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箭双雕:即可解除学生的烦恼,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能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及学校政教的德育工作。
一、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多年来的教学证明了这一点。这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心理方面,课堂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近年来注重创建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及时肯定和表扬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热情启发和耐心等待暂时回答语言表达出了障碍的学生;从关爱的角度纠正错误答题的学生,挖掘他们的思维闪光点。同时自己偶尔犯了错也应及时承认,不以“权威”压人,学生体会到的就不仅仅是被尊重和期待,还会产生一种只要努力学习,可以超出老师的心里,这样不仅巩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的课堂是这样构建的:一、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感受被教师关注的愉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二、课堂上激情澎湃,尽量用形象的语言和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协助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正面因素,如为人处世的方式、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等等。因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语文教学对辅助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德育工作的作用,就谁也不能抹杀了。
无数的事例证明: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年级特征。
1.初一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问题较多;初二学生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易出现过激的行为;初三学生面对考试、分数、名次等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直接讲道理,效果往往不佳。笔者以教材内容为蓝本,拓展延伸对学生潜移默化,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进而矫正心态。
2.进入初二,学生自身的不足日益显现,名次差距逐渐拉大,分数、成绩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少学生很难正确的自我定位,渴望成功却遭遇失败,极易产生挫折感及心理失衡。为此,我和学生一块研读余秋雨的散文《为自己减刑》,让学生认识到,把竞争对手当监狱,把别人的每项成果当成无法忍受的酷刑,那是自己给自己判刑,唯有打开心灵的桎梏,方能清醒地自我认知,从而自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3.到了初三,成绩、名次、父母的期望、学校的严格管理等压力明显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达到了巅峰。整个学年,大约有半个学期是在复习学过的知识,基础不好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肩负沉重的精神压力,又要面对枯燥乏味的复习和接二连三的模拟训练的初三学生,心理状态特别不稳定,有效减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向学生讲述了才高八斗的苏东坡如何屡遭迫害却依旧能豁达长寿,写出惊世骇俗之作的事迹,讲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谛,学生从中获取的是心灵的鸡汤。
科任教师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班主任那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不可能长篇大论地做思想工作,所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在课堂上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问,教材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好素材,需要教师长期探索与挖掘,寻觅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谱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春天。
(作者单位:427199湖南省桑植县第四中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多年来的教学证明了这一点。这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心理方面,课堂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近年来注重创建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及时肯定和表扬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热情启发和耐心等待暂时回答语言表达出了障碍的学生;从关爱的角度纠正错误答题的学生,挖掘他们的思维闪光点。同时自己偶尔犯了错也应及时承认,不以“权威”压人,学生体会到的就不仅仅是被尊重和期待,还会产生一种只要努力学习,可以超出老师的心里,这样不仅巩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的课堂是这样构建的:一、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感受被教师关注的愉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二、课堂上激情澎湃,尽量用形象的语言和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协助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正面因素,如为人处世的方式、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等等。因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语文教学对辅助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德育工作的作用,就谁也不能抹杀了。
无数的事例证明: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年级特征。
1.初一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问题较多;初二学生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易出现过激的行为;初三学生面对考试、分数、名次等易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直接讲道理,效果往往不佳。笔者以教材内容为蓝本,拓展延伸对学生潜移默化,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进而矫正心态。
2.进入初二,学生自身的不足日益显现,名次差距逐渐拉大,分数、成绩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少学生很难正确的自我定位,渴望成功却遭遇失败,极易产生挫折感及心理失衡。为此,我和学生一块研读余秋雨的散文《为自己减刑》,让学生认识到,把竞争对手当监狱,把别人的每项成果当成无法忍受的酷刑,那是自己给自己判刑,唯有打开心灵的桎梏,方能清醒地自我认知,从而自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3.到了初三,成绩、名次、父母的期望、学校的严格管理等压力明显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达到了巅峰。整个学年,大约有半个学期是在复习学过的知识,基础不好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肩负沉重的精神压力,又要面对枯燥乏味的复习和接二连三的模拟训练的初三学生,心理状态特别不稳定,有效减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余秋雨的散文《苏东坡突围》,向学生讲述了才高八斗的苏东坡如何屡遭迫害却依旧能豁达长寿,写出惊世骇俗之作的事迹,讲述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谛,学生从中获取的是心灵的鸡汤。
科任教师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班主任那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不可能长篇大论地做思想工作,所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在课堂上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问,教材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绝好素材,需要教师长期探索与挖掘,寻觅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谱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春天。
(作者单位:427199湖南省桑植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