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遇到5岁——博士妈妈的观察手记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里,我带桐桐去老家玩,同去的还有大她两岁的小表姐。小表姐活泼开朗,深得桐桐喜欢。在乡下的那些日子,她俩天天腻在一起。而全程陪伴的我,也因此有了机会,观察桐桐如何学习交往。
  渴望交往
  几乎每天早晨,小表姐都要奶奶打电话到桐桐这边,邀桐桐一起玩。接到电话的桐桐,则每每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小表姐那里,嘴里不停嚷着“快穿好看的衣服”“穿新鞋子”“去找姐姐”……
  和小表姐在一起,小家伙明显比跟我们在一起活跃,她跟在小表姐身后上蹿下跳,左奔右跑,扯着嗓子发疯,甩起胳膊打闹,乐得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属于她们的。
  同伴交往带给孩子的快乐是亲子交往难以代替的。一般来说,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萌发同伴交往的欲望,正处在这个年龄的桐桐显然也不例外,特别享受和同伴相处的愉快时光。
  良莠不分
  孩子善于模仿。对此虽然早有理论认识,而且平时桐桐也经常模仿我们或书中的动作,但像她俩这种完全模仿的行为,还是头一次看到。不管小表姐做什么,桐桐都要跟着做:
  小表姐拿着球边往头顶上抛边说“看我多厉害”,桐桐也照做、照说;
  小表姐喝水,桐桐也要喝水;
  小表姐脱下鞋子抠脚,桐桐也脱下鞋子抠脚;
  ……
  简直就是小表姐的影子嘛!
  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有是非观念,桐桐模仿时还不会鉴别小表姐行为的好坏,照单全收。好在这些模仿的行为都无关紧要,所以我也就任由她。如果涉及习惯或者原则性的问题,我就要适当介入,进行引导了。
  表现最好的自己
  和小表姐一起爬滑梯,表姐爬大的,桐桐爬小的。没想到小的她也爬不好,爬着爬着一下子从滑梯上摔了下来,“掷地有声”。谁知,她竟然没哭,而是看了看小表姐,爬起来拍拍手上的灰,继续跑去玩了。
  桐桐不算是坚强的孩子,以前只要摔倒了,都要跑到我面前抹两把眼泪,撒一下娇。可跟小表姐在一起,却一改往日的娇弱,变得坚强勇敢起来。可见孩子面对同伴时,行为会不自觉地相互参照,进行调整,确保自己在同伴的眼中是最好的。
  学习调适情绪
  桐桐把玩过的电话顺手放在旁边,小表姐看她不玩就跑去拿,结果她立马哭闹着跟小表姐要,小表姐只好还给她。奶奶看见了,就找了另外一个电话给小表姐。小表姐于是默默玩自己的电话,不搭理桐桐。
  没过一会儿,桐桐开始向小表姐“示好”:“姐姐,我们来打电话,好吗?”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角还挂着刚才哭闹时没擦干的泪珠呢。
  桐桐挂着眼泪的“示好”,实际上是学习调适自己情绪的过程。她从小表姐默默玩手机的情形,感受到了小表姐有些不高兴,所以想打破这一“僵局”。通过同伴的反应,孩子会逐渐体验到自己哪些行为是受欢迎的,哪些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仍不懂交往要义
  桐桐自我中心的倾向特别明显,有时候看到小表姐玩什么,就非要小表姐让给她,不让就哭闹:“不许姐姐拿!”“那是桐桐的!”哭得梨花带雨。可是真等到小表姐让给她,她又不玩了。
  显然,这个时期的桐桐还不明白交往中需要分享与合作,在自我意识支配下,她把自己当成了伙伴关系的中心,希望事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就跟成人交往一样,孩子跟同伴的交往也是个技术活,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刚开始出现的各种“不和谐”非常正常,如果因此而给孩子定性,认为孩子“自私”,或者担心孩子“学坏”而阻止孩子交往,会让孩子错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桐桐妈
  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主修幼儿教育。爱女桐桐诞生之后,把她当“课题”来“研究”。受邀为多家母婴杂志供稿,上刊文章300多篇。著作有《从“零”开始做父母》《“小书虫”是怎样炼成的》等。
其他文献
“孩子被欺负了?”  这念头一旦出现,几乎每个父母头脑中都会拉响警报。  接下来就会想:“谁干的?”  再接着也许就是:“打回去!”  这“护子三部曲”虽可以理解,却可能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比如让他们与同伴的关系恶化,或者产生“我软弱无能”的心理暗示。  更要命的是,它还剥夺了孩子必须通过不断的冲突、对抗、欺负与被欺负才能学会的那个无比重要的课题:掌握合理的相处界限。  而如果你允许他们学习,鼓励
吃饭时妹妹Keira问哥哥Marcus:“如果我最爱的人是你,把你排第一名,你会怎么样?”哥哥Marcus说:“排第几都行。如果你最恨的人是我,我可能会有点生气;如果是爱我的话,排第几我都不在乎。”  妹妹说:“妈妈,我想当一个有用的人,我怎么一点儿用都没有呢?”我听了很想安慰她一下,可花了好几秒也没想出她到底有什么用。哥哥在一边慢悠悠道:“你很有用,你陪小雄玩的时候让他很高兴,你们班冬季演出的时
看到女儿躺在地上,双腿僵直,两手握拳,并且发出急促的喘息声,琳达脑海里顿时浮现“癫痫”二字。她尖叫一声冲过去,紧张地抱住女儿。但就在她尖叫的那一刹那,女儿立刻“醒”了过来,继续玩玩具,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你刚刚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妈妈焦急地问。  “没有。”女儿回答。  可两天后,琳达又看到一样的情景:这次女儿是坐在安全座椅上。琳达再次被吓到:女儿到底怎么了?  这叫做“婴幼儿的自慰动作”
这次宝宝发烧,一度烧到41℃。在附近医院验血时,医生说白细胞高,应该是细菌感染导致喉咙发炎,开了抗生素,吃了2天,一点都没见效;去了第二家医院,没验血,医生根据上次的验血报告开了类似的药,吃了1天,不仅烧没退,还开始咳嗽了;后来又去了第三家,再次验血,医生说中性粒细胞偏高,是支气管炎和口腔溃疡,打完针,当天晚上烧退了,第二天咳嗽也基本好了。  每次验血报告一出,我都会先看那些有箭头的指标项,看是高
痱子是怎么来的呢?汗腺孔或者导管被汗液堵塞,汗液滞留于皮内,汗液在皮肤停留的时间长了,刺激汗孔,使汗孔发炎,堵住汗腺,就会长痱子。宝宝汗腺发育不完善,再加上活动量大,容易出汗,所以更容易长痱子。  在多数情况下,痱子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在处理时,还存在许多误区,值得年轻家长注意。  洗澡水不要过凉过热  虽然痱子是由于天气炎热、出汗太多而引起的,但如果直接洗冷水澡,皮肤会因为凉水刺激,使毛细血管骤然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成功。  跆拳道作为兴趣班,在我身边也是日益风靡。没想到被邻居拽着去上、无意之间发现的跆拳道课,竟然收获了比早教班更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惊喜,尤其适合那些规矩不完善、意志不坚定、被惯坏了的孩子。建立规矩意识  第一次上跆拳道课我们就小小地吃了一惊。  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迟到了10分钟,跆拳道的助教老师委婉地对她说:“抱歉,您不可以进了,课程可以下次再补。但是必须让孩子
孩子上幼儿园后问题多多,归纳起来就落实到两个方面:心态和技能。  心态是指同家长的分离焦虑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技能则包括吃饭、穿衣、解决大小便等生活自理能力。  心态和技能存在逻辑关系:技能好,会带来成就感,促进心态好;反之则会带来挫败感,导致心态差。  心态篇 如何让妈妈的爱延续到幼儿园  对处于陌生环境里的宝宝,熟悉的玩具、布偶用品,具有绝对的心理寄托与安慰的意义。可是大部分幼儿园老师不喜
宝宝的脸粉嫩嫩、肉嘟嘟的,让人忍不住想去捏一捏。但这种表示亲昵的动作,却会给宝宝带来不少的健康隐患。读完下面的内容,以后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别人捏宝宝的脸了。  隐患之1 损伤腺体,口水长流  成年人很少流口水,因为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分泌出来的唾液吞进肚里,口水不会流出嘴角外;但是宝宝口腔容量小、深度浅、舌短而宽,闭唇和吞咽动作尚不协调,不会调节过多唾液,所以口水经常不由自主地流出来。外界的刺激会加
作为一个3岁男孩的母亲,我非常排斥填鸭式教育。Johnson快一岁的时候,母亲便总对我说,对面家比他小几天的孩子,又会背哪首唐诗了。我每次的回应都是,唐诗也好宋词也罢,我都不打算让孩子过早背诵,我要把“不学无术”路线至少走到上小学。  是的,我那个时候,总觉得从小学开始,孩子就要读那么多年那么多年的书,中间再无喘息之机。在这之前,让他尽情玩就够了。唐诗、宋词,家里书柜倒是不少,但从来没有起过让孩子
天气热了,自然要有热的玩法。  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冰块都是豪豪夏天最离不开的宝贝玩具。  冰块大营救  我提前将豪豪最喜欢的玩具小青蛇冻在冰块的中间,把塑料盒、盐、水、勺子、刷子等工具都准备好,然后让豪豪找出里面的宝物。  豪豪小有经验地用勺子装着水,不断地淋在冰块上。过了一会,冰块的表面慢慢融化,宝物的模样就显露了出来。“是小青蛇。”豪豪试图从小青蛇的头部将它抓出来,可小青蛇还是可怜地困在冰块