因白内障而造成双眼失明。这样,对国家、对社会都造成很大的负担,于患者,他是很痛苦的;于家人,需要有人照顾这个患者,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一个支柱、一个收入来源,我认为帮助一个盲人的复明,既帮助他们脱贫,同时也给国家减轻了负担。为了彻底消除白内障患者,我觉得必须驻地为这些白内障患者解除病痛,成立一个‘不撤走的医疗队’,这样可以时刻了解,跟进白内障患者的病情,并一直将工作持续下去,真正做到彻底根除问题。”
  正因为周伯展医生怀着一颗关注白内障患者的爱心,他倡议成立亮睛工程,并出任副主席。“亮睛工程于2007年开始筹备,2008年正式开始。第一个点在内蒙古设立,其中陕西有四个点,海南岛有三个点,目前我们就设立了这八个点。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内在中国设立数百个亮睛工程点,但是现在看来由于人力不够、资源不够,发展得并不是很理想。我们在每个亮睛点投入100万,提供显微镜、手术所需的仪器,同时培训2个当地医生,头两年,教他们做白内障手术,第三年教他们做青光眼手术,第四、五年,教他们做视网膜手术。”周伯展医生坦言资金不是问题,“我们发动周围的人筹款,目前已有将近3000万港币。亮睛工程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荣誉会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担任,荣誉顾问是前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我希望中央和地方能为亮睛工程提供更大的支持,让我们能够为扫盲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真挚的话语中,凸显出周伯展先生急切希望给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的热心。相信在他的努力下,亮睛工程定能完成预期计划,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消除病痛。
  
  关注民生的政协委员
  


  
  身为甘肃省政协委员的周伯展医生非常关注甘肃省的发展,他说:“全国人都知道贵州穷,物品、资金的支持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贵州,甘肃作为另一个贫穷省反而备受忽略,所以更需要关注。在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甘肃作为濒临四川的省份,地震对它的影响也很严重,但是人们在捐款、捐物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四川,对甘肃的帮助不是很大。我们亮睛工程决定明年在甘肃设立亮睛点。”
  周伯展医生对甘肃青少年吸烟问题忧心忡忡,他无比焦虑地说:“香烟的危害很大,相比之下不亚于毒品。因为吸烟不是吸烟者一个人受害,它会间接传递给周边人,这也就有了吸‘二手烟’、‘三手烟’之称。‘二手烟’很多人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那么‘三手烟’是什么呢?就是每当吸完烟后,吸烟者及其周围的人在衣服、皮肤、头发上都会留下香烟里的有毒物,再把这些带回家或其它地方,其它人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就是吸“三手烟”了。对小孩而言危害更大,所以国家明文规定公共场合严禁吸烟。其它地方一般都是成年人开始抽烟,在甘肃很多小孩7、8岁就开始抽烟,这是一件很让人忧虑的事。对那些有很多年历史的老烟民我们劝他们戒烟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对年轻人,我们坚决不可以放弃。所以在政协会议上,我提出了三个希望政府提供数据的问题:甘肃省有多少人抽烟,其中有多少年青人抽烟?多少人因抽烟而生病或去世?国家、省、社会每年要拿出多少金钱和资源来照顾这些因抽烟而住院的人?只有看到这三个数据,我们才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关爱青少年眼睛的专家
  
  


  周伯展医生作为权威的眼科专家,对青少年用眼、爱眼上也提出独到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如今青少年佩戴隐形眼镜的现象,周伯展医生指出:“隐形眼镜如果用得恰当,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用具,但是几乎没有人能恰当使用。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隐性眼镜佩戴的时间过长。其实最理想佩戴隐形眼镜的方法是,一天不要超过10小时,最好是控制在8小时;一星期最好保持两天不要佩戴隐形眼镜;一年中,最好有一个月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采访中,周伯展医生提出了一个新鲜的理论:三八制。所谓三八制就是将一天分为3个8小时,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休闲娱乐。“其实这是一个理想的作息时间表,没有人可以做到。”周伯展医生笑言,“还有很多人误以为休闲娱乐就是看电视、上网。这对心灵是娱乐,但是对眼睛却是负担。试想,工作时间眼睛就一直没休息,在工作以外,还是眼睛的工作,这对眼睛是一种极大的伤害。”鉴于此,周伯展医生希望青少年尽量保持三八制,平衡、合理使用电脑、适当使用隐形眼镜以及不要揉眼睛。
  
  后 记
  


  
  周伯展医生最喜欢的哲学家是庄子,他说;“像庄子这样的思想家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今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对于庄子的思想,他认为总结最好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说的“寓形于两间,游而已矣!”这种说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庄子的思想人格: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生在这个世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可以改的只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直至无不可游,无非游!诸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游”字来应对,不为名利所拘,不为一己所囿,这是何等洒脱畅达的境界。
  周伯展医生正是将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病人、奉献给无数白内障患者、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无愧于“杏林圣手”、“亮睛使者”的称号。在今后的道路上,周伯展医生将全力支持亮睛工程,以期为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带来福音与光明。
  
  【人物简介】
  周伯展医生,荣获亚洲太平洋眼科学院之“防盲奖”(2005年)、世界医学会——世界爱心医生荣誉(2005年)、香港红十字会首届之“人道奖”(2007年)、第九届世界杰出华人奖(2007年),同时担任甘肃省政协委员、香港医务委员会委员、香港视光师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兽医管理局委员、前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兼职顾问、香港医学院慈善基金创会主席、香港防盲协会主席、亮睛工程副主席、香港执业眼科医生会会长、香港医学会副会长、香港眼科医学院副院长等多项专业公职。
其他文献
许前进先生,作为澳门闽台总商会副会长,他身上既秉承家乡福建晋江商人的传统,又具备中国传统商人的特点。他八十年代初从内地来到澳门,在这块热土上,他以诚信和热诚,赢得了无数顾客的信赖和乡亲的认可。除了商人的身份,许前进先生还奔波往来于澳门、台湾和内地之间,既加强了两岸三地的经济联繋,也促进了民间往来。    台湾产品,独家代理    澳门,是吸引无数游客的地方。澳门著名的金莲花广场,位于澳门新口岸高美
期刊
从困难中走出来,何润生先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给人们讲述了一段自强不息的故事;当自己能力允许后,他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续写着人生的价值,只不过已经是站在了为他人谋福利的起点上;而如今,当选为澳门立法会议员,更是让他站在了新的高度,更能以全新的视角去服务澳门,服务民众,为发展为和谐,建言献策,奉献力量。    困难励志,感怀澳门发展    何润生先生是澳门本地人,也可以说,是澳门
期刊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家逐渐地老去,新一代的接班人从父辈那里得到事业的翅膀,开始了新一轮的翱翔。黄成艺先生也是一位有幸能得到事业翅膀的年轻的企业接班人。  见证过父辈艰辛创业的他,当真正担任董事总经理这一重任时,还是不免深吸一口气,因为接手的不仅仅是父亲所经营的事业,更是承担起一个企业的荣辱与兴衰。  他为人爽直、温和有礼、求真务实,历经社会和生意场上的磨炼而走向成熟与稳重,凭藉着新
期刊
提起澳门潮州同乡会、潮州同乡会青年委员会或是潮汕总商会时,就会联想到邱荣利先生。多年来,他热心致力于澳门青年与内地的学习交流,在各类社会服务组织活动中常常有他的身影……而作为商人的邱先生,在澳门数码冲印行业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业界具有很好的口碑。    满腔热情倾注青年       初见邱荣利先生时,不禁会以为他是外籍人士,或者误认为是混血儿。高大魁梧、长相颇像欧美人士的邱先生却是地道的广
期刊
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实节目——《走进澳门》,于庆典来临之际,在多个电视台播出,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其中,在展现澳门各行各业人士风采的一期中,澳门执业西医公会理事长何献瑞先生作为一位医生,在短短二十分钟内,深情感慨地讲述了在澳生活、治病救人、服务业界和社会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澳门,对祖国深深的眷顾和依恋之情。  影集里,何献瑞医生的故事,脉络清晰,语言朴实,然而,平凡中却孕育
期刊
如今说到动漫,相信大家都已不再陌生。日本的宫崎骏,美国的迪斯尼,都是耳熟能详,一部《阿凡达》更是狂扫全球票房,而由动漫衍生出的一系列动漫展及COSPLAY活动也都进行得如火如荼。  换在十年前,人们很难想象到动漫会达到今天这样的普及程度。印象中只是播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如今却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成人的世界。而这些,却都要归功于那些为了动漫产业奋斗的先行者——澳门的黄奕辉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将制作动画作为自
期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海无涯,学术之路永无止境,作为岩土工程师,殷建华教授在岩土工程领域造诣颇深,研究成果获多项专利,但他依然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孜孜前行。    逆境中长大      殷建华教授的人生经历了曲折、艰苦和成功的喜悦。殷建华教授出身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白霓镇是鄂南因桥而兴的湖北古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邑商熊白霓为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高堤河上,
期刊
华人设计师吴季刚夺“时尚界奥斯卡”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有“时尚界奥斯卡奖”之称的CFDA(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奖)7日公布得奖名单,华人服装设计师吴季刚(Jason Wu)拿下施华洛世奇女装设计师奖,他曾因为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设计总统就职礼礼服而名声大噪。吴季刚的妈妈陈美云从记者口中得知儿子得奖的消息,开心地说:“Jason这么年轻就拿到CFDA奖,我只能说他很幸运,有这么多人鼓励他、支持他
期刊
出身于东莞、扎根于香港,多年来矢志不渝地发展国粹之一的中药产品。可贵的是,事业蒸蒸日上,他却始终抱着一颗悬壶济世的慈善心和弘扬国粹的信念,他和他所热心的中药商会屡屡做出系列慈善行为,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善举包括了捐助内地希望小学、援助四川大地震、青海大地震等等。这位善于搭建平台,团结同业的人士就是香港参茸药材宝寿堂商会有限公司理事长、万全昌燕窝参茸行董事长曾耀棠先生,他给我们诠释的不仅仅是一个勤奋
期刊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时,身处风口浪尖的金融行业,能不受其影响,并保持着理性思考的,能有几人?金融战场风谲云诡,置身其中,几经沉浮,仍能泰然自若,并始终保持着勇不言败精神的,又能有几人?在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中,领导着属下多间上市公司,虽是百般繁忙,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却仍要抽出大量时间参与社会服务,并积极奉献于公益与慈善事业中的,试问又有几人?  其实,这所有的答案都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产生了交集,他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