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VS泰拳 修禅悟道与凶猛技击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泰拳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实战拳种,其技击风格极为强悍。在本文中,王选杰先生充分肯定了泰拳的实战威力,同时以中国禅学内容为例,论述了大成拳在技击意识训练方面的长处。通过二者的对比,强调了大成拳习练者应该锻炼并掌握的技击临战精神状态,为练者指明了方向。
  试观泰拳技击,乃当今世界武坛之雄魁,倘究其搏击方法,亦与我国武术界外家拳的技击术大同小异,并无高妙莫测处,但该拳何以能够五百年来立于不败之地呢?恐怕除了泰国拳师的自幼勤学苦练、功力笃实深厚以及实战经验相当丰富外,其优越之处——亦是泰国拳师在擂台上经常制胜的最主要原因,便是他们的精神因素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克敌制胜法宝,恰恰是其对手们所忽视的训练有素的心理状态,而实质上也正是他们缺乏的良质良能。
  泰国拳师在技击时的这种精神支柱,无疑来自他们的信仰——佛教(即泰国国教),因而在比武的擂台上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之力,即便大敌当前,也是沉着冷静,无所畏惧,甚至视死如归。在他们的信念中,擂台上的比赛获胜,是英雄的壮举,是崇高的荣耀,是拳手的天职;倘若在擂台比赛中死于非命,亦可魂归净土,超生极乐世界。
  在泰国拳师的心目中,比武竞技时无道义可言,只有保存自己,击败对方。基于这种精神因素,他们在历次比赛中,其武技的威力发挥淋漓尽致,取胜夺魁亦水到渠成。
  泰国拳师的这种精神因素,是当前世界其它各国拳手们难以具备的。若只从技击比赛的角度而论,确实是极其可贵的心理素质。笔者认为,他们的精神因素倘与我国一些精于实战的武术家之精神境界相比较而言,泰国拳师似还稍逊一筹。其道理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寄托在宗教信仰上,缺少精神方面的内炼功夫,即使单从精神方面来说,也有其不足之处。这充分表现在擂台比赛之前,拳师们无不面对佛像,虔诚祈祷,以求比赛获胜。从而暴露了希求胜利、担心败北的思想弱点。泰拳师的这种胜与负、荣与辱的观念,无疑构成了他们心理上的重负。至于他们赛前的跳舞、奏乐,除了有利于肌肉放松,亦可缓解内心紧张感。当然,以上活动或许与其宗教仪式以及风俗习惯相关,恐怕也不尽如此,这种种迹象也足以说明泰拳师在擂台比赛中,绝没有摆脱心理上的顾虑,其精神上远没达到“六根清净”,无畏无惧。
  比观我国武术界,从古至今,各门派产生过许多技击家,他们非但具备极深的精神内炼功夫,且有高深的哲理作为技击时的精神支柱。此文姑且以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为例,而我国其他武术大师的精神素养,亦可从中窥斑。芗斋先生通过站桩的内炼功夫,养成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和清逸大勇的技击精神,并以中国禅学作为技击的理论基础。而中国禅学最基本的理论是以《金刚经》为心印的。故只要是深通大成拳技击之道者,都能以《金刚经》中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作为技击的精神支柱。无我相者,就是有忘我之精神,能做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全然不动于心;无人相者,就是视对手如幻相,无论对手如何高大凶猛,或矮小猥琐,也要做到不惊不怖,不骄不傲,利之与害,胜之与负,难存我心;无众生相者,就是在大敌当前,即使围观者有百万之众,无论何人喧哗私语,说短道长,都能够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清净之心,不受干扰,犹如旁若无人一般;无寿者相者,就是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做到生亦不欣,死亦不戚,生死不二,生死是一,或生或死,全不介意。
  大成拳技击时的这种精神境界,是在自心悟解到大乘禅宗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平时的拳学修养而逐渐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这种禅学理论,绝非精神上的自我陶醉或放任自流。君不见禅学中有句名言“大士体空而进德,凡夫顽空而退善”,此意无非是讲“大士”和“凡夫”虽都已悟解到“万法皆空”的禅理,但二者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境界:前者(大士)是进行道德修养,表现积极进取;后者(凡夫)却是甘心无所作为,无疑消极颓废。大成拳正是效法“大士”的禅理,将《金刚经》中的“无四相”作为技击理论,并付诸实践,从而在自身精神解放的前提下,视与任何人交手作拳为平常事,犹似穿衣吃饭,只有如此随便,方能充分发挥自己拳技之威!
  凡研究武术技击,既不要迷信任何拳种,也不必崇拜哪个名家,因为天下没有无敌的拳术,只有无敌的功夫,只须平素勤学苦练,比武实战时心理无重负,精神上无畏无惧,勇于拼搏,善于拼搏,充分发挥自己的武功技能,足以克敌制胜。至于成败利钝,后果如何,都应在所不计,否则将破坏临战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上的支柱。
其他文献
编译/李海蓝  不少人认为,是李小龙令咏春拳饮誉国际。然而,真正令这门精妙的武术扬名世界的,是李小龙的同门师弟——梁挺教授。他是外国人都顶礼膜拜的一代武术宗师。他在世界64个国家开办了四千多间咏春武馆,徒子徒孙逾100万人,其中包括欧洲众多国家的特警总教头和多位世界拳工。  风靡世界的咏春拳,其魅力何在呢?梁挺教授指出,咏春拳的特别之处,是随对手的变化而变化,从来不去消人(化解来拳),而是借力打力
期刊
先打后挡    截拳道是反传统的——截拳道有很多“反传统”的武术创意,像“先扑后挡”的打法:从来没有人规定一定要先挡敌人的攻击后,才可以还击敌人的。  如果我的观察力够敏锐,我的反应和速度够快,我的举脚攻击路线够短,为何不可以在敌人的攻击“将出未出”或“拳在中途”之际,抢先攻击呢?并同时以护手预先放在将受攻击位置上以作防御呢?这就是截拳道的“先打后挡”的打法,当然要久经锻炼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真
期刊
编译/李海蓝  在这篇访谈中,李小龙的姐姐李秋源首次透露,他的父亲李海泉从来就不希望李小龙成为“功夫人”。  记者:您的父亲在香港是一位粤剧名伶。他受过专业戏曲学校的训练吗?  李秋源(以下简称李):我父亲从没有像其它人一样进过戏校。他所有的功夫都是师父单独、亲自传授的。  记者:您父亲是怎样成为粤剧演员的?  李:父亲年轻时;在当时佛山有名的酒家当学徒。一天,一位粤剧名伶来用餐,听到父亲在哼唱。
期刊
在众多腿法技术中,侧踹作为一种速度与力量兼具的腿法,成了腿法体系中的中坚与骨干。在当前散打比赛中,常见以侧踹与鞭腿为主要腿法的攻击动作,其使用率高达30%。而在截拳道技术中,经过李小龙的提炼与改造,侧踹更成了他最为经典的招牌动作,其爆发力、破坏力令人叹为观止。  总的来说,侧踹具有以下几项技术特点:  力量强 侧踹在技术运用中充分利用扭腰转髋的发力方式和身体前冲的惯性,可以使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
期刊
近日,笔者仔细拜读了在2006年4期《精武》上刊登的杨德川先生的《动静相间求松静》一文,发现杨先生在该文后记中摘引的已故太极名家徐致一先生所著《吴式太极拳》一书的沦述与徐先生的原著有多处不符,特提出疑义,与杨德川先生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杨先生的《动静相间求松静》一文的内容:“本文是通过动静相间地盘练太极拳,从而求得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使身体达到大松大静,全身透空,无形无象……”文中表述
期刊
断手又称文作,是以人成拳特有的搏斗方式进行的实战活动。大成拳断手是一种激烈的对抗运动,若想参与;第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便是抗击打能力。  为什么说抗击打能力是参与大成拳断手的首要条件呢?提个简单的问题:在断于过程中,最让人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被敌方击中,那么,最令人惬意的是什么?当然是占中敌方。然而,总是击中敌方而永远不被敌方击中的事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敌方击中的次数,也绝对
期刊
传统武术与截拳道    问:您有多年的传统武术习练背景,又对截拳道有深入的研究,能否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传统武术(内家与外家)与截拳道的区别与联系?  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截拳道源于传统武术,又有别于传统武术。它吸收了许多传统武学的理念和技法,同时强调简单、直接,从而形成了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一种技击术。李小龙学过很多拳,如咏眷、太极、螳螂、戳脚,少林、洪拳等等,在其技法中都可以
期刊
笫二十二式 玉女穿梭      第五动 右掌弧线上撑  向左转身90度,右掌指对东南方,同时右脚内扣,左脚外展,左掌随之合于右臂腋下。目视东南,意在左掌心(图101)。  [技击用法]接上动,对方欲逃时,我右腕粘其右腕,右转身,左掌粘其肘,对方处于反关节,实难逃脱。    第六动 左掌斜棚  同上期本式第二动,唯左右肢体互换(图102)。    第七动 左掌反采  同上期本式第三动,唯左右肢体互换
期刊
演示/吏旭光&朱 鹏  截拳道是李小龙采纳并融合中国咏春拳、西汗拳击、西汗击剑的技击原理,在吸收各派中西武技之精华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开放式的武道哲学,也是基于生物力学、物理学、运动技能学和心理学之上的一种科学的格斗术。  为了使其实战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李小龙将速度、力量、各种洞悉对方攻击与反应的能力以及作战时的心理都应用于他的格斗体系之中,并通过反复地实践来进行融合以及验证其实效性。然而就在李小
期刊
蹬腿是泰拳主要腿法,是泰拳师在实战中千捶百炼所得之精华,属直线性腿法。泰拳史上擅长用蹬腿者众多,最著名的有卜世纪50年代的“踏面将”蓬猜、70年代的“泰南慧星”乃佛和80年代的“穿心腿”沙玛。蓬猜的蹬腿最灵活,惯用脚蹬对于面合,出神入化。乃佛技术全面,是上世纪70年代技术型选手的典型,他蹬腿运用巧妙,常能从不同角度出腿,令人招架不及。沙玛以蹬腿狠毒著称,曾用蹬腿把对手膀胱踢成重伤。  蹬腿招式较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