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教学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师的自身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是否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一个班级学生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教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及其自身的品德修养。
  学生只有对教师所上的课有兴趣,才会在课堂上全身投入,从而达到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保持的状态是:
  1.1用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水平去吸引学生。作为一位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吸收人类的精华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适应他们身心的变化。教师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敬佩,从而就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1.2常保持健康、爽朗的笑容去感染学生。微笑何以能产生如此神奇的魅力?因为微笑可以美化人的容貌,改变人的形象,和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可见,微笑是理解、友谊、赞美、成功。因此,希望教师们能好好地利用微笑,与学生架起友谊的桥梁。这样,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3用优美的教学语言、形体语言去陶冶学生。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要求会使用优美的教学语言和态势语言。教师的内在意向和广博的知识,是通过语言呈现给学生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师的语言,才能领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形象的刻画上多作努力。
  
  2.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具有的能力
  
  2.1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人教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2.3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实提高自己。
  总之,教师的自身形象以及数学教师应具有的能力是新课程初中教师适应数学教学的综合要求,更好的完成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基础。
  收稿日期:2008-08-28
其他文献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形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活动中笔者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疑”境,激发兴趣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知识,更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笔者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1.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
期刊
课堂教学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因此,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进行意境教学是陶冶学生的手段之一。  中学语文教材大多属于传神表意的抒情性作品(如诗、词、散文等),其中创造了大量的意境。通过这些意境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心灵世界,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我国诗歌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要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
期刊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其中,“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知力发展取决于良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知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
期刊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准、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其体会如下:    1.初读感知    使学生
期刊
写字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是学生形成一定书写技能,身心得到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其中,教师的书写示范是写字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取书写技巧的最佳方式。陈振濂说过:“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则是亲自拿笔做示范给学生看。”可见,这种示范在写字教学中的重要,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的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现程序。  我们平时指
期刊
阅读能力,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顺利地进行阅读的一种能力,是完成复杂阅读任务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提高学生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指的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或者说是对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的辨识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的起码要求,不具备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就谈
期刊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注重运用辩证法。  严慈相济,学生的身心正处在成长阶段,具有好动性,考虑问题不成熟,甚至常做些不计后果的事来, 做班级管理工作时,有时需要严厉,有时需要慈祥,严慈相济,因人而异。例如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蛮不在乎、屡犯错误的学生就必须进行严厉的批评,该处分的要坚决处分,让学生从小意识到
期刊
在初中学生学英语中,听、说、读、写是分不开的,都很重要。有些老师认为写就是默写单词或默一些重点句型就可以啦,写作是高中的事。忽视在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写作的习惯。以至很多学生在笔试测验中书面表达方面都不知所措,留空。笔者的做法是从初一就开始。    1.积累语言材料    1.1背诵对话和课文:写作需要积累语言材料,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自然就缺乏语言材料。但是课文里有很多好的语言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