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数学的本质就在眼前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雾里看花,抓住知识的本质
  接到讲课任务之后,简单询问同级部的黄老师,决定讲小数的性质。其实这个内容课本上只是简单的一页内容,一个实例0.5=0.50就揭示小数的性质。说实话内心当中作为老师的我也很难接受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对学生而言接受结论很简单,用小数的性质只做题绝对没有任何难度。总感觉就是用结论扣帽子,谁也能达到这种正确率。但是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小数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到底为什么呢?到底怎样和孩子们探讨为什么,孩子们能怎样很情愿的和老师去探索为什么呢?首先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只是分的特殊分法。把整体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所取的份数虽然也进行的改变,但是最终都只是分了,取得份的大小还是那一些。依据上面的一些简单的想法,我开始了这节课的设计。生活即是数学,故事当然是最好的引子。当然也查阅了一些网上资料,我决定用孩子们都熟知的这个唐僧分甘蔗的故事。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第一次上课,丁老师就亲自指导。匆匆忙忙的一次很不成功的讲课,但是让我学到很多。孩子对于我抛出的问题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想,有的孩子却一下就知道0.1=0.10=0.100,关键是怎样给其他孩子讲明白。丁老师给我指出一些上课的细节问题,从上课一开始的故事开始,到课堂上的提问引导,再到孩子汇报的呈现形式,丁老师都一一给我指点。为什么这几个小数相等,其实数学不是光让孩子知道结论,最重要孩子们得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这几个小数相等,其实数学不是光让孩子知道结论,最重要孩子们得知道为什么。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涂一涂,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教学活动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小数性质。并且应用到了实处。所以我根据丁老师的一些指导进行这样修改。不能让孩子对结论看不到摸不着,不是让他们雾里看花。让孩子们从本质上看到数学,所以我进行了以下的变动:
  1、首先出示3根1米的直尺图。分别标示单位为分米、厘米、毫米,这样单位的变换引起孩子们视觉上的注意,每一小隔的长度就不一样,但是都是1米的总长。所以单位的变化是“根”,真因为此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2、为了让孩子们有不同形式的理解,我在教学设计中还加入了立方体的分割。因为以“本”为本,课本上对于这部分认识已经从二维的线到三维的体的认知。依照以上的思考,我把立方体也进行了分割。分别平均分成10分、100分、1000份,达到感知上的一面面的墙、一竖条一竖条的条、一块一块的小正方块。分割的方法不同,但是展现的还是单位的变化这一“根”。
  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1=0.1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找到0.1=0.10=0.100,摸不到看不到的大小,这样直观的就看到了这里面的本质。数学也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字的教学,需要孩子们做出数学。
  所以在一次试讲之后,有个孩子给同学们进行了这样的解释:“老师不管是尺子还是大立方体。都是相当于拿着刀在切西瓜,切也切……虽然引起了孩子们的哄堂大笑,但是给孩子们背后的思考是无限形象的。”以至于后来的上课中每每有这样思考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形象的说是“就像一直在切西瓜一样,切也切。” 所以数形结合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润滑剂,它能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所以它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可有时也会栽跟头。如果“形”直根于学生的思维,其实什么问题的数学思考都会水到渠成。我们数学问题的理解全部都离不开数与形的有机结合。用好这把“双刃剑”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如鱼得水。
  3、二次上课的细节指导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这节课我们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我们还要挖掘知识的本质。所以最后提炼出在计数器上我们的这种表示,让理解的形象化变成数学化的思考,达到我们数学上思维的“优化性”。计数器是我们认识数的工具,在计数器上已经把单位固定化了。所以最终用好计数器让学生的形象思维数学化,也是开阔我们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好的表现。
  所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和改动,让原本笼罩在“雾”里的知识让孩子们拨开云雾看到了太阳。知识的“根”需要从根上找到切入点,慢慢滋养才能让知识之树枝繁叶茂。让知识的本质,不再是雾里看花,而就在眼前。
其他文献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那拉。  1924年5月,泰戈尔和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这次日本之行给徐志摩留下了一个纪念品,便是《沙扬娜拉》。也许是受泰戈尔耳提面命之故吧,《沙扬娜拉》这首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在文体上,都明显受到了泰翁田园小诗的影响,所短的只是长者的睿智和彻悟,所长的却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
期刊
师生生命活力的丧失,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缺失之一。我觉得“游戏精神”的宣扬,是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志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逾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同等加入、相助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换对话的精神。我认为我们要宣扬这种游戏精神,让我们成为"游戏"的主宰,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创新,看重体验,勉励想象理想,获
期刊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学生一起成长。但是在实施随班就读过程中,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班就读学生中轻度听障学生因听力障碍,语言学习渐渐跟不上,考上高一级的大学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很多学生选择学习美术专业来实现自己的求学梦。当然,绘画对视觉的要求很高,听障学生恰好视觉能力补偿了听觉
期刊
一、坚持实施六项司法内容公开的基本原则。实现司法公开,就要通过司法流程公开平台的建设,对案件的立案、庭审、调解、宣判等过程依法向相关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开,有效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拓宽司法公开的渠道,提高司法的民主水平,规范各种司法行为,真正促进司法公正。因此,公安和检察机关首先要做到立案的公开。案件一旦正式立案,就要把立案的条件、立案的流程以及诉讼费用的标准和风险提示等信息完整、快速、有效地向社会
期刊
高考分数线公布之后,百位名人在微博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如果你考不进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是的,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不仅需要欣赏别人,也需要学会做自己的伯乐,欣赏自己。  马云正是因为做了自己的伯乐,才成为一位商业巨贾。少年马云经历三次高考,甚至考出数学19分的成绩,最终也未能如愿进入名牌大学。可是,他一直坚持赏识自己,激励自己,在
期刊
幼儿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据统计,多年来人类体质健康问题爆发呈现低龄化倾向,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免疫力低和肥胖的问题。来自幼儿园一线的教师说:“不爱运动是新一代孩子的共同特点,现在的孩子,从小没有好的身体基础,在幼儿园,他们不喜欢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养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不爱运动呢?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一、家居环
期刊
50后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被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和一些省(如湖北、江苏)的省编语文教材收入七年级语文课本。莫怀戚虽然于2014年英年早逝,但他因《散步》被收入中学教材而永远留在许多代人的心中。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
期刊
“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青铜葵花》教给我们的。  《青铜葵花》这部小说讲述了两位少年青铜和葵花,一次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经历风风雨雨,度过了重重难关。但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招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城市。  葵花是一个诚实、善良、纯真、可爱的小
期刊
一、要处理好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能目标明确,高效完成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把每一篇课文与单元其他课文联系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类文阅读,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为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初,我都会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提示与导读,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中涉及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原动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崛起最重要的催化剂。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困局  1、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严重匮乏  科技创新氛围的缺乏,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原因。一是历史、文化、政治影响。封建专制思想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中庸之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二是墨守成规的学术传统的约束。中国自古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