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帕金斯:站在文豪背后的人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f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一部名为《天才捕手》的好莱坞电影进入了广大影迷的视线。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被誉为“美国的托斯妥耶夫斯基”的托马斯·沃尔夫,另一个则是美国斯克里布纳出版社著名编辑马克思·帕金斯。影片记叙了两个人之间长达二十年的合作和友谊,向观众展示了帕金斯是如何以他坚定的意志和无尽的关爱,将沃尔夫的作品渐渐打磨成形,为美国文坛贡献出一位伟大的天才的过程。影片向观众展开了一个陌生的文学世界的一角,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在历史上,帕金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像电影描述的那样如此的无私与热忱呢?
  马克思·帕金斯于1884年生于纽约,成长于新泽西,1907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虽然他主修商务,但因大学中受教于著名哈佛文学教授,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毕业后,他作为记者,在《纽约时报》工作了三年后,于1910年加入了纽约著名的斯克里布纳出版社。
《天才捕手》电影剧照

  斯克里布纳成立于1846年,是一家老牌出版社,经营方式偏于保守,主要出版一些文风比较质朴、价值观比较正统的作家的作品,如约翰·高斯绥华斯、亨利·詹姆斯和埃迪丝·沃顿等人的作品。所以,当帕金斯在四年半之后正式加入总编室时,斯克里布纳已经错过了很多当时最优秀的作者,比如西奥多·德莱塞和辛克莱尔·刘易斯等人。这种因循守旧的风格令帕金斯非常不满,他将目光盯上了一批这一时代新涌现出来的有才华的年轻作者。1919年,帕金斯取得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伟大的发现:这是一本名叫《浪漫的自我主义者》的小说,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军官,小说寄到编辑部以后,所有的编辑都对它不屑一顾,只有帕金斯非常喜爱。最终,在几位资历更老的编辑的压力之下,帕金斯被迫将手稿退回作者。为了对作者表示支持,他不顾出版社不得给退稿发评论的规定,特地给作者写了一封鼓励性的短信。事后证明,这封信挽救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作者是一个脆弱和敏感的天才,如果没有来自帕金斯的支持,他很可能会放弃这部作品。在帕金斯的鼓励之下,作者两次修改了原稿,并寄回到斯克里布纳,但又被两次退回。帕金斯并没有气馁,而是尽全力游说身边的同事,他说道:“发现有才华的作者是出版商的第一天职,如果我们不能发表这一天才作品,我将会对整个出版事业彻底失望。”在他的不断坚持之下,出版社老板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亲自审阅了这部作品,改名为《伊甸之东》,最终得以出版发行,而这位年輕军官就是伟大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帕金斯不仅慧眼识珠,对于作家本人同样关爱有加。菲茨杰拉德虽然才华横溢,但也是一位出名的浪子,挥金如土,嗜酒如命。他写小说完全是为了挣钱养活自己。小说出版之后,虽然反响甚佳,在七个月内卖出了35000册,但斯克里布纳惯于拖欠作者稿酬,使他几乎处于破产的边缘。无奈之下菲茨杰拉德求助于帕金斯,希望能预支一部分稿费救急。帕金斯深知菲茨杰拉德财商极低,给他钱无疑等于抱薪救火,因此拒绝将所有稿费一次付清,而是将钱分批借给他。得益于帕金斯的约束,菲茨杰拉德才能够自我控制,不致过度沉迷酒色,他的天才得以延续下去,最终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
  帕金斯对菲茨杰拉德的关怀不仅令后者为出版社完成了一部部惊世之作,更重要的是,还为帕金斯引荐了一位美国文坛更为重要的大家。1925年,菲茨杰拉德到法国度假,结识了当时只有26岁的海明威。此时,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我们这个时代》刚刚由埃兹拉·庞德出版,在美国还没有什么影响。菲茨杰拉德敏感地认识到了海明威的文学天赋,将他的一些作品推荐给帕金斯。帕金斯读过以后,觉得虽然内容显得不够扎实,但文风独特,与众不同。于是几次给海明威写信,希望出版他的作品。由于斯克里布纳出版社保守的名声在外,海明威谢绝了帕金斯的邀请。帕金斯觉得非常失望,在与菲茨杰拉德闲谈中提到自己不能与海明威合作的遗憾。菲茨杰拉德去法国专程拜访了海明威,向后者转达了帕金斯对他的称赞,并称与帕金斯合作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几经辗转之后,海明威终于被打动,决定将自己的新作《太阳照常升起》交与帕金斯出版。
  帕金斯虽然深深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出的才华所感动,但并没有失去理智。他知道,小说当中的一些富于叛逆性的情节和俯拾皆是的污言秽语一定会让斯克里布纳那些老编辑们如坐针毡。然而,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向出版社力荐这部作品。据传,为了说服斯克里布纳接受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他把一系列脏话天天写在日历本上,全然不顾他人的反应。最终,斯克里布纳几经斟酌后,同意这部作品修改后发表。
  然而,要说服个性嚣张的海明威修改作品绝非易事。海明威对于批评自己的人缺乏耐心,甚至异常粗暴。一则轶事足以说明与这个天才交往有多么艰难:有一次,帕金斯的同事马克思·伊思特曼撰文嘲讽海明威的《午后之死》,认为海明威的男性气质显得做作,文中嘲笑海明威道:“从你的假胸毛后面出来吧,海明威先生,我们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海明威读到这话大为恼火,上门兴师问罪,先是解开自己的衬衫,露出胸毛让伊斯特曼检查是不是真的,然后动手去解伊斯特曼的衬衫,并嘲笑他的胸前光溜溜,就像个秃头一样。两个人最后当着帕金斯的面大打出手。
  即便如此,帕金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劝说海明威能够把小说的风格变得柔和一些。他在给海明威的信中写道:“如此富于原创性的作品,不应该因为一些空洞、幼稚和愚蠢的胡言乱语而被人放弃。”几经劝说之后,海明威终于接纳了帕金斯的意见,《太阳照常升起》得以面世。作品发表之后一炮而红,但也不出意外地受到了来自各界的批评,很多抗议信件堆满了帕金斯的写字台,而帕金斯出色的公关能力这时也派上了用场,他在很多场合不遗余力地向公众解释并推销海明威的作品,使得海明威渐渐被公众所接受。而接下来的几年中,帕金斯又出版了海明威的杂文集《春日的急流》和《永别了武器》,从而开启了双方长达几十年的合作,海明威的几乎所有名作,包括《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均出自斯克里布纳出版社。
海明威

  作为一名编辑,帕金斯是伟大的,他尽职、敬业、一丝不苟,功高而不自居,创造辉煌而甘于寂寞。1946年,在一次为纽约大学学生进行的讲座中,他表达了自己对于编辑工作的看法“:编辑要记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给书增加内容。编辑最多只是作者的仆人。不要觉得自己重要,因为编辑只能释放作者的能量,而什么也不创造。作者最好的作品,全然来自他们自己。”他警告学生们,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作者身上,使他们变成另一个人。“编辑的过程很简单,不要把马克·吐温变成莎士比亚,也不要把莎士比亚变成马克·吐温。编辑能做的就是还原作者原来的模样。”帕金斯去世于1947年,但他高度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依然受到纽约乃至全美国图书界同行的盛赞,其中最好的褒奖也许要算《每季书评》编辑加文·鲍尔所言:“在网络书店大行其道的时代,像马克斯·帕金斯这样的编辑依旧不可或缺。”
其他文献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语文学科,如果不去提前预习在课堂上你就无法与学生合作学习,甚至你就无法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
期刊
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旨在以更为人性化、合理性的方式来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资源,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为积
荣毅仁是中国民族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建国初期他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当时的工商界率先垂范,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沿着这条光明的道路一直走过来,并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他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其中他和知人善任的开国元勋的深厚友谊最值得一书。毛泽东评价说,“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周恩来称他为红色资本家
李嘉诚是一个非常强调信息重要性的人,从20岁起,他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他还自
姬建锋教授,1961年9月生,陕西省铜川市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8—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心理学研究生班学习,2002—2004在
“我最初设定的目标是1000万棵,开始种了3万棵,结果伤损不少,我就跟我员工讲,就算3万棵全部死掉了,那离我们的目标还有997万棵,努力在所不惜!”——台湾最大的牛樟树经营团队
科技馆的参观人员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驱使他们到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由于现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国家越来越
我和宋庆华相识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1991年,我调入重庆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被安排到新闻联络组,这个组负责采写内部新闻向全市新闻报刊投稿,并与其保持工作联系。他和老牟先我几年到宣传处,我们三人同坐一间办公室,等我步其后尘来到他俩身边,他们已是在全市各大报刊经常发表大块通讯稿的“名记”了。  那时他还不到而立之年,从渝中区分局刑警队选调市局来做职业写手。他的说话处事为人,依然还是刑警队员的风格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成立—个新的情报机构——战情协调办公室(后改为战略机构办公室),执行在敌占区制造动乱、搜集情报、从事敌后破坏活动等任务,负责人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方法,对于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