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措施探讨

来源 :求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生产逐渐替代传统手工业,生产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不过代价却是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该加强注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观教育;渗透措施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自筹课题“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视野下唤醒未来公民生态自觉意识的实践研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自然与人类的矛盾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也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日程。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其中存在很多生态观方面的内容,将其合理展示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因为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侧重于考点知识的教授,对其他内容比较忽视,不注重生态观教育的渗透,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并且结合实际合理渗透生态观教育。
  一、生态观教育概述
  生态观教育其实是从环境教育演变而来的,最早是在1948年被提出,人们认为此观念能够转变教育现状,给社会和自然发展提供助力。具体来说,生态观教育其实就是教育者有计划性、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生态观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态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从本质上而言,其实这就是一种特殊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然后可以有意识地调控各种不良行为。
  生态观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生态知识教育。生态观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生态科学内容基础上,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生态学知识,所以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再将其合理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生态观,促进生态观教育目标的达成。二是生态价值观教育[1]。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认识到自然的价值,然后能够自发性地采取行动进行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三是生态情感教育。情感是行为的重要动力来源,所以在生态观教育中必须得加强对其重视,采用合适的手段使学生能够对自然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情感认同,进而在以后面对相关问题时,可以积极践行自身的生态行为。四是生态行为教育。所有的理论知识教授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实践,这是生态观教育的重点所在,只有当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才能代表生态教育的成功。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力度不足
  就生态观教育情况来看,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没有作出严格的要求,所以很多高中学校对其不是很重视,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比较忽视生态教育,严重阻碍了其有效的发挥[2]。在这种背景下,甚至还有很多教师对于生态观教育都不是很理解,即便认识到其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渗透,最终取得的效果自然也很不理想。
  (二)应试教育影响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高中学校都十分看重升学率,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基本都围绕着考点组织开展教学,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对于生态观教育这种和考试不相关的内容,则不是很重视。
  (三)教师生态素养不高
  就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很多教师都觉得生态教育对学生的健康生态观有着很大的作用,不過在教学目标制定中,部分教师却没能很好地渗透这方面的内容,缺乏教学目标的引领,学生自然很难有效形成健康的生态观。究其原因,部分教师对于教材内容挖掘不足,并且不重视拓展,导致学生生态素养缺失。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措施
  (一)深入进行教材的分析与挖掘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生态观教育的基础。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并将教学理论与实际意义进行有效结合,以便将教材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课前,教师先从整体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并将各个章节的知识进行有效衔接[3],之后再在课上进行完整的教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种群和群落”这一节知识教学中,其中主要包括种群特征、结构以及数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为此,教师便可以将其与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有效的融合,然后借助相关实例,带领学生分析讨论人类活动怎样影响到环境和群落的演替等,使得学生可以从宏观角度明晰本节知识,了解到生态被破坏的历史,进而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并且在实践中有效贯彻。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关乎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借助巧妙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思考与好奇心。之后,教师再进行问题的分析、讲解,并通过此增强学生的生态认知。课堂导入作为教学初始环节,对于整体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加强重视,通过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态环境现象巧妙导入,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畅开展做好铺垫。
  (三)组织开展多元化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强的预测与指导作用,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不足,也能对教师的教学优化提供依据。所以在生态观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评价方式,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不再局限于学生对生态观知识的掌握,更得考察学生的生态行为表现和生态认知水平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纸笔测试方式,而是说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引入。就学生的生态行为表现而言,依靠纸笔测试很难得到表现[5]。为此,教师便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手段,如成长记录、访谈记录等。就前者来说,能够直观看到学生变化的过程;后者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对生态观的态度,对于教育改进和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必定能为生态观教育的渗透提供助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所以需要我们加强爱护,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更应该将环保意识扎根心中,并且实践。为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态观教育内容,然后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体现。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以便学生学以致用,达成进一步巩固的良好效果,这样,才能促进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使得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王柏玲.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11):283.
  [2]李加政.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观教育的途径[J].环境教育,2017(09):46-48.
  [3]梁润华.探讨生态观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科学咨询,2019(22):92.
  [4]万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157.
  [5]陈红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15,30(02):37-40.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在2016年9月提出的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教育素养要求,各个学科根据本学科的教育特点明确了自身对于核心素养的标准和要求。美术学科以单元式的体系提出了关于美术的五大核心素养要求:图像的识别、美术的表现、文化的理解、创意的实践以及对于审美的正确判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以美术的形式解决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还可以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核
期刊
摘 要: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文化决定教育,教育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发展地域文化的教育内容及资源,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选择以幼儿喜欢的游戏为切入点,以多种途径挖掘有教育价值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从中获取符合幼儿需要和发展的内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化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独立性的行为总结或者获取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維的产生。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自主探
期刊
摘 要:班干部是整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支柱力量,也是班主任做好各项班级工作的助力。本文着重研究群众学生对于班干部自身及班干部权力的认识与看法,从班干部权力的形成、班干部权力的表现、班干部权力的异化的角度来探讨如今小学班干部制度存在的問题,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议,如班干部的产生方式应更具有民主性、不能对班干部和群众学生之间的差别加以定性、加强对班干部权力的监督和营造较为民主的班级气氛。  关键词:班干部;
期刊
摘 要:孝文化是中小学道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面对中小学生“孝”意识淡薄、“孝”教育缺失、“孝”行为不足的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形成合力,共同为传承优秀孝文化营造氛围。  关键词:孝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道德教育  基金项目: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一般课题“中小学道德教育体系下孝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2019ZJY05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问题研究”一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模块,但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问题研究”展开了详细讨论,分析了“问题研究”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借助项目式学习方式,提供一种突破高中地理“问题探究”教学困境的可能。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研究;项目式学习;教学困境;突破  “问题研究”教学相比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问题进行研究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也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堂课,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决定性作用。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才能有效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笔者通过“三下乡”的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学前儿童家庭,采用田野调查法了解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表现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父母与儿童间缺少有效的交流、家园合作意识淡薄等。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德善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很多优秀理念对当今社会仍有较大影响。因而孩子从小接触传统德善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教育渗透。近几年吴江区针对学生德善品格的培养也设计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培养目标与方案。本文以二年级的一次德善文化班会课设计为例,分析在实践中的所得。  关键词:中国传统德善文化;班会课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期刊
摘 要:统编教材的新特点之一即为“语文要素”的整合与融入,“语文要素”的融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可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教师要直面教材,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本文首先对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必要性加以阐述,其次,以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批注式阅读单元为例提出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落实语文要素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批注单元 
期刊
摘 要: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每天信息的主要来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与教师在学习和授课过程中都发生着变化。将翻转课堂教学和碎片化学习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本文围绕碎片化学习的体现方式、翻转课堂教学的特点、翻转课堂教学结合碎片化学习的优势三个方面,化整为零让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加自由化,同时将翻转课堂融入教学,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成为探究新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