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教材\唯教材VS教材为本\适度开发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教材的认识,我们可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指建国以后的时间)。
  第一阶段,人们普遍认为教材是教学的凭借,而且是唯一凭借,后来归纳为“教教材”的时代。
  第二阶段,大概是上世纪末至今,人们开始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叶老早年所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受到热捧(且不管热捧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本意),人们开始热衷于“用教材教”。
  伴随着第二阶段的发展,教材建设的新观念很快就融进了21世纪初制订的“课程标准”,其中涉及到教师与教材问题:强调“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高中课标指出“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强调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这样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标准制订者的期望:教材建设不应仅仅是教材编写专家的事情,而应放低姿态群众化,让广大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共同参与教材的建设。
  那么,教师怎样参与教材建设呢?本世纪初有很多相关的论述,诸如教师即教材,教材“学本化”促使教师向“用教材教”转变,教师应由课程的阐述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应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材应成为教学活动的“跳板”,等等。基于这些探讨以及近10年的课程改革,在教材建设问题上,我们得到了哪些经验呢?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教材,以教材为本,体现它作为重要载体、重要凭借的功能。我们说,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教材又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为什么说重要?因为它是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是物化的课程标准;同时它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重要依据。对此,陈小娅副部长在今年的中国教育学会工作年会上曾这样说:基础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不同,是基础的、普及性教育,因此国家课程、教材必须落实到教学上,认真完成;如果有能力,学校可以整合、提升课程标准、教材,但必须有这方面的教育教学专家,必须有特色。有些教师在整合、提升过程中,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推行到极致,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将文本作为影子随意拓展、延伸,造成“无教材”的局面。在这种倾向中,教材就像教师手里的魔术道具,可以随意取舍、伸缩、变形,为我所用:或让学生随意阅读,不加任何限制、引导地自由讨论;或抓住课文中的某一点,无限制地拓展、延伸,偏离了教学的基本内容;或将课文看作是一则可有可无的材料,不对它进行分析解读,没有字词句篇的要求,一味让学生从中抽象出若干看似正确的道理、主题;或将课文看作是应试的材料,比照中考或高考试题,在课堂中充斥大量的题型训练。其实,教材中的选文也好,实践活动也罢,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织就的经线纬线,经纬交织构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标准的大目标下,建立整体意识、单元意识、文本意识、学生意识等,较好地解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明白教材的设计意图,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准确把握基本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以教材为本,适度拓展、延伸,建立起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纽带。与“无教材”相对,新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唯教材”倾向。有些教师仍然抱着旧有的观念,教材有什么讲什么,有多少讲多少,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取舍、拓展、延伸,唯教材是尊。这是多年的教学观念在作怪,不敢也不能越雷池半步,唯恐把握得不全面,讲解得不到位。其实,教材为本,只表明是根本,是基础,很重要,并非说它是唯一,只能一枝独秀。因此,教师在依据教材这个重要凭借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度开发。开发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将教材中明确的或隐含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等教学化,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二是在教学化过程中,将这些内容生活化、实践化,即与学生自身的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等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回首课改10年,语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做了很多新的探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少教师创造出了很多富于活力的、新鲜的课例,以教材为核心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增补、拓展、延伸,使教材内容更丰厚了,与生活实际联系得更紧密了,更能衔接学生的已有水平了,语文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了。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这样优秀的教师加盟到语文教材建设这个越来越壮大的队伍中来。
其他文献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所呈现的结构特征和内容张力成为有效课堂的合理化诉求,是观察、考量课堂的重要尺度。很多语文大家的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启迪着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诗情,钱梦龙先生的智慧,魏书生先生的机巧在语文教育的殿堂里成为可超不可越的绝美景致。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追求的起点在哪里?我认为是合宜性,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常态、真态,合教材之宜、合学生之宜、合教师之宜,让教学语
期刊
【现场回放】  现在回放两段《老王》的课堂录影,分别选自开课初读与结尾研读两部分。  录影一:  师:请大家阅读1、2、3、4节,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①:他是个蹬三轮车的。  师:他的家庭情况呢?  生②: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  师:孤苦伶仃。身体怎样?  生③:不好,一只眼瞎了,另一只眼有夜盲症。  师:对他的职业有无影响?  生④:别人不愿坐他的车。  师:居住情况如何?  生
期刊
4月23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  每年的这一天,对奔忙的现代人来说,更像是一个提醒:别忘记读书,别忘记阅读带来的快乐。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张元济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爱书人的心声。人生之乐莫过于读书。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挚友娓娓而谈,就像看到那位心仪已久的作者,从字里行间向你款款而来。孔圣人的妙语哲思、司马迁的千古绝唱、曹雪芹的行云流水、鲁迅的入木三分、莎士比亚的文采风流
期刊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解说词语概念、说明原理、描述情景、叙述事实、传播思想文化的教育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教学方法之一。讲授法以教师的讲为主,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讲授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有其实际的功效。所以长期以来,讲授法普遍地应用着。但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时代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学在内容和目标、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
期刊
时令进了二月,杏子的红花落地化为春泥,我们就急切地盼望麦子黄。那时节,田野里是一片金黄,迎面是扑鼻的麦香,村子里是欢声笑语。这才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日子呀,谁不喜欢呢?  这时,我们更加关注田里的麦子了。麦子长,杏子也在长,麦子黄的时候,杏子也就黄了。那么,麦子怀胎了,麦子扬花了,杏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又来到山上,不用上树,就看见枝头结满了杏子。杏子是翠绿的,和叶子一样的颜色,表面还生出许多的黑点
期刊
历史证明,人类历史上每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都将给人类社会的诸多领域带来一场变革。今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样给社会,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上丰富的信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网络与多媒体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所具有的强大的处理能力,使教育者能够为学习者设计出各种适合需要的学习环境,网络超越时
期刊
语文教学的模式化和意识形态化积弊日久,如何挣脱陈旧落后的桎梏,还语文课堂以无限生机和张力,是广大语文教师要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既需要我们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更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专业修为。  “明眼看课”栏目特约请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学长式教学”首创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大学长”,“聚焦课堂”现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具体案例,对教学现场的原生态细节进行“解码”,以
期刊
茶几上两只茶杯,一只大,一只小。大的是爷爷的,墨绿色,搪瓷的,部队用的那种。那只不锈钢保温杯自然是孙子的。茶是刚刚泡上的,汤色碧绿透亮,不大的客厅氤氲出几缕毛尖的清香。爷爷端起杯轻抿一口,把身子靠在沙发背上,微微闭上眼睛,很舒服很自在的样子。孙子也喝了一口,喉咙那儿便有“咕咚”一声响。爷爷不满地看了一眼孙子,说,有你这么喝茶的吗?你那是饮牛!孙子说,这有什么,我们支队的人都这样喝,痛快。  爷爷说
期刊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一个较高层次的目标,同时也是有志于追求课堂教学止境的教师不可回避而努力为之的一个目标。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承载作用,而且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总素质尤其是教师心志的窗户;反过来说,规范并提升课堂教学语言,不仅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益于教师课堂教学功力的提高。故而我们应该孜孜以求之。    平时的课堂教学语言    平时的课堂教学,是指没
期刊
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座谈会,陶本一老师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是我景仰的学者、教育家、出版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语文报刊界的领军人物。我以为陶本一老师在出版界所做出的成就,不仅是语文报社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语文报刊界的骄傲。所以,今天召开陶本一语文教育思想暨编辑出版思想研讨会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向语文报社表示感谢!  两年前,我在纪念语文报社建社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