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体育课程的基本途径。由于体育课程改革质量和效果,最终都要通过体育教学体现出来,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便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改革,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构成,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对高中体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健康第一”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把树立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作为课程目标。“健康”就是核心,也就是说,一切工作都要从利于学生的健康出发,它是工作的制高点。体育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个制高点,并以此来衡量检评学校的体育工作。无论是教材的选取、教法的选用,考试与评价都要统一在健康这一制高点下,不能偏离航线。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健康为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体育教学所有的一切方法手段都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由增强学生体质的训练者向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一直是我国传统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规则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手段等,包括教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讲解、示范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标、自练、互动、内化等作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增进学生健康的理解也更为广泛,健康不仅是指体质的增强,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更进一步强调了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 课外体育活动,应用“兴趣、爱好、竞赛”的教学方法
高中学段的学生面临着更繁重的文化学习任务,学生会产生忽视锻炼的倾向。对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内外,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体育习惯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认识自我,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学习,体育与人生、事业的关系。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是巩固、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另一方面讲,它也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重视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运动体验,以提高体能、活跃身心,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同时要求把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心理需要的满足、情感的体验相协调,使之和谐发展。在活动课内容安排时,做到学生的发展、兴趣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活动内容尽量“精选多开”。“精选”是选择一些活动价值高的内容,备足器材,重点推出;“多开”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学校尽量提供更多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有自己喜欢的,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增加了集体性、趣味性、娱乐性的项目,如足球射门、篮球投篮、搬运接力、家庭足球比赛等,扩大学生们的参与面。这样在课外活动时,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活动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活动效果好。
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竞赛,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技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竞赛中,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有关竞赛组织与运动技、战术等运动常识。这样能有效地普及体育知识,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水平的提高,就竞赛而言,又能增加竞赛活动的有效性。竞赛活动后的激励表扬可以增加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对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结合体育课成绩是否“达标”,纳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条件。综上所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能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并使他们在长期的锻炼中充分利用自然力因素,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和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能力,有效地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安排内容、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职责考核等改革,以使得课外体育活动的效应最大化,为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达成提供有力保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面对体育教育的改革,高中体育教师自身要正确领悟到这是新时期的严重挑战,要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发展的观点来变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为“复合型”体育教师,以此来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
一、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健康第一”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把树立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作为课程目标。“健康”就是核心,也就是说,一切工作都要从利于学生的健康出发,它是工作的制高点。体育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个制高点,并以此来衡量检评学校的体育工作。无论是教材的选取、教法的选用,考试与评价都要统一在健康这一制高点下,不能偏离航线。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健康为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体育教学所有的一切方法手段都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由增强学生体质的训练者向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一直是我国传统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规则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手段等,包括教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讲解、示范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标、自练、互动、内化等作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增进学生健康的理解也更为广泛,健康不仅是指体质的增强,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更进一步强调了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 课外体育活动,应用“兴趣、爱好、竞赛”的教学方法
高中学段的学生面临着更繁重的文化学习任务,学生会产生忽视锻炼的倾向。对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内外,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体育习惯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认识自我,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学习,体育与人生、事业的关系。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是巩固、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另一方面讲,它也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重视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运动体验,以提高体能、活跃身心,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同时要求把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心理需要的满足、情感的体验相协调,使之和谐发展。在活动课内容安排时,做到学生的发展、兴趣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活动内容尽量“精选多开”。“精选”是选择一些活动价值高的内容,备足器材,重点推出;“多开”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学校尽量提供更多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有自己喜欢的,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增加了集体性、趣味性、娱乐性的项目,如足球射门、篮球投篮、搬运接力、家庭足球比赛等,扩大学生们的参与面。这样在课外活动时,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活动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活动效果好。
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竞赛,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技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竞赛中,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有关竞赛组织与运动技、战术等运动常识。这样能有效地普及体育知识,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水平的提高,就竞赛而言,又能增加竞赛活动的有效性。竞赛活动后的激励表扬可以增加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对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结合体育课成绩是否“达标”,纳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条件。综上所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能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并使他们在长期的锻炼中充分利用自然力因素,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和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能力,有效地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安排内容、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职责考核等改革,以使得课外体育活动的效应最大化,为新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达成提供有力保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面对体育教育的改革,高中体育教师自身要正确领悟到这是新时期的严重挑战,要有强烈的紧迫感,把这种挑战视为发展自己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用发展的观点来变革自己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培养教育人才的质量,努力成为“复合型”体育教师,以此来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