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新材料作文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方向,而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一般有着很强的理性思辨,这就导致议论性文体成了学生高考作文的首选,高考议论性文体与记叙性文体9:1的悬殊可见议论文在学生选择中的权重,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有多好,当下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现状依然堪忧。往往在审题立意、构建框架之后,学生却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缺乏使得作文的论证牵强、干瘪、无力。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着以材料作文“咖啡与杯子”为例,帮助学生打开议论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思路。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粗糙,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阅读此则材料之后,学生在审题上基本上没有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咖啡”与“杯子”,从中找到正确的立意角度——注重内在。
但是,学生在审题立意这一关通过后,却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要么找不到支撑观点的合适素材,要么素材有,但都是陈旧的,缺乏新颖性。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打开作文素材思路,从平时的生活见闻、社会热点和经典阅读中去提取素材,分析论证观点,让自己的文章有理有据,厚实有力。
一、留心生活素材,让作文更接地气
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提炼”。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素材这扇窗,让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这样才能把生活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去。只有把生活素材作为论证依据,才能使议论文的论证更加的真实、可感,更容易让人理解、接受,从而使作文显得更接地气并能获得心灵上的共鸣。
“注重内在”这一角度的生活素材其实有很多,只要学生开动脑筋,回味生活相关的人、事、物,就可找到非常恰当的素材来论证这一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平时爱吃的食物角度打开思维,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臭豆腐、糟鱼、榴莲等这些外臭而内香的食物;也可引导学生从乡里俗语角度打开思维,“绣花枕头稻草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俗语同样从反面强调内在本质的重要。这些生活中随手可取的素材,都是最草根的素材,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素材,如果学生在论证的时候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这些素材,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必定能因为贴近生活而有情味,因为熟悉而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二、关注热点素材,让作文视界更开阔
社会热点事件往往能折射出时代气息与精神风貌。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援引社会热点,才能彰显出时代精神,更能体现出当代青年关注社会民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得议论文议论深刻厚重。
“注重内在”这一角度的热点素材比比皆是,学生每天都可以从网络、报纸等途径获得大量的社会热点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平时喜好的角度打开思维,90后的学生很多会关心“明星”生活,“明星嫖娼”“明星吸毒”“明星醉驾”等社会热点素材,从反面来论证人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光鲜,还要注重内在修养那是再恰当不过了;而“布鞋院士”“教授忠告女儿内外兼修,不要追求花瓶式的漂亮”这样具有正能量的热点素材恰好能与前面的素材构成对比论证。这些热点素材都是学生每天茶余饭后用来消遣的材料,如果学生在论证的时候能灵活地镶嵌在作文中,必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作文视界开阔起来,也使得文章观点因有热点的支撑而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深刻性。
三、汲取经典营养,让作文格调更高远
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读者挑剔的结果,经典的力量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在阅读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广大的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与经典为伴,读了不少的书。阅读是输入,而写作其实就是阅读的延伸,是输出,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将经典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而因让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汲取经典的营养,让我们的议论性文章因经典的助力而更具说服力,更有思辨力。
“注重内在”这一角度的素材经典里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经典的名句、人物、故事等角度寻找适合立意角度的素材。有些学生会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心灵美是潜于内心深处的美”等非常契合立意的名句作为论据;也有些同学会想到“鞋匠格拉斯兄弟”“外表丑陋而心地善良的伽西莫多”等形象作为论证的典型例子作为论据;有些同学可能想到“身材矮小而智慧的晏婴出使楚国”“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编著《兵法》”等故事让论证变得更有文学意蕴。如果学生善于在阅读经典时对素材作些分类积累,平时在写作议论文时贴切的素材就会俯拾皆是,而来自经典的理论论据与事例素材一定会让学生的作文在沉稳中平添厚重感。
总之,不要让学生总以为自己离议论文的素材很远,囊中羞涩,一贫如洗。其实议论文的素材无处不在,生活是活教材,只要留心观察;社会是大杂烩,只要放眼挑选;经典是百宝箱,只要学会巧妙借力。多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多一双智慧抉择的眼,多一个静下心来多向思维、辩证运用的习惯,议论性文章同样可以有浓浓的生活理趣和动人心弦的感召力。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粗糙,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阅读此则材料之后,学生在审题上基本上没有问题,大多数学生能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咖啡”与“杯子”,从中找到正确的立意角度——注重内在。
但是,学生在审题立意这一关通过后,却迟迟下不了笔,究其原因,要么找不到支撑观点的合适素材,要么素材有,但都是陈旧的,缺乏新颖性。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打开作文素材思路,从平时的生活见闻、社会热点和经典阅读中去提取素材,分析论证观点,让自己的文章有理有据,厚实有力。
一、留心生活素材,让作文更接地气
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提炼”。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素材这扇窗,让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这样才能把生活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去。只有把生活素材作为论证依据,才能使议论文的论证更加的真实、可感,更容易让人理解、接受,从而使作文显得更接地气并能获得心灵上的共鸣。
“注重内在”这一角度的生活素材其实有很多,只要学生开动脑筋,回味生活相关的人、事、物,就可找到非常恰当的素材来论证这一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平时爱吃的食物角度打开思维,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臭豆腐、糟鱼、榴莲等这些外臭而内香的食物;也可引导学生从乡里俗语角度打开思维,“绣花枕头稻草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俗语同样从反面强调内在本质的重要。这些生活中随手可取的素材,都是最草根的素材,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素材,如果学生在论证的时候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这些素材,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必定能因为贴近生活而有情味,因为熟悉而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二、关注热点素材,让作文视界更开阔
社会热点事件往往能折射出时代气息与精神风貌。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援引社会热点,才能彰显出时代精神,更能体现出当代青年关注社会民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得议论文议论深刻厚重。
“注重内在”这一角度的热点素材比比皆是,学生每天都可以从网络、报纸等途径获得大量的社会热点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平时喜好的角度打开思维,90后的学生很多会关心“明星”生活,“明星嫖娼”“明星吸毒”“明星醉驾”等社会热点素材,从反面来论证人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光鲜,还要注重内在修养那是再恰当不过了;而“布鞋院士”“教授忠告女儿内外兼修,不要追求花瓶式的漂亮”这样具有正能量的热点素材恰好能与前面的素材构成对比论证。这些热点素材都是学生每天茶余饭后用来消遣的材料,如果学生在论证的时候能灵活地镶嵌在作文中,必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作文视界开阔起来,也使得文章观点因有热点的支撑而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深刻性。
三、汲取经典营养,让作文格调更高远
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读者挑剔的结果,经典的力量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在阅读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广大的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与经典为伴,读了不少的书。阅读是输入,而写作其实就是阅读的延伸,是输出,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将经典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而因让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汲取经典的营养,让我们的议论性文章因经典的助力而更具说服力,更有思辨力。
“注重内在”这一角度的素材经典里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经典的名句、人物、故事等角度寻找适合立意角度的素材。有些学生会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心灵美是潜于内心深处的美”等非常契合立意的名句作为论据;也有些同学会想到“鞋匠格拉斯兄弟”“外表丑陋而心地善良的伽西莫多”等形象作为论证的典型例子作为论据;有些同学可能想到“身材矮小而智慧的晏婴出使楚国”“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编著《兵法》”等故事让论证变得更有文学意蕴。如果学生善于在阅读经典时对素材作些分类积累,平时在写作议论文时贴切的素材就会俯拾皆是,而来自经典的理论论据与事例素材一定会让学生的作文在沉稳中平添厚重感。
总之,不要让学生总以为自己离议论文的素材很远,囊中羞涩,一贫如洗。其实议论文的素材无处不在,生活是活教材,只要留心观察;社会是大杂烩,只要放眼挑选;经典是百宝箱,只要学会巧妙借力。多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多一双智慧抉择的眼,多一个静下心来多向思维、辩证运用的习惯,议论性文章同样可以有浓浓的生活理趣和动人心弦的感召力。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