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慕古人得高趣 别出新意成一家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人岳维信,八零后,尤擅元朱文,性温和,讷于言。但说到治印,几乎成了他与众人情感交流最真实有效的媒介。其在篆刻方面的创作精力无疑是让人惊叹的,从维信的印文中不难看出他对古典艺术的青睐,以刀代笔、直抒胸意,是他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
  年少时,维信曾迷恋于明清文人印的清雅随意、逸笔草草,直至被近人王福厂的朱文印所震撼,才真正悟解了“线”的极致感与精神,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观。其间越来越明确的是,特質的倾向性带领他专注于传达清丽、细密的意境。此时的他,竭力地汲取着历代篆刻史学中一个个传神的佳作,在“统统拿来”的同时,按照个人特质做出筛择。
  岳维信的印作风格多样,他在不同时期甚至是同一时期,不同的作品也都各自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白文印,大都线条平直,结字方严,遵循汉印风格,但是维信的白文印却将书法的笔意融入刀法之中,可以放胆任意挥洒。在刀法上,他取法上溯秦汉,冲切并用,极富动感,不失自然,线条圆劲古朴,印面安排华丽雅致,佳作频出。
  说到其朱文印,尤为精妙,印文取法元朱文,旁涉明清近现代诸家,整体风格工稳雅致,线条细劲,篆法活脱,秀雅且工稳,风格明显受到王福厂先师的影响,线条劲挺流畅,工细劲健,无疲软之病,布局匀称稳妥,婉丽娟秀中透出高贵雅静的气质。用刀方面纯熟精练,用字融会贯通秦篆、汉篆、金文等而无丝毫不妥之处。正所谓:宽可跑马,密不容针。
  维信尤善刻小印,他的小印,幅面虽小,但蕴含丰富,以小见大,绝不让观者感到吃力和拘束。篆法精巧别致,章法平实中透出灵气,刀法细腻精到,显示出一个印人十分难得的优秀素质。
  篆刻是一种强烈装饰的美,这种装饰更倾向于形式,即为:空间切割的精密与计白当黑的严谨,也包括分朱布白的精心。维信的篆刻具有一种平面构成的意味,他的眼光不只是古典的审美形式的,他同时也在用一种西式的审美看待这小小的印面,但其表现方法又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味。线条有一种随意信手的趣味,却不失法度,宛若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也从另一侧面也表达了他所追求的清雅、高洁的人生境界。
  维信作为青年印人,有着较为全面的艺术修养,撇开他的篆刻不谈,仅以书法论之,尤其是篆书,亦可在当代青年书家中独树一帜。形似与意似相同,印风与人格相统,这几乎是所有艺术家的艺术理想,然而只有少部分勤于笔耕且具有极高天分的人寻找到了通往这一目标的路途。维信在其创作过程中思考着如何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获得接续传统的可能,也在思考着如何在艺术手法上坚守传统、不脱离当下的时代精神。维信便是此类思考型青年印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他文献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清代黄景仁的诗作《少年行》,刻画了一位胸怀远大理想,向往建功立业的有志少年形象,描写了少年英姿勃勃、意气风发的奔向战场,心里只想着登上高台望军情,毫无离乡之愁、思乡之苦,写出了少年渴望,登上高高的太白山,让宝刀流转的寒光与头顶皎洁的月光相映生辉,抒发了他不甘平庸、誓建奇功的鸿鹄之志。  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庭院里训不成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热火朝天的军营、硝烟弥漫的战场
期刊
《国风·墉风·载驰》有云: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自古以来,女性书法家在书法历史的长河里犹如撒在玉盘里的珍珠,各放其彩。细数古代书法史上有名的女性书法家:蔡文姬、卫夫人、武则天、邢慈静、管道升等等。  卫铄,别称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为一代书圣王羲之少时之师,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善真书、草隶,所著《笔阵图》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斷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
期刊
麓山寺碑不在麓山寺,而在闻名天下的岳麓书院。  公元268年,竺法崇创建麓山寺。距今已有1747年。  公元730年,北海太守李邕撰文并书写《麓山寺碑》。  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文化生生不息,从未断绝!中国的四大书院,也只有岳麓书院延绵一千多年,至今书生满院!  然而,这方承载麓山寺巨大历史奥秘、中国书法史上珍贵的“三绝碑”,却不知何时离开了麓山寺,偏居于岳麓书院一隅,几乎无人问津。 
期刊
看多了城市车马的喧嚣、人的虞诈,就去田野里走走吧,极目漫长平直的地平线,听听风在耳边的甜言蜜语、蝉儿单纯的旋律,再把脸浸在清冽冽的水渠中和大地亲吻,洗去昨日的疲惫,感受那来自母亲心底深处的细腻,拾起一块土坷垃抛向路边田里的麻雀群中,看它们轰的飞起又落下,瞪起乌黑的小眼睛猜疑观望,吱吱喳喳地讨论、喧闹,然后在野草花丛中坐下,面对明朗的阳光,遥望前面的树木村庄。  我的祖辈来自田野,因此对田野依然向往
期刊
书法家吴玉君  吴玉君,195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号如翁,为明代宜兴吴仕后裔。吴玉君先生自10岁始学习书法至今已五十余载。初学柳公权、颜真卿,继学褚遂良、欧阳询、赵孟頫、王羲之、钟繇及北魏诸碑,后又学汉隶、曹金碑、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史晨碑等直追金文、钟鼎、甲骨文。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南京当兵期间又学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尉天池、武中奇等名家前辈。八十年代得常州胡一飞先生亲自教授峄山碑和铁
期刊
书画家岳维信  岳维信,祖籍山西,青年篆刻家、画家。曾问道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李刚田先生,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进修于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名家班,现为刘艺书法研究会成员、天津印社社员。作品获山西群星杯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山西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奖、天津职成教育系统书法赛二等奖、天津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入展中日大阪书法交流展、中美书法篆刻交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名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化、国际化和城镇化的境遇下,“民俗纪实”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审美文化活动,其绘画中的“乡土情结”或“乡愁”绘画也成为了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分析了“民俗纪实”在乡土绘画中的表现,探讨了“乡愁”景象如同一面镜子反映风俗民情,既是人们“乡土情结”的盈溢,也是人们在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文化回应,最后阐述了“民俗纪实”在“乡愁”绘画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俗纪实 乡土绘画 乡愁 审美回应  在
期刊
砚随石形琢成,呈倒三角形砚,长160毫米,宽120毫米,高25毫米。三角形的石料对一般的砚工而言,是比较难处理好的。如三角形的顶角朝上作砚首,往往会显得太尖锐,视觉上感觉不舒服。而作倒三角形,砚堂会变小,在实用方面感觉不合理,弄得不好还会有头重脚轻之感,所以砚工一般不太喜欢用三角形砚石制砚。即使做,也常常要去掉一两个角而后快,毕竟,砚是以方正为贵的。  历代传下来的三角形砚并不多见。比较典型的如广
期刊
“澡雪”,语出《庄子·知北游》的“澡雪而精神”,喻以雪洗身,清净神志。我青年时期以此做字号期许,要时时锻身湅心,端正品德,也要坚定于文艺载道的志向。  我自幼受双亲影响喜好笔墨与绘画,国、高中时期持续学习文学与造型艺术。大学就读辅大中文系时,除修习国学、古典文学、诸子思想、现代新文艺等,亦涉及中西艺术史及造型概论。同时勤研楷书,初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奠基。旁听美术系课程,选修西洋艺术
期刊
画家张晓刚  张晓刚,生于1963年,河北保定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保定画院油画工作室副主任。自幼学习美术,1983年就业于保定市图书馆,1987年参加在保定莲池昆阆举办的“野草七人画展”。1988年参加河北省青年油画作品展,作品《青苹果》获二等奖。1989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著有《田野风声》《大红门》《野草》等中长篇小说,其中《滚地雷》《荡妇》《秦尚义》《李振奇》《陷阱》曾先后在《荷花淀》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