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琳娜·海斯珀和她的摄影创作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wei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琳娜·海斯珀(Carina Hesper)1983年出生于荷兰。200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荷兰ArtEZ艺术学院毕业。该学院位于荷兰东部,成立于1949年,是一所公认的达到国际水准的高水平艺术学院。
  最初卡琳娜学习时尚设计专业,但两年后她换到美术专业,因为她发现自己更热爱影像及相关媒介,并想通过视觉艺术创作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时间”是一个令卡琳娜着迷的表现主题。在她看来,时间不是事先预定好的,而能经常产生意外和惊喜。为了能在单张图片上展现时间的概念,她开始拍摄伤疤—即时间在人身体上或者建筑物上留下的痕迹。这些图像既不是有意提醒或阻止伤痕在未来的发生,也不是为表达对疤痕载体的同情,仅仅是对不可预见物的一种提示或纪念—没有人会预见它们的发生,它们意外地到来,并且留下痕迹。
  卡琳娜已经在荷兰、比利时及中国展出过她的作品。她的实验性视频短片《TimeCopy》在柏林、里约热内卢、巴塞尔、比尔巴鄂等多地的艺术节放映,多次获奖或得到提名。作为一位视觉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之余,卡琳娜也从事一些与时尚相关的拍摄工作。
  2012年春天,卡琳娜第一次来到中国,参与三影堂的艺术家居住计划。在北京居住的4个月期间,她同时在进行4个拍摄计划:《视觉障碍》、《幸运之花》、《50面》和《王姓一家》。今年5月她再度来到北京,花一个半月的时间继续深入拍摄《视觉障碍》系列,并完成《王姓一家》专题的拍摄。回到荷兰后,她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将结集出版。
  视觉障碍
  卡琳娜小时候有一个非常喜欢的马克杯,上面印有山的图案。每当她用这个杯子喝热饮的时候,这个图案就会变成一座火山。两年前,她开始研究这种特别的涂层,希望利用这种涂层的热敏特性,尝试将其结合在自己的摄影创作中。
  2011年的一天,卡琳娜为一名患白化病的韩国女孩拍摄。这个女孩只有5%的视力,当她向卡琳娜讲述她看东西有多么困难的时候,卡琳娜深受震撼,决定拍一组失明或者视觉障碍人士的照片。
  《视觉障碍》这组照片正是使用上述热敏材料作为介质,拍摄的一系列失明或者视觉障碍儿童的肖像。这些孩子都是爱百福(Bethel China,由法国夫妇吉勇和李香梅2003年在中国创办的基金会)收养的孤儿。这家位于北京郊区的慈善机构致力于帮助视障儿童独立﹑平等﹑有尊严地在社会上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这组照片最终输出成品的表面,覆盖着若干层对温度敏感的黑色涂层,当人们触摸这些照片的时候,黑色涂层在手掌的温度下才会变成透明,人们才有机会看到照片的内容。手从作品上拿开一会儿后,照片在环境温度的作用下又会变得漆黑。这种变化会随着温度的改变可以不断重复。
  在卡琳娜看来,对盲人和视觉障碍的人来说,触觉非常重要,触摸到就相当于看到。
  这个系列照片使照片和观看者之间产生一种亲密的关系,因为“观看”要通过像盲人那样经历触摸才能实现,视力正常的人只有亲自触摸这件作品,才能看到被黑暗遮蔽的图像。
  50张脸
  在抵达中国之前,卡琳娜在荷兰的报纸上曾读到一篇文章,讲述中国的照相馆如何使用各种方法拍摄完美的证件照。她很好奇中国人对“完美”这个词的理解,随后便设计了“50面”这一拍摄项目(英文原题为50 Faces,直译为50张脸)。她想探索自己这张西方面孔在中国照相馆拍摄的照片会被怎样“完美”地诠释出来,继而做一个关于东西方文化理念的实验。
  一方面,卡琳娜认为对于中国的照相馆来说,那里的摄影师接触更多的是东亚面孔,西方面孔并不是经常能拍到;另一方面,她知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白种人的脸型轮廓常被认为是完美的。她希望照相馆的摄影师通过为她拍照获得一些经验,并对他们未来的工作产生帮助。
  为了寻找足够多的照相馆,卡琳娜或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奔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查看每一家商店的橱窗和招牌。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卡琳娜共拜访了北京的50家照相馆,请他们为自己拍摄证件照。每次拍摄,她都身着完全相同的服装,并在拍摄后请摄影师按照他们自认为的“完美”的标准进行修图。
  在这个过程中,卡琳娜并没有给照相馆的员工提出任何技术上的具体要求或指导,仅仅是告诉他们为自己拍一张证件照,以便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各自的手艺。
  这些最终的照片之间有着戏剧性的巨大差异:有的照片拍出了红眼效果;有的照片被磨皮修饰到失去了细节;有些照片中,卡琳娜看起来像假人一般,长了一张冰冷的塑料面孔;而另一些照片中,她却带着灿烂的笑容。其中的一张照片,卡琳娜的脸轻轻上扬,嘴巴略微张开,从那模糊的面部表情很难去推测她当时是何种心情。她的皮肤虽然没有被过度修饰,但是她脸上的两颗美人痣却被完全抹掉了。
  从这些证件照可以看出, 照相馆在拍摄和制作“完美”的照片时其实是有很大随意性的。肖像照的集合也全面地反映了东方视角下,西方完美面孔是如何被呈现的,其中包含了时间流逝,不同视角之间的碰撞和地点的转换。
  幸运之花
  卡琳娜在研究中国的家庭相册时,发现老照片中常会出现作为装饰品的假花。在她看来,这种文化特征非常东方,因为在荷兰的老照片中不存在这种东西。
  在北京经历一系列的走访和询问之后,她开始在摄影棚内拍摄《幸运之花》项目—一系列来自中国家庭的“上了岁数”的假花。中国很多家庭都有一束或一朵这样的假花,它们可能位于房间里某个不起眼的位置,甚至落满了灰尘,但家庭成员往往会把它们保存很长时间,甚至一生。他们觉得这些假花代表家族历史的一部分,并且会为家庭带来幸运。卡琳娜想通过拍摄假花,表现出它们对于中国家庭的珍贵含义。
  参考17世纪欧洲静物绘画后,卡琳娜决定用同样的形式拍摄这些假花。她借助精心设计的光影效果,让照片远看起来像油画,而花朵看起来又非常真实。不过,当你近看细节时,你会发现其实这仅仅是张照片,而且花也是假的。
  使用这样的手法,卡琳娜一方面希望赋予廉价的假花作为家庭历史见证者的尊严感,另一方面也隐喻假花能像欧洲油画那样被家庭代代传承。
  这个系列目前还没有结束,卡琳娜仍在寻找感兴趣的中国家庭和个人,希望他们把自己家的假花拿给她拍摄。作为回报,卡琳娜会赠送志愿者假花的A4尺寸照片,并带有艺术家本人的签名。感兴趣的读者可发送邮件至:mail@carinahesper.nl (中英文均可)。
  卡琳娜个人网站:www.carinahesper.nl
其他文献
鬼马精灵、热情生动、富于怪趣,这是美国摄影师瑞安·罗伯茨(Ryan Roberts)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  作品如其人,瑞安是一位热情天真、幽默反叛、爱折腾也爱思考的文艺青年。他说:“玩偶陪我度过了童年,长大后,我还常常摆弄玩偶。如今,拍摄玩偶成为我的职业,也让我有理由买更多的玩偶,继续和它们相伴。和它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不会老去,仍像个孩子。”  成为玩偶摄影师  瑞安自2006年起开始捣鼓玩偶
期刊
作为一名人像摄影师,我对85mm镜头的钟情是无法言喻的,因为其视角非常适合拍摄半身人像,会使人脸的透视和比例最为协调,同时其工作距离也易于与模特进行沟通,有利于拍摄唯美的人像作品。  我最常用的镜头之一就是索尼蔡司的Planar T* 85mm F1.4 ZA,它不但成像极具味道,且具备自动对焦系统,拍摄时对焦快捷安静。非常方便。用它拍摄,自豪感和拍摄欲望油然而生,激发我无限创作热情。  索尼的这
期刊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和保护小小的他/她。在摄影作品中,这种表达尤为直观。照片看上去有的温暖,有的孤独,有的坚强冷静,有的敞开心扉……这些风格恰恰体现了摄影者个人的经历积累和真实的心灵感受。在今天介绍的BJD娃娃和关于这些娃娃的摄影作品中,这种感受更直接地投射在照片中。这些娃娃,有时是朋友,有时是知已,有时是孩童,更多的时候,是简单的自己。  从超现实艺术品到收藏级娃娃 
期刊
这组摄影作品题为《从艺术作品中来》(From a Work of Art),可以说它是众多伟大艺术家赐予的一份礼物。摄影师弗朗西斯卡·普罗科皮奥(Francesca Procopio)在这组作品中特别关注了女性形象,并试图让人意识到女性不仅仅美丽如艺术品,还是历史的主角和作者。  弗朗西斯卡·普罗科皮奥在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亚雷吉美术学院(Academy of Fine Arts of Reg
期刊
这些厚重得颇有“存在感”的画册不会随时消失在网络的“信息黑洞”中,而那些下载的App画册,很有可能在某一个清早被你从手机里清理掉,并难以找回;每当想重温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书架上抽出画册,用手切实地摩挲书页,品味主题,一再享受摄影师、图书编辑和装帧设计师的心血。  2013年6月,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为中国的摄影爱好者们“搬”来了41本厚重的摄影画册—2012/2013年度德国摄影图书
期刊
帕特·布拉辛顿(Pat Brassington,下称帕特)是澳大利亚最受推崇的摄影艺术家之一。她那精巧又让人困惑的影像中有让人迷惑的简单排列,这些排列之间建立起奇怪的联系,激发着人们想象力,又不必须归结成一个明确的想法。帕特利用超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探索出对其进行颠覆的方式—男性化的传统视角变换成了有明确女性和女权主义色彩的视角。她的作品中有一种忧郁的幽默,但也渗透着一种儿童般的任性。  可能是
期刊
即使在最坏的时刻,他知道,孩子们也需要在冲突中找到力量生存下来,茁壮成长。这恰恰是布赖恩坚持拍摄“战争—玩具”项目的理由。  “卡桑火箭炮总在他们的脑海中,孩子们对血腥的战争场面高度警觉。”(编者注:卡桑火箭炮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集团所自主研制的军事武器)这是美国摄影师布赖恩·麦卡蒂(Brian McCarty)写在博客上的一句话。他的作品紧紧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以战乱地区作为背景,却抛开
期刊
生命宛如无法回溯的滑梯流水,  我们兴奋地顺流而下,  不及珍惜外面天色晴好,  身边人正年少。
期刊
用“勤奋学习”培养思想的懒惰—这句话听来刺耳,令人心伤,但这起码是我自己美好童年记忆中不愿接受的“恩赐”。那时的好好学习就是从某种程度上妥协—向一切仅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教育模式妥协。  高考以前的学习令人疲惫,但有一点比较“轻松”,那就是基本不需要劳神提什么问题,所有问题已经为我备妥,我只须将千记万背的答案对号入座。  后来我以为拿起画笔和调色板就可以与众不同,结果艺术高考与普通高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期刊
9月15日~9月30日,2013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将在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以“工人与工业文明”为主题,旨在通过影像展示,艺术化地记录下现代工业文明所创造的活力和辉煌,关照当下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同时以影像的力量,记录社会与工业文明的发展,思考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影响,并对已出现的工业污染问题进行反思。  “60年来,中国工业摄影尽管以特有的步伐行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