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的推进模式比较

来源 :工业经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湖州与芜湖的工业强市建设模式进行对比:工业强市建设的背景、工业强市建设的推进速度、工业强市建设的轻重结构、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工业强市建设的规模结构、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导产业。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促进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工业强市;湖州;芜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7866 (2016) 06-642-11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DOI: 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6.005
  Abstract: The paper compare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strong industrial city between Huzhou and Wuhu from six aspects: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development speed, the structure of light industry and heavy industry, extroversion of strong industrial city construction, scale structure of strong industrial city construction, leading indust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industrial cit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enlightenme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industry city in Huzhou.
  Key words: Strong Industrial City; Huzhou; Wuhu
  引言
  本文对工业强市的理解集中在“强”字:“强”字可以用做形容词,意为强大;也可以用做动词,意为使之强大。在形容词维度,工业强市被理解为工业强大的城市,在动词维度,工业强市被理解为以工业为手段使城市变强大。形容词维度强调的是工业本身的强大,动词维度强调的是工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性,即通过工业本身的强大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强大。形容词维度的工业强市与动词维度的工业强市之间呈现的是进阶关系,即先实现工业本身的强大,然后才能进阶到通过工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性来实现整个城市的强大。
  一、工业强市的两阶段逻辑
  本文把形容词维度的工业强市称之为工业强市建设的第一阶段,把动词维度的工业强市称之为工业强市建设的第二阶段。工业强市建设按照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的顺序进行演化,这便是工业强市的两阶段逻辑,如图1所示。
  通过对工业经济指标的观察,本文认为湖州的工业强市建设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实现工业本身的强大,而芜湖、绍兴、宁波的工业强市建设则已经过渡到第二阶段,即发挥工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性。表1对湖州、芜湖、绍兴、宁波四市的工业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湖州的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利润、GDP均大幅低于其他三市。其中湖州的工业增加值仅为芜湖的53.44%、绍兴的39.36%、宁波的22.27%,图2显示了湖州工业与其他三市的差距。通过横向比较,本文认为湖州的工业强市仍处在第一阶段,即在现阶段努力把工业本身做强做大,而芜湖、绍兴和宁波的工业本身已经足够强大,它们的工业强市建设面临的任务在于将工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湖州与芜湖的工业强市推进模式对比
  (一)工业强市建设的背景对比
  本文采用工业化水平来反映湖州与芜湖两市的工业强市建设背景。表2与图2将湖州与芜湖的工业化水平衡量指标进行了对比。工业化水平一般从人均GDP、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城市化率来衡量。表2中的数据显示,湖州与芜湖的人均GDP均已超过10000美元,城市化率也均超过了60%,因此两市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是从数据对比而言,表2中湖州的所有指标均好于芜湖,例如湖州的人均GDP 比芜湖高4.89%、第三产业比重比芜湖高38.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芜湖高41.9%、城市化率比芜湖高1.15%。因此湖州的工业化水平领先于芜湖,这是湖州的工业强市建设背景与芜湖的差异所在。背景不同,工业化水平不同,意味着两市工业强市建设的任务和路径也会产生差异。
  (二)工业强市建设的推进速度对比
  本文通过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来反映工业强市建设的推进速度。表3和图4对比了湖州与芜湖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整个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芜湖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都显著快于湖州,其中2011年芜湖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比湖州高81.54%、2015年芜湖比湖州高62.50%。这意味着在工业强市建设过程中,芜湖的推进速度要大幅快于湖州,芜湖的工业强市体现了较大的后发优势。
  (三)工业强市建设的轻重结构对比
  工业体系中的轻重结构是工业强市建设模式的重要特征。表4和图5将湖州和芜湖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轻重结构数据进行了对比。2015年湖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轻重结构比较均衡,轻工业增加值占比45.2%,重工業增加值占比54.8%。2015年芜湖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轻重结构则向重工业严重倾斜,重工业增加值占比75.14%,轻工业增加值占比24.86%,并且从增长速度来看,芜湖的重工业2015年增长率为15.4%,但是轻工业却是负增长-3%。因此,在工业强市建设的轻重结构中,芜湖是典型的重工业模式,而湖州则是轻重结构均衡模式。并且从轻重结构的演进趋势来看,芜湖的重工业模式与湖州的轻重结构均衡模式都进入了稳定期(如图6和图7所示)。表5和图6显示了芜湖规上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占比的变化趋势,进入到2010年之后,芜湖的重工业占比稳定在79%左右,这显示了芜湖工业强市的重工业模式基本定型。表6和图7显示了湖州规上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占比的变化趋势,进入2012年之后,湖州的重工业占比稳定在55%左右,轻工业稳定在45%左右,轻重结构比较均衡,这显示了湖州工业强市的轻重工业均衡模式也已相对稳定。   (四)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对比
  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反映了工业强市建设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本文用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程度。表7是湖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港澳台、外资企业的产值占比的变化,从变化轨迹来看,湖州市港澳台、外资企业的产值占比呈现了逐步上升的过程,从1998年的8.22%增长到2014年的23.31%。因此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趋势。表8是芜湖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港澳台、外资企业的产值占比的变化,从变化轨迹来看,芜湖市港澳台、外资企业的产值占比呈现了一个倒U型变化轨迹,从2000年的10.85%增长到2005年的22.47%,之后下跌到2014年的17.89%。因此芜湖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图8是2012年到2014年湖州与芜湖的港澳台、外资企业的产值占比的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湖州的港澳台、外资企业的产值占比显著高于芜湖,例如2014年湖州为23.31%,而芜湖为17.89%。因此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比芜湖高。
  (五)工业强市建设的规模结构对比
  本文通过观察芜湖与湖州两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不同规模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产值占比来衡量工业强市建设的规模结构。表9是2014年湖州与芜湖规上工业产值的企业规模结构。2014年在芜湖的规上工业产值结构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产值占比分别为38.82%、17.78%、42.15%、1.25%,因此從占比高低排序,芜湖规上工业产值结构为小大中微,如图9所示。2014年在湖州的规上工业产值结构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产值占比分别为13.71%、25.33%、55.47%、5.49%,因此从占比高低排序,湖州规上工业产值结构为小中大微,如图9所示。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规模结构与芜湖呈现了较大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产值占比上,芜湖的大型企业产值占比高于湖州,但是中型企业产值占比低于湖州。
  (六)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导产业对比
  工业强市建设离不开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主导产业的差异是工业强市建设模式的重要特征。表10列举了2014年湖州与芜湖规上工业增加值排名前十的产业。湖州排名前十的产业为纺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其中纺织业的增加值为976210.5万元,高于榜首。芜湖排名前十的产业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增加值为2469201万元,排名第一,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为1805948万元,排名第二。因此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导产业以纺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代表,而芜湖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导产业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为代表。主导产业的不同决定了工业强市建设的路径不同。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将工业强市建设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任务是实现工业本身的强大,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工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性实现整个城市的强大。第一个阶段强调工业本身的强大,第二阶段强调工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性,只有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任务,才能进阶到第二个阶段的工业强市建设。通过对湖州、芜湖、宁波、绍兴四个城市的工业指标进行观察,本文认为湖州的工业强市仍处在第一阶段,即在现阶段努力把工业本身做强做大,而芜湖、绍兴和宁波则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它们的工业本身已经足够强大,因而其工业强市建设面临的任务在于将工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性充分发挥出来。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比了湖州与芜湖的工业强市建设模式:工业强市建设的背景、工业强市建设的推进速度、工业强市建设的轻重结构、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工业强市建设的规模结构、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导产业。
  在工业强市建设的背景上,湖州的工业化水平领先于芜湖,这是湖州的工业强市建设背景与芜湖的的差异所在。在工业强市建设的推进速度上,芜湖的推进速度要大幅快于湖州,芜湖的工业强市体现了较大的后发优势。在工业强市建设的轻重结构上,芜湖是典型的重工业模式,而湖州则是轻重结构均衡模式,并且从轻重结构的演进趋势来看,芜湖的重工业模式与湖州的轻重结构均衡模式都进入了稳定期。在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上,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外向性比芜湖高。在工业强市建设的规模结构上,从占比高低排序,湖州规上工业产值结构为小中大微,芜湖为小大中微。在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导产业上,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导产业以纺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代表,而芜湖工业强市建设的主导产业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为代表。
  通过对湖州和芜湖工业强市建设的推进模式进行对比,本文得出了促进湖州工业强市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给湖州工业强市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前文已经论述过:湖州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并且工业化水平要高于芜湖。在工业化后期的背景下,湖州的工业强市建设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工业化后期给湖州的工业强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包括:技术创新机遇、城镇化机遇、区域经济新格局机遇等,工业化后期给湖州的工业强市建设带来的挑战包括:人口红利消失、自然资源瓶颈、生态红线约束等。因此,在工业化后期背景下,湖州的工业强市建设通过抓住技术创新等机遇将湖州的工业做强做大,然后再通过工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性,最终实现整个城市的强大。当然,工业强市建设的过程必然充满着一系列挑战,如何化解人口红利消失等挑战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二)创新大企业培育机制,弥补湖州工业体系中大企业产值占比不足的短板
  在湖州与芜湖的规上工业产值结构中,湖州的大企业产值占比远远小于芜湖的大企业占比,这反映出在湖州的规上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中大企业占比不足。大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对当地的工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因此对大企业的培育工作一直是工业强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湖州原有的大企业培育机制已经呈现出较大滞后性,这是湖州工业体系中大企业产值占比偏低的重要原因。本文建议在未来的工业强市建设中加大对对大企业培育机制的创新力度,探索建立与湖州工业强市建设新目标相适应的大企业培育机制。
  (三)湖州轻重结构均衡的工业体系结构需要进行调整,适当提高轻工业的比重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湖州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再去追求重工业的比重已然不现实。轻工业是湖州的传统产业,而且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比较小,因而更符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不过,对于轻工业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造提升:一是大力培育轻工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信息经济,二是推动轻工业中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纺织业。当湖州的轻工业从质量和数量都实现了升级后,湖州的工业强市建设将演变成轻工业主导模式,这与芜湖的重工业模式相比更具现代化意义。
  (四)新兴产业在湖州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成为影响湖州工业强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
  工业强市建设不仅仅追求工业产值的强大,还应追求工业结构的现代化。本文认为工业结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各自在工业体系中的地位。毫无疑问,湖州的工业体系仍然是传统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因而本文认为提高新兴产业在湖州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应成为工业强市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指标。
其他文献
本报讯 记者张家成 通讯员 王春阳报道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日就北京市《房屋登记工作规范(试行)》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稿简化了房屋登记程序。  对于新建商品房,修订稿规定,购房人可以自行办理新房房产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房屋初始登记后,应当在房屋登记部门办理房屋转移登记备案手续,将企业应当提交的身份证明、委托书等申请材料事先一次性提交给登记部门。  过去,如果办理房屋赠与手续,必
期刊
摘 要:《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强调了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在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本文通过学习借鉴美国、德国、印度等国家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提出我国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路径,包括完善制度,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创新,促进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企业,构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世界级产业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目前,固体废物拆解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固体废物拆解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项目为例,采用类比分析法分析了固废废物拆解项目在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关注要点,主要包括产业政策、规划分析和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为环保部门对固体废物拆解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固体废物拆解项目环评报告的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固体废物拆解;环境影响  
期刊
据机构测算,到2015年即“十二五”末,我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可能会达到1.08套。就全世界经验而言,户均拥有1.1套住房以后,住房市场的峰值才会到来。  似乎每个人都在抱怨没有房子,大城市居不易,漂泊在“北上广”,很多人都在为难以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发愁。  似乎每个人又都不缺房子,提起故乡好,很多人都会说“老家空着房子没人住,房价又低,不如回去算了”。  十几年前,人们住地下室、住筒子楼、与另外一
期刊
摘 要:贵州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多样、典型,地理环境与人文资源独特,区位条件优越。本文阐述了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景区(点)资源,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选取5个方面21个指标建立了公园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共计5个等级;采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由专家、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评价的公园旅游资源定量评
期刊
摘 要:远程运维服务作为智能制造模式的一种,是主动预防型运维、全生命周期运维和集成系统运维在集中化、共享化、智慧化趋势下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我国提供远程运维服务的典型代表金风科技实施远程运维服务模式的探讨,总结出未来开展远程运维服务的内涵,并针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快智能化装备改造与应用,推动企业运维技术升级;加强技术人才培育,为运维监控与解决提供智力支持;加快运维模式转变推动全生命周期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数据挖掘的Logistic算法对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本文选取了15家09年因财务问题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同时选取了15家正常的上市公司为配对样本。本文基于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选取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并通过分析的结果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海淀区作为首都北京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吸引着大量的流动人口,成为流动人口集中区。2000年以来,海淀区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村庄改善的同时,却引发了流动人口的蔓延,原有的村庄逐步成为新的城中村。与之相伴随的交通、卫生、治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中村改造,海淀山后地区流动人口增加高于山前地区,山后地区的问题逐渐显现,建议提早规划,防止山后地区流动人口问题
期刊
无论是拥有上千员工的大型企业,还是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型公司,他们每天的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复印、打印、扫描甚至传真这些基本的文档处理。得益于一体机产品在近几年中的茁壮成长,不仅这些产品的性能在不断提高,同时各个功能之间的衔接也变得更加平滑。而相对于喷墨引擎的一体机而言,激光一体机在负荷能力以及批量处理能力方面也更具优势,即便是和单功能设备相比也依然可以匹敌。尽管使用四台单功能的外设也完全能够出色地满足所
期刊
摘 要:基于DEA模型本文对中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促效应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互动支撑关系,近年来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呈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作用趋弱,导致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中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状态协调度需要改善,进而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互促效应;DEA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