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我们的文化瑰宝,经过几千年的蓬勃发展,流传至今而连绵不绝。在统编版的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词的学习比重更是大为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的押韵、节奏、意境等特点,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意境是诗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隐晦表现,是诗人表现心境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应学会体会诗人情感,感悟诗词的意蕴之美。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意境交融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对诗歌的渗透能力较浅,基于此,教师要减少学生逐字逐句解释古诗的情况,避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浮于表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感悟,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在教学策略上可以借助意境交融法开展课堂教学,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课前融入文化背景,体会诗歌所蕴含意境
小学生对诗歌文化了解范围比较狭窄,很多家长会让孩子背诵唐詩宋词,但大多数孩子都只会背诵诗歌,并没有深入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诗人心境、表达意图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对诗歌文化背景的讲解,融入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及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时间等,教师在讲解诗歌之前,需要搜集大量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再进行课堂上的教学。教师在讲解时,适时进行合作探究,巧妙地进行知识点拨,弥补学生的知识盲区,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更加容易把握诗中的意境。
例如,当教师讲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作者杨万里通过对西湖美丽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对自己朋友林子方的眷恋,诗人的语句并没有太多修辞,六月的西湖虽然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但是却非常让人留恋,通过景色的描写来影射人的情感。在对整首诗进行讲解之前,教师要将诗词创作的背景进行交代,林子方举进士之后,曾经担任直阁秘书,这时候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同时两个人也是很好的朋友,当林子方要去福州任职的时候,杨万里去送行,在西湖边写下了这首诗。当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充足认识后,再去欣赏其中的字词句,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二、课中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诗歌情境渲染,加入声画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比较强,教师除了借助口头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诗歌的朗诵,进行诗声画结合,丰富课堂的样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侧面表现古诗的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解《绝句》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黄鹂鸟在柳树上“唱歌”,白鹭排成行飞上蓝天的自然景色,还可以让学生安静地用心去感受,让学生沉浸在所营造的情境中,加强对诗歌情感的感受。学生通过感性的理解,尝试从音乐板块来理解诗歌意境,类比诗歌的“音乐符号”,教师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对诗歌的自我理解也会涌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会锦上添花。通过这种方法,课堂的教学氛围与模式都有所变化,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会出现萌芽,同时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表达能力,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好处。
(二)促进想象迁移,感悟诗歌意境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快,思维散发力广,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思考、想象、分析诗歌,更深切地感受诗歌意境魅力。教师可以抓住诗歌的“留白”,根据古诗的意境、诗人写作心态,在古诗的情感基础之上,由“一引多”的方式,展开学生合理的想象力,学生所能联想的,社会经历,生活常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发言,多种思想叠加,形成诗文浓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学生的诗文敏感度会有所提升。
三、课后引导学生吟诵,品味诗人的内在心境
学习诗词,学生必须要先认识字,而后,再进行朗读、吟诵。学习古诗词,必须要学会朗读,一定程度上的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教师教学当中,教师要有诗歌的粗读、细读、精读标准,在课堂上有合理地安排,把学生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引入诗歌意境中。学生在诵读当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绘画美、意境美,能够摸索出诗人想要在诗歌中体现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泊船瓜洲》时,地名、山峰、长江,以及动词的使用,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时,诗人在诉说自己的现状,最后一句反问,问道读者心中。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绿”使用的绝妙之处,点出时节已是春天,长江两岸已经满是绿意了,而诗人最后却问,我何时才能返回家乡?学生在品读时,在诗人所表现的意境之下,品析诗人的感受,揣摩诗人的心思,学生的思考能力会逐渐地得到锻炼与提升。
古诗词教学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过程,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前世今生”,才能通过其中的意境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结束语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不同的年龄去读古诗词,都可以从中体味到不同的意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诗歌情感,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带领学生有效地学习古诗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通过意境交融法,让学生体会诗歌自身韵味,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露萍. 浅谈古诗词意境教学改革之策略[J]. 教育, 2017(2):186.
[2]钟彦惠.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创设意境的几点策略[C]// 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17.
[3]陈娟群. 情境重现意境体验——浅析小学古诗词的情境教学策略[J]. 课外语文, 2019(15):55.
[4]张玲. 关注意境,引领课堂——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 散文百家旬刊, 2016(11):93.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意境交融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对诗歌的渗透能力较浅,基于此,教师要减少学生逐字逐句解释古诗的情况,避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浮于表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感悟,体验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在教学策略上可以借助意境交融法开展课堂教学,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课前融入文化背景,体会诗歌所蕴含意境
小学生对诗歌文化了解范围比较狭窄,很多家长会让孩子背诵唐詩宋词,但大多数孩子都只会背诵诗歌,并没有深入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诗人心境、表达意图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对诗歌文化背景的讲解,融入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及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时间等,教师在讲解诗歌之前,需要搜集大量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再进行课堂上的教学。教师在讲解时,适时进行合作探究,巧妙地进行知识点拨,弥补学生的知识盲区,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更加容易把握诗中的意境。
例如,当教师讲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作者杨万里通过对西湖美丽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对自己朋友林子方的眷恋,诗人的语句并没有太多修辞,六月的西湖虽然与其他季节有所不同,但是却非常让人留恋,通过景色的描写来影射人的情感。在对整首诗进行讲解之前,教师要将诗词创作的背景进行交代,林子方举进士之后,曾经担任直阁秘书,这时候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同时两个人也是很好的朋友,当林子方要去福州任职的时候,杨万里去送行,在西湖边写下了这首诗。当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充足认识后,再去欣赏其中的字词句,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二、课中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诗歌情境渲染,加入声画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比较强,教师除了借助口头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诗歌的朗诵,进行诗声画结合,丰富课堂的样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侧面表现古诗的情境。例如,教师在讲解《绝句》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黄鹂鸟在柳树上“唱歌”,白鹭排成行飞上蓝天的自然景色,还可以让学生安静地用心去感受,让学生沉浸在所营造的情境中,加强对诗歌情感的感受。学生通过感性的理解,尝试从音乐板块来理解诗歌意境,类比诗歌的“音乐符号”,教师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对诗歌的自我理解也会涌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对于诗歌的理解也会锦上添花。通过这种方法,课堂的教学氛围与模式都有所变化,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会出现萌芽,同时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表达能力,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好处。
(二)促进想象迁移,感悟诗歌意境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快,思维散发力广,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思考、想象、分析诗歌,更深切地感受诗歌意境魅力。教师可以抓住诗歌的“留白”,根据古诗的意境、诗人写作心态,在古诗的情感基础之上,由“一引多”的方式,展开学生合理的想象力,学生所能联想的,社会经历,生活常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发言,多种思想叠加,形成诗文浓厚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学生的诗文敏感度会有所提升。
三、课后引导学生吟诵,品味诗人的内在心境
学习诗词,学生必须要先认识字,而后,再进行朗读、吟诵。学习古诗词,必须要学会朗读,一定程度上的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教师教学当中,教师要有诗歌的粗读、细读、精读标准,在课堂上有合理地安排,把学生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引入诗歌意境中。学生在诵读当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绘画美、意境美,能够摸索出诗人想要在诗歌中体现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泊船瓜洲》时,地名、山峰、长江,以及动词的使用,学生在诵读这首诗时,诗人在诉说自己的现状,最后一句反问,问道读者心中。教师在讲解时,应注意“绿”使用的绝妙之处,点出时节已是春天,长江两岸已经满是绿意了,而诗人最后却问,我何时才能返回家乡?学生在品读时,在诗人所表现的意境之下,品析诗人的感受,揣摩诗人的心思,学生的思考能力会逐渐地得到锻炼与提升。
古诗词教学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过程,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前世今生”,才能通过其中的意境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结束语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不同的年龄去读古诗词,都可以从中体味到不同的意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诗歌情感,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带领学生有效地学习古诗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通过意境交融法,让学生体会诗歌自身韵味,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露萍. 浅谈古诗词意境教学改革之策略[J]. 教育, 2017(2):186.
[2]钟彦惠.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创设意境的几点策略[C]// 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17.
[3]陈娟群. 情境重现意境体验——浅析小学古诗词的情境教学策略[J]. 课外语文, 2019(15):55.
[4]张玲. 关注意境,引领课堂——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 散文百家旬刊, 2016(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