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工程量也不断增大。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筑施工技术、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建筑施工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其中的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工程外观的美观,更重要的,还对工程的使用功能有重要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们的安全。本文就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做简要阐述。
一、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1、材料质量问题
水泥作为混凝土结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质量有直接影响。稳定性不达标、水化热较高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得过高过快,与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此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力。当表面拉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果所选骨料中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物质,则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强度降低,从而在表面产生裂缝。
1.2掺合料和外加剂质量不过关或使用不当,则无法起到增强混凝土强度、抗冻性能、耐久性等作用,导致混凝土质量较差,产生裂缝。
2、温差变形问题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由于水化热导致在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数值与环境温差相差高于25℃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通常远远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形成裂缝。这种现象在寒冷地区冬季施工中尤其常见。因为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混凝土内部升温造成与环境温度的巨大温差,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表面造成大面积裂缝。
3、地基沉降不均问题
如果施工中对地基情况勘察不明,或者对基础夯实程度和平整工作达不到标准,就会导致混凝土在自身重力和外荷载的双重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缝。
4、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搅拌、浇灌、捣实等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对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抗拉性有直接影响。施工过程中的疏漏,有可能引起裂缝。
5、养护工作问题
很多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产生温度应力,形成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1、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
1.1 原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要满足以下要求:(1)尽量选择含泥量低、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2)在水泥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稳定性强、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如果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可以通过合理添加掺合料,调节水泥性能;(3)要选择适当的掺合料,达到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作用。
1.2 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出现离淅、泌水、保水性差等现象,增加收缩值,产生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优化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在满足强度和施工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1.3 正确使用外加剂。正确添加外加剂,能够起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作用。在混凝土施工中,多采用具有减水、增塑、缓凝作用的外加剂,以此来预防裂缝的产生。
2、控制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减小温度应力
在施工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升温与环境产生的温差值,进而减小温度应力,避免产生裂缝。尤其是环境温度低于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降低温差值:首先,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在混凝土拌制、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储备热量,加快水泥水化放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通过搭设暖棚,提高入仓环境温度,减少温度应力。最后,随时观察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随时提高保护温度,降低温差。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提高环境温度的双重作用,有效降低温度差,减小或避免温度应力,可以有效防止裂缝产生。
3、重视基础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降
首先,在施工前要对地基地质情况进行细致勘察,避免在土质松软、容易塌陷的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其次,针对软弱层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使地基达到平整、紧实的施工要求。冬季施工中,可以采用大棚对基础中的冻土和冰块进行彻底清除,以免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冻土和冰块熔化,出现塌陷。
4、重视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方面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在没有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混凝土从料口投放的自由倾落高度要控制在2米以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分层分段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厘米;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确保插点排列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隙;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间歇。如果不能避免,则应该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停止作业,并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凝结前,将问题排除,以保证正常作业。
5、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及时、有效的养护工作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关键。控温和保湿是混凝土养护的两个重要环节。
5.1 提前确定温控指标,进而根据温控指标要求,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实施保温养护措施,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减缓降温速度、防止裂缝产生的目的。
5.2 一般来说,混凝土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不能少于15天,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温度应力确定是否需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工作切记要逐层进行,不可贸然整体拆除。
5.3 在实施保温养护措施的时候,还要注意湿度和风力的控制,为混凝土养护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5.4 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草袋、麻袋等作为覆盖混凝土和模板的保温材料。如果是冬季施工,要搭设保温棚进行混凝土养护。
5.5 要随时注意混凝土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量频率应不少于每四小时一次;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和环境温度的测量频率应不少于每12小时一次。
参考文献:
[1]张志文.浅析混凝土建筑物裂缝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3).
[2]王莉娜,赵斯坚.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工程外观的美观,更重要的,还对工程的使用功能有重要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们的安全。本文就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做简要阐述。
一、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1、材料质量问题
水泥作为混凝土结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对混凝土质量有直接影响。稳定性不达标、水化热较高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得过高过快,与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此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力。当表面拉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果所选骨料中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物质,则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强度降低,从而在表面产生裂缝。
1.2掺合料和外加剂质量不过关或使用不当,则无法起到增强混凝土强度、抗冻性能、耐久性等作用,导致混凝土质量较差,产生裂缝。
2、温差变形问题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由于水化热导致在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数值与环境温差相差高于25℃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通常远远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形成裂缝。这种现象在寒冷地区冬季施工中尤其常见。因为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混凝土内部升温造成与环境温度的巨大温差,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表面造成大面积裂缝。
3、地基沉降不均问题
如果施工中对地基情况勘察不明,或者对基础夯实程度和平整工作达不到标准,就会导致混凝土在自身重力和外荷载的双重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缝。
4、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搅拌、浇灌、捣实等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对混凝土结构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抗拉性有直接影响。施工过程中的疏漏,有可能引起裂缝。
5、养护工作问题
很多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产生温度应力,形成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1、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
1.1 原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要满足以下要求:(1)尽量选择含泥量低、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2)在水泥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稳定性强、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如果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可以通过合理添加掺合料,调节水泥性能;(3)要选择适当的掺合料,达到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作用。
1.2 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和易性差,出现离淅、泌水、保水性差等现象,增加收缩值,产生裂缝。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优化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在满足强度和施工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1.3 正确使用外加剂。正确添加外加剂,能够起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作用。在混凝土施工中,多采用具有减水、增塑、缓凝作用的外加剂,以此来预防裂缝的产生。
2、控制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减小温度应力
在施工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升温与环境产生的温差值,进而减小温度应力,避免产生裂缝。尤其是环境温度低于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降低温差值:首先,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在混凝土拌制、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储备热量,加快水泥水化放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通过搭设暖棚,提高入仓环境温度,减少温度应力。最后,随时观察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随时提高保护温度,降低温差。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提高环境温度的双重作用,有效降低温度差,减小或避免温度应力,可以有效防止裂缝产生。
3、重视基础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降
首先,在施工前要对地基地质情况进行细致勘察,避免在土质松软、容易塌陷的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其次,针对软弱层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使地基达到平整、紧实的施工要求。冬季施工中,可以采用大棚对基础中的冻土和冰块进行彻底清除,以免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冻土和冰块熔化,出现塌陷。
4、重视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方面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在没有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混凝土从料口投放的自由倾落高度要控制在2米以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分层分段连续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厘米;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确保插点排列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隙;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间歇。如果不能避免,则应该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及时停止作业,并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凝结前,将问题排除,以保证正常作业。
5、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及时、有效的养护工作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关键。控温和保湿是混凝土养护的两个重要环节。
5.1 提前确定温控指标,进而根据温控指标要求,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实施保温养护措施,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减缓降温速度、防止裂缝产生的目的。
5.2 一般来说,混凝土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不能少于15天,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温度应力确定是否需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工作切记要逐层进行,不可贸然整体拆除。
5.3 在实施保温养护措施的时候,还要注意湿度和风力的控制,为混凝土养护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5.4 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草袋、麻袋等作为覆盖混凝土和模板的保温材料。如果是冬季施工,要搭设保温棚进行混凝土养护。
5.5 要随时注意混凝土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量频率应不少于每四小时一次;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和环境温度的测量频率应不少于每12小时一次。
参考文献:
[1]张志文.浅析混凝土建筑物裂缝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3).
[2]王莉娜,赵斯坚.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