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化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化工时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普通高校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于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化学课程,充分挖掘该项课程的思政资源,融入中医药文化及工匠精神等多种思政要素,具有专业课堂教学与德育培训的双重意义.通过运用案例设计、分组讨论、实践教学等方法,并紧扣地域特色,开展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和现代科学思维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其他文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材料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阐述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基本关系,主要涉及到的材料有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具备从材料的宏观及微观结构进行思考,进而分析材料各类性能优劣的理念.但目前,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大多数只是照本宣科,对常规的四种材料结构进行讲解,并没有选择性地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本文以面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教改方向与原则的探讨为课题,以新工科教学为背景,从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准确的层流燃烧速度预测模型可为发动机数值模拟提供输入参数,对实际内燃机设计和改进有重要的意义。CHEMKIN数值模拟软件结合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可以得到准确的层流燃烧速度预测结果,但和发动机模拟软件耦合运算时成本太高,简化机理又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本文基于大量的C1-C4烷烃燃料层流燃烧速度的数值模拟数据,分别利用机器学习多变量线性回归、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了C1-C4烷烃燃料层流燃烧速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也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高校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有机化学的教学更加有意义.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课程建设为中心,阐述了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新工科背景下,为了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本文从实验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改革和管理机制的构建等角度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
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大创项目选题在高校化学类大创项目中具有代表性,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保障机制,以学生为要素的推进机制,以学校及社会为基础的领导机制相结合而成的运行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在大创项目中的有机结合,多方面的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及科研探究的能力,同时为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水平提供新的途径.
物理化学提供应用于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药学各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本文通过教学试验证明过程性考核模式可以提高主、被动学习型学生的物理化学成绩,对消极学习型学生的成绩影响不明显.
为了解决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两个困境:物理化学实验原理抽象、实验需现学现用的仪器多,提出“雨课堂+翻转课堂”的物理化学实验微课教学式.在物理化学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这两个学习困难处,设计制作微课.采用“雨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物理化学实验课前将微课教学视频上传到雨课堂平台,将传统的“教师实验课堂讲解”内容作为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物理化学实验中的问题和完成实验任务;课后及时总结.与传统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比较,采用“雨课堂+翻转课堂”的实验微课教学,能解决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困境,提升学生的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性好等优点,但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脆性显著,掺入纤维和配置箍筋是改善其脆性特征的有效途径。目前,在轻骨料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单掺纤维和混杂纤维分别为钢纤维和钢-聚丙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最显著的优势是“轻”,但钢纤维会增加自重,采用轻质高弹模的碳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混掺至轻骨料混凝土中,是一种保持其优点、改善其性能的方法,且其在箍筋约束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有待研究。因此,本
移动终端、智能感应终端设备的快速增加,以及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使得全球数据总量快速增长,同时,用户对数据应用的实时性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海量非结构化、高时效性的数据对存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容量、高速读写、高可靠的存储器件以及面向海量数据应用场景的存储架构、存储管理技术成为存储产业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数字新时代下海量数据存储需求进行了分析,对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技术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云存储架构及其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