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

来源 :当代中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1073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许多人还在渭北高原上陶醉于伟岸与厚重时,石英却开始了自己的清洁之旅。她笔下的渭北高原不再紧张地生长,也不再伟岸地夸饰,而是在恬淡冲和中亮出了自己清洁的形象。明人艾南英说:“文必洁而后浮气敛,昏气除。其驰骤迭宕呜咽悲慨,皆洁而后至者也。”我不知道清洁之后,“驰骤迭宕呜咽悲慨”这些该来的是否都能来,我只知道因了清洁,石英的渭北高原便在缥缈中有了从容的气象。
  石英的从容不是举重若轻,而是闺阁之中的淡定与条理。作为女性画家,石英也曾尝试过千里独行的浩然之气,她也的确羡慕她的老师崔振宽先生截断众流的英雄气。但是,石英就是石英,她喜爱与擅长的还是“清洁”二字。在她清洁的画案上,没有浮华,也没有浑浊,有的只是线装古书那样的昏黄与馨香。昏黄与馨香中,一只手放在了高原的额上,苍茫的渭北有了回家的睡意。回家的途中,我们体味文化的想象与力量。
  石英的想象当然来自闺阁。自古及今,文人雅士们虽然也曾对着闺阁大发自己的美人之思,但在骨子里,在可传千古的文章里,他们还是对闺阁抱着戒备之心。在他们的眼里,闺阁之气就是苗条软弱。然而,他们忽略了闺阁中特有的清气以及由此而来的清洁的精神。毕竟闺阁中的清洁与倪瓒式的清洁还是不同。倪瓒的清洁冷得不食人间烟火,可敬而不可爱。而闺阁中的清洁则不仅干净而且温暖。
  石英笔下干净而又温暖的清洁首先来自笔墨。她绣花一般地一点儿一点儿地祛除笔墨中的火气与躁气,然后静静地描述自己眼中的渭北高原。她眼中的渭北高原与其说是高原,毋宁说是自家小院。因为她很少表现高原的伟岸,她讲述的所有故事似乎都发生在自家小院。三两并不伟岸的树,几爿土房或者一孔土窑,几乎构成了石英“渭北高原”系列的全部。在这个系列里,石英当然也讲求笔墨技巧,但是,她的所有技巧似乎都被一种温暖的氛围所包裹。包裹中,我们看到温暖。温暖之后,我们又突然发现被石英简化后的渭北高原居然十分干净。
  我们知道,渭北高原并不以繁茂见长。它的长处在于块面、在于沟壑。为此,许多画家都在这上面用足笔墨。而石英却把这并不繁茂的沟壑继续简化,不仅简化,而且朴实干净地取其局部,并在朴实的干净中轻松化解古时文人有关闺阁的忧虑。明代李东阳说:“咏闺阁过于华丽,谓之脂粉气。”石英虽然是在闺阁中讲述渭北高原,但她素面朝天,说得质朴、温暖而干净。虽在闺阁,却无脂粉俗气,这不是清洁又是什么?
  石英的清洁还来自热闹之中的清寂。与许多人任着一口气,逞着一管笔,滔滔写来不一样,石英缓慢而又清净地抒发着自己的文化想象。石英的想象并未超出古人的最高理想:画气不画形。但在精神维度上,她是向上而非向前。向前,不是不好,但是,当所有的人都惟恐落后而只顾拼命向前时,根系上的东西往往被人们奢侈地丢弃,枝叶成了花环。花环中,一些人热衷于营造笔墨符号而不是笔墨精神。于是,当代画坛便有了这样一个怪圈:热闹却缺乏质量。我不敢说石英是看到了这样的怪圈之后而静下心来开始自己的清洁之旅的,更不敢说石英的作品就代表着当代画坛的质量。我只想说,由于向上的精神诉求,石英有了更好的沉潜的姿态。这种沉潜的姿态使她有效地避开了时风的污染;同时,也由于闺阁之中特有的精细,石英的作品虽然笔墨朦胧,却依旧雅而洁净。如果说,崔振宽先生的作品是烈酒的话,那么,作为学生,石英的作品则是酒后的睡意。这让我想起一位老诗人的诗:“饮尽了这一天/五味杂陈的/烈酒之后/黄昏醉了/它把一张艳红的脸/朝着/远山那挺得高高的胸脯/埋首/睡去。”睡意中,当然少不了朦胧,但重要的依旧是朦胧之中的清洁、温暖以及淡淡的忧伤。
  


  清洁而又温暖,温暖中,还有些许淡淡的忧伤,这是石英的画。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便是石英作品中内蕴的淡淡的忧伤。如果忽视了“忧伤”二字,我们也可能就错过了石英的清洁。《白雨斋词话》中说:“刻挚非难,幽郁为难。”之所以说“幽郁”有难度,是因为幽郁里隐含了一份清淡而又干净的忧伤。这样的忧伤是“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式的;也是“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式的。然而,无论何种范式,它们的首要品质都是干净。
  


  花有香不难,可一旦零落成泥或者花容萎顿,花也就不能成为花了。因为,花之为花的最基本的品质便是干净。也正是在这里,我愿意说石英的画具备花的品质—美丽而干净。在这美丽与干净中,一份淡淡的忧伤被石英淡淡地说了出来。在她淡淡的言说中,情与景合,意与法会。
  然而,石英不可能永在闺阁。那么,她该如何走出阁楼?走出阁楼又该往何处去?我不知道石英是如何想以及如何准备的,更不知道陕西画家画大画、求大块儿的精神会如何影响她的艺术经验,我只希望她那泛有线装书的昏黄与馨香的文化想象中,不仅有文化的记忆与忧伤,而且永远不要放弃清洁的精神。只有有了这种精神,石英才是独特的、深刻的,同时也是温暖的。
  
  延伸阅读·评论
  石英的“07·渭北系列”延续了她近年来所逐渐形成的朦胧、雅致、朴实、浑厚的风格,画面散发着明显的平淡天真、朴拙典雅的艺术气息。
  平淡者,不虚张声势,不故作深刻之谓也。而天真,则是有啥说啥,是啥说啥,既无掩饰,亦不夸耀。朴拙者,是没有一点浮华机巧之气,朴实到了极致,拙外而秀中,也便是典雅了。
  平淡天真、朴拙典雅是非常高的品位和格调,要能做到这些,必须有高眼界,高悟性的素质。石英对艺术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执着的追求,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为时尚所惑。近年来,她去了很多地方写生采风,寻求自己的感受,从生活中发现美,渭北一带是她跑的最多的“基地”。她对生活中美的东西特别敏感,所以才能在别人不注意的“窑·门”和石碾、磨盘间演绎着自己的画意。也由于她的画意出自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所以她的画没有似曾相识的流行模式和套路,没有故作高深的“古人味”,没有肤浅的“写生味”,在当前中青年山水画家,特别是在女画家中有着独具一格的面貌。欣赏她的“窑·门系列”也好,“渭北系列”也好,如同读轻松的散文,讲轻松的故事,像品淡淡的香茗,听淡淡的雅乐,似乎毫不刻意,信手拈来,隽永绵长。我不认为艺术风格必须有男刚女柔之分,但石英的画中那种平淡天真,朴拙典雅的气息,分明有一种女性所特有的温馨细腻,内韧外柔之美。
  


  石英的画,以线为主,中锋用笔,刚柔相济。运笔不疾不慢,不卑不亢,笔痕圆润而厚重。淡淡的墨色,多层次的水渍叠加,使画面朦朦胧胧,混混沌沌,既单纯又有耐人寻味的丰富感。这种看似不经意而实则高难度、高格调的笔墨追求,既体现为她的绘画的表征,也隐含为她的绘画的内涵。“平淡天真,朴拙典雅”也就是石英的山水画在“笔墨精神”层面的追求。
  (崔振宽《平淡天真 朴拙典雅—石英“07·渭北系列”山水画赏》)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4-3-18  [作者简介]郭建民(1959-),男,山东兖州人,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燕(1987-),女,河南焦作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大连 116000)2014年9月22日中午,接到《当代音乐》主编徐敦广教授的电话,商谈杂志“专家荐书”和“当代音乐家”栏目的约稿事宜,当我提出首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余笃刚撰写的《声乐艺术美学》一书时,他当即拍板
期刊
当下活跃于香港词坛的作者群,大致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土生土长原住港人或早年移民的老辈港人,这一类词作家以粤语写作为主且多为流行风格,诸如已故的大师级人物黄霑和时下创作势头正旺的卢国沾、郑国江、黎彼得、林夕等;另一部分是香港回归前后从大陆移民香港的新港人,这一类词作家以普通话写作为主且多为民族风格,1992年从天堂杭州移居香港的张继征就属后一类。  认识张继征是从读他的词作开始,时间推算起来要
期刊
中国的文人画家素爱在扇面上作画写字,这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独特现象,扇子因为有了书画而成了“怀袖雅物”,与卷轴一同成为最为重要的书画艺术形式之一。因为在扇面外形之内的有限表现,既可以得到小中见大的随意发挥,也能够获得独具的幅面形式,所以扇面艺术无论对于继承抑或展示、发展书画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密切全国画院间的学术联系,通过举办高质量且有导向意义的展览活动,凸显国办画院对于繁荣美术创作和推动
期刊
11月4日下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等承办的全面展示李可染先生一生艺术成就的“世纪可染—李可染百年诞辰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隆重的开幕式。此次展览共占据了中国美术馆一层的七个展厅,包括作品展、文献展以及李可染与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三部分。它集中展示了李可染先生从开始学画以来的大量的
期刊
[摘要]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史上,意大利提琴艺术的繁荣在欧洲艺术史上是空前的。意大利学派早期发展中所涌现出的大批小提琴音乐家的作品中,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op.6-2)成为最为著名的其中一首。其主要特点是对颤音的运用,在长、短颤音的基础上,发展为双声部的持续颤音,令人目不暇接的华彩更是异彩纷呈。本文从整体上全面地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并总结出颤音演奏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颤音;塔蒂尼;演奏方法  
期刊
[摘要]在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中,电视娱乐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善意的举动和走向,不知从何时开始迷离,沉溺于无休止的“下三烂”事件之中,冠以“明星”称号的“轶事”、“癖好”等隐私话题被大方地搬上舞台,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法宝。“电视音乐选秀”紧随其后,在经济与道德的天平上倾斜。从“娱乐”,走向了“愚乐”,成为传达负向效应与不良信息的通道。我们不需要“愚乐”,我们需要从“娱乐”走向“寓乐”,在寓教
期刊
在当代山水画大家中,李宝林先生无疑是德高望重、最具魅力的一位。这不仅在于他是李可染先生的高足,是李家山水的衣钵传人,还在于他所探索的山水画在不失乃师精神气象的前提下,从“李家山水”范式向前大大跨出一步。这一步饱含着他四十多年外积内修、勤奋探索的艰辛。从学校到部队,再到中国画研究院;从人物画到山水画,他以坚韧的毅力,攀登一座又一座艺术的高山险峰而无一时懈怠,终至累积丰厚,采炼精良,从而创作出浑厚壮伟
期刊
李洲:欢迎孙中岩先生到本论坛发表有关音乐律学著作,一位非专业音乐人士能对音乐学术有如此深刻研究已经令人感到衷心钦佩。更希望能得到诸位音乐学专家和同仁们的关注。祝贺孙先生大作面世!台湾学者孙仁谱先生经常到本论坛发言,他也是一位对记谱法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相信当他看到这篇论著一定会发出独特见解。  孙中岩:本文是我近些年乐律学研究思考的总结。我说我提倡的“新世平均律”可以而且应当取代十二平均律,大家可
期刊
惠风和畅,余音绕梁。2014年8月15日晚20时,在华灯初上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伴随着“百姓欢歌·乐动哈夏”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的美妙歌声,历时10天的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完美落幕。这场举世瞩目的“哈夏”,是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场具有国际水准的音乐盛宴,是由2000多名演员共同唱响的一曲盛世欢歌。  54载流金岁月,32届华美乐章。这一夏,让所有音乐人的血管里,再次奔
期刊
画家的第一品格是真诚:真诚地对待艺术,真诚地对待自然。对待艺术之所以要真诚,是因为艺术这种劳动既是体力的、手艺的,又是思想的、精神的,两者都要虔诚地投入,不许敷衍和懈怠。对待自然之所以要真诚,因为艺术创造的源泉来自于自然,艺术家只有毕恭毕敬地向大自然学习,才能从中获得充足的养料。艺术家从真诚中所获得的回报最终一定是与其投入的程度相对应的。  上面所说的这段话,是我看了李小可的画作之后最先产生的直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