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吟诵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感人诗作《满江红》,其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意境犹为壮烈,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同样饱含着一种激昂之气。这两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除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外,也同时说明了当时贺兰山下的西夏王朝是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当年强盛的西夏灰飞烟灭了,湮没得找不到任何踪迹。在时隔千年之后,电视连续剧《贺兰雪》重新勾起了人们探访西夏神秘历史的愿望。我们一行三人,怀着浓厚的兴趣,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来到了古称兴庆府的宁夏银川。
站在三层楼顶的观览台上,放眼这银川西部、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在萧瑟的秋风中让人感觉更加荒凉和寂寥。那一座座馒头形状的大土丘下面,以头枕青山、脚依黄河之势分别埋葬着当年大夏国九位统治西中华半壁河山的君王。
陵园地处一块干涸的荒原,除了少许骆驼刺和低矮稀落的红柳等耐旱植物之外,再没有别的植被,有别于中原王陵的那种树木繁茂、烟云缭绕的皇家气象。陵西雄伟的贺兰山舒展着它那粗犷宽大的身躯,由北向南蜿蜒而去。夕阳的余晖把褐黑色的山脊镀了一层闪亮的金光,又透过山隙将光柱射向大山的东麓。山梁、沟壑和王陵被衬托得明暗陆离,更显得苍茫浑壮。西夏的王者之陵为什么偏偏选在这寸草不长的戈壁之上?今天看到这样的景象,人们才恍然大悟,真正了解了西夏统治者的良苦用心。当年他们金戈铁马,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所向披靡,攻城掠地,气吞万里如虎,这气魄,这威势,不正像这高峨雄浑的贺兰山,不正像这一望无际、粗犷宽广的大漠戈壁吗?这就是草原民族的精神象征和追求,是他们十分钟情的王者之气!
漫步在陵区的碎石道上,纵目四观,始觉得这座王陵布局有序、气势恢宏,占地面积与中原的王陵差别不大。陵区当年各种设置的遗迹清晰可见,每座帝王陵墓均有一个“裕、嘉、泰”一类意义深刻、颇具文雅的名字。每座陵墓自成一体,座座墓区连成一个整体的西夏陵园,犹如分章则独具特色、合卷则构成了一幅宏伟画卷。那一个个高大浑圆的土丘千百年来矗立在这蓝天白云之下,经受着狂风暴雨的洗礼,麻麻点点、沟沟棱楞,显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假若西夏不被蒙古人所灭,陵园不被焚烧破坏,西夏国的历史记载和遗迹可能会比现在清晰得多,党项民族也不会在今天杳无踪迹吧!可如今,一代王朝就只剩下了这上百个土丘,悲凉孤寂地堆立在荒凉的原野。
从陵园博物馆通往3号墓泰陵的道路虽然看似不远,但步行起来却遥远而漫长,使人有种步艰神疲的感觉。这座大墓一定埋葬着一位西夏最为显赫的人物,不然怎会如此高大显赫呢?那么他又是西夏历史上的哪位帝王呢?正在猜测之际,导游姑娘嗓音清脆的解说适时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正是西夏王朝开国君主李元昊的陵墓。它的硕大和雄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了李元昊在西夏王朝的特殊地位。陵墓虽然一片荒凉,但展览馆中栩栩如生的腊像却再现了李元昊当年叱咤风云的风姿和不寻常的经历,以及他为大夏建立的丰功伟绩。
正是这位雄才大略的李元昊在袭位登基之后,改变了其父李德明的柔顺政策,迅速进行了立国建制、定都扩疆、造文字、更衣冠等一系列措施。其发动的三川口、麟府丰、好水川、定川寨四役皆捷,连败宋军,奠定了中国版图上宋、辽、夏三雄并存、三足鼎立的“后三国”时代。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形成了一个雄踞西北近200年的王朝。
李元昊的灭亡,归根结底败于他的骄横和放纵。建立了党项人空前绝后、丰功伟绩的他,后期目空一切,傲视天下。在他的心底,这个世界上除了老天之外就只有他是至高无上的。他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整天沉浸在醉生梦死的状态中,除了饮酒就是猎色。后来竟丧心病狂,鬼使神差地强夺太子宁令哥之妻为妃,必欲使之常寝身旁而后快。于是酝酿暴发了一场既有人伦又有君臣、父子、情敌各种因素相互掺杂纠缠的宫庭仇杀,倒于宁令哥仇恨的剑下。被削去了鼻子的他,终因无颜于世、羞愧难当,流血过多而亡。命运给一个无法无天的专制帝王安排了最为恰当不过的合理归宿。
比3号陵墓略小的封土丘是1号裕陵李继迁之墓。他是李元昊的祖父,是西夏与北宋分庭抗礼的第一人,2号嘉陵在1号陵墓西北部约30米处,墓主李德明是李元昊之父,李继迁之子,相较于其父、其子,他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开明和柔顺的君主,对宋朝采取了一条务实的称臣策略,稳住了东部,然后腾出手来开拓河西,为西夏国以后的雄起奠定了基础。他是个心中有数、避重就轻、讲究战略和策略的聪明君主,而其父与其子对于大宋在多数情况下则采取的是一条强硬路线。李继迁抗宋而自立,李元昊则干脆联辽制宋,以至称帝。
参观完这三个最大的陵墓,导游告诉我们:三个陵墓的主人是西夏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客人们千里迢迢来到宁夏,参观了这三个陵墓也就了解了多半个西夏,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绝大部分发生在这祖孙三代执政时期。我不仅在想,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李继迁抗宋自立起,到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祖孙三代用了66年的时间,在草原部落的基础上缔造了一个中华西部的少数民族国家。比起宋、辽相对弱小的它,夹在两大强国之间,要生存和强大起来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正因为初期的弱小和实力不足,他们只好向宋、辽同时称臣和受封。一旦实力强大到可以雄立于西北的时候,毅然决然拥兵自立,迫使宋王朝不得不组织重兵对西北防御。北宋的范仲淹、富弼等一大批朝廷高官都曾领兵守备榆林,作战防御的对象就是西夏。西夏的崛起,也印证了党项民族的智慧和勇敢。
黄昏时刻,参观完了主要景点,我们驱车离开陵区。回首西望,夕阳渐渐向雄伟苍茫的贺兰山后隐去,彤红的晚晖弥漫着山后的天空,酷似火光冲天。东南方阴云密布,隆隆的雷声由远而近,好像战鼓擂鸣,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两军鏖战的图景。它难道是西夏讨伐回鹘的战火再现?还是党项与蒙古决战的硝烟重燃?带着种种猜测和设想,我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终身难以忘怀的探秘、思古、敬仰、惋惜之旅……
站在三层楼顶的观览台上,放眼这银川西部、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在萧瑟的秋风中让人感觉更加荒凉和寂寥。那一座座馒头形状的大土丘下面,以头枕青山、脚依黄河之势分别埋葬着当年大夏国九位统治西中华半壁河山的君王。
陵园地处一块干涸的荒原,除了少许骆驼刺和低矮稀落的红柳等耐旱植物之外,再没有别的植被,有别于中原王陵的那种树木繁茂、烟云缭绕的皇家气象。陵西雄伟的贺兰山舒展着它那粗犷宽大的身躯,由北向南蜿蜒而去。夕阳的余晖把褐黑色的山脊镀了一层闪亮的金光,又透过山隙将光柱射向大山的东麓。山梁、沟壑和王陵被衬托得明暗陆离,更显得苍茫浑壮。西夏的王者之陵为什么偏偏选在这寸草不长的戈壁之上?今天看到这样的景象,人们才恍然大悟,真正了解了西夏统治者的良苦用心。当年他们金戈铁马,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所向披靡,攻城掠地,气吞万里如虎,这气魄,这威势,不正像这高峨雄浑的贺兰山,不正像这一望无际、粗犷宽广的大漠戈壁吗?这就是草原民族的精神象征和追求,是他们十分钟情的王者之气!
漫步在陵区的碎石道上,纵目四观,始觉得这座王陵布局有序、气势恢宏,占地面积与中原的王陵差别不大。陵区当年各种设置的遗迹清晰可见,每座帝王陵墓均有一个“裕、嘉、泰”一类意义深刻、颇具文雅的名字。每座陵墓自成一体,座座墓区连成一个整体的西夏陵园,犹如分章则独具特色、合卷则构成了一幅宏伟画卷。那一个个高大浑圆的土丘千百年来矗立在这蓝天白云之下,经受着狂风暴雨的洗礼,麻麻点点、沟沟棱楞,显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假若西夏不被蒙古人所灭,陵园不被焚烧破坏,西夏国的历史记载和遗迹可能会比现在清晰得多,党项民族也不会在今天杳无踪迹吧!可如今,一代王朝就只剩下了这上百个土丘,悲凉孤寂地堆立在荒凉的原野。
从陵园博物馆通往3号墓泰陵的道路虽然看似不远,但步行起来却遥远而漫长,使人有种步艰神疲的感觉。这座大墓一定埋葬着一位西夏最为显赫的人物,不然怎会如此高大显赫呢?那么他又是西夏历史上的哪位帝王呢?正在猜测之际,导游姑娘嗓音清脆的解说适时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正是西夏王朝开国君主李元昊的陵墓。它的硕大和雄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了李元昊在西夏王朝的特殊地位。陵墓虽然一片荒凉,但展览馆中栩栩如生的腊像却再现了李元昊当年叱咤风云的风姿和不寻常的经历,以及他为大夏建立的丰功伟绩。
正是这位雄才大略的李元昊在袭位登基之后,改变了其父李德明的柔顺政策,迅速进行了立国建制、定都扩疆、造文字、更衣冠等一系列措施。其发动的三川口、麟府丰、好水川、定川寨四役皆捷,连败宋军,奠定了中国版图上宋、辽、夏三雄并存、三足鼎立的“后三国”时代。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形成了一个雄踞西北近200年的王朝。
李元昊的灭亡,归根结底败于他的骄横和放纵。建立了党项人空前绝后、丰功伟绩的他,后期目空一切,傲视天下。在他的心底,这个世界上除了老天之外就只有他是至高无上的。他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整天沉浸在醉生梦死的状态中,除了饮酒就是猎色。后来竟丧心病狂,鬼使神差地强夺太子宁令哥之妻为妃,必欲使之常寝身旁而后快。于是酝酿暴发了一场既有人伦又有君臣、父子、情敌各种因素相互掺杂纠缠的宫庭仇杀,倒于宁令哥仇恨的剑下。被削去了鼻子的他,终因无颜于世、羞愧难当,流血过多而亡。命运给一个无法无天的专制帝王安排了最为恰当不过的合理归宿。
比3号陵墓略小的封土丘是1号裕陵李继迁之墓。他是李元昊的祖父,是西夏与北宋分庭抗礼的第一人,2号嘉陵在1号陵墓西北部约30米处,墓主李德明是李元昊之父,李继迁之子,相较于其父、其子,他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开明和柔顺的君主,对宋朝采取了一条务实的称臣策略,稳住了东部,然后腾出手来开拓河西,为西夏国以后的雄起奠定了基础。他是个心中有数、避重就轻、讲究战略和策略的聪明君主,而其父与其子对于大宋在多数情况下则采取的是一条强硬路线。李继迁抗宋而自立,李元昊则干脆联辽制宋,以至称帝。
参观完这三个最大的陵墓,导游告诉我们:三个陵墓的主人是西夏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客人们千里迢迢来到宁夏,参观了这三个陵墓也就了解了多半个西夏,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绝大部分发生在这祖孙三代执政时期。我不仅在想,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李继迁抗宋自立起,到李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祖孙三代用了66年的时间,在草原部落的基础上缔造了一个中华西部的少数民族国家。比起宋、辽相对弱小的它,夹在两大强国之间,要生存和强大起来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正因为初期的弱小和实力不足,他们只好向宋、辽同时称臣和受封。一旦实力强大到可以雄立于西北的时候,毅然决然拥兵自立,迫使宋王朝不得不组织重兵对西北防御。北宋的范仲淹、富弼等一大批朝廷高官都曾领兵守备榆林,作战防御的对象就是西夏。西夏的崛起,也印证了党项民族的智慧和勇敢。
黄昏时刻,参观完了主要景点,我们驱车离开陵区。回首西望,夕阳渐渐向雄伟苍茫的贺兰山后隐去,彤红的晚晖弥漫着山后的天空,酷似火光冲天。东南方阴云密布,隆隆的雷声由远而近,好像战鼓擂鸣,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两军鏖战的图景。它难道是西夏讨伐回鹘的战火再现?还是党项与蒙古决战的硝烟重燃?带着种种猜测和设想,我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终身难以忘怀的探秘、思古、敬仰、惋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