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路径通向识字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低年级识字教学普遍存在着如下现象:重识字轻写字,一味贪多,忽视写字的指导与训练,导致学生的错别字与日俱增,书写每况愈下;重内容轻识字,回避识字写字而大谈文本阅读,导致学生读通顺都成问题,可谓是舍本逐末;重字理轻过程,大谈字理依据,忽视低年级学生识字规律,导致学生对识字毫无兴趣。识字应与快乐相随,在教学中,教师应让汉字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情境识字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饱满热情。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简笔画、多媒体等引进图像、动画,让课堂动起来。如教学“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漏写一点,用简笔画画出哭的图,教师指出“哭”上的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表示眼泪。这样的识记多么富有情趣!这样学生再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二、游戏娱乐,玩中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如教学“打、拍、拔”“跑、跳、踢”等字时,可以让学生相应地做这些动作,下课后,还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当学生在操场上尽情欢跳时,教师可提醒他们“打球”的“打”、“拍皮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那“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
  三、渗透字理,深度识字
  字理是古老的汉字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识字教学中,巧妙地渗透一些字理知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有助于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提高识字效率。因而,巧妙地利用汉字的构造规律,辅以故事、儿歌等,让学生在繁重的识字任务中快乐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何乐而不为?如人靠在木头上是“休”,两人一前一后是“从”,三人成群叫“众”……如此的会意字,本身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再如教学《静夜思》中的“思”字:
  师:题目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生:思。
  师:怎么记这个字?
  生:上面是一个“田”,下面是“心”,诗人的心思在田野。
  师:哪里的田野呢?
  生:肯定是家乡的啊!
  师:仅仅是思念家乡的田野吗?
  生:还有田野里的庄稼。
  生:可能还有在田野上劳动的爸爸妈妈呢……
  师:是啊,家乡的一切都让诗人那么牵挂、思念。你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通过适当的字理渗透,学生由字及情,发挥想象、移情等思维特质,使汉字有了根。
  四、形象比拟,想象识字
  汉字美如图画,具有形象性。故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用上比喻、拟人等富有想象的手段,会为识字写字增添无穷的乐趣。如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笔画的特征:横像扁担、撇如剑。再如指导书写“川”字时,指出第一笔是竖撇,就像一条瀑布倾泻而下,再向前流去。
  同样,运用拟人的方法,编一些识字故事,更让学生的识字兴趣盎然。如指导写“李、梨、桃”三个字时,由于“木”字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形态也有所不同:“李”字的“木”竖短,“梨”字的“木”竖长,“桃”字的“木”捺笔变为点。为此,指导学生书写时,我拿起粉笔,写出“木”不变的情况下“李、梨、桃”三个字,学生们纷纷否定了。接着,再因势利導,请学生代替 “木”字说说该怎么变。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要给‘兆’让位置,所以我‘木’的捺要变成点。”师见缝插针补充:“汉字都懂得谦让,那么我们同学之间更要学会谦让呀!”大家哈哈大笑,点头称是。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高效识字。
  (作者单位:福建建瓯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怎样发挥课文的范例价值,引领学生们学会表达?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体会。  一、比较阅读,拓宽课堂“教”的广度  《夹竹桃》是经典的状物类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本着语用观念,将它与《广玉兰》以及三年级学习的状物名篇《荷花》进行比较解读,让学生充分领略状物类散文的章法结构与写作特点。  1.谋篇布局上匠心独运  《广玉兰》中,作者按照一般的认知规律,先由香识花,再工笔细描其色彩、质感、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多读文章,就能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主题性拓展阅读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便于沟通课内、课外阅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材中有限的内容显然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我们可以以课文为中心,以“和合”为理念,围绕单元主题,拓展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开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内化。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方式就是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让学生从中积累语言,获得语感,习得技巧。笔者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让学生借助朗读实现语言精彩。  一、注重课前朗读,初步感知文本  预习是自学的开始。课前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还能为课堂上进一步交流做好准备。  通过家长微信群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点上。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一、初赏荷叶,朗读品美  1.读好叠词和轻声“的”  由叶导入,看图说说荷叶的样子。(叶:竹叶——雪地里的小画家,像小鸡脚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具有双重任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一线语文教师既要立足教材,更要跳出教材,审视教材,充分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中得以生长。笔者基于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涵进行阐述。  一、与课程对话,突出核心素养培养  对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来说,教材是根本
传承经典文化,积淀民族文化基因,是当下教学的主流,尝试让学生在自我欣赏、推荐他人共赏中,真切感知古诗词的魅力,浸润于传统文化美好的氛围中,熏陶高尚道德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随着课标对学生阅读量尤其是古诗词积累方面要求的提高,以及统编本教材收录古诗词数量的增多,古诗词的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当前众多的教学策略中,模糊阅读和素读积累占了主流。持这类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古诗词的语言以及表达
思维能力是学生的智力核心,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促进学生阅读学习的“核变”。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重感悟、重情感、重语言,但鲜有提及学生思维能力培育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研究的一种偏差。其实,无论是文本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学生思维能力的支撑。学生听说读写,都是在思维转换下实现的
教学现状  大多数教师在批改习作时,面对堆积成山的习作本和学生不尽如人意的表达,总是一筹莫展。而对于每位学生的批语,无外乎“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中心突出”之类的模糊套话。教师流于形式的批语,学生更是感觉含糊不清,难以起到应有效果。教师批改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批改生硬,缺乏感情  教师在习作批改中往往纠缠于错别字、用错词、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或者是没有分小节写,鲜红的叉叉和“订正”字
插图是组成教材的重要部分,是编者按照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的。插图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通过插图,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教材中,编者几乎为每一篇课文都搭配了精美插图,这些插图使学生解读文本变得更加容易,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对插图的利用,上课的时候基本不用插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插图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带领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用”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用理念也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内容信息,而要将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上。《槐乡五月》一文以生动而极富童趣的语言展现五月槐花绽放,槐乡孩子们快乐、自由的生活状态。整篇课文蕴藏着丰富的语用训练价值点,值得学生品味辨析、实践练习。  一、品效率,语用训练应以诵读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