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wy1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多数高校均已开设、建立,因其专业性质不同、学科建设方向不同,又可以划分在两个不同领域之中。一个是偏向于艺术设计的人文学科领域;另一个则是以产品设计为代表的理工学科领域,二者既有学科建设上的相似之处,又有各自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仅就个人观点,我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兼容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系下更为合理,其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工业设计专业从设计史上是以德国包豪斯学校的建立为里程碑的,而那时期从事工业设计教育活动的设计师、教师、学员大多是建筑设计师,他们都具有良好的理工科知识体系,对材料、工艺及力学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当时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方向也是在充分考虑这一情况下制定的。目前,我国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有相当一部分仍在沿袭当时的课程内容。
  其次,工业设计的最终设计目标是设计一种能为大多数消费者认可的,可以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方便易操作的产品,并将之投放于市场流通,成为热门抢购商品。这样的目的就需要设计师不单纯是将设计方案停留在纸上或计算机中,而是要在工厂中进行加工、生产、组装等,最后在市场上流通,其过程要求设计师掌握一定的理工科知识。
  最后,在理工科院系下兼容工业设计专业可以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经常与其他专业的理工科学生交流,学到更多的生产知识;利用理工科院系下的加工设备及技术手段,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方案不单单停留在效果图阶段,可以试制出验证模型,为下一步投入生产做好准备。
  基于以上三点,工业设计专业兼容在理工科院系之下是有着更大的优势的,那么具有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特色的基础课程教改方向也要与人文学科院系下的工业设计专业有所区分。这里以设计素描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的代表进行分析,原因是本课程一般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工业设计专业、树立自信心及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人文学科院系下的相近设计专业更加注重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强调艺术性的创作;而理工学科院系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则注重学生对透视规律、客观事物的结构与形体、材质等的表现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因此,出现了艺术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性,而这也正是本文认为具有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特色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重点应以结构素描为主,光影素描、速写为辅的重要论据。
  光影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影素描(也称之为全因素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也称之为结构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光影素描作为一种素描形式,它的雏形和胚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于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基本遵循的规律,可说已相对确立。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虽说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是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为正确理解素描在绘画艺术与设计艺术中的差异性,下面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观察通常理解为“看”,“看”是要求画者整体地、比较地、有联系地观察对象的全貌和本质。整体观察的原则是光影素描与设计素描都必须遵循,除了整体观察之外,设计素描还得更加注重立体的观察方法。光影素描的所谓“立体观察”,是指观察时注意对象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物,其视点是固定的,对象的位置也是固定的。设计素描的立体观察是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写生对象的位置不需固定,可以经常移动,是全方位的立体观察,有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测量也是观察手段之一。设计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地观察的过程中,不同于光影素描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
  由于设计素描是为了锻炼表达设计意图能力这一目的,它的构图要求没有光影素描那样讲究。在单个物体的构图,只要注意上下左右的范围,四周留出适度的空间就行,表现的对象可以安排在画面正中。设计素描的虚实变化也不太强调。不像光影素描那样把后面的物体画得过虚,因为这对全面、透彻地分析理解物体结构是不利的。构图安排属于审美范畴,设计素描首先要考虑的是分析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所以其构图设想只要不与总要求抵触就行,对统一均衡多考虑一些,而对虚实、疏密也不强调过分,否则就会损害设计意图的表达。
  二、方法步骤方面的差异性
  光影素描掌握了作画步骤,通过几个阶段的逐步深入,通晓了作画的全部过程,也就基本上领会了素描方法的要领。但光影素描的学习,到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之后,允许而且有必要突破某些步骤的束缚,打破某些清规戒律,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可以允许不择手段、不拘常法的特殊艺术处理,这是光影素描作为美术基础的绘画性特点所决定的。正如古人所谓:“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无法是为至法”。可见对于光影素描来说,掌握方法步骤,只不过是手段而已,方法步骤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画面效果。
  对设计素描来说,作画的过程比画面的效果更重要。设计素描是以表达设计意图为目的,重点就是要放在理解领会对象的结构方面,它强调领悟结构比效果更重要。领悟结构必定要通过有条不紊的作画步骤才能达到。正确的、规范的方法步骤,同时是分析、理解、思维、领悟、推理的过程。作画的步骤不乱,思路清晰而有头绪,在结束阶段就顺利地达到理解形体结构的目的。
  光影素描在定点切块、抓基本形阶段,一般不硬性规定首先抓准哪一条线条,而是注意整体感受,抓住线条之间的比例、斜度关系。设计素描则不然,它要求在开始阶段必须先抓基准线。基准线确定后,根据透视的有关原理画出另外两条透视缩减更为强烈的边线,从而得出准确的基准面。
  光影素描的定点、切块、抓基本形不能完全等同于设计素描的基本体块。光影素描强调的是整体感受,它是以直觉为前提的,主张抓住“第一印象”,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而设计素描从抓第一条基准线开始,就得积极开展理性思维,一刻也不能離开透视原理的运用。每个点位的高低左右,每条线条的长短斜度,每个形状的大小宽窄都得有一定的透视依据,都得接受透视原理检验,不能仅停留在感觉上“合适”与看上去“舒服”就行的表面效果。
  三、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异性
  光影素描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明暗调子,光影素描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分析明暗规律与理解结构。它要求画者以明暗层次为手段,充分地、生动地表达客观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氛围感以及某种程度的色感(指色度区别)。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主张紧扣专业要求,主要用简练、明了、准确的线条表达形体结构,尽量避免明暗手段。线条的价值在于准确,在于符合透视规律,因此设计素描对比例尺度的要求尤其严格。
  为了适宜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来进行造型,设计素描写生对象的照明不用打灯光,多用自然光、漫射光,或者采用多光源的光照,“光”不是设计素描的主角,表达和理解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才是目的。
  光影素描的绘画性,决定了它以画面视觉效果为最终目的,因此,明暗调子是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设计素描的专业性决定了它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
  四、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由于光影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光影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的表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画面效果的标准。设计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形体结构表达得是否正确、科学,是衡量设计素描画面效果的标准。
  首先在空间与立体的表现方面,一些画得比较充分深入的明暗光影素描,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十分真实生动,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然而,这是一种诉诸于感觉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和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要求不能完全等同起来。设计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设计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关于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的感性认知,而是决于思维的推理。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设计师用设计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达对产品的最初设计意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实实在在的产品的样式和造型。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是平面的表现终究要向立体的表现过渡,而这种能力与光影素描的空间感表达完全是两个概念。
  其次在形象的典型细节表现方面,设计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它要说明形体是什么构成形态,它的局部或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为了在画面上说明这个基本问题,就要排除某些细节表现。设计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现实的形体中提炼、概括出来。光影素描与设计素描虽然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内涵不尽相同,很多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总之,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素描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光影素描的形式也在发展,同时设计素描也作为一门独立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深入到素描的教育中。它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光影素描的特殊要求和规律,探讨和通晓这些要求和规律的专业特性,也就是為具有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特色的设计素描课程教改方向找到新的突破点。
  最后,再次重申本文的意见,那就是具有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特色的设计素描课程应该重视理性思维的培养、三维空间想象的能力及手、脑、眼三者的协调、配合,以结构素描为主,光影素描、速写为辅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意志品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一个人能否成功、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堅强的意志品质,在影响一个人成就大小和事业发展以致整个人生方面尤为重要,而优秀的意志品质并非与生俱来,一个具有自制力、主动、果断、坚毅性格的人,能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够更好地正视现实、克服困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近几年来,出现心理问题的研究生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经过对入学和毕业生的
期刊
为配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的语文教学也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上做了一些调整。在语文的课程改革中我深刻感受到语文教学已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集多种表现信息的媒介如文字、图像、声音、幻灯片、电脑等手段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普遍。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
期刊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国家发展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技术设备升级换代,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专业英语的学习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适应工学特点、结合人才培养要求,以应用能力为核心。鉴于专业英语在日后工作的重要性,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树立良
期刊
衔接在辞海里解释为互相连接。在教育领域里是指两个邻近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在这里幼小衔接是指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  由伯恩斯坦提出的教学模式观点来分析,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活动属于“能力模式”,学习活动以计划和主题的方式呈现,学科知识分类不明显,学习空间弹性大,学
期刊
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运作的过程,并且两者共同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也制约着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水平。它们相互协作掌控下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心理机制源。所谓心理机制活动,即包括经验和知识的建制积累过程,也包括碰到新情景时,为解决问题,而引发的思维与技术手段的冲突、从而唤起对记忆中储存的解决类似问题经验方法的运用和复制的反应程度。  学生的学习是
期刊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面临本科专业评估的各项学校建设,另一方面更需引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机制是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项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等各种情况下,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在面临这一现状时,所
期刊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江苏)的要求,学生要具备以下能力: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杂志,获取主要信息;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測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要达成上述目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灵魂,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构建教育的生命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是永远不朽的师魂,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期刊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系统、通讯技术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学校各类资源数字化,并能够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去控制和操纵整个学校的事务,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服务。笔者所在的学校是襄阳市示范高中,湖北省“
期刊
一、“民生”之缘起——“民本”思想  “民”的概念是相对于“君”而言的,但二者却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广义上的“民”,泛指不做官的人都称作“民”,它包括不做官的奴隶主贵族、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狭义来说,“民”一般专指从事手工、体力劳动的被统治者。孙中山思想中的“民”就属于这一类。“民本”思想是一种论述“民、国、君”三者关系的政治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君主有了国家才能称为君主,所以君主要以国家作为为政的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